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你绝对不知道的美国独立秘史(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41829800000022

第22章 战争的转折点

★费城失守了

华盛顿的游击战术发挥了作用。英军始终无法在新泽西战区取得突破,战局在1777年初逐渐稳定下来。英军主帅威廉·豪将军见无法与华盛顿的主力决战,便把注意力转向了宾夕法尼亚的费城,为此,制定了英军1777年的年度目标——夺取费城。

在威廉·豪将军看来,费城是大陆会议所在地,是事实上的美国首都,是如假包换的战略要地,夺取费城势必会给予北美人沉重的打击,意义非常重大,说不定北美人看见首都都被占了失去信心就投降了呢!

事实上,威廉·豪将军未免有点太一厢情愿了。费城的确是美国的临时首都,政治中心,但谈不上战略要地,因为北美根本就没有战略要地。你要占费城就占呗,咱打不过就换个地方照样办公,只不过说起来有点没面子,政治影响有点坏而已。再说这大陆会议也就是名义上的最高领导机构,权力很有限,就算被连窝端了,大陆军还能照常打仗,更何况大陆会议的代表一个个都还长了腿的。

华盛顿承受的英军压力减小,新泽西的情况基本稳定,便把部队带到了莫里斯敦休整。不休整不行,再不休整部队就快崩溃了,虽然靠着绝佳的人品,部队还是打赢了两仗,但华盛顿清醒的知道自己部队的斤两,再不休整部队就会垮掉。休整了一段时间后,华盛顿进驻到距离威廉·豪将军所部驻守的新泽西州的布伦瑞克据点只有10多英里的米德布洛克与之相持。

为了尽快扑灭北美的独立革命,英国政府制定了北美英军在1777年的主要作战目标,那就是彻底切断华盛顿所部与其他各殖民地的联系,使其得不到补充和援助,然后在新英格兰地区对华盛顿的军队实施围歼,进而控制整个北方地区。

首要的作战目标就是要攻占纽约州的奥尔巴尼。实施这一战略计划的主要是加拿大地区的约翰·柏高英将军。威廉·豪将军作为策应,配合加拿大英军的军事行动,向北挺进与柏高英汇合。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英军部队配合作战。

1777年6月,约翰·柏高英这一路英军大约8000人从加拿大出发,向奥尔巴尼进军,预计在秋季的时候到达并发起进攻。

这支来自加拿大的英军由英国士兵、加拿大人还有印第安人组成,一路向奥尔巴尼进发。7月6日,攻占加拿大通往纽约的重镇提康德罗加。负责驻守此地的4000名大陆军和民兵被击败,在突围时被内部的效忠派分子暴露了计划,以至于突围计划暴露,途中遭到英军的突袭,4000人损失殆尽。

不过,因为约翰·柏高英这一路英军的行军路线要通过大片丛林,于是乎,新英格兰民兵斗争热情非常高。他们充分利用地形熟的优势,不断地向英军发动游击战、偷袭战和麻雀战,丹尼尔·摩根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这个人本是个十足的酒鬼、赌棍,但性格坚忍不拔。时势造英雄,他在殖民地的自由受到威胁的时候挺身而出,在华盛顿的派遣下率领着大约由500名神枪手组成的神枪手旅,不断在丛林中给英军造成损失,让丛林之路成为了英军的梦魇之路。

因为约翰·柏高英将军还得在丛林中走上一阵,这片森林足有4个英格兰那么大,短时间走不出来,所以我们把他这一路放下,先说威廉·豪将军这一路。

威廉·豪将军所部英军从1777年5月起就同走出冬季营地的华盛顿所部纠缠不清。华盛顿领导的大陆军比训练前更加的刁钻油滑,更加的不好对法,战斗技术也明显提高,而且依然贯彻的是费边战术,这费边战术说起来好像很高深莫测,其实就跟咱毛主席的游击战术差不多,那就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英军从来都打得是堂堂正正的正面作战,什么时候见过这玩意儿,被弄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你想打啊,人家根本不照面,你不打吧,人家又追着你屁股一通猛打,稍微一不注意,保不准你那个据点就又被人端了。

