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学点做人心理学
41867400000025

第25章 偏执自负的心理做人不要骄傲自满(4)

这里并不是说,碰到任何挫折时,都应该逆来顺受,那样就成为宿命论者了。相反,不论在哪种情况下,只要还有一点儿挽救的机会,我们就要奋斗。可是常识告诉我们,事情不可避免、也不可能再有任何转机时,为了保持理智,我们就不要固执己见,放弃使自己无法生活下去的信念吧。如果我们在极其艰难的人生旅途上,也能承受各种压力和所有颠簸的话,我们就能活得更长久,能享受更顺利的旅程。

和陌生人打交道要有几分戒心

一个人活在世上,不和陌生人打交道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尽量少同陌生人打交道,能不搭理的就不要搭理,以免上当受骗。同陌生人打交道时,一定要带着几分戒心,多想想对方是不是有所企图。尽管这样做活得有些累,但总比上当受骗要好。

一个女学生去逛百货公司,临出门,突然有个女人,匆匆忙忙地跑来对她说:“我的肚子痛,必须上厕所,可是我跟我先生约好,他就在门口的一辆白色的车子上等我,能不能麻烦您,告诉我先生一声。”说完并塞了两包东西给她:“这也麻烦您交给他。”学生还没走出门,就被百货公司的人抓住。她抱着两包没有付钱的贵重商品,吓得呆呆地站在那儿,因为人赃俱获,而百口莫辩。至于那先前说肚子痛的妇人,和所谓的白车,则消失了踪影。

某人单独旅行,在飞机上遇到一位投缘的乘客,两个人一起下机,提取行李,在通过海关之前,那新认识的朋友说:“我的行李真是太多了,能不能麻烦您帮我带一小件。”单独旅行的人,心想自己的东西反正不多,就一手接了过来跟着,他被海关的人员,以携带毒品走私的罪名逮捕了。他大声对着还在另一个关口接受检查的朋友喊,那人却说不认识他。他被架出了海关大厅,悲愤的呼喊声仍然从长廊尽头传入,大厅里的人都摇头,说:“罪有应得的贩毒者,过去不知道已经带进多少毒品了!”

不要对有些事过于谨慎

做事小心谨慎没有错,但对于有些事过于谨慎就会出问题。过于谨慎,追求十全十美,往往会导致吹毛求疵。一个喜欢吹毛求疵的人,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工作中,都很难与人融洽相处。

吉恩快40岁了,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份稳定的会计工作,一个人住在芝加哥,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早点结婚。他渴望爱情、友谊、甜蜜的家庭、可爱的孩子以及种种相关的事。他有几次差点就要结婚了,有一次只差一天就结婚了。但是每一次临近婚期时,吉恩都因不满他的女朋友而作罢。

有一件事可以证明这一点。两年前吉恩终于找到梦寐以求的好女孩。她端庄大方、聪明漂亮又体贴。但是,吉恩对于婚姻过于谨慎,他还要证实这件事是否十全十美。有一个晚上当他们讨论婚姻大事时,新娘突然说了几句坦白的话,吉恩听了有点懊恼。

为了确定他是否已经找到理想的对象,吉恩绞尽脑汁写了一份长达四页的婚约,要女友签字同意以后才结婚。这份文件又整齐,又漂亮,看起来冠冕堂皇,内容包括他所能想象到的每一个生活细节。其中有一部分是宗教方面的,里面提到了哪一个教堂、上教堂的次数、每一次奉献金的多少;另一部分与孩子有关,提到他们一共要生几个小孩、在什么时候生。

他把他们未来的朋友、他太太的职业、将来住在哪里以及收入如何分配等等,都不厌其烦地事先计划好了。在文件末尾又花了半页的篇幅详列女方必须戒除或必须养成的一些习惯,例如抽烟、喝酒、化妆、娱乐等等。

准新娘看完这份最后通牒,勃然大怒。她不但把它退回,而且又附了一张便条,上面写道:“普通的婚约上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一条,对任何人都适用,当然对我也适用。我们从此一刀两断!”

当吉恩向朋友谈起此事时还说:“你看,我只是写一份同意书而已,又有什么,婚姻毕竟是终身大事,你不能不谨慎啊!”

经验只能在某时适用

经验只在某时起作用,并不能在什么时候都适用。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往的经验有时是靠不住的。所以,要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以变通的方法,来应对不断变化的事物,才是上策。

有一个很好笑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卖草帽的人。

有一天,他非常疲劳了,刚好路边有一棵大树,他就把草帽放下,坐在树下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身旁的草帽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每只猴子的头上,都有一顶草帽。

他想,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于是他赶紧把头上的草帽拿下来,丢在地上。

果然,猴子也学着他,将草帽纷纷扔在地上。卖草帽的高高兴兴地捡起草帽,回家去了。

回家之后,他将这件奇特的事,告诉了他的儿子和孙子。

又过了很多年后,他的孙子继承了家业。

有一天,在他卖草帽的时候,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而草帽也同样被猴子拿走了。孙子想到爷爷曾告诉他的方法。于是,他脱下草帽,丢在地上。

可奇怪的是,猴子竟然没有跟着他做,还直瞪着他看个不停。

不久之后,猴王出现了,捡起地上的草帽,说:“开什么玩笑!你以为只有你有爷爷吗?”

