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大气
41775500000016

第16章 生命短促,别再为小事抓狂(3)

我国民间流传着一个“六尺巷”的故事,说的就是包容礼让的道理。清朝康熙时候,朝中有两位大臣,他们都来自安徽桐城。一位是宰相张英,另一位是姓叶的侍郎。两个人一起在朝中做官,又是同乡,所以交往甚密。有一次,张英接到了老家来的一封信。信中写道,张家和叶家是邻居,最近都要建新房,因为地皮的问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所以吵得不可开交。张家依仗着张英在朝中做大官,所以气焰嚣张。希望能让他出面,把地皮分到自己家里。

张英看了信,想了想,便提笔写道:“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封信的意思是告诫家里人,遇到这种小事应该学会互相体谅,而不是为之纠结,争执不休。长城万里,今天仍然完好无损,可是谁又能看见它的最初修建者——秦始皇呢?张家人看了信,明白了张英的意思,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感羞愧,所以主动把房屋向后退了三尺。隔壁邻居看到张家人这样做,也为自己的不体谅感到脸红,于是也把房屋向后退了三尺。这样一来一去,就形成了一条新的六尺巷道。而这件事,也在当地传为美谈,大家都说,是张英的宽宏大量,让这件事有了个好结局。姓叶的侍郎听说了这件事之后,也更加敬重张英了。

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就像张叶两家之间的地皮一样微不足道。一间房子,多了三尺,少了三尺,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如果学会相互礼让,就能够走出一条六尺巷道来,否则只会在这个小事情上纠结不休,不仅影响了建房的进度,还破坏了邻里之间的感情,真是因小失大。

遇到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时,要学会忍让。忍,并不是因为胆小,更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心胸开阔的人另有一番大境界,不会在这种事情上浪费时间和精力。多一分忍让,就多一分好人缘。人们常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人脉广泛,不仅证明了自己的人格魅力,更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而那些永远纠结小事情的人,只会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坐井观天。

张兵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谈到他的成功,是和一堂课分不开的。那是在读高中的时候,很多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整日愁眉苦脸。一次月考中,张兵班里的很多同学都没有考好。交卷之后,大家都心情低落地走出考场。接下来几天,他们班上课的气氛总是十分压抑,学生回答问题也不像过去那样积极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班主任王老师决定给同学们上一堂特殊的课。

这天,王老师上课时带着一瓶牛奶走进教室。他先看了全班同学一眼,然后把牛奶放在教室的水槽旁边。同学们都不知道王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低着头在座位上窃窃私语。这时候,王老师突然伸手把牛奶打翻在水槽里,玻璃瓶一下子就碎了。同学们静静地看着王老师,都想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

王老师大声地说道:“同学们,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有同学笑了,“我又不是小孩子,怎么会为了一瓶牛奶掉眼泪呢?”王老师听了这话,继续说道:“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成千上万件不顺心的事情,这些事情中,有99%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它们就像这瓶打碎的牛奶一样。如果你们不及时地认清事实,放下那颗纠结的心,就会沉迷其中,耽误自己其他的工作。这次的考试就是一瓶被打翻的牛奶,今后你们的工作也会是这个道理。要想成就一番大境界,就不要在小事上纠结!”听了王老师的话,同学们都重新认识到自己的目标。也正是因为这堂课,让张兵认识到,遇到让人头疼的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纠结忧虑上。那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影响自己接下来的工作。

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又何止是一件事、一瓶牛奶呢?人的一生,要走的路是很长的。只有减轻肩上的担子,才能用轻快的步伐迎头赶上。而这些纠结,郁闷,焦虑,就像是一个个的包袱,有些人把这些包袱全都背在身上,这样又怎么能走得快,走得轻松呢?学会放下包袱,放下争执,才能够与好心情做伴,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

现代社会中,每个人所面临的压力都在日益增长。所以,我们要常常提醒自己,减轻压力,放空心灵。让自己的心胸像宽阔的海面一样,风平浪静;让自己的思想像广阔的天空一样,晴空万里。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心态,才能够在纷杂的世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用信心和乐观面对前进路上的挑战。

学会接受不可更改的现实

有人曾经问弘一大师:“人最痛苦的是什么?”大师回答说:“就是不肯接受事实。”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都有一个完美的构想,都对生活抱有最热切、最美好的期望,但是生活不可能尽如人愿,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总有一些事情难以让人满意,这就是生活中的常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很多人往往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陷入痛苦纠结之中,尤其是那些自己无力改变的事情,常常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其实,泼出去的水,已经没有办法收回了,那么不妨顺其自然;牛奶被打翻了,也没有办法重新回到杯子里,那么就没有必要再为此而哭泣。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是改变不了的,比如说出生和死亡,既然决定不了自己的出生和人生起点,那么不妨接受它,然后通过不懈的努力去改变自己,好让自己拥有一个完美的终点。既然我们阻止不了死亡的到来,不妨去真诚地面对它,这样我们就会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懂得如何去创造和享受一个精彩的人生。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为遭人嫉妒而不幸入狱,当时他被判处了死刑,苏格拉底知道这样的结果已经不可避免,没有抱怨,没有喊冤,也没有进行上诉,只是坦然接受现实。当和善的狱卒把毒酒给苏格拉底喝时,狱卒流着泪说:“请轻饮这必饮的一杯吧!”苏格拉底闻罢,平静而温柔地从容赴死。“轻饮这必饮的一杯”几乎成为了苏格拉底一生人格的写照,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现实,他都能够微笑着去面对,因为生活既然是不可逆转的,那就平静地顺从它。

后人在评价苏格拉底的时候,对他这种浪漫主义式的死法非常钦佩,试想一下如果苏格拉底大吵大闹,那么什么也改变不了,而且还可能遭受更严酷的刑罚,或者死于一种更为恐怖和惨无人道的手段之下,也许在毒酒中死去是苏格拉底一生最完美的终结了。

做人还是要沉住气,要懂得去接受那些不可更改的现实,尽管有些东西是你不愿意看到的,有些结果是你不想承受的,但是生活还得继续进行,长时间沉浸在失望、悔恨、痛苦和无奈之中,根本就是于事无补,你没有办法去改变什么。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换一种想法去面对生活,为什么不坦然去接受这样的生活呢?至少你能够活得更加坦然、更加轻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