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生活中的博弈心理学
40903600000018

第18章 说服他人的心理操纵术:让他不知不觉说“Yes”(2)

在《三国演义》中,凤雏庞统想要为东吴效力,便前去面见孙权。谁知孙权看他其貌不扬,行为举止很傲慢,便将这位与诸葛亮齐名的人才拒之门外。孙权仅因庞统的相貌和礼节而断定庞统是一个沽名钓誉的泛泛之辈,平白失去了一位英才。

同样地,我们在社交、生活、工作中如果可以巧妙地运用光环效应,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就可以得到他人的好感,取得成功。

王岚这个人没有什么别的特长,就是待人十分诚恳。虽然她能力很差,但是别人一提起她,都说“王岚这个人十分可靠”,对她十分信任。其实,王岚能力不佳的缺点是在为人真诚的光环中被人给弱化了,大家看到的就只有她待人接物十分诚恳的优点。

所以说,光环效应对于人际关系也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效应之下,人们对他人的判断往往从一个点开始扩散成对这个人的整体印象,形成一种较为片面的判断。

比如一个人最开始的时候被认为是优秀的,那么他身上的其他品质也就被一并认为是优秀的,就像沉浸于恋爱中的情侣很少能够从对方身上找出缺点一样。因为117相互爱慕,所以对方身上的缺点也就变成了对方的优点。

比如被很多观众喜欢的大明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夸大了某一方面的事实,弱化了另一些方面的事实而戴上美丽的光环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这些明星的印象其实并非完全真实。当有一天媒体曝光了他们的“丑闻”时,我们就会比看到身边的普通人出现这样的事件更为诧异,因为我们一直被笼罩着明星的光环误导了。

所以,平常我们还要格外注意我们自己的言谈举止。因为你无意之间的一个粗鄙的举止可能会让你的形象在外人眼中大打折扣;也可能因为你的一个善意的举动,让你的形象瞬间提升。

除此之外,光环效应还体现在—当我们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时,旁人会觉得你也是个优秀的人;当我们同街头地痞在一起时,旁人则会认为你和他们是一伙的,都不是什么好人。所以我们还可以利用这方面的影响,美化自己的形象—多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这样就会被其积极的光环笼罩,为自己塑造出更加积极的形象。

光环效应是指利用著名人物或者事件的光环来达到快速引人注意或令人信服的效果。这种光环就像一棵大树,能到达树下的人,总是能享受到更多的凉阴。

比如厂家请深受群众喜爱的影视名人代言自己的产品,更能吸引人们,并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简单地说,光环效应相当于一种名人效应,它可以带动人群,它产生的影响力可以如同疯狂的追星族带来的影响那么强大。

新颖效应:说服之前重塑一下自己的好形象

林颖和张思思两家是邻居,她俩从小就是好朋友,两个人都觉得自己很了解对方。可是,这一阵子林颖因为家庭中的矛盾,情绪很不好,有时张思思找林颖聊天,林颖总是动不动就生气,张思思觉得林颖挺莫名其妙的。

后来,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林颖被卷入了一起盗窃案中。张思思认为林颖这个人原来一直都在欺骗自己的友情,于是和林颖绝交了。

这个事件怎么看都让人觉得有些不可理喻,这么多年的友情就这样结束了?其实这个可以用心理学上的“新颖效应”来解释。新颖效应又被称为近因效应。

它的效果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多种刺激在同一时间出现时,人的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

这就是说,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对其最新的认识变成了我们对他的印119象,于是原先对这人的评价就不存在了。

就像在上面这个小故事中,不论林颖和张思思原来有多么要好,但是,随着林颖因家庭问题控制不了自己的负面情绪,张思思对林颖的印象也开始改变。最后,一宗盗窃案成为导火索,两个好朋友最终分道扬镳。

新颖效应是由著名的关于吉姆印象的实验而得出的结论。

心理学家编写了两段关于一个叫做吉姆的小男孩的生活情景。第一段文字讲的是吉姆是个很外向开朗的小男孩,第二段文字讲的是吉姆是个很内向很冷淡的人。然后,心理学家分别给不同的测试者阅读文字内容。