有理也要让三分

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气度,一种德行。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宽容忍让的心态,那么这个社会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变得更加和谐。

在与他人相处中,一些人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甘拜下风,以致大打出手,事后静下心来想想,当时若能忍让三分,自会风平浪静,小事化无,言归于好。事实上,越是有理的人,如果表现得越谦让,越能显示出他胸襟坦荡,富有修养,反而更能得到他人的钦佩。

汉朝时有一位叫刘宽的人,为人宽厚仁慈。在南阳当太守时,小吏、老百姓做了错事,他只是让差役用鞭责打,表示羞辱,深得民心,刘宽的夫人为了试探他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仁厚,便让婢女在他和属下集合办公的时候捧出肉汤,把肉汤泼在他的官服上。要是一般的人,必定会把婢女责打一顿,即使不如此,至少也要怒斥一番。但是刘宽不仅没发脾气,反而问婢女:“肉羹有没有烫着你的手?”由此足见刘宽为人宽容之肚量确实超乎一般。

还有一次,有人曾经错认了他驾车的牛,硬说牛是他的。刘宽什么也没说,叫车夫把牛解下给那人,自己步行回家。后来,那人找到自己的牛,便把牛送还刘宽,并向他赔礼道歉。刘宽反而安慰那人。

这就是有礼让三分的做法,刘宽的肚量可谓不小。他感化了人心,也赢得了人心。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在生活中,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显示出自己比他人有容人雅量呢?

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难免会偶有过失,因此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不过很奇怪,每个人对待自己的过错,往往不如看他人的那样严重。大概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犯错的背景了解得很清楚,对于他人的过错当然不能原谅,对于自己的过错就比较容易原谅,我们常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家的过错上。即使有时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过错,也总觉得是可以宽恕的,这是因为无论我们自己是好是坏,我们总是能够容忍自己。

问题是轮到我们评判他人的时候,情形就不一样了。我们用另外一副眼光,百般挑剔地去发现他们的不对。例如:假使我们发现了他人说谎,我们将会严厉地谴责对方的不诚实,可是谁又敢保证自己从没说过一次谎?

大部分人一旦陷身于争斗的旋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不仅是为了面子,有时也是为了利益,因此一旦自己得了“理”,便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竖白旗投降不可。然而“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着胜利的号角,但这也是下次争斗的前奏。因为这对“战败”的对方也是一种面子和利益之争,他当然要伺机“讨”还。

在这种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像刘宽那样,即使自己有理,也让别人三分呢?其实,有些时候给他人留下台阶,也是为自己以后留下一条后路。

如何让主见压倒偏见

纵观人世间,每当一种新事物,一个真理,一桩事业,尚未被众人理解接受时,谁要坚持,那么被众人讥笑嘲弄的事就会随之而来。这时就要拿出主见,无论社会施加如何的压力,都要保持自己的主见,毅然地坚持到底。只有这样,真理才会被接受,偏见才会被压倒,事业才会成功。

杰出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地形非常相似,如果把它们并在一起,几乎不留什么空隙,于是在1912年,提出了大胆的假说:“地球上最初只有一块原始大陆,现在的各块大陆是原始大陆碎裂漂移的结果。”他的“大陆漂移说”是如此新奇,致使当时很多地质学家都认为它是荒唐可笑的。后来由于物理探测技术的发展,才使“大陆漂移说”在现代地质学中,确立了应有的地位。

世人皆知的苏格兰科学家贝尔曾想:既然文字可以用导线传送,为什么声音就不能传送呢?他兴致勃勃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几位电学界人士,谁知却遭到了冷遇。有的一笑置之:“小伙子存此幻想,实在是因缺乏电学知识。你只要多读两本《电学入门》,导线传递音波的狂想,会自行消灭。”有的还挖苦嘲讽他:“电线怎能传递声音?天大的笑话!……正常人的胆囊是附在肝脏上的,而你的身体却长在胆囊里,少见,实在少见!”但贝尔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经过3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使神话中的“顺风耳”首次变成了现实。

在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前3年,青年化学家纽兰兹,也曾在英国化学学会上指出:元素按原子量依序排列,会出现相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果引起会场上的哄堂大笑。

华罗庚在数学领域中创立了群论思想,也被某些权威笑骂为“数学疯子”。

富尔顿发明的“克莱蒙特号”新轮船在东河船坞试航时,也有些人讽刺讥笑,把新轮船叫做“富尔顿的蠢物!”

史蒂芬逊发明的第一台蒸汽机车在试车时,有人责问他:“怎么火车还不及马车快呀!”

