书城灵异满清萨满
4211600000001

第1章 祖上风水师(上)

机缘巧合之下,爷爷拜在一个风水术士的门下,当时爷爷仅十八岁,且非常聪颖。

师傅便把一身风水堪舆之学传授给了他。

但迫于当时政局动荡,虽是一身绝学但也无用武之地。

待到师傅驾鹤西去,爷爷便收拾衣服行囊归园田来,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归园田居以后,家中人口倍增,眼下是上有父母二老,下有妻儿三个,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终日奔波于市井田园之中。

家中几亩薄田,完全靠妻儿父母劳作,只有农忙之时偶尔回家搭上把手,自己则是终日泡在街边路口,以贩卖食鱼来补贴家用。

怎料得虽是终日忙忙碌碌,但政府苛捐杂税繁重,真正落到自己口袋里也是寥寥无几。

这日,正是中国传统节日,“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的前一天。

虽然当时政局动荡,民不聊生,但百姓对中国传统节日,还是欢喜甚之,家家备足美食,水果、月饼,准备通过这一传统节日来发泄自己内心压抑许久的痛楚。

街中明显不同于往日,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各种瓜果蔬菜销量大增。

眼看街中食鱼已经到了欲求则无的地步,爷爷不愿错过如此好的商机,便决定连夜撑船入河打捞。

于是早早收拾了摊位准备回家。

街边卖友见爷爷这么早就收拾了摊子,不禁打趣道

“侯爷,这么早就收拾摊子,出来一天想媳妇了吧?”

爷爷自是笑呵呵的应承着,

“是啊,这一天不见你嫂子,心里怪难受的,这不,早点回家看看去”。

说完逗得街边人群都哈哈大笑起来。

像这样的场景在这路边一天不知道要在多少人的身上发生。

处于乱世,人人心中尽是苦闷,偶尔开上一两句玩笑,也算是对生活的一种宣泄吧,缓和一下自己的心情嘛。

几个卖友还在那里对着爷爷的背影打趣儿着什么。

爷爷心中有事自是不理,径直向家的方向走去。

回到家中,奶奶已经把晚饭准备好了,招呼爷爷过来吃饭,爷爷却好像没有听见一般,只是自顾自得向后院走去。

爷爷当时心中有事,也许是没有听见,也许是听见了没来得及回答,这我就无从知晓了。

气的奶奶又扯着嗓子喊了几遍,也不见爷爷坐到饭桌前,不禁有些恼意但却没有表现出来,毕竟饭桌前还坐着自己公公婆婆呢不是?

于是快步走到后院见爷爷蹲在一个盛杂物的小棚子门口捣鼓着什么,奶奶上前这才看清楚,原来是正在收拾捕鱼的东西,张嘴问道

“他爸你咋还不过来吃饭?老是鼓捣渔网船桨干啥?难道你晚上想、、、?”

爷爷闻言头也没回的说道:“他妈,你不知道今天市场上的鱼都卖疯了,我准备连夜入河打捞些,多赚点钱也好让咱们家过个好节”

奶奶闻言脸上漏有难色有些担心的说道:“他爸,机会虽好,但晚上打捞恐怕、、、”奶奶说了一半欲言又止,好像有些事情不好说出来。

爷爷自然知道奶奶后边要说什么,于是打断道:“哎、、他妈你不必担心,我跟了师傅这么多年,小小精怪我还是能应付一二的”

虽然村中村民不知道爷爷这一身风水堪舆之术,但是爷爷早在结婚当晚洞房花烛之时就把自己的老底全盘托出。

奶奶闻言也没再说些什么,只是上前帮忙一起收拾了起来。

不大一会的功夫,工具收拾得当,奶奶去前院倒了一盆洗脸水端了过来,叫过爷爷把手洗干净,便去叫还在街边疯跑的孩子们吃饭。

待到把孩子叫到饭桌旁边,两位老人(我的太爷,太奶)已经坐到桌前等候了。爷爷这才从后院走来,手中的抹布还在擦着脸。见家中人员到齐,就准备坐到桌前吃饭。

再看这两个孩子浑身的灰土与汗水混杂在一起,都和了泥了。

不禁训斥道:“你们两个兔崽子天晚不知道回家吃饭么?”

