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E评估法
现行的绩效评估多以4E作为评估标准:
(1)经济性(economic)。经济性指标是指组织按法定程序的投入和产出的情况。能否以最低的投入或成本,按照一定的组织模式和生产流程生产和提供既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组织追求的目标。经济性指标就是衡量一个组织运营效率高低和是不是实现目标和宗旨的重要指标。
(2)效率(efficiency)。效率指标是指组织为实现目标和得到既定的产出,各种资源要素的投入与相应的有效的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组织的目标是在一定的组织架构和生产运营流程的基础上,以最少的资源要素投入获得更多的目标性产出,能否以一定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目标收益是组织追求目标和效率指标反映的内涵。效率指标是衡量一个组织是不是高效组织的重要标准。
(3)效果(effectiveness)。效果指标关注的是通过组织管理、控制、实施后,组织服务质量是否得到有效改善,组织产品使用者是否满意。效果指标是衡量一个组织是不是一个责任组织的重要标准。
(4)公平(equity)。绩效的公平指标侧重的是组织管理的工作过程而不是结果,评估的是工作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公平指标是衡量一个组织是不是善治组织的重要标准。当前,随着危机管理理念和社会经济发展,更加关注社会成果分配的公平性,关注人性、人权、人的发展,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中的公平性也更加关注结果的公平性。
2.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绩效评估系统,最早由哈佛大学会计学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和波士顿公司的管理咨询师大卫·诺顿所开发。这种计分卡囊括了整个组织各方面的活动,包括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员工活动和股东利益。
此后,平衡计分卡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组织机构。《哈佛商业评论》称平衡计分卡是“过去8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理念”之一。
平衡计分卡以信息为基础,系统考虑企业业绩驱动的因素,是多维度均衡评价的企业业绩的一种新型的评价系统。同时,它将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业绩驱动因素相结合,动态实施企业战略,是具有战略管理功能的管理系统。
一些学者采用平衡计分卡法对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进行了指标体系设计。如赵海燕、姚辉(2007)设计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体系,采用平衡计分卡法设计了四个维度,即民众维、财务效率维、内部管理与控制维、创新和学习维,分别针对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不同方面指导评估。河海大学谭川也利用这一工具针对公共危机管理设计了评估体系,其一级指标设置为:公众角度、资源环境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学习和成长角度。
3.层次分析法
在绩效评估研究中,除以上提到的方法外,还有一些方法也在逐渐被学者运用,从定量和定性结合角度提高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层次分析法就是其中之一。
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定量化的数学工具和决策方法,在绩效指标评价体系研究中被引入作为一种权重排序工具,对绩效管理进行定量化研究。如周庆行、唐峰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危机决策环境(包括二级指标法律法规规范程度、资源时间可利用程度、地区文化特质与教育程度)、危机决策主体(包括二级指标主体知识和技能结构、协调机构制度化、决策智囊团机构设置、社会公众参与度)、危机决策程序(包括二级指标危机事件识别与预测、危机决策议程规范化、危机决策形成)、危机决策创新(包括二级指标知识基础设施应用状况、信息技术的利用状况、决策方法创新程度)、危机决策效果(包括二级指标公众生命财产损失挽回、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度、政府形象、政府国际声誉),在指标权重分配方面,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构造了指标体系递阶层次结构,建立各层次两两比较矩阵,确立各指标权重,并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
王耀刚等人在《广义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及其层次分析法评价》中,也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三大类一级指标和15项二级指标的广义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层次结构模型。
四、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实践
(一)国外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实践
公共危机管理效评估方面的实践还比较少,多局限在某一领域或某一部门方面的评估,美国在这方面的实践相对而言更为成熟,近年来进行了覆盖全国的全面的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体系建设。
由于我国与美国同为幅员辽阔、危机种类较多的国家,其绩效评估体系对我国的实践可以说是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的。美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由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牵头进行。制度层面出台了针对公共危机管理工作评估的名为State Capability Assessment for Readiness(CAR)的报告,对国家层次的危机管理工作做出评估,详细规定了评估的内容、指标体系、权重分配、结果分析等方面。
在评估内容上,囊括了政府的13个紧急事务管理职能,包括:法律、危险识别和评估、风险管理、物资管理、计划、指挥控制协调、通信和预警、行动程序、后勤装备、训练、演习、公众教育信息、资金管理等方面。每个紧急事务管理职能又分成若干个属性,每个属性再细分成为若干个特征。
在评估流程上,采用各州通过这样的内容设计,结合当地情况在属性或者更细化到特征的层次对自身进行评估的办法,联邦紧急管理局再通过对各州反馈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使评估起到提高国家和地方的公共危机管理绩效水平的目的。
在评分标准方面,规定每个属性或特征的分数有三个等级:
3分表示“始终能够满足属性或特征”;