在第一组中,先出现的是关于吉姆热情的描写,然后出现的是关于吉姆内向的描写。在第二组中,则是先出现吉姆内向的描写,后出现吉姆热情的描写。

实验结果表明,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影响更大,但是如果在两个段落中加上某些活动,则大部分人都会根据参加活动以后的信息对吉姆进行评价。这就表明,最新的信息对于人们的感知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也就是说,当有新的信息时,人们的感官会将原来的印象淡忘掉并形成最新的印象。有关新颖效应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夫妻之间争吵,一气之下忘记了过去的恩爱,争执着要离婚;好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在自己的印象中最深刻的是离别时的情景;你总是生同一个人的气,真正让你说生气的缘由时,你最多能说上一两条;某个社会名流,一直都名声很好,却因为一桩丑闻而声名狼藉……新颖效应告诉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注意近期的表现,要好好保持良好形象。

特别是和老朋友在一起时,我们对每一次接触都要认真对待,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次不当的行为,导致结束多年的友谊。

在与朋友发生争吵时,不要急于分出谁对谁错,等到大家都平静下来,再坐到一起好好谈谈,交流各自内心的想法,努力保护好多年的情谊。在与朋友离别时,送上一句美好的祝福,就算你们曾经针锋相对,也会在这一刻握手言和。

同样地,想要一个人不知不觉地对你说“Yes”,就要给这个人留下一个新的良好印象。这也可以借助新颖效应。

清朝晚期,曾国藩所带领的湘军在与太平军交战中一直处于劣势。因为连吃败仗,曾国藩在奏折上如是写道:“湘军屡战屡败。”奏折给曾国藩身边的军师看过后,军师建议将“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曾国藩听从了军师的建议。

朝廷看到奏折后,认为曾国藩虽连连战败,但依然奋战,忠心可嘉,不但没有依照军法论处,反而对其进行了嘉奖。这便是新颖效应在起作用,有时变动语序可能会带来截然相反的效果。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往往会因为最后一句话而颠覆了本来想要表达的意思。比如我们介绍一个人的时候,前面说了他很多优点,最后加一个“但是”引出这个人的一个缺点,听者会很容易记住这个人的缺点,而之前所说的那些优点却都被忽略了。

当你批评他人时,肯定会带有一定的情绪,如果你能妥帖地结束对话,在后几句批评的话中加上一些安慰之语,也能给对方留下好印象。他人的失误影响到了你,我们可以在责备他人之后,鼓励他一下,这样可以消除对方的消极情绪,也可以缓解彼此的关系。总之,我们若能在说服他人之前,合理地利用新颖效应,向他人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会大大增强说服的效果。

新颖效应也被称为近因效应。近因效应就是指人们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会用最新的印象取代原来的印象。在熟人交往中,近因效应的影响很大。

因为我们对他人的印象往往是最近的印象,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些印象不一定是最全面的,我们不能因为他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放弃多年的交情。同理,近因效应提醒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可以在准备说服他人之前重塑一下自己的好形象,以增强说服的效果。

换位思考:多替对方想想,这比争辩更有效

一只猪、一只羊和一头奶牛被圈养在同一个畜栏中。

有一天,农夫要把猪从畜栏中捉出来。那只猪大声地哀嚎着,努力躲避农夫的抓捕。羊和奶牛对于猪的哀嚎声很是不满,便对猪抱怨道:“我们也经常被拉出去,我们可没有像你一样嚎起来没完没了的。”

猪听了气愤地说道:“你知道什么!他们捉你们是要你们的毛和牛奶,他们捉我是为了杀了我吃肉!”

这只猪与羊和奶牛之间的关系颇像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各自的立场不同,身处的环境不一样,我们很难了解对方的处境,也就不容易理解对方的想法,所以我们需要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指某方站在另一方立场上思考问题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这需要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的内心世界连接起来,设身处地思考问题。换位思考不仅仅是一种理解,还是对他人的关爱,有时更是巧妙说服他人的重要心理策略。

法国有一户人家想要在城里租一栋房子,他们一家三口在城里跑了一天,终于找到了一栋要出租的房子。这位丈夫敲开了房东的门,询问是否可以把房子租给他们。

房东是两位老人,他们看到这对夫妇带着一个五岁的孩子,便很礼貌地回绝他们:“不好意思,我们不想把房子租给带小孩的租户。”

