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好习惯·卖火柴的小男孩
41564000000041

第41章 细心观察的李时珍

明朝明世宗年间的湖北省的某一个小村庄。有一天,人们发现村子里的一棵大树上多了个草棚。每天,总有一个书生模样的青年,躲在草棚里,凝神观察树下的动静。

这一天,青年又躲在树上的草棚里,聚精会神地往树下看。随着他的目光,人们看到树下有一只穿山甲正用前爪抓着一个土堆。不一会儿,土堆被抓开了,成千上万只蚂蚁吓得四处乱窜。但见穿山甲伸出又细又长的舌头,轻轻一舔,舌头上便沾满了密密麻麻的蚂蚁。舌头一缩,立刻将蚂蚁全吞进肚里。接着,它又一次伸出舌头。

就在这个时候,那个青年兴奋地大声喊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知道这个是什么东西了!”

旁边的人都不解地相互问:“他知道了什么?这个是个什么玩意?为什么每天都爬到树上去?”

其实,这个青年就是伟大的李时珍,他读了南北朝的陶弘景所写的一篇关于穿山甲如何吃蚂蚁的文章,看到草棚的时候他就想到了穿山甲。陶弘景说穿山甲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岸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亡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让蚂蚁浮出,再食掉。

为了验证陶弘景的说法是否正确,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李时珍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穿山甲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了陶弘景说过的穿山甲吃蚂蚁这点是说对了。然后他又开始验证穿山甲装死引诱蚂蚁上钩这一说法。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吃蚂蚁的时候,是扒开蚂蚁的巢穴,进行舔食,而不是引诱蚂蚁入甲,下水吞食。李时珍通过自己的观察终于使穿山甲吃蚂蚁一事有了明确的答案。

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纠正了其错误之处。正因为他仔细的观察与实事求是,终于在他61岁那年完成了著名的《本草纲目》。这本书不仅影响了整个华夏大地,甚至还风靡全世界,长盛不衰。

李时珍在山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奉献精神一点也不亚于尝百草的神农。他之所以能写出著名的《本草纲目》,除了他的勤奋和奉献精神之外,还有他的一丝不苟的态度,即不放过对任何一种植物的琢磨。常年在外观察各种植物,但是李时珍从未抱怨和停止。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刻苦的观察精神,才有著名的《本草纲目》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