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降灵
41896800000256

第256章 来段好故事

再说许卫那边,虽被钦差横里插了一杠,却并没有什么大的损失。

那天是中秋节,他们将酒宴摆在前院里,一边饮酒一边赏月。阿雯望着明月,忽然悲从心来,哽咽地说:“这个时候,本来是一家团圆的好日子,但不知我那两个妹妹,在宫中可好?”

一句话提醒了母亲,她也长叹着说:“是啊,她们虽非我亲生,但自从进了我家,认我为母,我也视如己出。现在入了深宫,千万不要出什么事啊。”说得许卫有点烦躁,他刚要解释,这样一来,自己的女儿就脱了危险,既不用进宫,也不需要嫁给那个花花公子了,但就在这时,忽听一个宏亮的声音传来:“哈哈,原来你们在此赏月啊,我们也来了。”

许卫一看,来的竟是焦氏父子。

一家子目瞪口呆,实在没料到知府和公子不请自来。

阿雯也无法回避了,只好上前见过他们。

而这一见,登时让焦重和焦藩喜出望外。

原来阿雯是个更绝色的美人,只是当时见到时又是病容又是呕吐。现在见到真面目,焦藩的花心,一下子膨胀了……焦藩当场提出,要向许家再次提婚,要求娶阿雯为妻。

许卫连忙推托,说早先已经将大梅许配给焦公子,只是因为来了钦差,强行将大梅与小梅都列为征召嫔妃的对象,生生把大梅和焦公子的婚事给扯断了,虽然焦公子没有娶到大梅,但许家当初是允婚的,这事不能再由许家来承担责任了。既然焦公子没能娶到许家的小姐,还是另选他家再娶吧。

但焦藩哪里肯依呢,说那都是钦差不讲道理,破坏了他与大梅美好的婚事,毕竟他与大梅并未成婚,许家还欠着他一个新婚子,那就让阿雯来弥补了,那不是正好吗?

焦重当然也顺从儿子的愿望,他本来为自己在钦差面前多嘴,把饮差引到许家,致使钦差在相中小梅后还顺带把大梅也带走,破坏了儿子的婚事而懊悔呢,现在看到许卫的亲生女原是这般美貌,当然更欢喜了,说什么也要求许卫答应这桩婚事。

不管许卫再怎么机智,也无法推托这门婚事了。

许卫对此十分沮丧。他更没有料到,最坏的结果还在后面。两年以后的一天,从京城传来恐怖消息,皇帝酒后突然大发脾气,下令斩掉了后宫三百嫔妃,其中就有大梅和小梅。

许卫悲痛不已。可没过多久,有一个更惊人的消息传来,阿雯嫁到焦家后,受不了焦藩的恶劣个性,一个月夜在遭到焦藩毒打后,愤然跳井自杀了……噩耗传来,许卫大叫一声,当即一口鲜血喷涌而出。他操起一把刀,直向知府家奔去……我接续到这里,问道:“好了,我给你接上了故事下半段,但往下还应该有结局,这个结局,还是请你自己继续接完吧。”

“什么,还有个结局。”

“对呀,这个故事还没有完吧。”

“可是你让我说什么?”

“首先你说说,我这样接对不对?是你本来要讲而没讲的内容,是不是?”

他只好承认了,“没错,你讲的东西,正是我本来要讲的,没想到你跟我一样清楚。这个故事不是别人发在哪里,我正好看到了然后再说的,完全是我自己原创的,你也知道我读书时最爱搞创作,曾经在杂志上发表过散文和小说,这个故事是我去年创作的,还没有拿出去发表呢,没想到你居然知道我是怎么写的。”

“是你去年创作的,你可没有跟我透露过啊,我更没有偷看过你的作品。”我声明道。

“那你怎么会按着我写的东西接这个尾巴的?”他很是不解,“说得那么完整。”

“这就是我的本事啊,对你的作品还有人品,都一目了然。”

“不可能,你一定偷看过我这个作品了,是用黑客手段潜入我家里的笔记本电脑才看到的吧?”

“我靠,我闲得蛋疼,要来看你的东西。我真做黑客还是去偷看大师的作品吧,比如莫言的,人家好歹是诺杯子奖,你算甚么,不说你狗屁玩意已经客气了,我哪会关注呢。我完全是凭我的火眼金睛看到的。你自己也得了异术了,应该知道对我来说这不是难事。”

“那你说这个故事还有结局?”

“怎么,你认为没有了?”

