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八德”后,相声界可谓“代代出英贤”。除了张寿臣、马三立、侯宝林等几位大师级人物外,还有一些名家巨匠为相声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我们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了解。今后几篇,择其要者,对一些名家大蔓进行简单介绍,名曰“列传”。
今日所讲为20世纪30年代活跃在京城的五位著名相声艺人,合称为“笑林五杰”。他们是:高德明、张杰尧、朱阔泉、绪得贵和汤金澄。下面逐一进行介绍:
高德明1909年生人,因在家里排行第二,人称高二爷,其父为相声艺人高闻元,这样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前途命运。其兄弟(高德光、高德明、高德亮)三人,皆说了相声。高德明自幼随父学艺,一生未正式拜师。一说其在卢德俊坟头上叩师,但相声界向来无此规矩;一说其与兄弟一道拜沈竹善为师,若如此论,高德明与八德同辈,但从年龄上看,其更应是“寿”字辈艺人。
高德明出生于北京,也成名于北京。其声音洪亮、以说见长,解放前,长期与同为“五杰”之一的绪德贵合作,绪德贵生卒年不详,与张寿臣一样拜师焦德海,专事捧哏。高绪二人,无论舞台演出,还是电台录音,都在京城相声界占据重要一席。二人合作的曲目,特别是对于家长里短题材的作品,造诣较高,为观众所赞叹。其中代表节目有《梦中婚》、《醋点灯》、《造厨》等。只可惜,绪得贵先生解放初即突发心脏病而不幸离世,高绪二人没能留下合作演出的录音。
除了与绪得贵合作外,高德明还曾与福保仁和王长友合作。福保仁师从“大狗熊”孙宝才,王长友师从赵霭如。二人与高德明的合作,均留下了录音资料。在这些仅存的录音中,高福二人合作的《揭瓦》、《造厨》,高王二人合作的《老老年》,以及群口相声《训徒》等,都集中代表了高氏相声的特点,成为后世学习的范本。
与其他艺人一样,高德明虽然将根扎在京城,亦曾四处漂泊卖艺,其足迹不仅留在天津、济南这些重要曲艺码头,还曾远赴新疆。刚解放后,其短暂参加了新疆兵团文工团,后回京参加北京市曲艺团。
高德明幼儿失学,文化程度不高,认识的字数有限。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跟上时代,其努力学习新知识。为了能尽快将新节目搬上舞台,让晚辈们为其念诵台词,高德明记忆力强,往往听上两三遍,基本就可以将台词默记在心,且上台演出时尺寸适当、包袱准响。
高德明在晚年时期,患有腿疾,仍坚持演出。上场时总要手柱拐杖,一拐一摇走到台中,即便如此,其台缘仍不减当年。1960年,高德明因病去世。其所患之病,与老搭档绪德贵相同,亦为心脏病。
在“五杰”当中,去世得最早的并非绪德贵,而是侯宝林的师傅朱阔泉。朱阔泉亦生于北京,满族人,因长得肥胖,人称“大面包”。师承“八德”之一的焦德海,据说其一身本领,说学逗唱无一不精,且捧逗俱佳。因其1940年便意外辞世,没能留下录音资料和更多文字资料,其演出特点如何和擅长哪些曲目,已不得而知了。
提起朱阔泉,有一个需要重点介绍的,就是其名徒较多。除了我们之前已经详细介绍的侯宝林之外,王宝童、王凤山、马志明(为侯宝林代拉入门)都是独当一面的相声(快板)名家。王宝童初随云里飞演滑稽戏,后拜师学相声,以说逗为长。久站唐山,后入吉林,为马氏相声传人、马三立之侄马敬伯捧哏,成就了其艺术生涯的辉煌。二人合作的《大保镖》、《戏迷药方》、《口吐莲花》、《夸住宅》及群口相声《八猫图》都为人所称道。据说吉林人民广播电台还收藏了二人的《老老年》、《交租子》等大量录音,可惜目前未有面世。1983年,王宝童因病去世。三十年后,搭档马敬伯亦撒手人寰。
王凤山与乃师朱阔泉相同,亦为北京满人,自幼学唱数来宝,16岁即在天桥撂地卖艺,后拜师学相声。晚年与相声大师马三立合作,其捧哏特点为冷静、洒脱、沉稳、机智,被马三立评价为“不碍事”的捧哏,二人合作的《十点钟开始》、《开粥厂》、《黄鹤楼》、《西江月》、《吃元宵》、《夸住宅》、《似曾相识的人》、《卖挂票》等都是经典。除了相声,王凤山还是一位著名的快板艺人。王氏快板轻巧明快、节奏强烈、俏皮活波,特点明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形成了王派快板,与高(凤山)派、李(润杰)派成快板艺术鼎立之势。
“这辈子我没有别的心愿,就是希望我们的曲艺事业能够繁荣昌盛,一代一代传下去。”从这些话里,我们能感受王凤山对曲艺的深切感情。为了这一理想,王凤山奔波于全国各地,传播快板演唱技巧,收下一批徒弟,为快板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1992年,王凤山去世,享年76岁。
马志明出生于天津,回族,相声大师马三立之长子。初学京戏,主攻武花脸,后在乃父下放时,深受其熏陶,开始学习相声。80年代,侯宝林代师傅朱阔泉将马志明收入门下,自此,马志明称为朱阔泉之徒。马志明传统相声功底深厚,继承了马氏相声的神韵,并在学唱方面有所发展,被观众称为“少马爷”。马志明表演的《大保镖》、《报菜名》、《文章会》、《开粥厂》、《太平歌词》、《卖挂票》、《数来宝》、《地理图》、《白事会》等,都成为马派相声的代表,其创作演出的《纠纷》、《五味俱全》等新节目亦影响较大,其中《五味俱全》为乃父马三立所喜爱和推崇。
关于汤金澄和张杰尧,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