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走进魔术世界:中华传统魔术
41260200000006

第6章 彩法门(2)

这只绒布口袋的背后一面,上端边缘处实系一长条形夹层。此夹层左边封死,右边开口在绒布袋内,十余只鸡蛋都预先藏在这个夹层当中,借拍打和翻转口袋之机右手拇、食二指乘机将一只鸡蛋挤入了袋中,依次表演直到最后。不少演员在变蛋的中途和最后一只时,加进了一些特殊的手法技巧使鸡蛋四处都可变出来,从而增加了演出的效果。

为减轻重量,只需最后一只是真蛋,其余全是空蛋壳。

千色巧酒

桌子上放空酒杯三十六只,双手执酒壶不停歇地连续向各个酒杯里斟酒,立即成为三十六种颜色的酒。表演结束以后,壶的盖子可以揭开,用筷子探进去,一探到底。并且可以用小杯子向壶里掏出酒来,是绍兴酒,但倒出来的却是高粱酒(以颜色来区分)。这套戏法是千古不传之密,是彩法门中的第一奇绝。

圆锡壶一把,上面小下面大。另外再用锡皮做五个格子,拼成壶形,而四周围略小一圈,中间留有圆洞,约有桂圆粗。再用锡皮焊一个漏斗式(下面正好与圆洞吻合,上面与壶盖子的下部相平),在漏斗的上部和下部四周围,都用湿布三层蒙紧后塞入壶中,一点也不能漏气(连同五格的上口,都要和漏斗的底下缠紧,不能漏气)。而五格上口的旁边,各焊一节细铜管子,向下斜弯转;在靠近底部再焊一节细铜管子,向上弯转,这样,就把五格并合成一体了,然后放入壶中(放好以后再焊壶底)。使上口的五节细铜管子分左右盘旋,都按到壶后弯柄内,要焊接好,并将壶上对准细铜管子开五只小孔。下面的五节细铜管子,也左右盘旋,都焊到壶嘴里面,直通壶嘴之口。

表演前,预先用五种颜色的高粱酒分别盛入五格子里,把漏斗放好,漏斗里盛满绍兴酒,然后盖好,一定要紧,不要漏气。变的时候,桌上放三十六只空杯子,双手执壶(执壶的方法是,左手抓壶前,右手五指抓壶柄,按住青、黄、红、黑、白五孔)。斟酒时,松开小手指则出白酒,更换三指则是黑酒,换中指则是红酒,换食指则是黄酒……再则,如按红黑白三孔则出绿酒;按青黄白三孔则出紫酒;或三色、四色同出,各量多量少,色又变化。相替更换,变色无穷,远远不止三十六色。

金杯遁形

用杯子一只,盖上方巾,放在地上,用棒隔着方巾用力打,“铮”的一声杯碎了,揭开方巾一看,地上的杯子没有了。再把方巾平铺在地上,用手慢慢撮起方巾,杯子又从地下冒出来了。在舞台上演这个节目时,叫“打杯入桌”。

双层的布巾一方(五十公分见方),铜圈一个,有杯子口大,三毫米粗(用圆金属片也可),放在方巾的夹层里(由一角至中心,用细线缝一条让铜圈滑动的路线)。变的时候,用一条红毯放在一边,有意把扇子往红毯里一放,拎起方巾(让铜圈入角),双手把方巾一绞,以示什么东西也没有。再展开方巾(使铜圈回到方巾的中间),盖在放着的杯子口上,方巾中的圈正好合在杯口上,右手隔方巾抓起铜圈和杯子。假意寻找扇子,寻找再三,揭开红毯,原来扇子在此(揭红毯时手一松,杯子落入红毯里,手抓的就是铜圈了。红毯翻过来见到扇子,实质是掩盖杯子没有了)。再将方巾放在地上,用左手略挤圈下,使方巾耸起,如同杯子在里面一样。这时候,叫一名观众过来用棒子猛击一下,因为铜圈有声音,如同杯子破碎声一样。然后把方巾从地上拎起来,使铜圈入方巾角上,杯子就没有了。接着,仍然如同前面一样,双手把方巾一绞,再重新向观众展示后平铺到地上,手掌向方巾中间拍一下,即露出了杯子的口(其实是圈痕),双手手指慢慢撮起方巾。这样,就如同杯子在地下渐渐冒出升高一样了。然后将方巾往空中一抖,则杯子忽然又没有了。到此演完了,杯子去而不来了。“打杯入桌”,则不在地上而在台子上,表演方法基本一致,只是寻找扇子时将方巾里的杯子落入桌洞下的布袋里即可。

