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学教育:注重互动培养十种共通能力
我有一个朋友,可称她为阿华。阿华大学本科时就读于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毕业后留在香港一家浸会中学任教,从中体会了很多内地和香港在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上的差异,时不时跟我探讨其中有趣之处。
在阿华看来,香港的中学教育里头,跟内地差别最大的是香港的教育方法会更加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上,老师需要引导各种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给出问题的答案,而在课后作业或测验考试上,也会运用更多project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并在课堂上给其他同学演示他们得出的答案,从中学习十种香港中小学强调培养的共通能力。
这十种共通能力包括:道德教育、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造力、批判性思考能力、运用资讯科技能力、运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研习能力。通过不同的项目,互动教学可以针对不同的共通能力进行培养、补强,让学生的发展更为全面。刚开始阿华还觉得构思各种project有点麻烦,但久而久之她便发现其实比起直接单向教学,互动教学的效果和自主性要强太多了,许多知识点甚至只需要老师提点一下学生便会通过相互讨论和搜索网络找到答案。
此外阿华觉得还有不一样的是,香港的中学里头学生跟老师说话会更直率坦诚,甚至可以说更不客气一些。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相对会更平等。“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没有内地学生那么尊师重道。”阿华说,“如果是高中孩子的话,其实会比较像朋友多一些。”
这当然有利于建立师生互信的关系,学生在遇到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时,找老师倾诉也更没压力。“但也有一点不好,就是有些比较痞的学生真的很难管。”因此一些比较捣蛋的学生在打架犯事后除了会受到一般的惩罚以外,学校还有社工、辅导老师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以减轻老师在教学任务以外的压力。
在教学反馈上,有些香港中学会让学生对老师进行打分,但阿华所在的学校认为这并不是有效的反馈途径,对老师也会产生不良的压力,因此他们学校的学生不会对老师打分,但每年校长都会跟所有学生开一次大会,听取孩子们的各种意见。这可不是什么走过场的活动,每年校长都要应付各种奇奇怪怪的刁钻问题,可以说是互动教育的“自食其果”吧,阿华笑道。
香港幼儿园: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不能天天睡到自然醒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童年——我这么说的话,跨境学童的家长可要抽我了,但我真心认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几岁孩童打着无精打采的哈欠、睡眼惺忪地躺在妈妈的小拖车上奔向口岸,再恹恹欲睡地排队过关,真是件无比可怜的事情。在我短暂的跨境上班期间,最让我小心脏受不了的不是每天早上要提前两个半小时把自己扯起来,而是刚刚描述的惨兮兮的场景——总让人心情糟糕。
香港幼儿园,其实对很多深圳妈妈而言并不陌生,要么自己的宝宝,要么身边朋友的宝宝,总有那么几个是在对岸上学的。其他妈妈基于酸葡萄,不,知行合一心理,会问:香港的幼儿园到底好在哪里,值得让孩子遭这份罪?
问得好,就是啊,好在哪?好在香港幼儿园无论对于哪个阶层的内地人,从功利的角度来看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尤其对贫富两端而言——当然首先,娃必须是在香港生的。
香港的幼儿园分为两种,一种是教育企业所办的私校,另一种传统上被称为公校,实际上也是自负盈亏的,准确来说应该称之为非牟利学校。港人或跨境学童可直接报读非牟利学校,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还可申请学券或学费减免。所谓“学券”即香港政府给予中下阶层家庭孩子的教育补助费,领取学券后幼儿园的花费就相当低了,每个月只需缴纳一两千甚至几百港币。
然而公校有个问题,就是它们是母语(广东话)教学的,对于追求更高大上的双语教学的家长显然不合适。这时候教学方案更自主的私校闪亮登场,它以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和较高的师生比让虎爸虎妈们两眼放光。一分价钱一分货,私校的学费一般会超过港府定的限额而不能获得补助,尤其是知名幼儿园学费每个月更以五位数计。不过你得分析富人的心理,能花几千块买奶嘴的人根本不在乎花几十万让孩子读幼儿园,比起内地的国际幼儿园香港幼儿私校更成熟、性价比更高不是?
当然对于名额有限的名校而言也不是有钱就能进的,它的面试之严苛和难以捉摸让公校的“面试”就像儿戏。据前同事Maggie所言,为保证一击即中,她儿子Lucas申请名校前一年便开始准备面试,练习英语、练习算数、练习智力游戏、练习跟其他小朋友合作完成拼图,甚至连父母的简历都得好好准备。大概在虎妈Maggie的眼中应是:早起的鸟儿不仅要吃虫,其他争虫吃鸟儿也得一并干掉!
