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事要做得精彩,话也要说得漂亮。拥有一副伶牙俐齿,就等于获得了成功的筹码。话说得妥当、说得在理,别人听了才会觉得有道理,才会觉得舒服,事情才会办得顺利,成功才会来得更容易。
1做生意要能说会道,一句话笼络人心
成功有很多种秘诀,其中口才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口才是指一个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我国从古代开始就非常重视说话之道,孔子很早就在自己的学校开设了口才课,所以他的弟子中能言善辩的人非常多。古代还有很多的能言善辩者,像晏子、蔺相如,凭借自己的口才,维护了国家、国君和个人的尊严。在当今社会中,一个人要想事业成功、人脉畅通,这一切的条件都离不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
说话的水平是一个人思维、认识、知识底蕴等的综合表现。在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是靠语言来实现的,所以要想让自己成为他人眼中的“人才”,就应该能说会道。因此,做生意也要有好口才才行,要能一句话就笼络对方的心。语言的力量就是这样神奇,“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一句话能把人说跳”,更可以让你在残酷的生意场上杀出一条宽敞的道路,关键就看你会不会说话。
西方有位哲人说过:“世间有一种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讲话令人喜悦的能力。”那些在社交场合中能够如鱼得水的人,都可以顺畅表达自己的意图,能够完美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意思,别人听后也会乐意接受。另外,一个优秀的商人不仅能口吐莲花,还能从别人的谈话中探测商机,从中得到启示,为自己所用。
如果一个人不掌握说话之道或者根本不擅长言语,那么又凭借什么去接受外界信息,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呢?因此,这些特点必然要求生意人要具有灵活的说话能力。假如一个人笨嘴笨舌,那么在做生意时与他人交谈就不容易了,也难以得到别人的好感。
小魏是一家烟草公司的员工,单位新出了一种香烟,派出了好几位销售员,销量都不好。于是,领导决定派出小魏——这位年销售冠军。小魏的推销技巧就在于他的嘴上,他到了对方单位后,很自然地与其拉起了家常,丝毫不提香烟的事。
当扯到家庭的时候,小魏叹了口气,说:“抽烟其实是世界上最坏最坏的事,为什么呢?这不就是花钱去买尼古丁来吸?我老婆就是因为我喜欢抽烟,所以天天吵着要跟我离婚。所以我见朋友都说千万不要抽烟,不然家庭不保。”随后,他突然话锋一转,“不过话说回来,戒烟真是最难的事。我16岁就开始抽烟,到现在十几年了,不但烟没戒掉,瘾还越来越大了。我横竖想,反正都得抽,还不如吸一些尼古丁较少的烟。我想,大多数抽烟的朋友一定也都这么想,我们公司新出的烟尼古丁最少,要投到市场上去卖,销量一定差不了。”小魏就用这种欲扬先抑、以退为进的方法,一下子就抓住了对方的心,最后顺理成章地获得了订单。
小魏要是直接从尼古丁的角度说服对方与其合作,是不大可能的事。但只要有灵活的头脑、绝佳的口才,就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拥有好口才是多么重要。好口才是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证,掌握了说话的技巧,你就能在谈笑间达到你的目标。
毫不夸张地说,口才是一门语言艺术,是用口语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巧妙的形式。懂得语言这门艺术的人,也一定是懂得生意之道的人。首先他不会勉强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而是巧妙地通过某种媒介引导他人走到自己的思路上来。所以那些善于用准确、贴切、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人,做生意往往更容易成功。反之,那些不懂得说话艺术的人,往往容易使自己陷入困境。
我国一个集团公司的领导人访问某国,在与对方财团谈论关于合资经营新型浮法玻璃厂的问题时,对方以其独特的技术设备优势而漫天要价,双方的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后来,该公司的领导人发表演讲,他在话中若有所指地提道:“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早在1000多年前就将四大发明的生产技术无条件地贡献给了人类,而他们的后代子孙却从不认为他们不要专利是愚蠢的行为。相反,却为祖先作出的杰出贡献而感到骄傲。现在,中国在与各国的经济合作中,并不要求各国无条件地让出专利权,只要价格合理,我们一分钱也不会少。”凭着这场不卑不亢的精彩演讲,该领导人赢得了全场的掌声。最后,国外财团在谈判中让了一步,双方的合作得以实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文化视野和交际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更多的场合需要我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展示自我才华。特别是做生意的时候,笨嘴拙舌、词不达意只会让自己错过良好的商机。只有智慧的语言会让你左右逢源,赢得更多的生意,也能在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广受欢迎。
那么怎样说话才容易笼络人心,赢得别人的好感呢?