鸡蛋立壁

盘中有鸡蛋数只,任观众挑出一个,其余放还桌上。拿起这只鸡蛋向观众讲解他将如何进行表演:比如,可以把这个蛋立在墙壁上、手背上、玻璃板上等等。说毕开始表演,果然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这只鸡蛋立在壁上纹丝不动。少顷,用手取下,仍然完好无缺。

这套魔术很简单。表演用的鸡蛋原来是个空壳。演前预先放在衣服右边衣袋里。另备大小、颜色相似的鸡蛋数只供观众选择,当演员接回这只选中的鸡蛋后,借向观众解说各种表演现象为名,把真蛋放进了衣袋中,空着双手进行讲解。待再次摸出鸡蛋并开始表演时,实则换了这个空蛋壳,并在摸蛋的一瞬间将荷包里预藏的糨糊取少许在右手中指尖上,借壁上立蛋的机会又涂到蛋壳上面,这样鸡蛋壳当然就不会掉下来了。

红棋变幻

彩桌上有三个圆木棋子,每个直径一寸五分、厚度一寸左右。分别漆成红、黄、绿三种颜色。将这三个圆木棋子互相敲击,毫无秘密。然后从下到上摞成黄、红、绿的圆柱体。另外拿起一个彩色铁皮圆筒刚好罩着这三个棋子。说声:“红棋下去!”揭开圆筒果真红棋落到了底层,黄棋上升到中间。接着又把上面的绿棋移到下面,把黄、红两棋子端在绿棋之上使红棋再次居中,然后又把三个棋子罩着。说道:“这次大家要看清楚,我叫红棋上来!”马上揭去套筒,果然是红、黄、绿了。三个棋子分开交代,仍无任何可疑之处。

三个棋子的上下两面的图案和颜色都完全相同,只是周围的圆柱面分别漆成红、黄、绿三种颜色。另外有一个刚好能套住木棋的薄铁皮套筒,其高度恰好等于两个棋子的厚度之和,此套筒内漆黑色。外漆上黄下红两段,使人看起来就像上面是黄棋子下面是红棋子一样。在套筒的外面才是高度等于三个棋子厚度之和的彩色圆筒罩子。

表演前,将夹层预先套进外筒之中,由于里面全是黑色,当然看不出问题,且可用魔棍穿过。然后如表演过程所述,罩住这三个棋子,但只单单揭去外套(夹层套子正罩在下两个棋子的外面),这样在观众看起来自上而下就成了绿、黄、红。将绿棋移到了最下面,再罩再揭时,连夹层套子一起揭走,自然就变成了红、黄、绿。

挑杯敬酒

用一双筷子搁在酒杯上,即能挑起酒杯,给酒席桌上的客人敬酒。

竹筷子一双,先在一根筷子的头上钉上小钉(离筷子小头半寸处,用断缝衣针敲入,外露一毫米),然后将两根筷子放齐,在另一根筷子上(与前一根筷子钉小钉处相隔一只杯口宽的地方)也钉上小钉。变的时候,将酒杯放在台子上,两根筷子并着放在酒杯上面(小钉向下),暗将一根筷子向前推,一根筷子向后拽。这样,两只小钉就紧紧夹住了杯口,酒杯即可高高举起。

