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
源出《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典故】
齐国发生严重饥荒,黔敖在路边摆放食物,用来施舍经过的饥饿的人。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水,傲慢地说道:“喂!来吃吧!”饥民抬起头瞪大眼睛盯着他,说:“我就是因为不愿意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赶上去向他道歉,但最后这个人还是不肯吃而饿死了。曾子听说了这件事,说道:“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便可以去吃。”
【观文解意】
人活一口气,即使受苦受难,也不能少了这口气。即使是在今天,这一传统观念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合理性。在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在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之间,在人的尊严和卑躬屈膝之间,前者高于、重于后者。在二者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宁可舍弃后者,牺牲后者,不使自己成为行尸走肉,衣冠禽兽。人之所以为人,区别大概正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