(1)多用一些赞美的语言
满足他人自尊心最佳的方法就是赞美的语言,若对方是女性时,只要说:“你今天的衣服很好看。”这虽然只是一句单纯的赞美词,但是对方听起来会很舒心。最起码,这一句话就笼络了别人的心。
(2)适当说出自己的一两个小缺点
在做生意的时候,若你说自己的产品毫无缺点,这显然是谎言。如果能适当说几个不伤大雅的缺点,便能获得对方的信任。对方感受到了你的诚心和真诚,自然会对你产生好感。
(3)学会叫对方的名字
我们可以发现,欧美人在说话时常常会带着名字,比如说:“你还好吗,玛丽小姐?”“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史密斯先生?”这样时时将对方的名字挂在嘴边,往往会使对方产生一种亲切感,仿佛双方是相交多年的好友。所以学会叫对方名字,会让他感受到你的好意,最后自然也会认可你。
2做不到的事,不要轻易说
对于没有把握的事,有些人总是喜欢轻易承诺,然后让别人不断地失望。很多时候,如果没有把握做到的事,便不要信誓旦旦地轻易说出口。事实上,承诺本身就是一种负担,更是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
谁都明白,说话是一门艺术。一个善于说话的人,说出来的话定是严谨、稳妥、留有余地的,而那些不善言辞的人,往往会很轻易地把话说出口,那些话在大脑里甚至停留不超过3秒。我们常说“祸从口出”,做不到的事若轻易答应,到最后只会让别人失望,把自己推入尴尬的境地。所以说,说话时要多一些考虑,给自己留一丝余地,到最后也能有条后路可走。古语说:“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大意就是,说话要留有余地,以防事情变化。在待人办事方面如此,说话更要如此。
在人际交往中,不要轻易承诺别人,尽量用“可能,也许,大概”,因为一旦有变故,还可以有回旋的余地。不把话说得太绝对,是一个人老练成熟的标准。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善于学习,就会发现很多名人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都喜欢用这些字眼:或许、尽量、可能、考虑、征询各方意见等。之所以这样回答,就是为了给自己留一点儿空间。人算不如天算,我们料不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也不会知道某件事就一定能办好,所以不要轻易就把话说出口,要给自己一点容纳“意外”的空间,如果一下子把话说得太绝对,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小曾在一家公司做广告策划,他做的策划方案非常有创意,深得公司领导喜欢。但是小曾有个毛病就是喜欢到处承诺,哪怕一些自己没把握的事也会轻易答应。
有一次,公司来了个大客户,领导准备把这个大饼分给小曾。领导把小曾叫到办公室说了此事,临走时还问他:“这可是条大鱼啊,小曾!我相信你的创意没有问题,但是时间比较紧,他们只给了一星期的时间,你能不能做到?”
小曾想都没想便拍着胸脯回答道:“绝对没问题,放心吧!三天之内我就能搞定它!”
