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欧洲音乐家或者剧作家的传记时,我常常为了历史上的欧洲人对待艺术作品的极端态度而震惊:在那个时候,一部好的歌剧或者音乐作品固然会享受到雷鸣般的欢呼,无数的鲜花与掌声,以及全城上下的瞩目,地位远远高于当今的好莱坞大片;然而,当年的群众对待一部失败作品的严苛与不留情面,也足以令人发指。除了在表演过程中吹口哨、发出嘘声、喝倒彩以及中途离场之外,最能狠狠地刺伤演员和剧作者的心的,莫过于被人毫无顾忌地扔向舞台的各种垃圾:臭鸡蛋、烂菜叶、以及番茄等等。当时的观众习惯于用此种激烈的方式表达他们的不满;而且,当年的剧院也十分照顾民众的感受,并体贴地没有贴出“请勿乱抛垃圾”之类如今随处可见的告示。因此在那个年代,想要称为艺术创作者,想必要比当今的音乐家或剧作家拥有更强的精神承受力才行:如今的艺人只需要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批评的声音”,而在几百年前,不幸发挥失常的演员和作者呢,则必须面对活生生的臭鸡蛋和番茄之雨——当然了,番茄与评论,哪一个更具有杀伤效果,依然有待商榷。
不过,时至当今,不满的观众向舞台投掷番茄的习惯已经屈服于那句“请勿乱抛垃圾”,逐渐地消失、灭绝了;唯一依然保留了这一古老传统的剧院,至少据我所知,在马德里仅有一家,那便是每周末在Sala Mirador上演的独家戏剧表演——“番茄的净化”,或曰“掌声还是番茄?”(Aplauso o Tomatazo),正如它的名字所揭示的,在此看戏的观众,至今依然享有在剧终的时刻,从鼓掌或者扔番茄中任选一项回报演员的古老权利。
这一传统的戏剧表演广受市民的欢迎。据说,每个马德里人都至少看过一次“番茄戏剧”。此活动起始于十年以前,至今已经用掉了超过一万五千公斤的番茄。参与表演的演员全部是来自当地一所戏剧学校的舞台艺术专业学生。举办这一演出的基本目的,主要是为了给尚不成熟的学生们提供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让他们能够在一群“真诚的、具有批评精神的观众”的帮助下(批评精神无疑是通过番茄来体现的),进行自我评价而求得进步,至少做到习惯舞台的临场感而不至于怯场。(经过每周两次的番茄轰炸,相信这所学校里绝不会留下哪怕一个上场晕的学生)。而对于观众而言,这也无疑同样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可以增加对舞台艺术的了解,并培养对戏剧这种娱乐形式的兴趣。
某一个周末的夜晚,当我们赶到戏剧开演的“剧吧”(即将酒吧与小型剧场相结合的表演厅)的时候,入口处早已人满为患。与一般的戏剧表演不同,“番茄的净化”从来不作任何广告,然而奇怪的是,每次演出前,吧台前总会早早挂起“票已售完”的告示,足见这节目的人气之高。另外,价廉物美也是番茄戏剧大受欢迎的原因,作为戏剧学校课外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所有参演的学生一律不收一分钱的工资。象征性收取的十五欧元门票全部归戏剧学校,用于剧院和学校的维修,管理,以及,当然了,购买番茄的开销。门票中还包括了一次酒吧消费,如此低价获取一个晚上的高质量专业戏剧享受,可说是相当地合算。
表演从观众进门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已经化好妆的演员精力旺盛,不停地在吧台附近的人群内钻进钻出,用尖尖的舞台腔和观众开着玩笑。我只点了一杯可乐,但是,当我举着杯子,艰难地钻过一群巫婆、狼人、妖精、宫廷贵妇和小丑时,我不禁也感觉如饮了一杯烈酒似的,醺然地恍惚起来了。
穿过酒吧,走过天井,就到了观赏大厅(Sala Mirador)。表演厅并不大,布置得也极朴素。座位呈阶梯状升高,最前排坐的是学校的老师们。校长、活动主办人和剧本作者沿台阶而上,与所有观众一一握手寒暄,低声介绍着今晚要上演的剧目概概况。这番略显严肃的开场仪式过去之后,幕布拉开,戏剧表演正式开始。
为时两个半小时的整场演出基本总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开场的歌舞,短剧表演和即兴表演。随着每一届学生的更换,每学期表演的剧目也在不停地更换,但大致结构始终未变。不过,观众并没有节目单,这保证了观赏时的惊喜,你永远不会知道,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
早在入场之前,有经验的资深老观众便对我们谆谆告诫,说千万注意不要坐在靠近舞台的头几排位置,否则难保没有被漫天飞舞的番茄砸到的危险。于是我们选择了小剧场中间靠后的位置,并发现小小的表演厅已经座无虚席,太晚入场的观众甚至不得不坐在了过道上。
全员参加的开场歌舞热闹地结束后,“掌声还是番茄”正式拉开帏幕。剧目开演前,几位助手捧着一个大桶走上观众席,向每位观众分发一个又圆又硬的大番茄。主持人宣布游戏规则:每一幕演出耗时约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结束后,观众若认可演员的表现,便以掌声鼓励,若有所不满便可随意将手中的番茄扔到舞台上。
表演开始了。观众们手握番茄,兴高采烈地等待着。上演的小品剧多以反映时下社会局面的讽刺剧为主,演员们使出浑身解数,又哭又笑,又唱又跳,借古讽今,托物喻人,有的爬在地上做狗儿匍匐状,有的撩起群摆作橱窗模特状,有的晃荡双腿甩着辫子作淘气孩童状;布景大多朴实无华,有时只是两把椅子一盏台灯而已,现场气氛全靠演员们的演技调控,尽管如此,观众们——包括我们这些外国人——依然看的聚精会神,陶醉其中,足见学生们的专业水平不凡。
一幕小品剧很快结束,主持人重新上台,演员们集中到舞台中央,准备接受番茄的洗礼。我有些担心:发到我们手中的番茄质量上乘,经得起捏也经得起砸,如此凶器若真的打到了演员该怎么办呢?