口吐百丈

白纸一张,折叠起来,细扯成碎纸条塞在口中。然后用手指往口内拽,拽出来的却是很长的纸条,源源不断,可以拽出十几丈。这个魔术也叫“口连”。

白纸一张,剪成五分宽的白纸条,连接成十几丈长,再把它紧紧地卷起来,从纸卷中心拉出一个二毫米长的头,将纸卷预先藏在袖子里。变的时候,另外用白纸一张,撕成细条,堆放在台子上,将一纸条点燃后放在嘴里,装作吃火的样子(这个时候,暗将袖子里的纸卷混入乱纸条里),然后把台子上的乱纸条和纸卷一起塞入口内(将纸卷塞入口中后,用牙齿咬住),再用手指伸到口中抽出纸卷的头。双手拽纸条。这样,就扯之不尽了。

步步高升

这个魔术也叫“大连”,接在“口吐百丈”之后表演。即把口中扯出的白纸条,一起装入钵子里,用火焚烧,再浇水。然后用穿心方巾盖上,用手伸入巾孔中去掏,则扯出一寸多宽的红纸条,越扯越长,约十余丈。色彩上由红接绿,绿完了接黄,再接蓝……五色扯完共有数十丈。舞台上五彩缤纷,煞是美丽。

五色纸条约一寸半宽,每种颜色各十余丈(纸要薄而且牢),连接成通长的一条,卷得极紧,头在中心露出二三分,以便扯取。纸卷的外面,用乱白纸条粘满,以便混入“口吐百丈”吐出的白纸条里而无痕迹。将这纸卷预先放在台子旁边的地上,用脚踩住。变的时候,将“口吐百丈”中扯出来的白纸条有意拖到地上。扯完以后,把地上的纸条拿起来,暗将彩纸卷混入乱纸条中一并取起,放到瓦钵里,先点火略烧,再用水浇。然后用穿心方巾(即彩色方巾,中间开一个拳头大的洞)一块,盖在瓦钵上,将右手从方巾洞中伸到钵里,把纸卷摆正,再抽出纸条中心的头,由洞内拽出来,越拽越高(故定名为“步步高升”)。约扯到三四尺时,把台子撤走,将钵体放到地上,继续拽,直至五六尺高再无法高时,身体蹲下来,双手仍然继续扯纸条,先是红条,接着是绿条、黄条……约扯出一大半,纸条就堆了一大堆了。

飞钱不见

用三只一元钱硬币,一只一只地塞入空拳头的缝里,而钱的边微露可见,口说一声:“变!”立即放开拳头,钱已经不见了。

用薄人造革做一个三角形的小袋子,里面正好放三只一元钱币。袋子底下缝一根牛皮筋,牛皮筋结在裤腰带上,牛皮筋的长度比手臂略短。把结上牛皮筋的袋子从衣袖里穿出袖口,预先捏在左手里,使牛皮筋绷紧。变的时候,将三只硬币逐一塞在捏着小袋子的拳缝里(大拇指与食指之缝),恰恰塞入人造革的小袋子里。将手掌放开时,向外略伸,手指一松开,小袋子和硬币便从袖管里缩到肩膀处,手掌放开,钱币自然不见了。

折不断的火柴杆

演员拿一块手绢,四角展开。反正面查看后,从火柴盒里抽出一根火柴,当众包在手绢中央。让一名观众隔着手绢摸摸是不是一根完好的火柴。当观众说:“是。”立即请他将火柴杆折断。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打开手绢一看,那根火柴竟然完好无损。折火柴的观众禁不住脱口而出:“真是怪了!明明折断了,怎么又变好了呢?”