嘴上说着话,手可是没闲着,伸手拿起酒壶为太爷斟上了一杯浊酒,这才坐下。

奶奶已经把饭盛到碗里顺手就递给了太奶,太奶微笑的接了过来,依次是爷爷,两个孩子,最后是自己,因为太爷还在喝酒就暂时没有盛饭。

这也显示出了我奶奶的教养,毕竟是出自书香门第,这点‘尊老爱幼’还是懂得的。

爷爷虽然训斥了两个孩子,但是两个孩子依旧在饭桌上争抢着夹菜,好似一点没有惧怕的意思。

(也许你们不懂,我本身就是农村出来的。我了解其中的道理,农村大人多是没有什么文化,不能说都没有,有也是极少数,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没有什么太深的研究,不太注重方法。

反正就是不犯大错就是骂你一顿训斥你一顿,犯了大错就免不了挨揍一顿,而孩子呢?听惯了大人的训斥,日子久了都有免疫力了,你说你的呗,反正不打我我就不怕,骂我几句也不会少点什么?呵呵,你说是吧,好了言归正传)

爷爷见饭吃的差不多了,就把晚上要撑船入河打捞的事和两位老人说了一下。太爷闻言立即放下酒杯正言道

“不可,难道你没有听村里的传言吗?你要是贸然前去,有什么差错,后果你可想过?”

太奶奶也在旁边附和着,

“是啊,孩子,晚上河里不太平,你没听说村里都失踪了好几个人了吗?你就别去了,咱们一家老小就靠你来养活了,要是你再出点事情,那以后、、、”

后面还没说出来,老太太就抽泣起来。

爷爷见状心里不由乱了分寸

“这还了得?这都活了快半辈子的人了,还叫老娘担心受怕,这有违孝道啊”。

奶奶见家里的人都反对,在旁边急忙见缝插针道:

“就是、就是、妈说的有道理,还是听妈的话吧”说完看了一眼太奶。

爷爷一看这场面心顿时就软了下来。

于是上前安慰道:“母亲,是孩儿错了,我听您的就是了,你且不必难过了”

话还没说完,太爷那边“咳咳”干咳了两声,说道:

“好了好了,孩儿不说不去了吗?瞧你哭个什么劲儿?”说完白了太奶一眼。

太奶闻言立马就止住了哭声,转怒为喜的起身帮着儿媳收拾碗筷去了。爷爷急忙转身,微笑着摇了摇头。

农村的夜生活很少,不像城市里,一般就是早早吃过晚饭就上床睡觉去了。原因大概就是劳作了一天比较累,都想早点歇息。

再有就是早点睡觉还能节省一些蜡烛照明的燃料啥的。因为这都得花钱呢,农村人过日子都仔细的很,攒下的钱都是在牙缝里一点一滴的节省下来的。

呵呵扯远了,我们言归正传啊。

话说爷爷早早就躺倒床上,翻来覆去的就是睡不着,心里还惦记着河里的鱼呢。突然一个念头萌生了出来,

“想趁着家里都熟睡的时候,偷偷的溜出去”

想到此处,这欲望就越来越强烈,心里一横,慢慢的撩开被子,坐了起来。

转脸看看身边熟睡的奶奶,睡得正香,鼾声大起,口中还流着口水,脚下的被子都被踹到一边去了。

爷爷微微的笑了笑,伸手把被子给奶奶掩好,这才蹑手蹑脚的下了床,穿上鞋,披上衣服,以最快的速度走到了门前,轻轻地拉开屋门,头都没回直奔后院而去。

此时的奶奶闻见动静早已清醒过来。大概就是在爷爷坐起来的时候。

却在哪儿假装熟睡,和爷爷生活了这么多年怎能不了解爷爷的脾气呢?刚才爷爷一系列的动作奶奶心里都能想象的出。

但却没有像别的女人一样,在爷爷坐起来的时候,大喝制止住。

这也许就是爱吧,爱不就是充分的了解一个人吗?让他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然后自己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

