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血胆将军——巴顿
4203800000002

第2章 贵族后裔(2)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利于巴顿的健康成长,巴顿的一家经常在不同的地方生活,由于不断地更换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也让孩子们学习一些必要的生活知识,外公的牧场是巴顿经常光顾的地方。为了让巴顿懂得生活的艰辛,爸爸有时还特意为他安排干一些农活,巴顿从不讲代价,让干啥就干啥,经常是干得满头大汗。在劳动中巴顿得到锻炼,同时他还和一些农家小孩交朋友。劳动使巴顿的思想有了一些变化,他的眼界开阔了,他开始留意周围人的生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巴顿的父亲深知这一点。爸爸经常带着巴顿去旅行,有时还去打猎。一次当他们到达阿瓦隆时,便有许多人围上来询问狩猎的战果。对比之后,巴顿得意洋洋地对大家说:“你们每人捕了一只,我却打着好几只呢!”爸爸说:“孩子,如果你不提你比别人打得多,你就更像运动员了。”

少年的巴顿去过许多城市。不仅看到了许多风土人情,在旅游中增加了不少知识。这为他后来的决策打好了基础。一次他们去了旧金山,巴顿对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并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却是商街两旁卖艺的手艺人,有搞魔术的,有歌唱的,有绘画的……

好奇的巴顿总是用他那大眼睛画着问号,他对那些手艺人的艺术水准而感到好奇。他甚至懵懂地有了想要学习的念头,他不停地向那些人打听些自己不懂的事。不管人家愿意不愿意,回答不回答,他总是问个不停。直到大人们叫他走为止。在费城、在华盛顿、在洛杉矶等地,小巴顿的好奇心不但没有得到满足,而且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稀奇古怪的想法。这一时期老巴顿给他买了一些常识知识类的书籍。让巴顿到书上去找答案。从此,巴顿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巴顿从小聪明伶俐,而爸爸对他的教育也是十分积极的。在巴顿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为大家出谋划策了。有一次巴顿家的邻居想要把橘树连根拔出来,就找巴顿的父亲去帮忙,但有一棵怎么也拔不动。

这个时候,巴顿灵机一动,小脑袋左歪歪,右歪歪,显示出一副很有学问的样子。他告诉他们应该把绳子系在树上,再把绳子的另一端系在马身上,这样就可以拔动了。大家看着他,感觉很有道理,只是对这个方法的可行度持怀疑态度,因为此话毕竟是从一个孩子口中说出来的。不过现在大家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按照巴顿的想法做了,那棵大树果然被拔起来了。为此,巴顿得到了爸爸的表扬。他爸爸感到很欣慰,知道自己的儿子长大了。巴顿的指挥才能以及果断的做事态度从小便可以看出来。

家人对小巴顿倾注了极大的爱心,虽然巴顿聪明伶俐,但先天在发音和拼写上的缺陷却使他十分苦恼,这种发音不准和拼写错误的现象被现代医生称为“阅读失常症”。但是这种慢性病却只能慢慢地调治,不能操之过急。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天底下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对巴顿的这种症状,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不过他们教育巴顿时很讲究,绝对不会采用粗暴的手段去教育他,而是用绵绵的长辈之爱去温暖他,启发他,慢慢地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

巴顿是个很爱面子的人,自尊心特别强。为了不让小巴顿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同时又能学到与大家相同的知识。他们与巴顿商量后,最后决定专门请老师来家里教他文化课。还请了教练来指导他锻炼身体,以排除外界的干扰,让他可以集中精力地学习和锻炼。从后来巴顿的表现看,父母的教育方法还是很有效的。因为,巴顿的“阅读失常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慢慢减轻了。

父母的工作一天比一天忙,不能一直呆在家里照顾他,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充当老师时刻叮嘱他。为了不耽误巴顿的学习,父母便决定将巴顿送到斯蒂芬·卡特·克拉克私立学校就读。报名的那天,父亲给巴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一生都难以忘怀。那天,报完名后,在回家的路上,马车慢慢地从加利福尼亚大街驶向莱克大街,车轮的转动声,犹如沙哑的大提琴声,流露着一种难以言说的伤感。

爸爸一直注视着车窗外,看那渐渐从窗前闪过的景色。突然回头对巴顿说:“孩子,从今以后我们的路就要分开了。”这句话虽然很短,可是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爱。巴顿知道,爸爸的良苦用心,他也知道,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完整整地陪自己走完一生。即使父母再疼爱自己,剩下的路也只能靠他自己摸索。再痛苦,再困难的事情也得自己解决。

巴顿所去的学校,多数是富人子弟。刚刚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他对一切事物都很好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套红木构筑的平房,四周有草坪环绕,不远处还有一个大型的操场。对此,巴顿比较满意。因为这种格局对他来说还算是不错。在这里巴顿一呆就是六年,而且学会了许多知识。

实际上,巴顿的学习是很吃力的,毕竟他与其他同学的起跑线就不一样。他要克服阅读和拼写上的缺陷,还要忍受同学们的羞辱与嘲笑。有些同学在黑板上模仿他不规整的拼写,还有些同学公然在课堂上模仿他不准确的发音与朗读。小小的年纪便要承受比别人大百倍的压力。为此,他也曾灰心过,也曾气馁过,更加愤怒过。可是每当这个时候,他便会想起父母对自己说的话,想起他们的鼓励。之后,他就会不顾一切的学习,不顾一切的努力,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战胜一切,也可以超越自我。