香港幼教:托儿所不足,妈妈亲自上阵
继续谈谈香港幼儿教育这件事儿。大家都知道,相比内地许多所谓的大城市,香港的公共设施对婴儿是非常“用户友好”的:婴儿护理室是个像样的商场基本上都有,连锁餐厅通常都配备婴儿座椅,等等。但事实上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呢,香港社会的软性条件其实对婴儿来说并没有那么完美,甚至夸张点来说,娃儿刚从母亲子宫里顺流直下呢,种种麻烦就向ta招手欢迎了。
我不是说奶粉尿布些个,这些走多几家屈臣氏万宁总能找到。问题在于,在小朋友进幼儿园之前的两年多时间里,照顾孩子对于许多家庭来说都是大麻烦。一来香港的产假算起来只有两个半月,比内地还少;而且在工作节奏较快的香港,妈妈们产后要重新走上事业正轨要花更大的努力和代价。其次在典型的双收入中产家庭里头,因为香港房屋面积较小一般不会和父母同住——况且常常也不愿意让老一辈带小孩——因此在照顾小孩上夫妻将面临较大压力。关键是,香港的全日制托儿所少之又少,整个香港只有12家,名额只有可怜的690个!基本上跟每年香港的新生婴儿数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了。哪怕小孩上幼儿园了,香港许多幼儿园都是半日制的,之后的时间怎么照顾孩子又成了头痛的事情。
因此香港政府机构联合非牟利组织设立了20多个互助幼儿中心,后又大力推出了“日间幼儿服务——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包括“社区保姆服务”和“中心托管小组”两种服务,为需要长时间工作、工作时间不稳定、有突发需要的家庭提供6岁以下幼儿的安排照顾。然而这些措施要产生实际作用还需时日,目前最常见的解决方式便是妈妈们主动转为全职主妇,照顾孩子和家庭,提高孩子幼教质量。从这个角度来看,香港人的婚育年龄年年推后,幼儿的照顾教育考虑是其中一个重大原因之一。
拿了英国帝国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博士学位的Maggie便因为孩子原因放弃了不少很好的工作机会,最后找了一家创业的小公司,虽然人工少、职业前景差,但胜在工作时间要求非常宽松,老板也很好说话,让她能够放心安心地以照顾小孩为生活重点。因为不是脱产,她还请了个菲佣帮忙做家务,还可以让小孩早早接触英语环境。她说如果还要追求事业的话,或许会放在三五年后。如今的追求?“就是每天在iPad上浏览搜罗各种儿童读物和智力开发的app啦!”
在香港当老师不用变“蜡烛”,学生自己就能发光
刚从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毕业、去某香港浸会中学任教时,阿华也以为她会跟在内地念书时树立的“老师”形象一样,也是去当“园丁”栽培含苞欲放的花朵、去做“蜡烛”照亮学生的前途,结果三年之后,她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在度过第三个校庆后,阿华在朋友圈写道:“这三年让我学到很多,学生身上好多闪闪发光的特质,总会提醒我,有些东西应该珍惜坚持,不应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失去。”香港的学生思想早熟,通过自由发达的互联网络早早接触全球资讯,见识较广,观点多样,思维活跃,崇尚自由平等,加之香港中学“学生第一老师第二学校第三”的服务姿态和精神,使得内地“老师高高在上,学生默默接受”的师生关系根本没有生存空间。新一代的老师除了要开拓自己的知识库以满足学生更多的求知欲以外,在面对灵巧的香港学生时,更需要融入学生的生活圈子,为学生所接纳、认同,建立一种朋友关系,从而获得学生的信任,进而自由平等地交流。
对于这一点,阿华是这样描述自己平时的工作状态的:白天五六节课地上直到下午五点,吃完晚饭备课设计PPT弄Worksheet,周六周日改作文,空余时间辅导学生,还要听女同学们讲各种少女心事,解决她们的学业情感家庭行为问题。“当你觉得好累啊快不行了,她们学到个啥呀,还是上课睡觉还是不写作业还是离家出走,当你不知道自己那么辛苦为了个啥的时候,她们一句话就能把你KO——‘老师我太喜欢你了!’还能怎样呢,继续做呗!”
收到“表白”是常事,学生还叫她公主或女神,假期还经常会收到学生从世界各地寄来的明信片和手信,经常跟学生手机聊天大谈演唱会的门票如何买到,圣诞派对跟学生一起疯,考完试给考得好和有进步的同学买各种奖励——阿华感受到了从未体会过的师生氛围,很享受与学生的关系从陌生认真严肃到亲切随意关心的感觉。在教出第一班毕业学生的时候,阿华给每位同学折了一小瓶的许愿星,虽然三年里“备受学生的欺凌和折磨,但到最后仍然挂念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和青春活泼不受拘束又充满傻气的一举一动。”阿华也许依然是园丁,但她的学生不是花儿而是天气,她要根据天气的变化无常来选择自己种植的内容和方式;她也许依然是蜡烛,但她的学生不需要被照亮,只需要借她一点火种,然后与她并肩发光。
香港中学生要不要背书?
