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降灵
41896800000540

第540章 聪明反遭误

他心急如焚,只想取来止咳膏,拿药效说明一切。当下他由一个衙役陪着回到家,取了半罐止咳膏,又回到县衙。县令留下那罐东西,说要找病人验证,却命人把他押进监室看管。

第二天一早,杜年被叫到堂上,县令指着那罐东西说:“我们验证过了,还是跟上次一样,先是有点效果,再吃就无用了。不过这也不算假药,你拿回去吧,以后也可以继续给人治病,只要不出事就行。”

杜年捧着那半罐东西走出县衙。一个衙役追上来,把两锭银子给他,说老爷赏罚分明,说好的薄礼一定给的。

杜年叹了口气,觉得好倒楣。不过还是得了两锭银子,也是一点安慰吧。只是受此一吓,他还是有点惊醒过来,感觉自己不通医理,只拿着这半罐药,不能随意给人看病,更不能赚钱了。回家以后他就将止咳膏封存起来,别人来求时,一概不给,只说已经用光了。

当然杜年不会料到,他是中了县令和胡之明的奸计。他那半罐止咳膏,已经不是原来的了,被胡之明用仿制的假货给掉换了。这其中的内情,他当然毫无知觉。

其实,那个胡之明不是外人,他是县官母亲的内侄,县官杨大常的表弟。胡之明在京城开了个诊所,行医数年收益平平。前些日子他收到表兄杨大常的急函,得知姑妈患上咳喘病,在当地求医无效,急需他来镇海亲自诊疗。胡之明很是吃惊,因为他深知这种咳喘病难于治愈,但也只好离京来浙。果然在他使出浑身本领后,姑妈的病并未好转。最后杨大常只好悬赏求医,胡之明也只能旁观。

结果来了个杜年,一丁点的东西给老太太服下,当即止咳平喘。县官母子欣喜,而胡之明却颇感意外,他行医多年,从来没见过这么强的药。开始他以为这药虎头蛇尾,先是有效,马上会无效的。但姑妈将杜年留下的药分三天服下后,居然不咳不喘了,经胡之明搭脉,确定真的痊愈了。胡之明这下震惊了,看来这真是一种罕见的特效药,对治肺痨立竿见影。俗话说同行相妒,而胡之明更是心动如潮。正好他听到姑妈在夸奖杜年,要求儿子兑付那笔奖赏。胡之明看出来,表兄杨大常有些心疼。他就暗中问表兄:“百两黄金,如此巨赏,表兄难道真的舍得?”杨大常叹口气说:“那又怎么办呢,当初我是贴了告示的,全城人都知道,现在也不好反悔了。”“何必反悔,只说无效,不就可以了吗?”杨大常心中一动,急问:“你有什么好主意?”胡之明就将计谋一说。

于是,胡之明就成了一名隐医,给老太太治好了肺病。杨大常亲书一张喜报,贴到了衙外,先造声势,再等着杜年。杜年来后,被县令和胡之明一唱一和给搞昏了,不仅拿不到这笔奖赏,还差点落了个假药撞骗的罪名。本来杜年也不敢要奖赏了,杨大常于心不忍,还是想付给他两锭白银。但胡之明却有更深算盘,他事先就跟表兄说好,要将杜年的特效药换过来。为此他用琴糖和阿膏仿制出一罐假药,待杜年取来家中的半罐止咳膏后,先把杜年暂押监舍里,胡之明就将那半罐止咳膏从罐中捞出,放进自己的罐中,再将假糖放进去。最后还给了杜年。

杜年受了恐吓,慌乱失措,哪顾得上验看,再加县令还是把两锭银子给了他,他觉得很侥幸,马上回家了,根本不知那半罐止咳膏已被掉包。

再说杜年离去后,县令和胡之明击掌大笑。杨大常连夸表弟足智多谋,略施小计,替他免掉了百两黄金的付出。胡之明谦虚地说:“对付一个乡下小子,小菜一碟嘛。”可是这事还是给老太太知道了,气得她大骂他们没良心:“人家替我治好了病,你们就这么算计他?”杨大常只好答应老娘,以后一定补偿杜年,这才消了老太太的气。

其实这是哄人的。事情过去,谁还提起呢。这胡之明拿到了止咳膏,更是心花怒放,急急赶回京城去了。然而没过多久,杨大常的衙门里来了一个人,是胡之明的儿子,见面就哭诉道,他的父亲得罪了太后,被捉进去下了地牢,秋后要被问斩了。

“怎么回事?”杨大常急问。胡之明儿子哭道:“听说我父在这儿弄到了一种特效药,专治肺痨。前些日子皇宫里张榜,悬赏天下,谁能治好太后的咳痨病,赏五品官加万顷良田。我父当即去揭榜应征。谁知,太后用了我父给的药,不知咋的腹痛难忍,上吐下泻,险些当场身薨了。皇上震怒,认为我父蓄意谋害,要将我家诛灭九族。幸好太后宽厚,不搞株连,只将我父一人治罪,秋后就要被问斩。”