夫妇二人很是遗憾,只好准备离开。出乎意料的是,那个小孩子拉住父母,自己把门敲开了。房东出来后,小孩子很有礼貌地对他说:“老爷爷,我要租这个房子。我没有孩子,我只有两位老人。”房东听了这个孩子的话,便笑着应允了小孩的要求。

从房东的心理来看,肯定是怕小孩子不懂事,常常会因太吵闹而影响自己休息,所以才不把房子租给他们。

但是这个孩子非常聪明,竟然想到了房东的心理,而且站到房东的立场上转换了请求的方式,“我没有孩子,只有两位老人”充分表现了自己机灵又懂事的一面,这一方面消除了房东对自己可能不懂事、太吵闹的顾虑,一方面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让房东不得不租给自己。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们已经习惯了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换位思考可以打破我们在生活中充当某个角色的局限性,令对方放下成见,起到比争论更加有效的作用。

从前,在一座山上有两座庙。南庙的和尚们之间关系很不和睦,动不动就因为一点小事吵个不停;而北庙的和尚们关系很好,生活得很愉快。南庙的住持决定去北庙请教一下如何能让大家相处得融洽起来。

当南庙的住持来到北庙的大门前时,他看到一个和尚因为走得太急了,在进大门的时候摔倒了。

正在擦地的和尚看到后赶紧将他扶起来并道歉:“都是我的错,我没有拧干拖把的水,把地拖得太湿了。”在门口扫地的小和尚也面带歉意说:“都怪我没有提醒你。”被扶起来的和尚说:“谁都不怪,就怪我太不细心了,没有注意到。”

南庙的住持看到这一幕之后,没有进北庙便离开了。从此之后,南庙和尚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很融洽了。

我们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来,换位思考既可以把自己置于对方的立场,用最切合对方思想的方式说服对方,又可以避免争吵的尴尬,轻松软化对方的情绪,让对方主动配合自己。

换位思考的本质就是多替他人想一想,其基础是相互宽容、理解。它是一种心与心之间的交流,让人们摆脱自己习惯了的思考模式,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感受他人的心境。

一天,妻子在厨房做饭。丈夫在妻子旁边一直说着“慢一点、小心点、把火拧小一些”之类的话,妻子不耐烦地说:“我知道怎么炒菜,不用你在旁边说教!”这时,丈夫微笑着说:“我就是想让你尝尝每当我开车,你在我旁边一直唠叨时我的感受。”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小摩擦、小矛盾。如果我们能够换一种思维,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待问题,便可以让这些矛盾都消除,引导对方朝自己希望的方向思考。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曾经这样说:“假如非要说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那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因为这样你不仅能得到与对方沟通和理解的机会,还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对方的思维轨迹,从而有的放矢,击中要害。”

换位思考也叫同理心思考,在心理学上是指先体会他人的感受和想法,从而理解他人的行为。具体地说,就是在已经发生的事件中,将自己想成是别人,思考自己是因为什么心理而做出这样的行为导致这个事件的发生。当我们接受了上述的心理模式,就等于接受了对方的心理,从而更容易原谅他的行为。

换位思考同时代表着体谅和尊重他人,所以,“换位”时需要站在一个非主观的立场上,才能做到真正了解对方。

逆反心理:步步紧逼容易吓跑对方

古时候,法国人认为土豆是“鬼苹果”,农民们都不愿意引种。法国的一个农学家向国王提出了推广土豆种植的想法,国王同意了,但是只许他在一片极为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国王还让护卫队全程秘密看守。这样一来,农民们反而觉得好奇了,他们想看看土豆是什么样的,但是都被护卫队给拦住了。

渐渐地,村民们中间传出了“那里种植的肯定是十分珍贵的东西”的流言。而后农学家又“不经意地”透露出“土豆将会成为法国产量最高的农作物”的话,农民们听后深信不疑。随后的几个晚上护卫队都故意撤走了,结果人们每到夜间就来到那片种植着土豆的土地挖土豆,引种到自己的土地上。

就这样,土豆在法国得到了极为迅速的推广。

这位农学家就是巧妙利用了人们的“逆反心理”,从而让农民们都种上了土豆。逆反心理,在心理学上就是指用不充分的理由禁止他人做某事,反而激发了人们更为强烈的探究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