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41237300000098

第98章 远离嫉妒,随和处世

有嫉妒之心的人,内心自然难以平静。有人问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什么心怀嫉妒的人总是心情烦躁呢?”亚里士多德回答道:“因为折磨他的不仅仅是自身的挫折,还有别人的成就。”有嫉妒心的人,可以自己长进,却不允许别人长进。自己不长进,就更不允许别人长进。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拖人下水的办法:我不行,而你和我一样,大家都活不成,拉倒大吉。于是因嫉妒而产生的种种心态便表露出来,或消极沉沦、萎靡不振;或咬牙切齿、恼羞成怒;或铤而走险、害人毁己。你居我之下,一好百好;超我而上,谁都不好;你有了名声,我脸上无光。见别人比自己强,便有一种万箭钻心之感,非把人家挤倒方消心头之恨。这除了损人不利己之外,还会有什么结果呢?他只能如尼采所说的:“为嫉妒的火焰所围困着的人,如同蝎子一样转动了毒尾刺杀了自己。”

肖杰和陈刚同为一家高科技公司的工程师,平时两个人极为要好,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给予对方很多帮助。

肖杰的年龄比陈刚长5岁,而在公司的工龄也比陈刚多3年。因此,大家都猜想该是肖杰先有获得升迁的机会。但是陈刚为人随和,工作努力,做事主动,并有丰富的创造力,受到了上级的注意。后来,陈刚越过肖杰,被提升为地区业务助理。

陈刚的提升,让肖杰嫉妒得两眼发红。他不仅没有祝福陈刚,相反,他几乎每天都要给陈刚点“脸色”看看。

一天,肖杰看见陈刚和公司老总一同从远处走过来,妒火中烧,高声对身旁的几位同事说道:“哼,陈刚这家伙,要是你问他几点了,他会跟你说表是怎样做的!他表面上是不会说什么的,不过时间久了,你们就会发现他背后的一些事了!”转头看着走近的陈刚,他又悄声说:“看,来了个‘大人物’。”肖杰的玩笑并没有引起共鸣,相反,同事们纷纷向他投来鄙视的眼神,肖杰顿时感到脸如火烧,逃也似的离开了同事。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自己嘲弄陈刚时,陈刚正极力向老总推荐肖杰。可惜,他的话被老总听到了,一切化为泡影。最后,被嫉妒折磨得近乎崩溃的肖杰,收拾了自己的东西,离开了这家公司。

心理学家认为,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的负性体验,是一个人与他人比较,或不信任他人时,发现自己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一种由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当看见周围的人某些方面比自己出色时,就想方设法打击他或希望自己取而代之。

显然,嫉妒是一种心理缺陷,如果不能及时阻止它的发展,那么嫉妒之火狂燃向别人的同时,也容易烧毁自己的心。更为严重的是,嫉妒心理是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障碍,它能使你失去理智,而丧失对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

有一个博士毕业后分配到了一家研究所工作,而与他同时分配来的是一名本科毕业生,这名本科生虽然没有那么高的学历,但是他凭借着流利的外语和扎实的翻译功底才进入了这家研究所,而且工作积极性高,也很少会出差错,因此很得领导赏识,这引起了博士的嫉妒,他怒火中烧,总是想让这名本科生当众出丑,同时也产生了一个荒谬的念头:“我要把他赶走!”

从此,博士总是天天板着脸,有意无意发牢骚,工作也不愿意认真负责,在别人正埋头苦干事业的时候他却在嫉妒的漩涡中无法自拔。

有嫉妒心的人如果不猛醒,就会像新毕业的博士那样,前途不会美妙。如果想调适自我,把嫉妒变成竞争的动力,首先就要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这就需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从而找出差距。当认清了自己之后,再评价别人,自然也就能有所觉悟了。

另外,当你嫉妒别人时,总是因为他在某些方面的优势深深地刺激了你,而你自己在这方面又恰好处于劣势,这一差异正是产生嫉妒的根源,与此同时,你却忽略了自己在另一方面的优势。如果你能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注意中心,就会使原先失衡的心理获得一种新的平衡,这种平衡无疑会稳定你的情绪和情感,对调和人际关系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