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41245800000010

第10章 《伤寒杂病论》方(9)

【用方提示】根据咳嗽,胸胁痛因呼吸、转侧加重辨为病在胸胁,再根据口咽干燥、舌质红、苔黄腻辨为热结,以此辨为热结脉络证。方以大柴胡汤清郁热、泻热结、降浊逆,兼益气;以小陷胸汤行气宽胸、清热涤痰。

冠心病

【导读】根据冠心病的病变证机在少阳阳明,治以大柴胡汤清少阳、泻阳明;又因病变证机有瘀热,故与下瘀血汤合方治之。

邱某,男,42岁。有5年冠心病病史,经常服用中西药,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近因心痛、胸闷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心痛、心中痞硬,胸闷胁胀,口苦,急躁易怒,大便干结(3~4日1次),舌质暗红,舌下瘀紫,苔薄黄,脉沉涩。辨为少阳阳明热结夹瘀证,治当清泻热结、活血调经。给予大柴胡汤与下瘀血汤合方加味:柴胡24g,黄芩9g,白芍10g,姜半夏12g,生姜15g,枳实4g,大黄6g,桂枝10g,薤白24g,桃仁4g,虫10g,大枣12枚。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大便2日1次,以前方6剂。三诊:心痛、心中痞硬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胸闷胁胀基本解除,急躁易怒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大便正常,心痛止、心中痞硬除,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半年。随访2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心痛、大便干结辨为少阳阳明热结,再根据胸闷胁胀、急躁易怒辨为胆气郁滞;因舌质暗红、舌下瘀紫辨为瘀阻心脉,以此辨为少阳阳明热结夹瘀证。方以大柴胡汤清少阳泻阳明;以下瘀血汤泻热通络、活血化瘀;加桂枝通经散瘀,薤白通阳行气开胸。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当归散合方

当归散由“当归一斤(48g),黄芩一斤(48g),芍药一斤(48g),川芎一斤(48g),白术半斤(24g)”所组成,是补血益气,清热安胎的重要代表方,主治血虚夹热证。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被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致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感染、免疫因素、雌激素等有关;病理变化主要是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

【导读】根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变证机是血虚夹热,治以当归散补血清热;又因血虚出血比较明显,故与胶艾汤合方治之。

韩某,女,41岁。有多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史,近因皮肤紫癜加重前来诊治。刻诊:皮肤多处紫斑,心悸,头晕目眩,肢节疼痛,经血漏下不止,口淡不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弱。辨为血虚夹热出血证,治当补血养血、益气清热,给予当归散与胶艾汤合方加味:当归24g,黄芩24g,白芍24g,川芎24g,白术12g,阿胶(烊化、冲服)6g,艾叶10g,生地黄18g,桂枝10g,牡丹皮12g,红参10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悸、头晕目眩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皮肤紫斑色泽浅淡,以前方6剂。四诊:经血漏下停止,以前方6剂。五诊:肢节疼痛解除,以前方6剂。六诊:心悸、头晕目眩解除,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30余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心悸、头晕目眩辨为血虚,再根据皮肤紫斑、经血漏下不止辨为出血,因舌质红、苔薄黄辨为血虚夹热,以此辨为血虚夹热出血证。方以当归散补血止血,兼以清热;以胶艾汤补血敛阴止血;加桂枝温通经脉,牡丹皮凉血止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当归芍药散合方

当归芍药散由“当归三两(9g),芍药一斤(48g),川芎半斤(24g),茯苓四两(12g),白术四两(12g),泽泻半斤(24g)”所组成,是补血益气,兼以祛湿的重要代表方,可辨治气血虚弱夹湿证。若辨治气血虚弱而无夹湿,方中泽泻非在利湿,而在兼防滋补药浊腻壅滞。

低血压

低血压是以动脉收缩压低于9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低于60mmHg时,称之为低血压。

