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欧行漫记(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在他乡)
41833700000047

第47章 蛇窝

下班后,尹若弗拉着李、欧两人,说想和他们聊聊。他们带着尹若弗来到和益大厦的“坤记煲仔”吃饭。别看这家店门面小,生意却很火爆,招牌煲仔菜是用传统的炭火熬的,远近闻名。一般都需要提前订位子的。

“杰弗逊多大年纪了?”坐下来之后,尹若弗问他们。

“大概四十多吧。”欧家华说。

“他昨天跟我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

“呵呵,难免。我们平常都叫他J老大,知道为什么吗?就是因为他要求严啊!”

“他脸上的皱纹很深阿,虽然他每天都用者哩水把头发定得很时髦,看起来岁月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尹若弗问:“你们加班是经常的事情么?”

“项目紧的时候频率比较高一些。不过他是老大,总是最后一个走。而且,最终的压力都在他那里。”

“那当然,你也不看看人家薪水什么级别。一年至少百万以上了。”欧家华插话道。

“像他这么忙,家里人难道没有意见?”

“意见大着呢。前几天有个芬兰籍太太带着两个孩子来公司玩,你看到了吧?”

“看到了,好像跟杰弗逊很熟。”

“那就是她妻子和孩子。不过据我所知,他们都快要离婚了。”

“啊?看那状态不太像啊。”

“西方人可能离婚也不用闹到势如水火的地步吧。一切都比较平静。北欧人的生活习惯,你知道的,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放假,他们怎么能容忍这种天天加班的生活方式?”

“干我们这行,是不能讲感情的!”欧家华又在旁边插了一句。

“哈哈……”他说的一本正经的样子,但是尹若弗和李志诚还是笑出了声。

回公司的路上,他们看到永亨银行边上的巷道里摆开了几把蓝色的阳伞,几个穿蓝色短裙、露着大腿的姑娘正在向行人派发传单,似乎是某个品牌产品在做活动。走到公司楼下,忽然发现小广场上围了一大圈人,透过人墙看过去,只见里面有一辆小巴,小巴前站了一对青年男女,周围架着几台摄影机,还有灯光、音箱和一群机组人员。

“这是什么情况?”尹若弗问。

“在拍戏吧。”李志诚说。

“那大晴天怎么还打把伞呢?”

“不知道是哪部戏,不过,我想一定是分手的戏。”

“为什么?”

“分手总是在雨天嘛!”

正说着,天上忽然真的下起雨了,可是这雨只集中在那对男女头顶上。原来,旁边一台机车正在用高压水枪从上空“人工降雨”呢。随着雨哗哗落下,人物的情绪似乎被逐渐调动起来,那女生忽然一下子扑倒在男人怀里,而男人的伞也扔在一边,两个人相拥而泣,完全顾不上被雨打湿……

“真够敬业的!”李至诚说。

“看来,这手是分不成了。”尹若弗看着眼前的场景,有些出神。他忽然觉得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不是这对痴男怨女,那是什么呢?他用力地想着。哦,对了!摄影机!他忽然想起一个人,一个已经杳无音讯很久的人。他心里面默默地念叨:

“杨默,杨默……你现在在哪里?”

尹若弗一边盯着电脑做设计,一边与旁边的欧家华聊起香港的住宅。

欧家华问他:“你住哪里?”

“我住铜锣湾。”

“哇,铜锣湾啊?”欧家华露出吃惊的表情,“会不会很贵啊?”

“还好啊,5千不到一点吧,不过面积很小,就10多平米吧,你住哪里?”

“我啊?我就比较远了。我住在粉岭。”

“粉岭?那不是新界的最北端么?我上次坐城铁去罗湖就路过那里,都快到深圳地界了。”尹若弗脑子里浮现出城铁沿途的风景。

“是啊,香港普通人一般都不会住在特别中心的地方,因为房价太贵,而且环境也比较嘈杂。我们大部分都住在稍微靠城市郊区的地方。如果是在港岛,一般住在东西两端,比如西环、将军澳之类的。我家从祖父辈起就住在新界,之后就一直在那边了。”

“那不是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在路上?我记得坐城铁也得将近一个小时。”

“是啊,所以我起得比较早嘛,不过我以后买房子也想靠中心近一些,可能新界的南边吧。但还是不会在港岛,这边太贵了。”

“那是啊,这里70多平米就算豪宅了,我看到一个房产广告,700呎的‘无敌海景房’要一千多万呢。我以为是多大的房子,后来才知道也就70平米,把我吓一跳。”

“什么无敌海景,能看到一丝海的,就叫无敌海景;如果只能看到山的,就叫养生山景;如果既看不到山也看不到海、周围全被楼房包围的,那就是‘都市景观房’,都是噱头,哪里有什么实际的。”

“哈哈……不过,香港的城市建筑密度的确比较吓人,有的地方住宅容积率都达到10以上了,远看去像一道屏风,密不透风。经常还会出现单栋4梯16户这样的夸张的户型,这简直是一种奇迹。”奇迹只是他的一种委婉的说法,谁都知道,那已经到了人类能够忍受的极限了。

“那也是没办法啊,地价这么高,如果可以选择,谁愿意这样呢?”