2分表示“通常情况下能满足属性或特征”;
1分表示“需要继续努力才能满足属性或特征”;
“N/A”表示“不适用于该州的实际情况和应急管理机构或程序”。
在权重设置方面,所有属性和特征的权重都是相等的,每个属性的得分为下一级所有特征得分之和除以特征个数。这样的权重设置简化了评估工作的流程,便于相关人员理解和操作。
在评估结果解释上,规定CAR各属性得分如果为2.5~3.0(3级),表示该州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能够始终满足这个属性;得分为1.5~2.5(2级)表示基本满足;得分为1.0~1.5(1级)表示需要继续努力才能满足要求。
在利用这套评估体系评估整个国家危机管理工作时,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通过分析各州在每一个属性的得分情况来判断全国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需要改进,在哪些方面基本具备进行一般危机管理的能力,哪些方面具备可以信赖的过硬的危机管理水平。除去那些选择“N/A”项的州,分别统计和计算得分为1级、2级、3级水平的州在所有州中的比例,规定50%以上的州选择3级时,认为在这一方面国内整体水平较高;如果50%以上的州选择了1级,则表示在这一领域公共危机管理工作仍需改进。
(二)国内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实践
我国目前在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方面实践还比较少,缺少国家级的对全面的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工作进行界定和指导的制度保证,更多的是在事故责任认定层面的规定。如2003年出台的《突发公共卫生实事件应急条例》中第五章“法律责任”部分,规定了政府部门和相关人员在突发事件中的法律责任和处罚办法;2002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部分,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审批等工作和相应责任进行了规定;1989年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也是针对已发生的危机进行调查和对责任人进行处理。这些我国现有的国家层面与评估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基本上以罚为主,以事后责任追究为主,缺少以日常预警、预防为目的和以公众为导向的评估工作的内容。
经过“非典”的考验,广东地区在面对禽流感威胁中开始将公众满意度引入危机管理评价工作,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社情民意调查研究所联合广州市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对广州1025名不同年龄、职业和收入水平的市民进行了快速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79%的市民不同程度地关注禽流感疫情,50%以上的受访市民会产生害怕情绪,65%的市民表示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66.1%的人表示会“减少食用禽类产品”。调查还显示,大多数受访市民对政府处理禽流感疫情工作表示满意。其中“及时向社会公布疫情”获得的评价最高,市民满意度达82%,对“禽类及其产品的检疫工作”的评价则相对较低,满意度为56%。
这一以公众为公共危机管理工作评估主体的调查显示,政府在危机信息披露和应对知识普及方面工作绩效明显,市民对禽流感虽有一定害怕心理,但没有形成恐慌,同时也反映了公众对政府在正面解决危机方面的工作表现不够认可。这样的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一方面肯定了广州市政府的工作,从社会层面对政府工作进行了激励,一方面也对广州当地的禽流感疫情防治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从长远来看,也可以成为完善我国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有益经验。
第二节我国构建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必要性
政府绩效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经济指标、社会发展指标、文化建设指标等内容。评估政府各方面工作的绩效是衡量现代政府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现阶段,应对公共危机是政府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重大挑战。尤其在2008年,雪灾、地震灾害、全球金融风暴、毒奶粉事件等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一方面对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亟需政府建立一套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体系,使公共危机管理从非常规化管理走向常规化制度性管理。
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政府已经开始关注和重视公共危机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危机管理知识的普及,但同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等国相比,我国的危机管理能力和水平还亟待提高。
以处理疾病能力为例,据2003年总部设在香港的政治及经济风险咨询机构对以亚洲地区为主的世界各国危机处理能力的分析结果显示(见表8‐2),与美国相比,我国的疾病处理能力还存在巨大差距,即使与表中其他12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相比,也仅仅居于第十位,与中国在国际和亚洲地区的经济、政治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2008年初我国中东部地区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造成的交通、能源等多个领域危机,也暴露出我国在危机管理水平上还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南方应对严寒天气准备不足。我国的南方往年普遍降雪量少于北方,气温偏高,冰冻雪灾百年一遇。因此,考虑到成本问题,在应急预案制定、抗雪冻灾设备准备、电网架设、建筑物设计等方面缺少对雪冻灾害的考虑;缺少大型除冰设备;融雪剂和盐储备难以应付大量的需求;电网架设设计时为节约成本没有考虑到冰冻的巨大拉力,导致电网在遭遇冰冻时出现险情;交通工具缺少防滑设备,在冰面行驶时交通事故频发;许多居民生活小区为水箱供水或水管置露在外,寒冷天气下导致水管冰冻甚至冻裂,造成居民用水紧张。
第二,交通资源配置有待改善。运输压力集中在几条特定线路是我国春运的一个特点,经过多年春运压力的考验,在遭遇雪灾的情况下,交通体系还是出现混乱无序的局面。同时由于过于依赖电力运输,在局部电网故障的情况下,出现整条运输线较长时间瘫痪的局面,可见我国的交通大动脉对外来突发袭击应对能力还很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