从5月到7月,威廉·豪将军多次作出攻打费城的姿态,以引诱华盛顿的主力出来进行决战,可华盛顿始终不为所动,最多派点小部队做个样子,威廉·豪的计策不管用,恼羞成怒又使出了对老百姓烧杀掳掠的手段,试图激怒华盛顿,华盛顿依然不理会。不过,华盛顿也不是没有压力,大陆会议,还有大陆军内部都有一些指责的言论。

威廉·豪很受伤,决定不和华盛顿在新泽西玩了,他要攻地之所必救。他要回纽约,组织对费城的攻击。费城是美国的政治中心,是大陆会议的所在。华盛顿非来救不可,否则他绝对会被大陆会议和民众骂死。

虽然按英军的总体部署,威廉·豪应该与约翰·帕高英汇合,但他似乎根本没有这个打算,反而主动发起了对费城的攻击。7月23日,他率领15000人的英军乘船从纽约港出发,一路南下,直奔费城而来。

华盛顿本不愿意在费城与敌人决战,但费城的特殊地位以及大陆会议,还有民众的呼声,使他不得不带兵前来保卫费城。

华盛顿采取的是在费城外围与英军决战的策略。9月11日,双方在费城附近的布兰迪温河附近展开激战。华盛顿的军队有1.1万人,其中还有3千人是缺乏训练的民兵,而英军却有至少1.5万人,经验丰富,久经战阵。这是一场硬碰硬的正面作战,尽管大陆军经受了冬季营地的地狱式训练,但在正面作战时依旧不是英国正规军的对手,要知道,英国正规军训练一个合格士兵的时间一般是两年,更何况这一次大陆军在人数上还处于劣势。是役,英军正面佯攻,主力从侧翼包抄,大陆军不敌,遭到重创,伤亡将近1000人,大败而回,而英军的损失只有大陆军的一半,大约500来人。

费城没有修建防御工事,大陆军无法坚守,英军可以长驱直入。9月26日,英军占领了费城。大陆会议迁往了宾夕法尼亚的约克镇。支持独立的费城居民也纷纷逃离费城,而效忠派居民则兴高采烈地迎接英军的到来。

费城毕竟在当时还是独立革命的象征和政治中心,这一失守,对于北美殖民地的震动还是很大的。不过,费城的失守除了在政治上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外,其实在军事上价值非常有限,在某种程度上讲,费城的失守对于大陆军是好事,因为从此威廉·豪将军便背上了费城这么一个大包袱,因为其政治上的象征意义而不敢轻易放弃,进而导致无法进兵北上配合柏高英的行动,最终成就了萨拉托加大捷。

一时间天下汹汹,齐声指责华盛顿指挥无方,导致首都沦陷,这让华盛顿压力很大。其实,在威廉·豪将军的全力进攻下,费城的失守是必然的,怪不得华盛顿,虽然华盛顿实际上的确不是一个优秀的战场指挥官。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正面作战,只要英军在人数不处于绝对的劣势,在人数大体相等的条件下,大陆军和北美民兵都不是对手,根本打不赢。

不得已,已经退出费城的华盛顿在10月4日率领军队又向费城外围日耳曼敦的英军阵地发起了有些冒险的进攻。这是一场差一点就快要胜利了的战斗。如果没有大陆军几只部队不分敌我造成误伤的话,这次借着大雾天气发动的突然进攻还是有可能像打特伦顿的黑森兵那样取得成功的。可惜,这一次,威廉·豪的运气似乎要好上一些。

当天,大雾弥漫,华盛顿的进攻计划是兵分两路,夹击英军。借着大雾的掩盖,华盛顿的进攻本可以达成突然袭击的效果,但无处不在的效忠派分子把华盛顿的计划已经泄漏给了英军,英军早已严阵以待。

而且华盛顿也没料到作战计划太复杂,部队领会不到位,执行得走样了。先是在一小股英军坚守的一栋石屋前白白耗费了大量时间,错过了向预定目标攻击的最佳时机。而后,部队之间又多次发生误伤的事情,两路大陆军因为大雾造成敌我难分,互相对射,造成了混乱和伤亡,英军乘势发动反击,一举挫败大陆军的反攻。这场战斗打下来,大陆军伤亡673人,英军伤亡535人。

