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气决定财气
41740600000004

第4章 和气才能生财,买卖不成人情在(1)

从商之道,和为上;为人之道,和为贵。在强大的对手面前硬碰硬,不顾一切地往前冲,只会弄得两败俱伤,各无一利。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有大气量,不如意的事情总会发生,跟别人置气,其实是在变相地惩罚自己。以退为进、以柔克刚,才是慑服人心的秘诀。

1万事以和为贵,不要轻易与人翻脸

《论语·学而》中说:“礼之用,和为贵。”意思是礼的应用,和最为可贵。“和”,于世、于人、于商,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俗话说:从商之道,和为上;为人之道,和为贵。为争一时之气,在强大的对手面前硬碰硬,不顾一切地拼命冲向前,往往会弄得两败俱伤,各无一利。所以,学会以和为贵、和气待人才是明智之举。

“和”的理论出自古代儒家,但也适用于现代社会。在生意场上,要想达成交易,做成买卖,双方也必须本着和气生财的精神,去追求一致的利益。如果为了独占利益,哪怕与人翻脸,到最后,恐怕只能沦为孤家寡人。总之,在日常生活中,谦和、宽容才是立世之道。

在日本,职员被解雇或主动辞职的现象都很少见,原因是他们本着“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态度。即使是有了困难或冲突,他们也很少翻脸,以裁员来缓解,而是靠大家共同努力渡过难关。索尼的前总裁盛田昭夫曾说:“企业成功的关键不是什么计划或是政府的改革,而是与职工建立起的一种健康的关系,在公司内部创造出一种家庭式的和谐感情,而这种感情会使管理层与职工有一种命运相连、同舟共济的精神。”

这都充分说明了“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道理。一个团队,只有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才能为事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原动力。

清朝时期,有个富商在城里经营了一家当铺。有一年年末,富商正在当铺里屋喝茶,忽听得屋外有吵闹声,便出去查看。原来自己的一位伙计正和一个穷汉在纠缠不清。富商向来以和为贵,于是他先将伙计训斥一通,然后再好言向穷汉赔不是。

挨了骂的伙计不服气地说:“老爷,这个穷汉蛮不讲理。他前些日子将衣物抵押了钱,现在却想空手赎回去,我不给他他就骂人。”富商听后,把伙计带到里屋说:“他可能只是有难处,万事以和为贵,不要轻易与人翻脸,你给他找几件衣服,这件事就这么算了。”

于是伙计从穷汉典当的衣物中找出几件冬衣来,穷汉拿到了衣服,不好意思再闹下去,只得离开。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个穷汉在当天夜里就死在了街坊家。原来穷汉因负债过多,不想活了。但怕死后妻儿无依无靠,便故意闹事,想敲诈一笔钱。在富商这里敲诈未得逞后,他便转移到了街坊家,在他家服毒身亡。最后,街坊不仅要给安葬费用,还赔了一笔“道义赔偿金”。

事后伙计问富商,你怎么知道这事有蹊跷?富商回答:“我并不能确定他是故意找茬,但万事以和为贵,何况这只是件小事,忍一忍就过去了,又何必闹翻脸。如果在小事上都没有一点肚量,就很有可能造成大的灾祸。”

由此而知,和气相处可以带来吉祥。“和”是成大事者的胸襟,俗语说:“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才能赢得友谊,促进团结。纵览古今,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胸怀坦荡,宽宏大量,抱着“以和为贵”的处事态度。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均应消除猜忌,多点宽容和关爱。也只有胸怀宽广的人,才能够解人之难,使人乐于信任和亲近。一个人想要取得大的成就,就必须有大气量,以和为贵。

我们常说:和气生财,怨气生灾。凡事若能以和为贵、化敌为友,就能变竞争对手为事业或生活上的合作伙伴。如此一来,便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而达到广开财路、广辟财源的目的。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还特地以“和”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为的就是让所有人都了解中国,领悟中华“和”字的智慧。

战国时期,梁国与楚国的交界处建了个界亭,两国的百姓便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由于梁国人每天锄草浇水,辛勤地劳动,西瓜长得又大又圆。而楚国的百姓疏于打理,结果西瓜长得又小又蔫,与对面瓜田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楚国的百姓觉得失了面子,于是趁天黑,偷偷跑到梁国地界,把他们的瓜秧全给扯断了。次日,梁国的人发现后气愤不已,于是报告给了边县的县令宋就,百姓们生气地说:“我们冲过去,把他们的瓜秧也全部扯断!”

