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一个文艺青年在富士康(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41812400000013

第13章 命运转折

命运突然一哆嗦,我这个最后被剩下的人居然换了个部门。原因是可靠性小组没有台干,而电磁兼容小组有两个台干,这两个台干又因为嫌隙无法共事。为了解决两个台干的嫌隙问题,也为了进一步巩固台干的权力控制,上面决定挪一个台干到可靠性小组。权力棋子的移动,带动了一枚废子的命运。我作为可靠性小组中资历最浅的一位,就这样被换到了电磁兼容小组。

任何电子设备运行时都会产生电磁噪声,所谓电磁兼容,简单来讲,就是电子设备不能对外界产生太强的电磁干扰,也不能轻易受到外界电磁干扰的影响。这些电磁干扰包括空间辐射、传导辐射、谐波、闪烁、瞬变快速脉冲群、电压跌落、静电、雷击等等。电磁兼容与设备的外壳、结构、开孔、螺钉、电缆、印制板走线、层叠、器件等所有东西都相关,是一门系统的学问。上述专业名词不一一解释了,通俗来讲,就是你不去攻击别人,也不怕别人的攻击。深刻来讲,就是我们的自由必须以他人的自由为底线。

当时我一下子嗅到了电磁兼容的技术内涵,对它的诡异本质还毫无体会,只是单纯地想,这回真的可以学点东西了。而笔记本部门在守候半年之后,也终于迎来了联想的几个代工项目。作为最像白纸的一名员工,我认真地开始了学徒生涯。

要测量一款笔记本的电磁辐射,需要将其放在一个封闭的半电波暗室里运行。富士康的半电波暗室只有一个,需要测试的设备却很多。最多的是台式机,笔记本作为一个新项目,也就是边缘项目,一般只能排在晚上通宵测试。如果测试显示笔记本电磁辐射太高,我们就要想办法降低它。在笔记本结构某处贴上导电泡棉、铜箔、铝箔屏蔽材料等;进一步,我们可能需要更换印制板上的电阻、电感和电容;更进一步,我们可能需要调整印制板上的布局、走线和层叠。听起来这是一个电子医生和电子侦探的工作,可有时候电磁辐射的根源并不是那么容易找到,测出的数据飘忽不定,前后矛盾,你以为已经排除各种假象找到症结了,下一份数据却颠覆了所有结论。在重新调整心态之后,你有了新的思路,然后一直验证下去,数据仿佛也支撑你的推断,可是第二天再测又全部沦为假象。电磁噪声像一群看不见的幽灵和恶魔,无数个夜晚我们四处搜寻他们流窜的足迹,企图将它们收服在魔法瓶中,却总是无功而返。

这是一份最容易产生沮丧和绝望情绪的工作,一份最折磨人心志的工作,是另一种深邃的虚无。要对抗这种虚无,电磁兼容工程师必须要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然很容易沦为江湖术士和骗子。我们追随的Michael的招数似乎仅限于第一个层次,也就是拿着泡棉和铜箔到处贴。我们四个学徒从未更换过器件,也从未调整过走线,甚至也从未看过原理图和印制板。有一天一个资历较深的中干提出了一个修改印制板的意见,我才发现除了从结构上想办法,原来还可以从原理图和印制板上找原因。可惜的是,Michael跟这位中干也有嫌隙,并曾当着我们的面说:“他以为自己很牛吗?”

在我们四个学徒之中,Michael最喜欢Jack,因为Jack在工作方面不仅领悟力强,而且口齿伶俐,能瞬间接住他口中的任何话题,并能逗出阵阵笑声。Black工作马虎对待,虽是泡妞高手,但在逢迎主管方面略逊一筹,多次在我面前抱怨Jack就知道溜须拍马。Tom工作勤劳,不过略显迟钝,笔记本属于CLASS B设备,他死记硬背成了“克拉斯贝”,还一直以为是某个物理学家的名字。我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笨的,作为一个新转过来的员工,一直在努力观察和学习。

夜晚测试的时候,通常会是这样一副场景:Michael坐在一台电脑前玩着CS,Jack从旁指点,两人时不时爆发出爽朗的笑声,Black负责将笔记本从暗室里搬进搬出,逐个验证Michael初步拟订的方案,Tom和我负责在暗室外面将笔记本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有时Black和Tom也会走过去看看他们CS打得怎么样,而当我走过去的时候,Michael脸色一变:“你现在应该去拆笔记本。”

我跟Michael没有什么嫌隙,因为我既无特权,又无能力。起初我认真执行他分配的任务,后来做得多了,也因为常常向那名中干讨教技术,我开始有一些想法,还解决过一个问题,再跟Michael讨论案子的时候,我会提出一些不同意见。他一摆手不管我,继续跟他们三个说话,我感觉有点不妙。

某天清晨大家碰头商量当天的工作,他突然抬头看着我说:“Byron,我发现你好有诗人的忧郁气质啊,你怎么不去写诗,不去当个诗人呢?”

我没有告诉他我曾经写诗,也没有告诉他我沉沦在人海之中的迷思,更没有告诉他我的文学梦想,我只是笑着说:“哦,我只是在思考这个案子应该怎样解决。”

是的,我一直在思考富士康这个案子应该怎样了结。在我的简历上,现在可以填上我参与并解决的几个案子了。但仅有这些经历是不够的,对于电磁兼容我依然知之甚少。我从那名中干手里,要到了一本关于电磁兼容设计的电子书,然后花了一个月时间从头啃到尾。来到富士康之后,这是我第一次完全沉浸在知识和技术的海洋里,再对照着之前的实践经验,其收获不言而喻。我认为我已经找到了那个辞职的砝码,于是在网上挂出了自己的简历。

机会适时出现,一家公司看到了我的简历,叫我去应聘。笔试是第一道关卡,一个月的书没有白看,我轻松考了八十分以上,接下来的几轮面试就简单了。

“愿意去杭州吗?我们公司在杭州有分部。”

当然,求之不得,苏东坡的城市,我愿意。这是最好的结果了,文艺青年终于如愿以偿地被发配到了一座文艺到极致的城市,夫复何求?我确定,是“杭州”这两个字拯救了我,它包含了我所有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富士康,一家我来了就想走的公司,经过一年半的颠沛、挣扎与谋划,我终于要离开了。

再见了,我的室友,相遇没能让我们成为知交,离别却让我们有了一次深谈。再见了,一同实习的兄弟姐妹,你们的温情和陪伴,让我在那段艰难的日子从未感到孤单。再见了,产线上的女孩们,你们的青春与笑脸,点亮了那些灰暗沉重的时光。再见了,办公室里的同事们,一起在寂静中熬过一个又一个空虚的日子,我们患难情深无须言语。每当有人起身离开,大家都会用目光默默送上祝福。现在轮到我起身离开,你们目光里的善意让我觉得那些共度的日子并非毫无意义。和我交换岗位的那名台干给我送来请柬,他和一名新干班女孩就要结婚了。感谢你的邀请,你让我在离开这个不公之地前,总算看见了“平等”的影子。Jack对我说:有机会帮忙推荐一下。我明白他的意思:You jump,I jump!

我刚来深圳的时候身无分文,离开深圳时一样身无分文。新干班未到合同期满而离开公司,需要缴纳违约金五千元,这五千元是我向朋友借的。我所拥有的始终只有那一箱书,我将它原封不动地带到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