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名人格言,每天陪伴着我们师生,已经有十几年了。今后,它还将陪伴着我们一起共同走向未来。
多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这是对学生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事情,我愿它也能和全国更多的教学班为伴,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抄一句格言,一起去开创教育改革灿烂辉煌的明天。
有三部分内容的座右铭
来听课的不少外省老师,看到每位同学桌子上都放着一件做得很漂亮的五面体,上面写满了字,往往这样问:“这是什么?”
“是座右铭。”
提倡贴座右铭,已经是在十几年前了,要求班中每个同学必须贴座右铭则是1985年的事。
1986年我当了校长,便要求全校的每名学生都要贴座右铭。
开始时座右铭是全校统一规格,长10厘米,宽6.18厘米(符合黄金分割律)。
1988年,我要求全校学生课桌上都要蒙上白桌罩,可是这样座右铭没有办法贴了,于是学校就号召大家搞小发明,解决桌罩和座右铭两者的统一问题。
于是有的同学将座右铭写在桌罩的右上角,可是看起来很脏,更换内容也不方便。
有的将座右铭写在钉了按扣的一块布上,桌罩本身也钉了按扣,这比上一个要好,但看起来皱皱巴巴的,不是很美观。
还有的将座右铭用透明胶粘在桌罩上,这样显得比较好看,可洗的时候不方便,有些容易撕坏。在所有的这些发明中,经过比较我们暂时采用了这样一种,即做一个长10厘米,宽615厘米,高15厘米的五面体,从两个侧面看是腰长615厘米,底边为15厘米的等腰三角形。
这个五面体用硬纸板可以折叠而成,也可以用塑料板、五合板、铁板来做。
有的同学更有趣,也更下功夫,他们用整块塑料、或整块木头,锯成所需的五面体,打磨平并蹭得光滑,看上去像一件工艺品了,才把座右铭贴在上面。
这种形状的五面体放在桌罩上相对较稳固,不会碰倒,风也不易刮走。
座右铭上要求有三部分内容:
第一,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加上照片。
第二,自己要追赶的同学的名字。
第三,针对自己思想弱点写一句对其医治的格言。
我喜欢读人物传记。孟子、诸葛亮、岳飞、文天祥、周总理,是我从小起一直崇拜的伟人,自然我们很难达到他们的境界,但以伟人为人处世的言行为典范,用以指导自己,对于人们成长显然有利。朝着伟人的方向努力攀登,这本身就是一种人生幸福。
一个普通人,始终崇拜着一位伟人,他一定能减少许多庸人层次的烦恼,对于人们成长显然有利,能较容易地使自己摆脱低层次的事情的缠绕,从而在许多问题上使自己能超凡脱俗。
谁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读爱因斯坦这样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伟人的传记时,顿感人生的天地高远、辽阔,感觉大自然美好,人生可爱,做事觉得踏实,有着无穷的幸福和欢乐,痛感自己虚度光阴,应该抓紧为这个世界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我从伟人身上吸取了力量,自然愿意引导自己的学生这样做,引导他们看伟人传记,引导他们把伟人的名字写在座右铭上,天天看到,时时用伟人鞭策自己。
我已佩戴了十几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纪念章,学生见我最崇敬周总理,于是许多人在自己的座右铭上写最崇敬的人是周总理。
也有不少同学写最崇敬的人是华罗庚,有的写陈景润,有的写焦裕禄,有的写雷锋,有的写张海迪,有的写海灯法师,有的写孔夫子,有的写岳飞……还有一些同学写的崇拜的人是外国人,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华盛顿、哥白尼、居里夫人、撒切尔夫人……
1992年7月我在山西忻州讲课时,有一位老师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学生在座右铭上写最崇拜的人是希特勒怎么办?”对于希特勒我的学生中还没有崇拜的,但有人崇敬拿破仑。那时我问:“拿破仑的哪些方面让你崇拜?”他答:“崇拜他统帅万马千军的英雄气概;崇拜他在多次失败后,仍然不屈的顽强意志;崇拜他虽然有身材矮小等短处,但却毫不自卑的品质。”显然,拿破仑的这些优点确实是值得人崇拜的。学生也讲了他讨厌拿破仑有时盲目自大,贪婪残忍等。但这些并没有妨碍拿破仑成为一代伟人。不好的我们不学就是了。
