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稍加扩充而成的。我的导师陈修斋教授是著名的莱布尼茨哲学专家,他在莱布尼茨哲学译介和研究方面终生从事的奠基性和开拓性工作,为我国认识和研究莱布尼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在1990年考取他的博士研究生后不久,我就抱着学点“真经”的愿望选择了主攻莱布尼茨哲学。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很有价值,不少思想和原则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然而国内外在对它的把握和理解方面却存在着颇多误解和偏见,而且在国内尚缺乏对它的系统研究。因此,我决定就以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作为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希望能弄清其本来面目,对它作出公正的评价。作出这种选择还有另一层考虑。我长期关注和研究价值问题,而最使我苦恼的是价值的本体论基础问题。为了回答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一般价值原则,为了探求究竟应如何给这种原则提供本体论的论证,我也希望能从对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的系统研究中得到观点方面的借鉴和方法方面的启示。陈先生的积极支持和热情鼓励终于使我如愿以偿。
在我读博士生的3年期间,陈先生身体状况一直都不好,但他仍然始终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极大的热忱带病指导我的学业和莱布尼茨研究。即使在他病重和住院期间,他也和我一起讨论莱布尼茨和西方哲学,讲解其精义和难点。在我的论文的选题、立论、提纲方面,陈先生既尊重我的意愿,又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提出了许多极为精辟、独到的见解。陈先生有关莱布尼茨的丰富藏书和手稿,也给我的研究和论文写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如果说我今天在西方哲学和莱布尼茨研究方面有所收获的话,那无疑是渗透了陈先生悉心指导的心血的。在我的论文答辩会举行的前几天(1993年8月23日),陈先生不幸病逝。他未能亲自参加我的论文答辩会,这是令我终生感到遗憾的。在陈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我的论文终于得以出版,我愿以此告慰先生的英灵,镌刻永恒的纪念!
由于陈先生病重住院,我的论文写作是由杨祖陶教授和徐瑞康教授具体指导的。初稿完成后,两位先生字斟句酌地加以推敲,耐心细致地加以匡正,从论文的主题思想、整体结构、内容安排到写作方法、语言表达都提出了极其全面、具体、深刻的中肯意见,为我的论文的修改和最后完成花费了大量心血和宝贵时间。两位先生精湛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负责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我所深深敬佩,并永远值得我学习和追求。借此机会,我谨向二位导师对我的辛勤培养和亲切关怀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会上,除三位导师外,邓晓芒教授、张传友副教授、舒远招博士,为本文提纲的修改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尤其是邓老师,他不仅在会上提出了全面的、极有见地的意见,而且此后还多次给予了热情的具体指导。在3年攻博期间,段德智教授在许多方面提供了帮助。对于以上诸位老师的关心、帮助和指教,在此谨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我还要感谢我的论文的评阅专家和答辩委员会的其他专家。他们对我的热情鼓励增强了我对自己论文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自信心,他们的提问和批评意见促使我深入思考和完善论文。这些学者是:北京大学的张世英教授、陈启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叶秀山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钟宇人教授,湖北大学的李先昆教授,中南财经大学的蔡起源教授等。
这篇论文能在今日面世,我特别要感谢湖北大学、湖北省教委和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湖北大学青年教师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湖北省教委1994年的课题基金使本书出版得到了基本的经费保证。武汉大学出版社为该书出版提供了机会和优惠条件。特别是责任编辑王军风先生、副总编戴老红先生为该书付梓作出了巨大努力,这是我永志难忘的。
江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