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懂一点饮食心理学
41100900000028

第28章 饮食习惯是日久生情

能改变饮食习惯的,除了周围人的影响之外,还有人们自己对食物的熟悉度。也就是说,原本不喜欢的食物也可能会因为熟悉了而喜欢。这种“对越熟悉的东西越喜欢的现象”就是饮食习惯中“日久生情式”的“多看效应”。如美国心理学家策划的实验:

首先,研究人员请5个男中学生到实验室,实验室里的餐桌上摆放着一些他们还不大熟悉的水果。如芒果、番荔枝、番石榴、杨梅、猕猴桃、番木瓜等。然后询问并记下他们对这些水果外形的喜爱程度。

第二天,研究人员再邀请这些学生到实验室,还是分别给他们看1~3种水果。比如,有的学生看到是番荔枝、猕猴桃、番石榴,有的学生看到的是杨梅、芒果,有的学生只看到了猕猴桃。研究人员再次询问他们对这些水果外形的喜爱程度。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和第二天一样。

第六天和第七天,研究人员请这些学生任意品尝自己想吃的水果,并告诉他们水果有很多,不用担心不够吃。然后在他们吃过之后询问并记下他们对这些水果味道的感觉。

结果发现,学生们见到某种水果的次数越多,对其外形的喜爱程度就越高。而对外形喜欢的水果,学生们才有品尝它的欲望,且品尝之后,他们对水果味道的偏好程度才会上升。

由此,研究人员断定,人们对某种食物的偏好是建立在熟悉的基础之上的。

可见,人们对新食物的态度就想柳宗元在《黔之驴》中描述的老虎对驴的态度一样,一开始因为陌生而恐惧、不敢靠近,等观察一段时间后,这种恐惧感会因为熟悉有所减弱,然后会选择时机初次试探(即初次品尝新食物)。如果这次试探没有对自己造成伤害(即没有出现味觉厌恶),人们才会放心食用。因此,作为一个父亲或母亲,你若想增加孩子对营养食物的偏好,就要让他多看、多品尝这种食物。

不过,“多看”和“多尝”并不是对自己或孩子进行视觉和味觉轰炸。再喜欢的食物,如果长时间且不间断地吃,也必然会遭致人们的厌烦。

心理学家大卫·J·斯坦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15位20来岁的女孩子反复随机品尝10种调味品,如肉桂、芥末、胡椒粉、丁香、墨角兰等,并要求这些女孩子每品尝一种调味品就对它做出一个评价。结果发现,随着品尝次数的增多,她们对某种调味品的评价会越来越低。一个星期以后,大卫再次邀请这些女孩子来品尝这些调味品,出人意料的是,一周不尝,女孩子们对这些调味品的评价居然又升高了。

难道说,人们对饮食的偏好,也有“小别情更深”的作用?难道这就是很多人原本不喜欢吃某些食物,现在却爱不释手的原因?事实好像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