“可我当时写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没有了。”

我笑起来:“你说没有了,但我说应该有,许卫不是拿着刀,直奔知府家去了吗?那么他会怎么样呢?到了知府府上是大开杀戒呢,还是被焦府的卫兵给拿下了?或者被当场刺杀了?他最后的命运又是怎样的?是与焦重同归于尽,还是被焦家逮捕,上报皇帝后被治罪了?皇帝会治他什么罪?赐死还是关进大牢?总之还有很多的事情没有交代嘛。”

他顿时支支吾吾了,好一会才泄气地说:“你说的这些,我根本没有考虑过。写故事,只能见好就收,后面谁去再管呢。”

“那不行,既然你拿这个故事来考验我,我也有责任帮你完善这个故事,总不能拿个没结局的东西来搪塞呀,快点把尾巴接上,我要看看合不合理。”我催促他。

杜大保想了想,转移话题说:“这样吧,这个故事就到这里了,咱们也不说谁输谁赢,我还是接着再说一个,重新来考你,好不好?”

我断然拒绝:“不行,你说过一个,就没有资格再说另一个了,现在应该轮到我说了。”

“你还要考我?”

“当然。”

“那好吧,你说一个,我听听。”

“你要听好了,我说到中途,可能也会像你一样要你往下接续的。”我提醒道。

我讲了起来——

有一天早上,海宁知县肖恒像往常一样在翻阅公文,干办马初进来说,外面来了一个人,有情况要汇报。肖恒吩咐叫那人进来。

来的是一个普通男人。他对肖恒说:“老爷,昨夜三更时分,我经过常均大人的居所前,借着月色看见,常大人和他儿子抬着一个麻袋,从他们家出来。当时我也没多想,管自就回家了。但躺在床上却觉得,此事有些古怪,因为他们抬着的麻袋里,装的好像是个人……”

肖恒听到这里,哦了一声:“抬的是个人?你有没有看清?”

“我没法看清楚,只是觉得有点像。”

“他们往哪里走的?”

“往西走的,但去哪里不知道,因为我回家了。”

肖恒夸赞那人几句,说他警惕性好,发现问题能来县衙汇报,并叮嘱他先不要将此事张扬开去。

那人走后,肖恒问马初怎么看。马初笑道:“老爷,此人虽好意来报案,但仅凭他所看到的,无法立案吧。再说您作为县令,总不能去调查常大人吧?”

马初的话有道理,这个常均不是一般人,曾是清朝同治年间的进士,进过翰林院,出任过两湖巡抚,甚至代理过大理寺正卿,如今辞官回乡,隐居在海宁属下的梧桐镇上,仍是当地人眼中的大人物。

肖恒点着头说:“这个我也明白。但既然有人前来报告,我总得了解一下吧。”当下他带着马初前去拜访常大人。

常均的居所在梧桐镇的末尾,藏在一片破旧的民居里。肖恒上前敲门。门开了,正是常均本人。

“啊,是肖老弟啊,请进请进。”常均满脸堆笑,热情地迎接。

他们在客屋里落座。寒喧一番后肖恒试探地说:“我听说大人和公子,深更半夜还要自己抬东西出去处理,真是太辛苦了。”

常均听了,露出疑惑的神色。“此话怎讲?谁看见我们深夜抬东西出去?”

“是我的一个衙役巡夜,无意中看到的。”

常均哈哈笑着说:“你的衙役一定看错了,我家的人从来没有在半夜出过门啊……”

聊了一会,肖恒就起身告辞。

走出常家,马初问:“老爷,您怎么看的?”

肖恒缓缓地说:“我本以为,常大人会解释为什么抬东西出门,没想到他竟一口否定了,这反而显出他是刻意隐瞒。你想啊,那人明确说过,他看到他们抬着东西从家里出来,可常大人却一口咬定他们家的人从没有半夜出门,这样推得干净,反而很可疑。”

那么接下来怎么办?

如果常均是平民,可以找那人来对质,但他身份特殊,不可以这么对待。

肖恒只好先来一番推论。他说:“我们现在假定,常大人父子所抬的麻袋里装的是一个人,这个人不会是活的,肯定是尸体。三更半夜,抬着一具尸体要干什么?当然是想去埋掉。他们往西走的,西边就有一片坟地,但这片坟地属于小镇外的西阳庄,乡下人极讲究规矩,不属自己庄里的人,死了不能埋到这片地里。那么,常大人会将尸体埋到哪里呢?我们往那个方向去看看。”

于是两人沿着出镇的路,一路往西寻去。

西边确实有一片坟地,但他们没有停留,越过以后继续往西,一直走了十里左右,找不到什么痕迹。

肖恒又分析,常大人从小在此出生,知道当地是平原水乡,没有荒山野坡可以抛尸,如果埋在哪块地上,会被轻易发现。那么有没有可能绑石沉河呢?

他们又往附近的河道边寻找,也没发现什么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