进攻失败后,大陆军损兵折将,士气低落,无力再与英军争夺费城,华盛顿率领残军退到了费城西北的福吉谷进行休整。

★福吉谷的冬天

打了败仗的华盛顿在福吉谷建立了冬季营地。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福吉谷地形好,可攻可守,便于逃窜,是建立临时营地的好地方。

冬季营地的条件异常艰苦,要吃没吃,要住没住的,士兵们缺衣少穿,有五分之一的人竟然在大冬天的都没有鞋穿。因为大陆会议没钱,承诺的军饷物资什么的统统都成了浮云。其实也不是大陆会议不给,是真的没有,它收不起来税,北美人民似乎讨厌交税更甚于讨厌英国人,各州答应交的钱基本都是空头支票,甚至还有人说,这是马萨诸塞挑起的战争凭什么要其他各州都出钱。

等华盛顿的军队在凛冽的寒风中抖抖索索地来到他们的冬季营地的时候,他们惊奇地发现这所谓的冬季营地所在的地方荒无人烟,其实就是一片白地,一切的一切都必须要自己动手。要建营房,没钱没物资,就只能搭帐篷。福吉谷里迅速搭起了900来个帐篷,每个帐篷住12个人,还有少量的木屋,绝大多数人都住在帐篷里。这可是北美大陆的冬天啊,寒风那个刺骨啊,空着肚子衣衫褴褛地在帐篷里挤成一堆过冬,这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冻死冻伤的事情是普遍现象。

华盛顿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惨况的:“我看到士兵们衣不蔽体,没有毯子盖,没有鞋穿,行军路上留下了一条血迹。这是忍耐和服从的印记,几乎无人能够匹敌。只有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人,才有可能相信那些情景。”

这还不算完。痢疾和天花也在营地里肆虐。华盛顿的军队实际上就是一帮子农民,没有经过什么正规的训练,自然也没有营房卫生条例之类的东西,拉屎撒尿不分地方,厨房的隔壁有可能就是厕所,水源的边上说不定就埋着尸体,因此冬季营地里疾病流行,不出几个星期,就有超过2000人被痢疾等疾病击倒。

比痢疾更可怕的是天花。营地里人又多卫生条件又差,天花在士兵当中迅速传播开来。天花是一种恶性传染病,患病者的死亡率在40%以上。天花对于华盛顿来说没有杀伤力,因为华盛顿曾经得过天花已经有了抗体,但他为自己部队的命运忧心忡忡。

难道我们没有被英国人消灭,却要被天花给消灭了吗?

幸运的是,军医里面有人懂得以人工接种的方法来防治天花,这在当时还只是一种很不成熟的医疗方法。但死马当活马医,总比全部得天花死完了好。华盛顿把自己的部队全部变成了小白鼠,全部接种。所谓接种,就是把天花病人的脓液涂抹到健康人体的伤口上,这样天花病毒发作的过程要比正常情况下慢,这就给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以时间,分泌出抗体来杀灭病毒。接种的成功率也不是100%,大约每50个人中会有1个人接种失败死亡。华盛顿很幸运,接种后,他的士兵多数人产生了抗体,最终战胜了天花。

在与严寒和疾病作斗争的同时,华盛顿开始了他的整军计划。这时候,很多志愿者加入了他的队伍,其中包括不少的外国人,比如著名的拜伦·冯·施托伊本,他原来是普鲁士的一个军官,懂得实用的训练方法和作战技巧,与富兰克林在巴黎认识,受富兰克林邀请前来效力。他受华盛顿之命训练军队让他们重振精神。此外,还有很多法国人也来了,不管是自费还是政府公派,总之大陆军中有不少的军官是法国人。不过,法国人的口碑普遍不怎么好。