准备普通手绢一块,在手绢的直边上缝一小筒,以刚好能塞入2~3根火柴为好。普通火柴一盒备用。

表演时展开手绢交代,由于手绢直边的小筒非常小,虽藏几根火柴,但观众看不出破绽来。面对观众往手绢中央放一根火柴后,折叠手绢,暗中记住哪一根是刚包上的。摸准小筒里的一根火柴,让观众自己折断,这样手绢中央的那根火柴自然是“安然无恙”了。

空壶取酒

小瓦酒壶一把,端起酒壶从壶口往外倒,一滴酒也没有。伸手向空中取酒,就能斟出满杯的酒来。再把杯中的酒倒入壶中,又变得满满一壶了。忽然又没有酒了,从壶口往外倒,一滴酒也没有。

普通细颈子小瓦壶一把(约可以盛三四两酒),用一根一二分内径的细竹管(或铜管)插在壶里,上面齐壶颈,下面离壶底约半寸。上口处用油泥涂嵌在壶颈里(使竹管子嵌牢,周围不要漏气)。预先倒一杯酒在壶里。变的时候,将酒壶侧着卡过来,酒一滴不漏,再用细竹签从壶口插入,将壶摇晃旋转,也没有一滴酒。然后做一个向空中取酒的动作,向壶口里洒一下,酒马上就来了,用小酒杯倒一杯。再用左手大拇指按住壶嘴,将酒杯里的酒倒入壶中(没有出气,酒下不去,都集在竹管顶端的壶口上),就像满满一壶酒,大拇指一松,酒立即下去了。酒壶再侧过来,又成了一只空酒壶了。

富贵仙酒

这个魔术比“空壶取酒”要深一层。用高颈壶一把(直式壶),其变法与“空壶取酒”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由壶口单入,壶嘴单出,改变为出入皆由一口,忽来忽去,或满或无。其道理难以猜测,其手法玄妙。

锡制高颈壶一把(壶的颈细底大,而且没有壶嘴壶把),壶内用锡片隔开,分为二格,上面齐壶颈,下面离壶底约半寸。颈子里另外用圆锡片一块焊牢,在圆锡片的左侧中间钻一个小孔(黄豆大),通向壶内。再在同一方向的壶外面(壶颈下约半寸处)另外钻一个细孔(芝麻粒大)。预先将二三杯酒倒入壶内。变的时候,将壶向右侧转,用细竹签插入壶口(从黄豆大的孔插入),壶嘴朝下,酒一滴也不漏。然后摆好,假作向空中取酒的样子,将壶由右向左侧转倒酒,酒就满杯了。趁倒酒满杯之时,突然用手指按住壶外面的细孔,急速将壶端平(手指不能松开),壶颈上面的酒,自然不会漏入壶中。此刻,虽然只倒出一杯,一反倒变成一壶酒了。如果要酒去时,将手指一松,酒立即就漏下去了,仍然将壶向右侧转,还是一滴酒也没有。

钱摇无踪

这套戏法又叫“合杯飞钱”。用饭碗两只,放入硬币数枚在里面,两碗对合起来摇。刚摇的时候很响,几下一摇,却听不见声音,钱不翼而飞了。

饭碗两只,用铜片剪成半月轮式(比硬币略大一些),边上多留一块弯柄(约黄豆大)。变的时候,将两只碗并仰在台子上,一只碗里放入几枚硬币,暗将彩铜片(半月轮式的)藏在手里。将空碗取起时,暗暗把铜片嵌在碗边上,摇碗(摇时,手指按住彩铜片的柄),把硬币摇入彩铜片内,就没有声音了。打开碗时,用食指和中指捏住彩铜片和硬币,并顺势一把抓到手掌里。然后再把两只碗仰放在台子上,几枚硬币都不见了。

吃火吐火

演员取出彩色宽纸条若干,分成小束,依次在火上点燃,趁火光明亮之时,送入口中,吃得津津有味,吃到最后索性将其余纸条都一并塞入口中。再手执一把扇子,不断扇动自己的耳朵,少顷,即见演员口中先冒浓烟,继出火星,喷吐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