爷爷来到后院拿起晚饭前早已收拾好的用具,一抡就背在了后背上。手上提着一盏泛着微黄的灯笼,急匆匆的就向河边走去。

这夜天空没有月亮,四周一片黑暗,只有爷爷手里提着的灯笼,冒出点昏黄的灯光。一股阴风吹来,手里的灯光摇曳着,远远看去就好像一团鬼火,在村庄里游荡。

爷爷并没有感觉到这些,只顾自己闷头走路,一路下来连大气都没有喘,这都得益于早年在师傅那里的锻炼。

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河边,顺着河边又走了有两百多米,找到了自己的船,一抬手就把用具甩到了船上。

把灯笼挂在了船头,然后绑好船桨,解开缆绳,小船就顺着河边缓缓的向下游划去。

这条河就是位于迁西县境内的滦河,水流速度不是很快,在上边行驶只需要拿根竹竿,掌握方向就好了,但作为渔船那就得备上双桨了,因为有时船还需要逆水滑行,单是靠竹竿,恐怕是累的不行。

现在爷爷的船是顺水而行,只需要坐在船头,那个竹竿足矣。船儿顺着河流的冲力,慢慢的就向河中央划去。

来到河中央借着船头微弱的灯光,爷爷扔下细锚,把船简单的固定了一下。

然后慢慢的把渔网散在了水里,再把锚收上来,把渔网的另一端系在船尾上。这样你想把渔网下在那里,只需要把船滑到哪里就行了。

忙了半天终于忙完了,就把船停在了渔网的收口处。

有人就要问了为什么要把船停在这里呢?这也是有说法的:

“鱼儿晚上在水里游,会寻找亮光,只要河面上有亮光它就会向这个方向奔来,可是偏偏这里有渔网,这样也就难逃被捕捉的命运了”

你说是不?呵呵又扯远了。

还是继续我们的话题,爷爷把船停在了渔网的收口处,把锚再次抛下船,坐在船上心里美滋滋的,就等着鱼儿上网了,心里是这么想的。

事实到现在也是这样的,一夜相安无事,只是多少有点凉。河边嘛,有潮气,凉是很正常的。爷爷紧了紧衣服坐在船头,从口袋里摸出了烟袋,点上火‘吧嗒吧嗒’的就抽了起来。

一袋旱烟还没燃尽,突然河水无风自动,哗哗声,就好像涨潮一样,声势很大。

爷爷不禁眉头紧皱,预感不好,急忙掐指一算,不由大喝一声:

“不好,河中有水物在作怪,今日恐怕要葬身鱼腹之中啊”

话已说完,大脑来不及多想。马上提起抛锚具,竹竿一插到底,任何不顾,向着河的下游飞速划去。

心里想道“先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再说,如若追我不放,我再施法与其斗个你死我活,就算两败俱伤死也甘心。但愿师祖保佑天随我愿”

心里想着手中的竹竿可是没敢松劲,这船儿的速度犹如一支离开弓的箭,穿梭在河面上。船头的灯笼都变得忽明忽暗的了。

事已至此那还管得了那么多。“跑的再狼狈,也比死在鱼腹之中好的多,如果就这么死了也未免太窝囊了点”。

就这个速度跑了足足有半个时辰,任凭体力再好,此时的爷爷也已经是累的气喘嘘嘘,上气不接下气。

几乎到了力不从心的地步,渐渐地速度也就缓了下来。

心里骂道:“该死的鸟朝上,再追我,就休怪我不客气了,不要拿着我的仁慈当成我对你的软弱”

念到此处爷爷把心一横,手里的竹竿干脆就不滑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