时间一天天过去,小曾刚开始做的时候还有点头绪,后面因为被一些琐碎的杂事影响,于是越到后面越没有想法。三天后,领导见小曾一点动静都没有,便问他进度如何,小曾老实回答说:“哎呀,这太难了,三天之内根本做不完……”
领导拍着他的肩膀,示意他继续努力,但是再也不敢把一些大方案交给他,而且对于他拍胸脯的信誓旦旦,也已经开始反感。
没有人喜欢大话连篇、轻易承诺的人,特别是吹得天花乱坠,却不见实际行动的。这难免会让人觉得华而不实,不值得信任。其实把真实情况说出来,给自己留点缓冲的空间,既无损诚意,又显出你的谨慎,别人反而会因此更信赖你,就算把事情搞砸了,想必也不会责怪于你。
不轻易承诺,其实也是在给自己一个台阶,给别人多点思考的空间。有时候别人本来就是因为没有把握才来找你一起面对,结果你轻易承诺,觉得一个人能承担,然后到最后你却无法实现,其结果就是失去了别人对你的信任。
所以说,做不到的事,不要轻易说出来。在说话时留有一定的后退空间,便不会因为“失言”而出现下不了台的局面。因此,不轻易承诺,令事情还有转身的机会。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给自己留下一点空隙,这样才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毕竟谦虚一些总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而一味拍胸脯承诺,只能让人觉得你不够稳重、不能信任。
美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推销员,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会成功时,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我在推销《幼儿百科全书》,当时已经卖出很多本了,我便觉得自己还不错。于是到了客户家里后,我便向客户说这套书能解答孩子们提出的任何问题。然后,我就跟那家的一个小男孩说:‘小朋友,你随便问我一个问题,我都能从书上找到你想知道的答案。’小男孩想了想便问我:‘我想知道,上帝坐的是什么牌子的车子?’我当时一听,立马就面红耳赤,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从这次经历过后,我就总结出一个经验,那就是:话不能说得太绝对,牛皮不能吹得太爆。你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特别是当遇到自己没有把握做到的事情时,不要轻易说出口。正因为我明白了这一点,后来才逐渐走上了成功之路。”
有句俗谚:“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其实生活中很多的尴尬都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其中有一些就是因为不会说话,喜欢随口应答。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提醒自己,在说话时要多想想,看自己能否承受,使自己进可攻、退可守。
在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承诺,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所以当和别人交往的时候,说话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说话不要违常理
我们都听过“自相矛盾”的故事,有一些人就像那位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说话就喜欢偏向于夸张,爱用夸大事实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但是夸张却不能违背常情常理,因为一旦事实夸得太大,便容易给别人留下话柄。
(2)说话不要太绝对
如果有人斩钉截铁地说:“答案绝对是这样!”那么别人心里定会有疑问:“难道真是这样?”
对于绝对的东西,很多人在心理上都会有一种排斥感。即使表达的是事实,但是心里总会存有一丝疑虑。所以倒不如除去绝对,用这样的口气说话:“这件事应该能够办到。”
人们常说“话不要说满,事不要做绝”,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谈话时,即便这件事我们有绝对把握,也不要太轻易答应。因为凡事都会有漏洞,绝对的东西容易引起他人的反驳,还不如把话说得委婉些,给自己留下更为广阔的空间去承受可能出现的变化。
3不要在背后论人是非,要说就说好话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头狮子病了,正在山洞里休养。除了狐狸外,森林里所有动物都来探望过狮子。狼本来就对狐狸不满,就趁着探病的机会,在狮子面前诋毁了狐狸。
狼说:“大王,您是百兽之王,大家都非常爱戴您!可您现在病了,狐狸却偏偏不来探望,我看他一定是对大王心怀不满,所以才会这样怠慢。”
刚说着,狐狸就进来了,碰巧听见了狼说的话。狮子一见狐狸进来,便气愤地要对他进行惩罚。狐狸解释道:“大王,来探望您的动物,表面上看起来很关心您,可是他们当中有谁像我这样不辞劳苦地四处奔走,为您寻找治病的方子呢?”
狮子一听,便令狐狸立刻把方子说出来。狐狸说:“一位神医说,只要把一只狼杀了,趁热将他的皮披到您身上,大王的病很快就会好了!”
顷刻间,狮子便怒吼着扑向狼。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那些喜欢搬弄是非,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最终只会使自己受害。即使暂时地伤到别人,也不可能使自己长期受益。
有很多人喜欢以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评判别人,当别人无法受影响时,就喜欢用搬弄是非的方式去达到目的。说人是非者,可以使别人听信他所说的,因为东家长西家短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最佳话题。如果搬弄是非成功了,可以使是非者有种“自己很有影响力”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