施托伊本从军纪入手开始整顿。华盛顿的兵源实际上参差不起,老兵中有很多人的一年期合同到期,革命热情也没有独立之初那么高涨了,纷纷吵着闹着要回家,华盛顿拦不住只得让他们相继复员,留下来的很少,因为大陆会议开出的延长服役的条件在很多老兵的眼里没什么吸引力,因为他们回到各自所在的州得到的好处可能会更多。

部队中新兵的比例很高,部队组成人员的主体已经发生改变。那些在独立革命之初热情高涨勇于投军的自耕农和市民的战斗激情开始消退,已经很难让他们从军了,大陆军的主要组成人员是奴隶、罪犯以及无业游民。他们多数人签的合同是长期合同,服役期要到战争结束,因为他们原本一无所有,没有更好的出路。这些人完全是冲着大陆会议开出的报酬而来的,纪律自然不会太好。

施托伊本确实有两把刷子,有着德国人的严谨和敬业,他专门编写了一本训练手册,手把手地教,一番整顿下来,秩序大有好转,作战技巧明显提高,部队还真有了几分正规军的样子。施托伊本还着力改善了营地的卫生状况,厕所移到营房外面去,注意保持水源的清洁。就这样,纪律秩序和卫生条例被他带到了福吉谷,因病减员的现象大幅度减少。此外,施托伊本的一个重要功绩就是还教会了士兵使用新式武器——刺刀,这在之后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艰难的冬季营地的残酷磨练,使华盛顿自就任大陆军总司令后第一次拥有了一支真正的军队,而不是由近乎乌合之众的民兵组成的队伍。

1777年5月,在经历了寒冬和天花的考验,通过了德国人严格和不近人情的训练,华盛顿的军队有了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士气高昂,充满了信心和战斗意志。他们走出了冬季营地,将在勇敢无惧的华盛顿将军的率领下,迎接即将到来的更加残酷的挑战。

★萨拉托加大捷

接着说还在穿越森林的柏高英这一路英军。

继7月6日攻占北方重镇提康德罗加后,柏高英将军坚定地向南挺进。在如此强大的8000英国正规军面前,这帮子腿上泥都还没有洗干净的北美民兵完全就是个屁。任何的阴谋和可耻的进攻,在英军绝对的优势下都会被粉碎。基于对英军实力的无比自信以及对于北美民兵的极度轻视,柏高英将军将这次进军视为一次轻松的长途旅行,除了这片林子确实大了点外,就没有什么事儿能让将军烦心的了。既然是旅行,自然就可以带家属了,因此柏高英的这一路英军除了正规军外,还混杂着大量的军官家属和佣人,还有不少小孩,他们是来看风景的,自然行军的速度就不会快到哪里去。比如我们的柏高英将军,他一个人就带了整整30辆马车的行李,里面还有全套的银质餐具。

大陆会议任命的北方战区司令是纽约人菲利普·斯凯勒将军,面对柏高英的超豪华观光团,还是有点吃不住劲儿。华盛顿非常担心北方战局,在自身都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地支持北方军的战斗。华盛顿先是派出了自己极为得力的军官本尼迪克特·阿诺德前往北方军协助斯凯勒,紧接着又派出了本杰明·林肯和丹尼尔·摩根带领部分大陆军和民兵前往支援北方战局,弹药物资供应上也千方百计保证北方军的需要。此时,新英格兰的民兵也自发或者有组织地发起了对英军的袭击。新英格兰地区的民兵的革命热情明显高于中部和南部地区。当时的北美居民为了防备印第安人,基本上是每家每户都有枪,可说是全民皆兵。在新英格兰,任谁喊上一嗓子说是去打英国人,就会呼啦啦站起来一帮人跟着去。于是,柏高英的英军不幸地陷入了新英格兰民兵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了。

民兵的政治觉悟高,人数又多,加上大陆军的北方军以及华盛顿先后派出的增援部队,北美殖民地的军队在人数上逐渐占了优势。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这里的地形有利于发挥民兵的丛林战术。在丛林中打仗,习惯了正面传统作战方式的英军就有点玩不转了。想当年,布拉道克将军的数千英国正规军就是这样被玩死的。

