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做书十日谈(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行业)
41795600000009

第9章 学习力——永无止境

作为出版人,从事文化产业,面对的是高于社会平均水准的文化内容,需要始终保持一种勤学好问、努力提高、关心新技术的学习精神,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成年人的学习有不同于学校教育的特点,有一定的技巧和取舍。

小时候家里人经常念叨:“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概也是在鼓励小孩子每天好好学习,不要落下功课,赶不上班级进度,考不出好成绩。

可那时候其实并不知道,我们成年以后赶上了这个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不再是农业社会那种只要用心学点本事几代人不进步只传承就够用的状态。

闷头看稿子,没几天不知道人家微博怎么玩,又几天不知道人家微信玩什么,不听公开课、不看kindle、不跟mook,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学习方法甚至思维模式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怎能不时刻关注?

昨天家里老人还在感慨,生在这时候真恐惧科技进步的进度,若是农业社会,爷爷越老越权威,哪像现在,全家反而是小孩子最懂,搞得老同志颇为郁闷。但其实,第一我们就在这个时代,逃避不了,不如直面,第二其实如果一个社会永远爷爷比孩子强那肯定是进步停滞的阶段,没什么好的嘛。

出版业本身属于文化产业,本质上也就应该是站在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前端,就好像当老师的如果不关注知识更新、教材变化,那绝对是误人子弟,行业本身的特点就要求我们保持旺盛的学习态度,不仅仅是入行新人要努力学习行业规律,行内老人也必得不断自我更新提高,不然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可太常见了。

事实上也没有停滞不前的高级技工,只不过人家在研究新领域的时候可能不像新手那么热火朝天让人一眼看穿罢了,哪个老字号不是在继承中更新,哪个武林高手不是在到处切磋琢磨。

保持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其实不必多说,大家心里也都明白的,只是我们这代人,应试教育中简直学伤了,听见学习俩字就恨,所以这里又要再提一遍:“存乎一心”,转变观念、摆正心态,是最重要的,然后就是找对方法,掌握技巧,事半功倍。

态度上,选择了出版行业的人一定是个终身学习者,否则怎么可能出版文化前沿的重要著作?就算你只出版公版书,甚至只出版古籍,也还需要掌握新的技术和新的读者心理吧。出版人是文化、学术等的转化桥梁,接触吸收最先进的,转化出一般大众能接受的,走在时代的前面,不但要适应社会变化,跟上技术进步,更要在心态上有一种适当引领时代风潮的勇气和信心。把自我更新当做常态,不固守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对自己的知识、认识和能力不断地进行完善。让自己心态开放,培养对新事物、新现象的敏感性,善于反思,扩大视野,虚心,主动纳言。

端正态度之后,再来看看如何做一个出版行业的终身学习者。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俗话说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

首先要研究一下方法,有关于知识管理、自我管理的书籍和帖子非常多,这是学习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个离开学校的成年人,不再有老师或者师傅填鸭式的灌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学习的本质,是视学习为自己的迫切需要和愿望,坚持不懈地进行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自我监督,适当的自我调节,使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这种转换是有科学性的,有技巧的,多查多看、多思考、多动笔,有效利用互联网。

然后是要找到方向,了解大致的学习范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精力,适当制定学习计划,树立目标,规划出中短期目标。

作为出版人来说,成为杂家是难免的,各种交叉学科,如传播技术和规律、读者心理学、营销方法、美学等等,都是有必要涉猎的,在学习单位里前辈传授的基本技术的同时,根据自己原本的学业基础,选择一两个方向,作专题性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学习单位前辈的直接指导、学习已经出版的各种同行前辈的间接指导、学习本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本行业相对来说比较少科班出身的从业人员),等等,都是最基础的学习,不可忽略。

通过阅读来进行专题性学习是成年人最便捷有效的学习方式。各个学科都有大量优秀著作,不管是入门级的还是殿堂级的,都不难找到,另外一个更便利的方式就是查阅博士论文。在知网办个账号,在需要了解的领域查阅最新的博士论文,一般就可以将该学科研究领域大概的状况和最新的结论了解清楚,也会提到不少该学科的经典之作,指导你主动阅读的方向。

如何通过阅读来作专题性的学习,似乎是个比较专业的话题,我也不敢说就多专业,自己的体会就是,对一个领域感兴趣,先去选一两篇博士论文浏览一下,里面选几本引用率比较高的经典著作,阅读后有一个理论框架,再选一两个认可的学者,把他们的著作相对比较完整的看看。大多是泛读,其中能够为我所用的部分才精读,合理安置在自己的知识框架之中。

阅读部分基本完成时,绝不是学习的结束,接下来是学以致用,把间接的经验和知识还原为活的、有实用价值的知识。最好是有机会动手操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技术性的工作,最优秀的往往不是学历高的人,而是有操作倾向、操作能力和操作经验的人。“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人们能够充分发现自己的潜力。比如学习了一个传播理论,尽可能拿到实例当中体会,不但理解的更透彻,也能举一反三,把新知识内化,完成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这篇写得仓促,现在要修改编辑也有点接不上思路,大概就这样发上来吧,主要是个念头,一念之转,天堂地狱。我没有写具体的方法,大家都是成年人,现在网络资源这么发达,只要心里存了一点主动学习的念头,是很容易找到合适的有效的资源的,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基础,能走一步也是进步,多走几步就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