【导读】根据低血压的病变证机是心肝血虚,治以当归芍药散滋补阴血;又因心肝血虚伴有心神不安,故与酸枣仁汤合方治之。

赵某,女,55岁。有多年低血压(收缩压75mmHg,舒张压45mmHg)病史,经常头晕目眩,曾多次服用中西药,但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近因头晕目眩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头晕目眩,时有直立性昏倒,梦多险恶,心悸,肌肉颤动,口淡不渴,指甲凹陷,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辨为心肝血虚证,治当滋补阴血、养心荣肝。给予当归芍药散与酸枣仁汤合方加味:当归10g,白芍48g,川芎24g,茯苓12g,白术12g,泽泻24g,酸枣仁48g,炙甘草3g,知母6g,枸杞子24g,菊花24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头晕目眩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诸症均有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梦多险恶与肌肉颤动未再出现,又以前方巩固治疗20余剂。随访1年,血压维持在收缩压95mmHg,舒张压70mmHg之间。

【用方提示】根据头晕目眩、心悸辨为心血虚,再根据梦多险恶、指甲凹陷辨为肝血虚不得滋养,因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辨为血虚,以此辨为心肝血虚证。方以当归芍药散滋补阴血;以酸枣仁汤补血舍魂安神;加枸杞子以滋补阴血,菊花清利头目。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的及补体参与的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病高于北方地区,以40岁以前女性多发,40岁以后男性多发。

【导读】根据重症肌无力的病变证机是血虚,治以当归芍药散补血;又因病变证机有痰湿,故与二陈汤合方治之,则能达到化痰不伤血、益血不助痰。

刘某,男,31岁。在6年前发现重症肌无力,曾在开封、郑州、石家庄、北京等地治疗,均未取得明显治疗效果,近因亲戚介绍而前来诊治。刻诊:四肢软弱无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略减轻,晨轻暮重,因情绪异常诱发,眼睑下垂,吞咽不利,心悸,失眠,头晕目眩,急躁易怒,眼球活动不利,抬头困难,口淡,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弱。辨为心肝血虚、痰湿阻滞证,治当补益心肝、燥湿化痰。给予当归芍药散与二陈汤合方加味:当归10g,白芍50g,川芎24g,茯苓12g,白术12g,泽泻24g,炙甘草6g,姜半夏15g,生姜18g,乌梅2g,陈皮15g,黄芪15g,升麻10g。12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悸好转,以前方20剂。三诊:急躁易怒减轻,以前方20剂。四诊:自觉全身有力,以前方20剂。五诊:自觉诸症有好转,以前方20剂。之后,以前方根据病情变化而适当加减治疗150余剂,病情趋于稳定,全身自主活动基本自如。又以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1年。随访1年,病情稳定,自觉良好。

【用方提示】根据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辨为心肝血虚,再根据眼睑下垂辨为肝气血虚,因苔白腻辨为寒湿,以此辨为心肝血虚、痰湿阻滞证。方以当归芍药散补益气血;以二陈汤醒脾燥湿、行气化痰;加黄芪益气生肌,升麻升举阳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是指甲状旁腺素分泌过少和(或)效应不足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导读】根据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病变证机是血虚,治以当归芍药散;又因病变证机有心神肝魂躁动,故与酸枣仁汤合方治之。

童某,女,42岁。有多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病史,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手指麻木疼痛,因活动加重心悸,精神抑郁,面色不荣,口唇色淡,视物模糊,形体消瘦,失眠多梦,月经量少、质稀色淡,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辨为心肝血虚夹郁证,治当养心补肝、安神舍魂。给予当归芍药散与酸枣仁汤合方加味:当归10g,白芍48g,川芎24g,茯苓12g,白术12g,泽泻24g,酸枣仁(一半煎煮,一半研末冲服)48g,甘草6g,知母12g,桂枝10g,黄芪24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悸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心悸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四诊:手指麻木疼痛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月经较前量多色泽偏红,失眠多梦减轻,以前方6剂。六诊:视物模糊好转,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50余剂,诸症基本解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5个月。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心悸、失眠多梦辨为心血虚,再根据视物模糊辨为肝血虚,因精神抑郁辨为肝虚夹郁,又因手指麻木疼痛辨为血虚不荣筋脉,以此辨为心肝血虚夹郁证。方以当归芍药散补益心肝、化生阴血,兼以柔肝;酸枣仁汤滋养心肝、安神舍魂;加桂枝通利经脉,黄芪益气固表。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精囊囊肿