北美民兵在丛林中如鱼得水,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但就是不跟你打正面战,还无视当时的战场规则,专挑英国军官打冷枪,一些运气比较背的英军团,其军官几乎全部被放趴下了。除了英国军官,柏高英观光团里的印第安导游也是民兵重点关注的对象,其优先射击排位甚至还在英国军官之上。印第安人熟悉地形,对英军帮助很大,打掉他们,会给英军造成很大的麻烦。于是,400多个印第安导游不是被用枪放倒就是被吓得逃跑,英军更加被动了。

此时,为了更好地统率北方军的各部分力量,应新英格兰民兵的请求,大陆会议任命新英格兰人霍雷肖·盖茨将军为新任北方军司令,这个任命让新英格兰民兵热情高涨。

人民战争让柏高英吃了不少苦头,英军受到了相当的损失,但英军的作风还是比较硬朗,硬是顶着北方军的袭扰,在9月14日渡过了哈德孙河,逼近了奥尔巴尼。可惜,威廉·豪将军还忙着攻打费城,根本没有来跟柏高英汇合,柏高英这只英军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孤军。

而北方军方面,不断有部队向奥尔巴尼方向增援,实力上的优势越来越大。

9月19日,英军与阿诺德的部队在弗里曼农庄遭遇。阿诺德是华盛顿手下有名的悍将,冲上来逮着英军就猛打。英军也不会让你白打,于是双方激烈交火。阿诺德这边,丹尼尔·摩根带着他的那个被称为神枪手团的来复枪团也上来了,这下好了,英军士兵一个接一个地被神枪手们从滑膛枪射程之外放倒,临到被放倒还往往找不到开枪的敌人。

这里需要说一下什么叫来复枪团。来复就是英文膛线的音译,来复枪就是线膛枪,跟滑膛枪不同,它的枪膛的里有膛线,射出的弹丸稳定威力大,因此比滑膛枪容易瞄准,射程远精度高,有效射程至少是一般滑膛枪的两倍以上,算是当时的先进武器了,只有很少的部队装备有来复枪,一支来复枪的价格相当于好几支滑膛枪,因为造价高,所以只有少数的精锐部队才有可能装备来复枪。

说到这里,我们也就明白了,丹尼尔·摩根的来复枪团在当时实际上就是个狙击兵团,全是拿着狙击步枪的神枪手,这个战斗力就不能用一般的团来衡量了。

有了来复枪团的火力压制,阿诺德大展神威,他的部队插入了英军的空当,造成了英军的混乱,险些全军崩溃,幸亏来了援军,英军才得以安全撤退。这一仗,英军战死600人,而大陆军和民兵只战死了300人,美国历史上称这次遭遇战为弗里曼农庄大捷。

在弗里曼农庄吃了亏,柏高英并不服气。这帮子农民怎么可能会打败战无不胜的大英帝国皇家陆军呢?不行,要把这个场子给找回来。

10月7日,柏高英挑选出1500名精锐士兵,由他亲自带队,携带着10门大炮,以精明强干的菲利普和里德塞尔两位少将,还有弗雷泽准将为助手,向大陆军和民兵发起了复仇的突袭。

柏高英除了以主力正面进攻外,还派出了一支由轻骑兵、效忠派分子以及印第安人组成的偏师,准备绕道大陆军背后发起攻击。

不过,柏高英的行动怎么也瞒不过到处都是的北美民兵。北方军司令盖茨将军得到情报,制定了反击的计划,分别从左右两路侧翼利用树林做掩护进行侧翼包抄,占领英军主力附近的高地,而后主力发起正面进攻。

阿诺德上校在这次战斗中再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的勇敢行为极大地鼓舞了大陆军士兵和民兵的斗志,跟在阿诺德的马后,一举冲破了英军的防线。

纽约和新罕布什尔的民兵也表现神勇,他们勇敢地攻击英军的炮兵,还夺得了黑森雇佣军炮兵的许多大炮。这些大炮很快就被掉转炮口攻击英军了。

丹尼尔·摩根的来复枪团一如既往地用来复枪从远处狙杀敌人,给英军造成了相当的损失。他们的精确射击,一度使英军的右翼无法对中央阵地进行有效的支援。来复枪团根本不管当时不能有意射杀敌方军官的规定,打得就是军官,这种在当时被认为是无赖的行径让英军军官极其愤怒却无可奈何,人家根本就没拿自己当正规军,打得就是你当官的,没空跟你在战场上扮绅士装蒜。

