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梨树庄里的爱情故事(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41805500000001

第1章 踏出这一步,谁也不知道前方是什么

一九九零年仲春,大学毕业不久就被安排到市政府研究室工作的秦广,接受了一项关于山区农村改革开放的调研任务。几经选择,确定到高关乡梨树庄。

这天一大早,他背上行李急匆匆地赶到汽车站,乘上人数并不算多的第一趟班车,向自己的目的地出发了。

虽说已经是春暖花开之季,但阵阵晨风吹来,使人感到仍有丝丝的凉意。窗外一望无际的麦田泛起浓浓新绿。起早赶市的菜农、菜贩们有骑车的,有开着三马的,骑摩托车的,拉着、驮着新采摘的蔬菜匆匆地向城里的方向赶去。平坦笔直的柏油路像青黛色的毡布,紧紧铺在大地上。一闪而过的村落,崭新的农舍,不时还冒出几栋二层小楼。公路两旁样式各异、飞光流彩的小商铺透露出经济初荣的浓厚气氛。成片成片的果园,苹果树、梨树、桃树枝繁叶茂,鲜花朵朵,散发着熏人的香气和勃勃生机。一块块的油菜花,竞相怒放,蜜蜂、蝴蝶飞来飞去忙个不停,翩翩起舞,惬意歌唱,俨然绘就成一幅美丽动人的风景画。

“梨树庄是个什么模样?是青石板垒砌成低矮破旧房屋的小山村,还是青山绿水似的世外桃园?”秦广臆想着、猜测着……

车身猛一倾斜,将他一把从沉思中拉了回来。这时才发现,汽车在路口拐了一个弯,驶上了一条比较狭窄的盘山小路。

“这是通往梨树庄的道吧?”秦广向邻座的一位中年妇女打问到。

“没错,这就是去梨树庄的路。你不是这地方的人?”那位妇女带着探询的目光看着秦广。

他微笑着点了点头。

高关乡到梨树庄十三华里,开始的几里路还算比较平坦,但经过两天前的一场中雨后,黄胶泥黏糊糊的,汽车十分艰难地向前爬行着。没走多远,由于坡陡路滑,再也无法挪动,司机只好十分抱歉地让乘客下车步行。无奈,一行二十多人极不情愿地踏上了还有几里远的路程。

泥泞的路让人行走十分困难,走不了几步,就得蹲下来提提被黄泥沾掉的鞋子,不但弄得满手、满腿的泥污,而且个个都累得气喘吁吁,满脸的汗水,不经意用手一擦,就变成了大花脸。秦广由于很少走这样的路,看起来更加吃力。为了能加快速度,他索性脱掉鞋子,小心翼翼地躲着碎石、杂草、葛针等杂物像蜗牛似的向前爬行着。折腾了近两个小时后,终于捱到了梨树庄。

一群足有上百多只的山羊群塞满了街道,挡住了秦广西去的路。羊群后面一位老汉冲着他喊道:“同志,让你被屈了。我赶紧吆喝为你腾路!”话音未落,一把沙石就扬在了头羊身上。

“山顺爷,奶奶让您把羊赶到圈里后就回家吃饭,听见没有?”一个半大小子站在远处向放羊老人大声招呼着。

“噢,知道了!”

山顺爷?秦广听着既有点熟悉,又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随即打开思索的闸门竭力地从脑海深处搜索起来。

猛然,一个熟悉的面孔浮现在秦广的脑际。那是两年前的一个星期天,同样是这个季节,他在火车站候车大厅的座椅上低头阅读着一本杂志,静等着北去的列车返回学校。

忽然,耳边传来一声略带些怯意的问询:“同志,麻烦打听一下,去石家庄坐哪趟车合适?”

抬头观看,是一位六十开外的老人正笑着等待回答。

秦广边打量着边说道:“我也正好向北去,路过石家庄,火车再有半个多小时就要进站,如果能买上票,最合适不过了。”

听完回话,老人扭头向一旁的老太太(大概是老伴)交待道:“你在这儿等着,我去买票,千万不要乱走。”老太太连忙点点头,算是作了回应。

工夫不大,老人手拿着车票满面含笑地返了回来,并冲着秦广连声说:“谢谢!谢谢!要不是你指点,还不定等到啥时候呢!”

他边说:“不用谢,不用谢!”边起身给老两口腾出座位,硬是劝说着才让他们坐下。随即,秦广开始向老人打听起了一些情况。经过短暂交谈,得知二位老人来自梨树庄村,老爷子六十二岁,老太太六十,因老伴身体不适,经当地医院诊治未见明显好转,在亲戚、医生的劝说下,今天要去省城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断。

“那为啥没让孩子们陪着一块儿去?”他不解地顺口问道。

“唉!家里只有一个闺女,我们老两口不在家,还需要她在家看门哩……”

火车进站,检票,秦广帮着初次出远门的俩老人顺利登上了车,并张罗着找到了座位,虽累得满头大汗,但心里却感到少有的痛快。一路上他们聊了许多话题,从家庭到社会,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到个体经济,从过去的落后贫穷到眼下的发展变化,可以说二老一少就像是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显得既亲切又融洽。从老人口中秦广知道了他叫陈山顺,因其在村子里辈分长,人缘好,乡亲们习惯都称呼他为“山顺爷”。

不知不觉中列车进入了石家庄,这时他们之间已没有了更多的客套和谦让,秦广自然地拿起行李,一手拽着老人,穿过拥挤的车厢人流,直接送下了车,然后又返回车上,继续他的行程……

想到此处,他不由得一阵激动,心里说:“真是芝麻掉进针眼里——巧极了!”来不及去想更多,秦广放下肩上的行李,朝老人使劲晃动着双手,大声喊道:“山顺爷!山顺爷!”

听到喊声,陈山顺一下子愣在了那里,迷瞪着两眼不知所措。

“山顺爷,我是小秦!”秦广已意识到老人可能没有认出自己,主动报出了家门。

“小秦、小秦”,陈山顺一边喃喃自语,一边用手揉揉眼睛,用力回忆和辨认着。当终于认出秦广后,竟激动地声音都变了调,一边高声叫着小秦,一边拨开羊群向秦广急步扑过来。

两双手拉在了一起,使劲地摇着,叫着,一老一少此时眼里已噙满了泪水。

陈山顺赶紧把羊群撵回圈里后,就乐颠颠地帮秦广提着行李,一路说着笑着到村委会报了到,接上了头。本来村里接到了乡政府打来的电话,已为秦广安排下了住处,可老人说啥也不同意,硬是连拉带拽地非要让他到家里住。一番商量劝说,却毫无余地,最后拗不过,只好依了老人。

“老娘的(当地土语,即老伴的意思),你看谁来了!”山顺老汉未进家门,就朝院里高声喊着。

“老东西,瞎叽喳个啥,啥贵人来了,值得你大呼小叫的?”老伴边拍打着衣襟边略带嗔怪地从屋里走出来。

当她面对秦广时,似乎并没有一下子认出来,迟疑着轻声问道:“这是谁呀?”

“是小秦,还记得两年前去石家庄给你看病时遇到的小秦不?”

“噢!想起来了,想起来了。哎呀,我的儿,哪阵风把你给吹来了?”老太太上前一把拉住秦广的手,仔细地上下打量了一遍,“变了,变了,要是在路上碰见,打死我也不敢认了。”

随即,三人同时发出了“哈哈哈”的开心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