杨大常听得浑身发冷。他呆了半天也想不出什么原因。只好喃喃自语道:“之明啊之明,你这交的是什么运啊,那药明明很有效,怎么你给太后用了,却出这么大纰漏?”突然他脑中一闪,想到了一个人,就是杜年。这药既然是杜年的,他可能明白这个原因吧。杨大常也知道,就是搞清了这个原因也没用了,反正救不了胡之明,但他总得弄个明白吧。

杨大常找到了杜年。杜年这才清醒过来,原来自己的那半罐药,被胡之明掉了包。杨大常也顾不得县官的架子了,连连向杜年赔礼,急切地问:“杜老弟快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这药明明有效,更不会吃坏人,太后吃了怎么又是腹痛又是吐泻?”但杜年连连摇头,说他也不知道。

杨大常黯然走了。杜年朝他的背影呸了一声。其实杜年是知道原因的,当初老者给他那药时,再三叮嘱过,只能放在陶器或木器中,千万不能用铜器来贮存。杜年相信,胡之明换了他的药后,一定放在铜罐里带到京城。止咳膏接触铜质,会生成铜绿,那是剧毒的,可以致命。太后没有当场死掉,是因为这药存放在铜器中还日短,如果过了半年,只接触一点就会一命呜呼。

杜年很担心,万一自己说了,杨县令会不会迁怒于自己,给自己再造一个什么罪名?所以他拼命忍着,不把这个分析结果说出来。

可是杨县令没能躲过一劫,因为胡之明在被斩前精神失常,乱咬一气,说这药是表兄给的。结果杨大常不仅官帽落地,还被发配到西北去了。

“好了,秘方膏讲完啦。现在该榕榕了吧?”我嚷嚷道。

远甜也催榕榕快讲一个吧。

榕榕的口气有点兴奋,欣然响应道:“好吧好吧,我来讲一个卖桃子的故事吧。”

“卖桃子?啊呀,你一担桃子我就馋了,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我咂了咂嘴巴说道。

榕榕嘻嘻笑着说:“你一会儿听了,还更馋呢,因为桃子个个又大又甜。”

“好,那你快讲吧,我也可以听桃子止渴了。”

王怀在城里打工,心里觉得很郁闷,堂堂的大学毕业生每月只拿1500块。这天晚上他逛街时碰上同村的史宝林,两个人进了一家小酒馆宵夜。三杯啤酒下肚,史宝林叹息着说:“王怀,我不想再在城里干了,想回去了。”“回去干什么?”“搞种植。”

史宝林跟王怀一样也是大学毕业的,在另一家厂打工,每月挣的钱跟王怀差不多。史宝林说要回家种桃树。

王怀连忙劝道:“桃树的周期要三年以上,不能立即有效益,只怕挣不到钱白辛苦,还不如打工呢。”史宝林却下了决心,说他一定要试试了。

史宝林回乡下种桃树去了。王怀依然在城里打工。国庆假期里,他回到乡下,立刻去参观史宝林的桃园。桃园建在半山坡上,面积只不过两三亩,但栽上的桃树苗已经有一人高。王怀惊讶地问道:“这是什么品种,怎么三个月就这么高了。”史宝林得意地说:“大红桃,咱中国最大的桃子。我从外地引进,先小规模试种一下。”

王怀得知史宝林引进树种就花了三万块,吓了一跳,心想这成本太高了吧?史宝林看出王怀的疑问,就解释说如果用三年时间试种成功,以后就可以扩大种植面积。“等着吧,我一定会成为种桃大户的。”史宝林踌躇满志,对自己的计划充满信心。

虽然王怀替他捏把汗,也只能鼓励一番。

一晃两年过去了。这天王怀在城里收到史宝林给他寄来的六个桃子,果然又红又大,令人馋涎欲滴。但王怀尝了一口后,却皱了皱眉头,没想到外表诱人的桃子口感并不好,虽然多汁,却不怎么甜。这时手机响了,是史宝林打来的,问道:“王怀,你收到我寄来的桃子了吗?”王怀说收到了。史宝林央求说:“我是请你帮帮忙的,你能不能带着桃子去市场上问问,有没有人要?”

原来史宝林的桃子丰收了,但销路成了问题,自己跑东跑西,虽然找到了几个客户,卖掉的只是一少部分,还有几千斤桃子急于出售。史宝林焦急地说:“我这里能找的人都找了,能求的爷奶都求了,可就是没有办法了。”

王怀知道这是个难题,但他还是尽力而为。他利用星期天,拿着几个桃子在城里奔波,几个水果市场跑遍了,大贩子小贩子甚至零星摊位都问了,得到的回答基本一致,这种桃子中看不中吃,没有进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