莱特兄弟尝试进行飞机飞行试验时,曾有人嘲笑说:“这种烂鸡笼也想飞上天?”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开后,外国的工程师们竟嘲笑说:“中国会修这段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诞生呢!”……

然而,由于他们不屈不挠的努力,置讥讽、挖苦、嘲笑之不顾,最终都点燃了成功的火炬。

因此,当你做着与众不同的事业的时候,你如果想获得成功,最好而且最能为你节省时间,保证精力的事情就是--保持沉默,让主见压倒偏见。

大功重赏中勿妄自尊大

在大功重赏面前,或身居高位之后,更要善于“藏巧”,切莫锋芒太露,妄自尊大,以免功高震主,引火烧身。

一个人拥有高智商、强能力,固然是件好事,可以说,这是上天赐予的良好天赋。有了它,便可以在社会竞争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然而,由于事物的复杂多样,环境的不断变异,在某些时候,利与弊会不知不觉地转换。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随时以清醒的头脑注意了解自己,掌握对方和周围环境,掂量你的利和弊,而不是一味地以一般的经验办事。

《阴符经》中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们,善于伏藏是致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以战胜对手,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而伏藏又可分为两层:一是藏拙,这是一般意义上的伏藏,也是最常用的。藏住自己的弱点,不给对方可乘之机;而另一种,也是更高明的——“藏巧”。

下面就是“藏巧”的范例。

汉高祖时,吕后采用萧何之计,谋杀了韩信。高祖正带兵征剿叛军,闻讯后派使者还朝,封萧何为相国,加赐五千户,再令五百士卒、一名都卫做相国的护卫。

百官都向萧何祝贺,只有陈平表示担心,暗地里对萧何说:“大祸由现在开始了。皇上在外作战,您掌管朝政。您没有冒着箭雨滚石的危险,皇上却增加您的俸禄和护卫,这并非表示宠信。如今淮阴侯(韩信)谋反被诛,皇上心有余悸,他也有怀疑您的心理。我劝您辞掉封赏,拿出所有家产去辅助作战,这才能打消皇上的疑虑。”

一语惊醒梦中人。萧何依计而行,变卖家产犒军,高祖果然高兴,疑虑顿减。

这年秋天,黥布谋反,高祖御驾亲征,此间派遣使者数次打听萧何的情况。回报说:“正如上次那样,相国正鼓励百姓拿出家产辅助军队征战呢。”

这时有个门客对萧何说:“您不久就会被灭族了!您身居高位,功劳第一,便不可再得皇上恩宠。可是自您进入关中,一直得到百姓拥护,如今已有十多年了,皇上数次派人问及您的原因,是害怕您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现在您何不多买田地,少抚恤百姓,来自损名声呢?皇上必定会因此而心安的。”

萧何认为有理,又依此计行事。

高祖得胜回朝,有百姓拦路控诉相国。高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异常,也没对萧何进行任何处分。

保存你的能量是一种藏巧。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才不可露尽,力不可使尽。即使有知识,也应适当保留,这样,你会加倍地完善。永远保存一些应变的能力,适时救助比全力以赴更值得珍贵。深谋远虑的人总能稳妥地驾驭航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亦可以相信这一辛辣的谬误:一半多于全部。

不要处处与人抬杠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万世警训在今天依然见证着它的价值,不能说没有它的道理。

发生在台北县萧崇烈一家三口灭门血案,在警方锲而不舍地调查之后,已宣告侦破。犯罪嫌疑人邓笑文被捕后,坦承因受经营起重机生意的萧崇烈“讥讽”而萌生杀机,并在行凶后担心事情败露,而再杀其妻女灭口。

邓笑文表示:两个月前,死者萧崇烈用话刺激他、耻笑他,并用手指指他胸前,笑他“没什么用”,开起重机那么久了,仍然是“给人请(聘雇)”,不像他自己开起重机没多久就当了老板。对这样的“讥讽”,邓笑文怀恨在心,后来萧某只要与他碰面,就不断嘲笑他,以致使他萌生杀人泄恨之心。

据警方表示,犯罪嫌疑人邓笑文心智健全,但因受到对方不断的讥讽和嘲笑而杀人,这成为历年来灭门血案的特殊案例,虽然属于极端事件,但颇值得社会大众警惕。

古人早有明训:“言语伤人,胜于刀枪。”许多人常以“嘲弄”他人或者与他人“抬杠”为乐子,也有部分综艺节目的主持人,戏称未能在比赛中过关的来宾“笨”,或嘲笑比赛者的长相“丑”。有些虽然是属玩笑性质,但总让人觉得不妥,毕竟“尖酸刻薄”、“有失厚道”的言语批评,会使听者产生不悦;严重的,正如灭门血案的被害人一般,遭到杀身之祸,后悔莫及。因此,古人说:“丧家亡身,言语占八分”,似有其道理,真是叫人不得不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