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汉代琅华照寒烟
4175500000014

第14章 饮酒求仙乐逍遥:秋风辞,藏有君王心病

饮酒求仙乐逍遥

秋风辞,藏有君王心病

说汉武帝应当以金屋藏娇开始,谈大汉朝应该从文景之治开始。可是,汉武帝却不肯在泰山之上为自己留下一块丰碑,一切便都有了被后人杜撰的可能。无字丰碑,千古功过,任凭其说。

这样很好,平淡的心态让人哑然,像叶孤城的一招快剑,无痕地划过长空,优雅无声地在时空中雕琢出不可抹去的痕迹。

后人常说,中国之政得于始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于汉武而后定。那么,这样一个英雄盖世的男人,在当日的大汉天朝下是有着何种作为呢?

其实,刘彻虽然贵为九五之尊,他早年的身世却是十分离奇的。据说他的母亲王夫人并不是待字闺中的小姐,早在进宫之前,王夫人就已经嫁做他人妇了,只不过王夫人的母亲在女儿出嫁后遇到了一位高人指点,说王夫人将来要大富大贵,所以王夫人的母亲才强行将王夫人从原有的婚姻关系中拉了出来,并通过关系把王夫人送入了皇宫。

王夫人在进宫后不久就得到汉景帝刘启的临幸,很快有了身孕。刘彻从小就聪明伶俐,颇有帝王风范,深受汉景帝的喜爱,所以体弱多病的刘启在刘彻十六岁的时候,就将皇位传给了他。至此,这位年纪轻轻、刚行过弱冠礼的少年便成了大汉朝的拥有者。

刘彻继位后锐意改革,他号召天下的能人志士来为他尽心效力,其中就有不少名垂青史的文人墨客。威武大将就是刘彻亲自挑选的。这个年轻的君主试图实践他心中所规划的宏伟蓝图,他的踌躇满志需要一个得以爆发能量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在不久之后就来临了。不过可惜,初出茅庐的刘彻没能赢来改革的胜利,而是败在了当时以窦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之下,虽然损失惨重,但这更坚定了刘彻的决心。在不断的努力下,刘彻的权力愈加牢固,这个有为的帝王一生壮志凌云,不甘落于人后。从刘彻继位以后的种种做法都可以看出这位皇帝是有着远大抱负和理想的,他在登基九个月之后曾写下了一份诏书,意思大概是要让大汉朝的百姓五谷丰登,丰衣足食,而且还要大汉朝周边的国家对他俯首称臣。这就可以看到刘彻从骨子里其实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和一个野心勃勃的君王。

但要知道理想与现实总是有着巨大差距的,虽然刘彻在位期间功劳无数,将汉朝时期的中国发展成为那时的鼎盛国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一些世事无常的演变,这位自负骄傲的帝王也逐渐意识到了一些人事的无常。在公元前113年的时候,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归去的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所以,他将当地改名为闻喜,沿用至今。当时正值秋风萧飒,大雁南飞迁徙,刘彻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酒赏景,忽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的《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汎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櫂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秋风辞》刘彻

开篇两句,清远流丽,清代文人沈德潜读后批出“《离骚》遗响”四个字。在这首短小的《秋风辞》中,刘彻将自己一生的情感波折展露无疑。整首赋词以景物起兴,接着描写楼船中载歌载舞的热闹景象,透过这热闹繁华的景象,刘彻看到了人生的匆忙流逝,在感叹乐极生悲之时,又觉得岁月真是如风如雨,从指尖匆匆溜走,不留给人一丝喘息的机会。人生易老,是这位帝王内心深处始终忌讳的事情。

按照《汉书?武帝纪》,从时间上推算,刘彻作《秋风辞》时大概四五十岁,正是知天命的年纪,而且在《历代帝王诗》的作者毛翰的口中也可以得知刘彻为何悲伤:“贵为天子,拥有三千佳丽、九州方园,比平民百姓更难抛舍,因而超前伤老,也在情理之中。”可以看出,刘彻是不愿意老去的,所以就为他老年之后极力寻求仙方,妄想得道成仙的举动做了解释。正因为壮年时期的成功和意气风发,才使得他更加不愿意离开这个带给他许多成功和满足感的舞台,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地留下来。

从一句“欢乐极兮哀情多”就可以看出,刘彻虽然是堂堂大汉朝的君王,但他依然不快乐。正因为这个世界带给了他太多的快乐,所以使得他愈加悲伤,这看似矛盾的命题其实是刘彻作为一个成功君主的心病所在。当盛年不再,看着自己越来越衰弱地老去,甚至死去,这对刘彻来说,应该是无法忍受的吧,所以他才会在晚年的时候做出让后人无法理解的荒唐事来,只怕一切都是为了留住生命。在清代文人王尧衢的《古诗合解》中对刘彻的此种心境一句道破天机,“乐极悲来,乃人情之常也。愁乐事可复而盛年难在。武帝求长生而慕神仙,正为此一段苦处难谴耳。念及此而歌啸中流,顿觉兴尽,然自是绝妙好辞”。

人生老病死难以避免,就算是君王也难逃这一劫,再多的荣华富贵也只是过眼云烟。当一切随着死亡而不复存在的时候,想到这一切,又该如何不忧伤呢?更何况在万物萧瑟的秋季,看着满目萧然的景色,又该如何释怀呢?如果成为神仙,就不用有这一切的担忧了,春夏秋冬就对生命无法构成威胁,就不用日夜在这里悲叹生命的短暂了。

刘彻这首《秋风辞》道出,草木易衰,人生已逝,与短暂的富贵相比,漫长的死亡将会令其心生感伤。《秋风辞》的最后突兀结尾,以凄婉含蓄的感叹收住,极尽曲折绵绵之情,就好像沈德潜所言:“《离骚》遗响。文中子谓乐极哀来,其悔心之萌乎?”虽然比起《离骚》的文辞来说,刘彻略输一二,但文中的情结却并不逊色。这位汉武大帝,一生文治武功,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出对于命运轮回的惧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