座右铭的第二部分内容是写在本班要赶上的同学的名字。
我多年以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竞赛,不只让学生追尖子,当冠军,主要的是鼓励学生自我竞赛,鼓励他们和自己程度相近的同学竞赛。
张军期中考试在全班是第70名,那么你期末奋斗的目标就是追上第69名同学李健。能超过这个追赶对象,成为第69名就是你们伟大的胜利。
这样的竞赛,取胜的希望更大,更能激发学生的竞赛积极性。
要是鼓励第70名学生奋斗两个月成为第17名学生,而同在一个班,同样的教师教,前面的学生一直努力,第70名学生以前也不停努力,那他自己也会感到这种追赶只是开玩笑,由于没有这种可能性,他自然就不会努力进取了。
引导学生追击紧挨在前面的同学,这对他是一种正向的刺激,他的内心深处也不会服这个同学:以前我比他强,这次考试没有在意,被他超过了,下次一定会超过他。如此的心理才容易激发竞赛的积极性。
每位同学桌子上都写着前一位同学的名字,而别的同学的桌子上又写着自己的名字,公开成为别人挑战和追赶的目标。这样同学们都前有榜样,后有追兵,班级自然就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全班只有倒数第一的同学后面没有追兵,但处于这个位置的他,也不可能不着急,没人追他,他也会尽力超过倒数第二的同学,让自己被动的处境得到改变。处在全班第一名的同学没有追击目标,但后边都在追他,想取代他的位置,这么多的动力推着他,他自然也会一直奋力向前。
座右铭的第三部分内容是写一句格言。要求必须针对自己的思想实际,针对自己思想中的弱点。
对此一位同学的格言是:“勿做小马蹄坑。”
这是什么意思呢?班上的同学们都知道,她这是告诫自己不要胸怀太狭窄,不要像小马的蹄坑那样,装不下一点小事,投进一个小石子,也会激溅巨浪。这显示出这位同学已经成熟了,她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敢于公开向同学们披露,对自己的弱点进行否定。后来这位容易生气的同学变得很开朗,很洒脱。
有个同学写:“一部机器常常就坏在一个零件上。”
我看不太明白,就向写这句话的鞠艳辉同学询问。她这样解释说:“老师,我的脑子总体上挺好使,可注意力这个零件却时常出问题。注意力好的时候,我什么都能听懂,各种的难题也都会做。可是赶上注意力不听话的时候,我整个脑子就乱成了一锅粥,不光什么都听不进去,就是很简单的题也不会做了。所以我就写了这句话告诫自己,一旦注意力溜号,就赶紧把它拽到正道上来,已经试了两个月很是管用,现在我的成绩明显地好起来了。”
班长纪磊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写在座右铭上,“是中学生,就一定有这个气魄。有一个挨得起饿,受得起冻,经得起摔打的身体;有一个不怕风吹,不会失眠,不知道什么叫眩晕的脑袋。”
有位同学是班里“四大闹将”之一,他的座右铭很有意思也很有特点,只有“闭住你的嘴”五个字。他用笔把这五个字描得很粗很粗,非常醒目,从很远就能望到。
我问他:“为什么写这样的话呢?”
“老师你可能不知道,我这张嘴,在以前的学校里是瞎子害眼——没治了。总是说,利用率极高,有时说得我都有点烦自己。到咱班来以后,自习不让说话,我的话确实少了不少,但和别人比还是多。怎么办呢?我也自己想过办法,甚至想用粘胶把它粘上。现在针对自己的弱点写座右铭,我的主要弱点就是闲话浪费了脑细胞。于是我就写了这五个字,并下了狠心,想说话时,就用上牙紧紧咬住下嘴唇,这一招还真灵,一下就说不出来了。咬的次数一多,慢慢地也就不想说闲话了。”他的这种变化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赞扬。
座右铭、伟人是学生心中自己的选择,像太阳一样照耀着他们的内心世界。格言,也是学生针对内心深处弱点进行的选择,犹如良药一样,疗治着他们心灵深处的疾病。因其来自内心,其起到的作用就极为明显。
座右铭,使学生每天看到的是充满深刻哲理的话,想到的是杰出的人,是伟人,就我来说,就像教室里有着几十位伟人在帮我做工作,帮我进入学生的心灵里与之谈心。用格言谈心,用警句谈心,起到的作用怎么能不突出呢?