年初火爆的一个视频里,风骚得紧的香港中学生梁逸峰,用他夹杂送秋波、摆首、张望、扯嗓等技艺,“全身都是戏”的粤语朗诵方式,为大家演绎了《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和《南乡子》,让网友们捧腹不已疯狂点赞。都说香港中学教育注重自由,不喜死记硬背,那么,香港中学生真的不用背书吗?
“背书当然还是有的,特别是语文的古文学习部分。”香港中学老师阿华介绍,“除了规定教材外,香港的中学里还会有很多校本课程——学校老师自己设计的课程,在既定的课程教完之后,围绕主题可以相对自主地探讨更多学生或老师感兴趣的内容。”
香港小学教育分为八个主要学习领域及两个学习阶段。八个学习领域分别是:中文、英文、数学、科学教育、科技教育、个人、社会及人文学科、艺术和体育科;两个学习阶段则分别是第一学习阶段由小一至小三,以及第二学习阶段由小四至小六。
而香港的中学过去一直都采用英式学制,学生修读五年中学,并没有正式的初中、高中之分,但在课程大纲中则仍分为中一至中三及中四至中五两个阶段。后来预科教育开始普及,不少中文学校都开始开设预科课程,谓之“中六课程”,为升读大学的先修课程;而英文中学则设两年中六课程,称为“初六”(Lower6)及“高六”(Upper6),后改称“中六”及“中七”。近年来为了响应最新的教育改革,香港政府鼓励现有收生不足的中学改制成为高中学校,以为学生提供高中学位,及预备将来“三三四学制”——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及四年大学课程的发展。
阿华认为香港与内地在教材方面会有些差异,但差别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比如我教的英语,教材图文并茂,但现在内地教材也差不多。不同之处可能主要体现在教学上,香港老师会更重视词汇在语境上的使用,注重语言运用的真实性,所以不会过多地拘泥于单词本身的拼写与朗读,反而会在课堂上组织各种交际性的活动,营造趣味性。”
家长教师会:香港中小学的“如来佛祖联盟”
如果把学生比喻为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话,学校就是古板学究的朝廷,老师就是啰啰唆唆的唐僧,而家长自然是五指山盖顶的如来佛祖。从“坏孩子”的角度来看,世界上最坏的事情,自然是自己的小世界里不仅仅只有一位如来佛祖,而是出现了很多很多如来佛祖,也就是如来佛祖联盟——不料,香港的中小学生还恰恰要遭遇如此不幸。
谈到香港与内地学校管理方法的差异时,香港中学教师、内地人阿华打了个冷战,说:“香港有个家长教师会,对学校影响非常之大……”所谓“家长教师会”,顾名思义,即由家长和教师组成的委员会,而家长又排在教师的前面,通常主席都是由家长担任,其他职位如副主席、秘书、司库、联络委员、文康委员、执行委员等职位则由家长和教师分别出任。
香港每间学校,不管中学小学,基本上都会成立“家长教师会”。那家长教师会是干吗的,它又有什么权力?基本上按字面上来讲,家长教师会是很温和的,就跟如来佛祖看起来一样哈,包括: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培养家长、教师及各家长间的友好关系,通过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促进学生在学业和身心方面的发展,以及发挥家长潜力、协助校政建设。“但一旦学校出现了什么过错或者意外情况,家长教师会可就显示威力了。”阿华说。
家长教师会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通过康乐、文化及教育活动,如烧烤会、迎新会等亲子活动,加强家长、教师和学校之间的了解,分享教育经验,促进友好关系,令三方面的合作更紧密,共同为学生及学校谋取福利。此外,它还会为新抵港的家庭提供辅助,协助处理与学生福利有关的事务,以及确保学校的行政效率良好和财政管理健全,就连学生饭盒、校服供应等事务也要过问。
总而言之,家长教师会是家庭与学校沟通的桥梁,它提供了平台和机会,让家长与教师就教育事宜作出讨论,就学校政策提出意见,就改善学校的设施向校董会提出建议,对学校培育学生成材作出有力的支援。而政府要推动新的教育政策,想听取家长的意见,也往往会直接找到家长教育会的相关负责人组织简介会,收集家长们的意见。在如此强大的如来佛祖联盟眼皮底下,胆敢造反大闹天宫的孙猴子相对而言可是少之又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