事实上他已经做到了,巴顿在克拉克博士的学校学习的六年中,尽管他的语音和拼写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他一直都在进步。他的操行在班里堪称楷模,最吸引他的是历史课,这也是他学得最好的一科。他的历史成绩在某些方面对他今后在战场中的表现有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巴顿对一些重大战争以及战争中运用的战术都已经了如指掌了。同时他也领略到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不同地理环境。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从那些失败的战役中找到失败的原因,从而根据自己的理解再制定一个自认为可行的方案。也许每个人都一样,一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总有出乎意料的想像力。巴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停地畅游着。从那个时候起,他就为自己编织着一个当军人的梦想。同时也培养自己当一个军人应有的素质与品质。他十分赞同老师的那句话:“人的成败不可避免地由人的性格决定。”

他还认为:伟人们的个人品质决定了历史的发展,他们以其爱国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和巨大的力量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这也是巴顿对历史课着迷的另一个原因。

为了实现伟大的梦想,每个人都有个榜样作为依托。以他为目标,为楷模不断的努力。巴顿也如此,他最引以为自豪的将军便是休·摩塞将军。他是巴顿第一位美国祖先的岳父大人。摩塞将军1725年诞生于苏格兰,1747年移居英属美洲,参加了英军将领布雷多克对法国殖民地进行的远征。他是乔治·华盛顿的朋友,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任大陆军准将。在特伦顿袭击战中表现突出。在普林斯顿之战中负伤而亡。他是一个为战争而生的人,因为他作战勇敢、品格高尚、理想远大,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巴顿正是被他的这些伟大之处所感动了。也一直视他为“行动的楷模,前进的灯塔”。他曾说:“我家族的祖先一直在催我奋进。如果我稍有迟疑,就有可能玷污我的血统……”于是,他暗下决心,以祖先们的标准检验自己的言行,不断地督促自己奋发向上,一定要继承巴顿家庭的传统。

都说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赏心悦目;而夏天,像一首绝句,格调清新,自然流畅。1902年的夏天,巴顿一家外出度假。从风清气爽的蓝天浮出的第一朵亮丽的云彩,从灿烂的阳光均匀地穿透第一片绿叶,从第一只蜻蜓以美丽的舞姿在树间翩跹,从空中回翔的鸽群弥漫在夕阳的炊烟里,所到之处,无不让人惊心,无不让人感叹。

夏就这样踏着重重的步音,敲碎一池春水的柔媚轻轻地来到。在这风景如画,气候宜人之地。蔚蓝的天空、浩瀚的海洋、迷人的自然景观都给人一种心旷神怡、心胸开阔和飘飘如仙的感觉。而其中最值得怀念的莫过于这里的浅滩。在浅滩这可以游泳、划船、打猎、捕鱼,他们一家在这里玩得痛快淋漓。与此同时,巴顿结识了比他小两个月的比阿特丽丝·拜林·艾尔小姐。从此,开始了他们的爱情旅程。

当爱情来临的时候,仿佛周围的一切都更加美好了。巴顿的心情也像被装上了翅膀一样,自由的翱翔着。

传说中的巴顿眼中的漂亮小姐比阿特丽丝,长得小巧玲珑,说起话来有声有色,不乏大家闺秀的气质,她的这些优点深深的吸引了骄傲的巴顿。而巴顿的男子汉气概也赢得了比阿特丽丝的芳心。可是爱情不是一味的欣赏,只看对方优点就可以持之以恒。它是需要两个人在发现了对方的缺点之后,还能彼此包容。

实际上,巴顿与比阿特丽丝正需要这样的磨合。因为他们两个人之间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兴趣爱好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巴顿代表了野蛮的西部生活;比阿特丽丝则是东部海滨文明的产物。巴顿性格粗犷,喜欢运动和展示力量;比阿特丽丝则是大家闺秀,喜欢高雅,感情细腻而浪漫。巴顿没有离开过加利福尼亚家乡;而比阿特丽丝则游历了欧洲,并在法国和瑞士的学校就读,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巴顿是个乐盲;比阿特丽丝却能弹奏一手好钢琴。

他们最大的不同是,巴顿在16岁的时候,不管是心智还是外表都很成熟了,而比阿特丽丝在16岁的时候,还像个孩子一样,喜欢玩洋娃娃,爱动。再加上父母的溺爱,她在性格上不仅高傲,还目空一切。

也许爱情就是这样,只有两个人的性格不同,才能相互融合,达到互补的目的。即使,他们两个都很高傲,可是对彼此的心却是真诚的,也愿意为对方改变。

第一次见面后,两人对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开始相互通信。信中,他们天马行空的谈论着。从自已谈到了国家,从国家又回归到自己。就这样他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传递着爱。圣诞节的时候,比阿特丽丝送给巴顿一枚领带别针作为礼物,巴顿便把它当成了“我最需要的东西”,并回信说“当我第一次戴上它,照照镜子看看它是否是笔直的,我情不自禁地举起了帽子。”她看过信后,心里充满了喜悦。

1902年秋季,巴顿决定向人生的另一个目标发起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