在“治病救人周”里
人追求平静,同时也追求波澜。当人们看惯了平静的湖面,就想去看看大海的波澜。波涛汹涌的大海喧闹了几天后,人们又希望它能平静下来。
生活也是这样,每天中有波谷,也有波峰,每周有高效日也有常效日。那么每月呢?每学期呢?自然也应从平静中泛出波澜,使每个星期都涌出内容不同的教育波澜。
我和学生商定,在每学期中确立几个星期围绕一个重点问题,掀起波澜。
这几个星期有的叫“高效学习周”,有的叫“控制闲话周”,有的叫“发扬特长周”,有的叫“增强注意力周”。还有“发现新我周”、“增强信心周”、“助人为乐周”、“开拓胸怀周”……
“治病救人周”是以自己给自己治病为主,同学们分别找出自己心灵中的一种主要病症,然后写出症状、发病时间、医治方法和疗程。
以我自己为例,10年前的那个“治病救人周”,我找出自己主要的病症是拖拉。对发病的症状我是这样描绘的。
“三岔路口,一个人来回地踱着步,徘徊,观望,选择,犹豫,当终于选定了其中一条路时,青春早已逝去。
“做完了一件事情,面对明天,去做哪些新事呢?拖拉地想着已经到了明天的下午。
“业余学习因为没有人逼迫就往后排,排到天黑以后,胡乱地看一点就睡下了。
“做正事,写东西,总盼望有个没有干扰的环境,一有点干扰心就乱起来,钻不进去,可一天当中没有干扰的时间又非常少,于是在这盼望中一分一秒白白地流过……”
这种病怎样治呢?那时我想的办法是,现在就做,不停地做。虽然没有现在想的治疗方法多,但是集中时间治“犹豫症”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我向学生们谈了过去自己集中一周时间治病的体会,学生们对参加“治病救人周”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诊治。
同学们大多都找到了自己主要的病症,继而找到了较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来病症要求写500字即可,张斌同学写了1000多字,连不太爱动笔的刘志军也写了1400多字。学生们都把能够找出自己的病症作为分析能力强的表现来对待。
其中的一份病例这样写道:
“在我的心灵深处,主要有这两种病:①小马蹄坑病;②懒病。
“1.小马蹄坑病。发病时间:我从刚上小学起就喜欢‘咬尖’,后来,逐渐变为小马蹄坑病。过去,为了钉大的一点小事,好和同学计较。现在,经过班级治小马蹄坑病,在学校有了一些进步,但在家里还是不行,经常跟弟弟为小事吵架,一点也不让他。妈妈说我,我总感到心里委屈,在一边生闷气,搞得大家都不愉快,气氛还有些紧张。治疗方法:要‘大事明白,小事糊涂’。在家里也一样,努力在一个星期内见效。
“2.懒病。从刚上小学起我就开始有懒病,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彻底好。发病症状是:拖拖拉拉,早晨懒得起床,明知有很多事要做,但总是想到学校再做吧,到了校又想中午再做,中午的时候又推到下午,下午自习课不愿干只想摆弄东西,到了快放学的时间了,只好再推到放学后。回家后由于事情堆得多了,就更不愿干了,只好这样安慰自己:先看完电视再说。到了第二天,又接着重复这样的懒病,欠债更多。治疗方法:先挑自己爱拖拉的事做。当要犯病时,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一狠心开始做起事来,心情就会好一些,逐渐养成习惯,懒病就能够治好。我要在两周内治好这个懒病,先要定一个科学有效的计划,然后严格地按照计划要求去做。”
这是位学习后进同学写的一份病历。让人欣慰的是,他能够真心实意地去寻找内心深处的弱点,敢于正视这些弱点。人都有着这样的体会:自己的毛病,若是别人指出来,往往会感觉不愉快。有的还产生逆反心理,死活不肯承认。自己当众披露弱点,不仅有一种胸怀开阔的自豪感,往往还产生一种强者才有的自信心,能够把弱点压到一个无法躲藏的角落。
所有的同学都这样谈论,都这样对自己的心理病症进行围剿,形成一个强大的心理攻势,会形成一个较强大的心理场。再连续用一周时间进行进攻,往往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学习生活中经常掀起这样的教育波澜,学生们感觉兴奋和新鲜,增强了自我教育的兴趣和能力。
控制“三闲”
我时常要求学生计算自己“三闲”的数量。从1979年起,我又建议学生每天像原苏联生物学家柳比歇夫那样,仔细地计算时间的利用率,然后统计一下当天的“三闲”有多少。
后来我又这样要求学生:每天写完日记以后,在最末一行记下当日“三闲”的数量。
所谓“三闲”,也就是闲话、闲事、闲思。
我发现,凡学习不好的同学都有着这样的一个共同特点,不是他们控制了“三闲”,而是被“三闲”控制住了。
不只是学生,就连多少有点自控能力的我,也常常在某一时间段内无所作为,明知有很多事情可做,但脑子就是不配合,不知不觉地任由脑子闲思,任手不由自主地做闲事,有时也不由自主地成了清谈俱乐部的成员。
应该说,我还是一个比较忙的人,但就是在完成较多任务之时,我感觉自己脑子仍不自觉地向闲思贡献不少的时间。
由此可知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们,被“三闲”控制的时间会比我还要多。
统计“三闲”,先要具体分析什么叫闲话、闲事、闲思。
闲话,是指没用的话和有害的话。没用的话是指人家在那上自习、看书,他在一边说笑话,说玄话,说大话,说课外的话,当然都没有用。在公共场所如阅览室等,他说起电子游戏厅的事,当然没用。人家在听广播、看电视、参加会议,他讲起了吃零食的事,自然也没用,这类的话,最好不说。另一类是有害的话。人家在那学习,他有意干扰别人,分散别人注意力;别人进步,他编了瞎话或造谣言伤害人家;别人团结,他背地里搬弄是非,说人家的短处,这类的话即使无意,也是有害的。
文革十年,应该说中国人沾染了不少说有害的话的毛病,闲话确实给相当多的中国人造成了不少的麻烦。控制闲话,减少闲话,以至于消灭闲话,真应该从小学生就开始抓起,愿我们的下一代人再不要生活在那么多的闲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