弗雷泽准将就是这样被丹尼尔·摩根手下的狙击手干掉的。当时,弗雷泽准将率领着一支英军部队给大陆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但是,你越表现出众,就越容易成为狙击手的靶子。摩根让来复枪团最优秀的一个狙击手站在一棵树上向弗雷泽准将开枪,一共打了3枪。第1枪和第2枪都没命中,第3枪直接命中要害,弗雷泽准将当场从马上栽了下来,没多久就死掉了。弗雷泽准将的阵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场战斗的胜负,英军的右翼顿时大乱。

此时,北方军的援军又到了。一支人数众多的增援部队从纽约赶到了战场上,立即投入了战斗。

柏高英作为一名英军将领倒也绝非浪得虚名,他见势不妙,赶忙收缩防线,向自己的营地退却,在营地里采取密集防守的办法以抵抗北方军越来越猛烈的攻势。北方军尽管占有人数优势,但在英军的拼死抵抗下,攻势还是一度受挫,连阿诺德也被黑森兵打伤了腿撤了下来。到了晚上,北方军的进攻完全停止了,柏高英趁机将部队转移到一处靠近哈德孙河的高地上防守。

这一仗,在历史上被称为贝米斯高地之役。是役,英军战死600人,大约是大陆军和民兵战死人数的5倍,英军因此元气大伤,士气也开始低落。

其后,柏高英率领残余英军向萨拉托加转移。沿途不断遭到蜂拥而来的民兵的袭击,加之天上一直下着大雨,地下有泥泞不堪,英军体力和士气消耗极大,一个个仿佛落汤鸡一般,跑到萨拉托加后精疲力竭实在是跑不动了,于是在菲什基尔北面的一个高地上建立了营地。不过,就算他们想跑,也没法跑了,四面八方的道路都被大陆军还有络绎不绝赶来的民兵给封死了,柏高英的英军已成瓮中之鳖,此时的英军只剩下了大约5700人,而包围他们的大陆军和民兵已经到达了1.2万人,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

英军被包围了几天,弹尽粮绝,援军也不见踪影,大陆军和民兵昼夜不停地发起攻击,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见此情况,柏高英召开了一次军官会议,大家一致同意光荣投降。

10月13日,柏高英向盖茨将军提出了投降申请。双方经过友好协商,达成如下一致意见:英军自愿投降。英军带着大炮和武器,举着旗帜,列队开出军营,走到指定地点交出武器。然后,允许他们自由返回欧洲,但不能再次参加这场在美洲境内的战争。大陆军同意不把这支军队解散,不把士兵和军官分开,允许点名和履行其他例行职责,军官可携带防身武器,一切个人财产不受侵犯,允许他们安全体面地离开美洲。

10月17日,大英帝国柏高英将军在投降合同上正式签字,英军投降了。骄傲的英国皇家陆军第一次向他们所轻视的北美民兵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大陆军缴获大批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必胜的信念,这在之后的战斗进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大陆军和北美民兵在萨拉托加取得的大捷是一次毫无争议的巨大胜利,极大地震撼了整个大英帝国,还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从而萨拉托加大捷成为了整个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法国人参战

萨拉托加大捷之所以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并不是因为它像斯大林格勒战役那样,大量消灭了德军的有生力量从而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从而成为了战争的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实际上就是北美民兵反扫荡战斗中的一个大胜,并没有改变美英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军事形势,英军的损失并非无法承受,大陆军和北美民兵依然处于绝对的劣势,那为什么萨拉托加大捷会被称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呢?这是因为正是萨拉托加大捷促使法国下定了决心正式参战。