尹若弗:“我在自己那间铜锣湾的租屋里,总是有一种‘囚室’的感觉。一个房子,仅仅能容下最基本的生活活动,除了坐着或者躺着,其它时候连转身都困难。可是,当代都市人有多少不都是生活在这样的‘囚室’里?”

欧家华点点头:“这真是件悖论的事情——越发达的大都会,想要住的舒服就越难;越繁荣的都市,这种‘囚室居民’的数量反而越多。而且,大家都是‘自愿的囚徒’,都已经渐渐习惯了这样极端的空间,把它当作自然的现象。据我所知,内地大城市,像北京、上海这样。这种趋势也很明显。”

“是的。”尹若弗点点头。

公司楼下的欧式小广场顺着坡层层迭落,相当有情调。在寸土寸金的中环,所有的楼都是紧密地一座挨着一座,惶惑而神经质地向上伸展到极致,而这小片广场的存在就更像一个奇迹。古典风的米色石栏杆包围着带喷泉的水景,周边被一圈圈修剪整齐的灌木包围。两侧是大厦底层的柱廊。大厦里的员工们都喜欢在午休时分三三两两聚集在建筑底层外廊或者小广场的台阶上聊天。李志诚和欧家华习惯饭后来根烟,尹若弗这天事情比较多,于是一个人先上楼回公司。站在电梯厅里静静地等着电梯,时间尚早,等电梯上楼的的人并不多。当轿厢“叮”的一声停在面前时,他走了上去,他身后一个戴韩款棒球帽的年轻女孩也紧跟着他走了进来。尹若弗转过身去,发现电梯口还站着一个金发的白人女生,正打算进来,那个棒球帽女孩贴在靠侧壁一边,她好像非常着急上楼,不停地按着“关门”按钮,让电梯门很快地关上。尹若弗微觉不妥,因为他看见电梯门关上的瞬间,门外的白人女子露出惊讶而愤怒的表情,忽然,她一只脚伸进来,被电梯门夹了一下,门又弹开,她走了进来,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That's in Hong Kong,Iknow!”这金发姑娘用西方人很少见的、直白的愤怒语气说道。

尹若弗当然知道她说得是什么意思。那个棒球帽女孩故意把脸充着另外一边,嘴里还小声嘀咕了几句。白人女孩是在一旁继续不停地用英语抱怨着。

“看来老外对于香港的印象也没有这么好啊!”尹若弗心想。这位外国人的情绪明显不是偶然迸发的,她的话语透露着极大的不满,显然是不止一次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才得出的这种观点。那么,这种观念在来港的外国人那里,是否比较普遍呢?不知道这究竟是一种误解,还是普遍的现实?尹若弗之前觉得老外喜欢留在香港,是因为这里华人的文明程度和法制观念等与西方社会比较接近,今天这么一看,似乎也并不尽然。

又过了几天,尹若弗和欧家华中午赶出图,连午饭都没顾上吃。到了下午两点半左右交完方案,欧家华伸了个懒腰。招呼尹、李两人:“走,我们去‘蛇窝’喝下午茶去。”

“什么?蛇窝?”尹若弗以为自己听错了。

“没错!到了你就知道了。”李至诚勾着他的肩膀,几个人走进了电梯。

他们走到威灵顿街的乐香园茶餐厅,找了个靠墙的卡座坐下来。现在是下午三点,没想到茶餐厅的人竟然还不少,看样子都是附近上班的白领。

“这里就是‘蛇窝’么?怎么没看到蛇呢?”尹若弗看看四周,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蛇?这不到处都是么?”李至诚和欧家华都笑了。

“香港人把上班时间偷溜出来的人叫‘蛇王’,这里就是蛇王们最喜欢聚集的地方,所以就叫‘蛇窝’。”欧家华向尹若弗解释。

“原来如此,有意思。那我们也是蛇王咯?”

“当然不是!我们中饭都没吃,现在是来补这一段的,不算!”欧家华向服务员招手,“唔怪,点单!”

“这里的菠萝包和蛋挞都不错,可以尝一下。”

他们点了菠萝包、蛋挞和鸡肉馅饼,又叫了三杯“鸳鸯”。尹若弗尝了一口热腾腾的菠萝包,果然是外脆里酥,奶香味十足。“好吃哦!”他叹道。

他们边吃边闲聊,不知怎么的,又聊到房子问题,尹若弗问:“为什么香港房价这么贵?是不是因为香港土地资源太稀缺的缘故?”