精囊囊肿是指睾丸和附睾部含有精子的囊肿。

【导读】根据精囊囊肿的病变证机是血虚,治以当归芍药散;又因病变证机有湿热,故与四妙丸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与桂枝茯苓丸合方治之。

庞某,男,45岁。2年前发现睾丸坠胀,阴囊及腹股沟区轻微不适,伴有性生活疼痛,在某省级医院检查,诊断为精囊囊肿,住院治疗10余日,症状解除,出院约半年后病症复发,又住院治疗,可症状改善不明显,出院后改用中西药,可仍未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近因性生活疼痛加重前来诊治。刻诊:睾丸坠胀疼痛如针刺,面色萎黄,头晕目眩,肢体困重,舌质淡红边夹瘀紫,苔黄腻厚,脉沉弱涩。辨为血虚湿热瘀阻证,治当补血活血、清热燥湿。给予当归芍药散、四妙丸与桂枝茯苓丸合方:当归10g,白芍48g,川芎24g,茯苓12g,白术12g,泽泻24g,黄柏24g,薏苡仁24g,苍术12g,怀牛膝12g,桂枝12g,桃仁12g,牡丹皮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头晕目眩好转,其他病症仍在,以前方6剂。三诊:痛如针刺略有减轻,但仍坠胀,以前方6剂。四诊:睾丸坠胀好转,仍有轻微疼痛,以前方6剂。五诊:肢体困重基本消除,未再出现头晕目眩,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20余剂后,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9g,每日3服,治疗2个月,诸症悉除。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睾丸坠胀痛如针刺辨为瘀血,再根据肢体困重、苔黄腻辨为湿热,因面色萎黄、头晕目眩辨为血虚,又因脉沉弱涩辨为虚夹瘀,以此辨为血虚湿热瘀阻证。方以当归芍药散补血养血、健脾益气、燥湿利湿;以四妙丸苦寒燥湿、淡渗利湿、苦温化湿、导热下行;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散结消癥。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的炎症。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导读】根据子宫内膜炎的病变证机是血虚,治以当归芍药散;又因病变证机有湿瘀,故与桂枝茯苓丸合方治之。

詹某,女,47岁。有多年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史,近因病情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带下色白夹赤,面色不荣,小腹空痛下坠,固定不移,头晕目眩,舌质暗淡夹瘀紫,苔薄白,脉沉涩。辨为血虚夹湿瘀证,治当补血养血,兼以化瘀。给予当归芍药散与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味:当归10g,白芍48g,川芎24g,茯苓12g,白术12g,泽泻24g,桂枝12g,桃仁12g,牡丹皮12g,薏苡仁24g,炙甘草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头晕目眩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小腹下坠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带下消除,以前方6剂。五诊:小腹空痛止,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悉除,以前方12剂巩固疗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面色不荣、头晕目眩辨为血虚,再根据小腹空痛、固定不移、舌质暗淡夹瘀紫辨为血瘀,因苔薄白辨为寒,小腹下坠、带下辨为湿,以此辨为血虚夹湿瘀证。方以当归芍药散补血养血,兼以利湿;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兼以利水;加薏苡仁渗利湿浊,炙甘草益气和中。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当归四逆汤合方

当归四逆汤由“当归三两(9g),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三两(9g),细辛三两(9g),炙甘草二两(6g),通草二两(6g),大枣擘、二十五枚”所组成,是补血散寒通脉的基础方,可辨治血虚夹寒证。运用当归四逆汤既要重视细辛用量在方中的切机性,又要重视方药相互作用的协同与制约作用。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各种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的一组血管病。

【导读】根据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证机是阳虚寒凝,治当选用当归四逆汤温阳散寒通经;又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治当活血化瘀,故与透脓散合方益气化瘀、通络溃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