我的疑惑很快就得到了解答:几个穿着胖胖的、气囊样的戏服的演员打扮成番茄的形状上了台。灯光熄灭,主持人高声提问:“现在:掌声还是番茄?”话音未落,番茄小丑们便迅速迎上前去,用他们庞大的充气番茄服将演员包围在其中,使其免受番茄对身体的伤害。
观众手中的番茄争先恐后地飞到了舞台上。半数的参加者并非对小品内容有所不满,而只是纯粹想要体验一下往舞台上自由扔东西的新鲜感。雨点般的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之后,演员们的四周滚满了番茄。番茄小丑们与演员立即四散开来,捡番茄,拖地板,准备下一幕布景,大家动作熟练,一眨眼的时间内,舞台便又重新变得干干净净,有幸没有被摔碎的番茄重新被分发到观众手里,等待下一轮被扔出去的命运。
正式演出的前后两部分中,第一个小时上演的是由导师指导、修改过的正轨小品剧,即已经被学校认可的作品;而在二十分钟的休息后,开始了第二部分的即兴演出,任何学生都可以登台表演,无须事先经过老师的过目品评,这是考验学生自身水平的最佳时刻。
不知算是幸运还是不幸,前排的观众常常会有更加难忘的经历。他们不仅要小心躲避经常殃及池鱼的番茄轰炸,还时不时会被演员拖上台去,被迫成为他们的临时合作者。在我所观看的第二部分,三个女生一开场便被强拉上台,在演员的逼迫下,哭笑不得地临时扮演起麦克白中的三女巫,经过几分钟的现场指导,竟也演得有模有样。类似的互动环节还有许多,与番茄的作用相同的,这些部分更增加了观赏者的亲切感。
扔往台中的番茄越来越少。一方面,在最初的新鲜劲儿过了之后,观众也终于开始静下心来观赏表演,不再为了取乐而随手扔出番茄;而另一方面,久经蹂躏的番茄逐渐变软变皱,破碎不堪,不再像之前那样经得起摔,观众不得不慎重考虑,把最后一次扔番茄的机会留给真正该遭批评的某一幕。许多人在最后一场戏结束后才恍然回神,发现自己的手中依然拿着番茄。这只能说明,对于学生们的顷力表演而言,他们所该得的掌声,理应比番茄多得多。
两个小时忽忽地过去,转眼到了散场的时刻。我们起身随着人流走出表演厅。我走在队伍的最后,不时地回头望一眼:学生演员们正在默默地打扫戏台,脸上有掩饰不住的淡淡疲倦,但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免费表演,通宵熬夜,被砸番茄,演完戏后还要担当所有的后勤工作,他们依然乐在其中,只出于一份对戏剧表演艺术的热爱。
厅外的走廊上贴满了关于戏剧学校的介绍,以及学校所培养的数以百计的学生的照片。这其中的所有人都曾参加过“番茄戏剧”的表演,而其中有不少人如今已经成为了戏剧界的知名新星。这个小小的酒吧兼剧院,已经成为了培养新一代明星的摇篮,并因而声名远扬。望着这些照片,我想起了媒体对这一传统节目的最高评价:“它已经成为了马德里戏剧舞台近乎永恒的一部分。”确实,这里的演出,已不再仅仅是一台戏目,它已经成为了本市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种标志,一种永恒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