欧家华摇了摇头:“那都是表象。香港目前80%的土地都是山地和林地,本质上是可以开发的。但是,由于政府政策限制,目前仅有20%的土地被用作建设用地。从1984年开始,香港政府施行每年限量批地50公顷用于住宅建设的土地供应政策。香港这么大的住房需求量,五十公顷才多少一点?正是这种人为的‘稀缺’,推高了土地价格。从1984年到97回归前,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香港的房价涨了大概14倍。市民挣点钱全部捐到房子上面了。”

尹若弗:“但是,据我所知,政府很多财政收入来自土地和房产业,并且,很多民生和福利的款项都是全靠这部分费用。”他望着街对面密集地挤在一起的大楼,仿佛这条窄窄的街道也很快要被吞没的架势,压抑得他呼吸不畅,身体也被一种类似低气压的沉闷感挤占的无处可逃。

欧家华吃了一口鸡肉馅饼,说:“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直改不掉这个政策的地方。比如,面向中下层收入者的公屋和廉租房的建设、香港较低的税率水平、公家对于医疗和教育的投入,很多也都是得益于政府土地收入。所以,明知道这政策有问题,却一直积重难返。”

尹若弗:“这是不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还有更好的措施么?香港房价有可能下降么?目前的价格水平,像我们这样的外来者,要想在香港买房定居,可能这辈子都不太可能了。”

欧家华:“不要说外来者,本地人很多买房都难如登天。其实大家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于香港来说,这种过度依赖地产的经济模式绝对不是健康的经济状态。香港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是有制造业和工业的,随着内地改革开放,这些产业全部转到成本更为低廉的广东去了,香港近几十年以来这些实体经济基本为零。香港有一句俗话叫‘一切美好,全靠地产’,政府做庄,以限量供地造成土地长线上涨,再带动房地产及依托房地产的股票等金融产业。所以现在香港的经济完全是靠金融和地产在支撑,是一个纯正的‘虚拟经济’中心。产业‘瘸足’现象非常严重,其实是非常脆弱的。97年一次亚洲金融风暴,所有问题都暴露出来了。这次的金融海啸源头是在美国,你看香港各界这么紧张,就足以证明其受国际环境的连带影响有多大。”

尹若弗:“我一直恨好奇,97回归前后的那段岁月,对于你们香港本地人来说,到底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变化?我在国内很少听到这方面的报道。”

欧家华:“老实说,回归前,由于对于未来体制、政策、经济等等的不确定,当时整体氛围可以说是人心惶惶的的。虽然说是一国两制,但是毕竟港人从来没有真正经历过中国政府的管理,谁的心里都没有底。所以当时很多家境不错的民众也是因为担心将来会有转变,选择移民去了国外。有的即使没走,也把老婆孩子送了出去,自己则继续留在香港打工——因为这边收入相对较高。我的叔叔就是这样的。还有就是货币方面的,在97之前,港币其实对外币实行的是浮动汇率机制,回归前汇率随人心波动的厉害,为了稳定金融行情,政府决定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就是汇率与美元挂钩的制度。”

尹若弗:“那现在呢,那些人还在国外么?”

欧家华:“现在十二年过去了,大家发现其实各方面也并没有什么颠覆性的改变。而且,内地这些年经济大发展,对于香港经济也是有带动作用的。所以很多当初移民的人又回来了。”

尹若弗点点头,若有所思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又问:“不知道香港的老外一般都住哪里呢?他们在美国、欧洲住的可都是低密度的house,到这里受得了么?”

欧家华:“这个得分不同的情况,得看他的收入水平属于哪个阶层。一般收入的,也有不少住在非常狭小的高层公寓里,所谓入乡随俗嘛;但是高收入者,则有他们自己的不同选择。比如,我们公司的高层,年薪过百万的,他们喜欢住在岛上。”

“岛上?那不会很远么?”

“不会阿。其实大家都误解了,以为坐轮渡出海很费时间。其实从公司到中环码头,也就10几分钟步行的距离。他们住在一个叫榆景湾的岛上——可不是像长洲或者南丫岛那样的小渔村,而是新开发的居住区。岛上风景很不错,有不少别墅和高档住宅。船开过去也就20多分钟时间。老外其实还是很注重居住品质的,如果有的选,他们肯定不喜欢过度拥挤的居所。”

中环的地下和空中的步行交通的确很发达。每栋大厦之间在二层都有连廊和天桥连接,构成了一个“没有断点”的空中人行系统,行人可以非常便利地到达车站、码头和各个建筑。这样,也避免了人行与车行系统互相干扰,彼此为患,大大提高了人车的出行的效率。午餐过后,尹若弗时常与同事顺着这个连廊走一走,权当散步了。有时候走到海港城,兴致不错的时候还会走到半山扶梯上去,或者下班时到中环码头坐“天星小轮”去尖沙嘴逛逛。

“你听说了吧,周六我们组去大屿山‘打野战’。”一天下班前,李至诚兴冲冲地跟尹若弗说。

“打野战?谁跟谁打啊?你跟我么?”尹若弗故意打趣道。

“你又不正经了吧?我说的是实战CS游戏。”

“谁组织的?”

“我们组的Jefferson老大。”

“啊?J哥怎么会这么有闲情逸致?不像他的作风啊。平常连我们加班的时间都觉得不够用。”

“听说是因为在我们最近迪拜的那个滨海文化区的项目中标了。为了激励士气,所以带团队出去放松一下吧。你去么?”

“去啊。难得同事们有机会聚聚,来公司两个月了,很多人都还不熟悉。”

“好,我明天再叫上几个朋友一起过去,可以带家属,你有朋友也可以一起来。”

“我才来两个月,哪里有什么朋友?”

“那带上你自己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