宋就安抚百姓说:“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是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不就太狭隘了?万事以和为贵,你们就这样做,从今天起,每天晚上都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西瓜也长得好,但是你们这样做,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

听完宋就的话,梁国的百姓回去就照办了。之后,楚国的人发现自己的西瓜长势一天比一天好,仔细观察,便发现是梁国的人夜里悄悄为他们浇水。楚国的边县县令听到这件事后,便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楚王。楚王听完也感于梁国人和睦的诚心,于是备重礼送梁王,既表示自责,也以此酬谢。从此,这两国由敌国变成友好邻邦。

这种方法既符合“和气”原则,又和平地解决了问题,实为最有效也最简单的方法。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也都会犯错误,即便是作为受害人,也不要轻易与人翻脸,而要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对方。

有时候,以和为贵不仅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润滑剂,更是人生事业成功的法宝。若大家都秉着“以和为贵”的处事原则,善于解开一切矛盾,很快便能与对方化敌为友。以“和”为人生观,也能让你在收获人脉的同时,收获财富和成功的人生。

2心平气和,做生意要有好心态

一位资深的石油商人在给自己的员工讲生意经时,说了这样一番话:“当一个人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有点像突然沉溺在湖中央的人。如果这时你能保持冷静,你就可以游到岸边,至少在漂浮时有人来救起你。假如你失去冷静,那你就完蛋了!”

所有做生意的人,都应该把这段话牢记心中。不管什么场合,都应该保持心平气和、从容不迫的态度。那么即使有突发的情况,也能够应付自如。为什么一些大人物在面对突发变故的时候,仍能镇定自若?那是因为他们懂得,越慌便越无法思考。此时只有心平气和,沉下心来,才能想到应对的策略,从容地解决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中枢神经系统往往处于最佳状态。但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越来越计较自己的得失,也越来越急功近利。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更需要平复我们的内心,使我们的大脑不要失去正常的思考能力。

一个高明的商人,就像一个优秀的橄榄球员。哪怕当球意外落到他手中的时候,他也并不手忙脚乱,惊慌失措,而是能够持平静的心态,想办法掌握或对付新情况。战国时期的子文是楚国的令尹,他三次做官任令尹之职,却从来不喜形于色,即使是三次被免职,也照样心平气和。在许多场合,若抑制不住怒气,会失去解决问题的最好机会,到最后可能还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可能是失去一个好朋友,失去一批客户,乃至失去长期合作的机会。

每个人的际遇都不同,机遇好的可施展抱负,成就一番事业,没有机遇的虽才华横溢,却终究一事无成。好的机遇,和人的心态息息相关。假如你心浮气躁,无法静下心来,又如何要求别人安心地与你合作呢?心态乐观积极,也许是商场中最好的一门修养经。

一记者曾问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什么促成了他今天的成功,他回答了很多,其中有一点就是心态。做生意如果心浮气躁,没有心平气和的态度,那么做什么都将难以成功。说到这,洛克菲勒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法庭上,他曾漂亮地击退了一位有名望的律师。当时,律师拿出一封信,以严肃的口气问道:“洛克菲勒先生,你收到我寄给你的信了吗?”

洛克菲勒平静地回答:“收到了!”

“你回信了吗?”

洛克菲勒面带微笑,心平气和地回答:“没有!”

随后,律师接连拿出20多封信,一一询问洛克菲勒。而洛克菲勒始终都是嘴角泛着笑意,用幽默的语气一一给予了回应。法官耐不住了,问洛克菲勒:“你确定收到了吗?”

“是的!先生,我十分确定。”洛克菲勒镇静地答道。

只见律师面红耳赤地怒斥道:“那你为什么不回信?难道你不认识我吗?”