法国人自从在七年战争中被英国人赶出了北美,一直耿耿于怀,想要跟英国找点麻烦。法国领导层认为英国之所以强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北美殖民地的存在。英国的权力和财富来源于同北美的贸易,如果失去北美殖民地,那么英国的力量就会被大大地削弱。基于这种思想,法国曾经派遣了不少特务到北美殖民地活动,煽动殖民地人反对英国的统治。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67年就说过:“法国对北美颇感兴趣,并不时地想在北美和英国之间煽风点火。”

独立战争爆发后,法国人是很高兴地,英国人有麻烦了,所以一直在暗地里支持北美的独立战争,但是法国人也很现实,就如风险投资人一样,会评估风险等级再进行相应的风险投资,法国觉得大陆军与英国军队相比,实在是太弱小,独立战争要胜利,基本上是做梦,所以不愿意对一个注定要失败的项目投太多钱进去,而只希望尽可能地多给英国人制造点麻烦而已。

不过,萨拉托加大捷的胜利改变了法国人的看法。他们惊奇地发现,那帮子自由散漫的北美农民居然会打仗,还打赢了纵横五大洲所向无敌的英国军队,成建制地歼灭了英军7000多人,这样的战果就换做是法军来讲也是不多见的啊。独立战争看来还是有取胜的希望的,投资北美农民的风险看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那么,似乎是追加投资的时候到了。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自独立以来,大陆会议一直就没有放弃把法国人拉下水的企图。刚独立没几天,就派出代表到各国去活动,希望能够找到盟友,建立反英同盟。1776年12月,已经70多岁的富兰克林肩负把法国人拉下水的伟大使命来到了法国。因为他是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和外交家,加之都与英国不对付,所以热情款待了富兰克林。喝好吃好,吃好喝好啊。

但是,要结盟的话,没门。结盟啊,改天再说;要军火啊,咱这儿劳动力成本刚上涨了不少,我也不容易啊。法国人是现实的,这时候的北美,纽约刚被英军占领,华盛顿领导的大陆军被打得正抱头鼠窜呢。跟北美结盟,铁定是个赔钱的买卖,我法国人凭什么要去跳这个火坑呢,象征性地给点援助就可以了,赔就赔了吧,就算是给北美人的慈善捐款了。

任富兰克林等外交代表反复游说,法国人就是不松口。就算富兰克林等人许诺,事成之后把英属西印度群岛割让给法国,法国人依然不愿意与北美结盟。

直到萨拉托加大捷发生后,法国人一看,咦,这北美人还挺能折腾的,一通乱打,居然歼灭了英军7000多人,这事儿看来有谱,投点资进去,说不定还可以重返北美。

这时候,英国内部也出现了和平解决北美事务的声音,这更促使法国人下定决心要介入北美的独立战争。在萨拉托加大捷后,英国政府意识到了殖民地的巨大力量,希望和解的思想抬头,于是派出了和平使者,在1777年12月到1778年1月之间同富兰克林接触,就和平解决北美问题进行谈判。英国提出的条件是:只要北美殖民地不再提“独立”这个词,英国政府可以答应北美殖民地的一切条件。

法国人有些着急。北美与英国和解,就不能拖英国的后腿了,不要说重返北美成为泡影,就连法国在欧洲同英国争霸的战略也会受到影响。

绝对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法国人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开始了行动。

富兰克林同志,首先让我代表法国人民对北美人民为反抗英国****而开展的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表示由衷的钦佩。法国人民是爱好自由与和平的民族,我们决不能容忍在这个世界上还存在英国加诸于北美人民头上的种种令人发指的罪行的存在,为此,法国政府决定加入到你们反抗英国****的正义战争中去,让我们为彻底结束大英帝国在北美的殖民统治而奋斗吧。

1777年12月17日,法国庄严宣告,正式承认北美13个殖民地的独立。1778年2月,法国和美国缔结了同盟协定,约定除非美国独立得到确立,双方互相承诺绝不放下武器。

法国终于参战了。法国的加入起到了示范作用。英国在欧洲的对手也纷纷加入了这个行列。西班牙于1779年对英国宣战,荷兰也在1780年对英国宣战。

战争终于出现了真正的转机。北美的独立革命看到了胜利的第一抹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