洛克菲勒依然面带微笑地回答他:“我当然认识你呀!先生。”

这时,律师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庭上不断咒骂,而此时洛克菲勒依然不动声色,好像对方所讲的事情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最后,该律师因情绪突然失控而乱了章法,法官不得不宣布洛克菲勒胜诉。

这则故事说明情绪的变化可以影响到事情的结果,一个有好心态、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获得胜利的概率远远大于那些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一个人若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做事,在生意场上也一定一团糟,难成大事。

人若没有一个好的心态,就容易被困难所击败。做生意有盈就有亏,失去或得到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如何面对已经发生的一切。只有坦然面对了,才能固守一份超脱,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因此对待生活,要学会坦然处之,这是做生意的哲理,也是做人的学问。

有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小陈和小金。小陈是名牌大学毕业,而小金是普通大学毕业。两人同年毕业,一起到北方某经济特区打工。后来因不想为别人打工,两人均摆起了地摊,卖起了首饰。他们刚开始都抱以很大的热情,每天热情地叫卖。

久了之后,小陈就静不下心了。他觉得自己每天赚的钱只够自己的生活费,根本没有剩余,而且自己所学的知识根本派不上用场,于是找了一家公司做起了小职员。而小金则不管每天是赢利还是亏本,他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做自己的事。他天天和顾客打交道,渐渐地,便懂得了各种人的需求和爱好。于是,他自己借钱开了一家首饰店,由于东西新颖,生意好得不得了。而此时的小陈,仍是一家公司的小职员,还在纠结自己是否该坚持下去,为自己不断换岗而懊恼。

有一些人总希望自己能做成大生意,成为大富翁,但在开创一番事业的同时,在他们身上总有那么一种情绪让他们心神不宁,这种情绪就叫浮躁。故事中的小陈就是这样,由于急功近利,便开始见异思迁,产生急躁的情绪。而这样只会使人失去清醒的头脑,从而不能正确地制定策略以稳步前进。由此可见,只有能够操纵自己身心的人,才有掌握事物规律的能力,才能收放自如地应对任何事情。

浮躁和不安只会给我们的工作和事业带来损失。做人做事,一定得戒急戒躁,这就要求我们遇事要沉着冷静,多分析思考,然后再施以行动。而不是头脑发热,闭着眼睛往前冲,那样必定一无所获。所以,保持平和的好心态非常重要,只要常秉持一颗平常心,就不会被外界各种各样的烦恼和诱惑所困扰,从而看清表象背后的真正价值。

3跟别人置气,其实是在变相惩罚自己

医学中有这样一段关于生气的描写:人生气的时候,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如肝脏毒素增加,眼睛充血出现绿光,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脚冰凉。身体素质不好的人还会出现食欲不振、头痛、失眠等症状,长此以往就会诱发疾病,如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由此看来,生气对人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跟别人置气,其实是在变相惩罚自己。一个人若常生气,心情就容易变坏,看什么都会不顺眼,做什么也都不如意。因此,生气不仅是一种肉体上的疼痛,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惩罚。怒气就犹如人体中的一枚不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酿成大祸。古人常说的“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就是这个道理。

德国学者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不如意的事情也总会发生,但是每个人遇事的态度则与这个人的修养、性格和德行等密切相关,不是每个人都有大度的胸怀去容忍,也不是人人都明白“生气其实是在变相惩罚自己”这个道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必太较真,一旦你较真了,就容易动怒,心理也就容易失衡。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野马,长鬃飘飘,骏逸而健壮。那里同时生活着一种非常不起眼的吸血蝙蝠,它的身体极小,被称作野马的天敌。

这种蝙蝠专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如沥青沾身。然后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再用尖尖的嘴吸血,直到吸饱吸足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去。这种小吸血蝙蝠非常难缠,无论野马怎么狂奔乱跳,都无法驱赶掉它。于是野马变得暴怒异常,愈加跑跳不停,最后在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

其实据动物学家们分析,这种蝙蝠所吸的血对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远不至于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是由于它本身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