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恋爱心理学
40883100000014

第14章 情人眼里出“西施”

西施,是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相传越王勾践采用谋臣范蠡的计策,将西施献与吴王夫差;致使夫差因而荒淫误国,西施的名声因此流传,成为后世“美女”的代称。“情人眼里出西施”,意思是说,恋人之间产生好感,就会觉得对方像西施一样美丽无比。

这在心理学上,是一种审美错觉,即对审美对象深入体验之后而产生意象形态的变化。人的相貌是天生的,但作为审美形态,一般来说,会随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比如,音乐大师贝多芬相貌丑陋,可年轻美貌的勃伦施维克小姐却为他神魂颠倒。

为什么人会产生审美错觉呢?原因很简单,在两性交往中,随着交往的深入,对方的内在美——诚实、刚强、理想远大、品格高尚、能力强等品质被相恋的一方认识。这时,内在美会弥补、掩盖外表形象的不足,平平的相貌可以完善起来,使人觉得很美。人们因此选择并深爱着他(她),即“情人眼里出西施”。此时,行为与心灵的美与丑,足以改变人们对自然面貌的看法。当你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体验到内在美时,美会随之产生,其自然相貌在你眼中会变得格外美丽。由此可知,影响恋人选择恋爱对象的决定因素还在于对方的思想、道德、个性等内在因素。也有一些人,在他们的眼中,不管对方的内心与相貌如何,总有某一点深深地把他(她)吸引。

青年男女之间互相美化,互相吸引,双方都感到顺眼、舒服,所以才会有“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时就容易出现“期待效应”,即把自己所希望出现的特征赋予对方,所谓“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种期待有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是积极的影响,就像罗森塔尔效应出现的结果一样,一方的期待使得另一方在行为举止上得以改变,朝向理想中所期待的方向发展,这巩固了爱情的基础。这种期待也有消极影响,当一方期待的特征在另一方身上没有表现时,一方表现出失望与落差,爱情可能会面临考验。

托尔斯泰说:“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热恋中的男女对异性美的审视,既针对外表美,也针对心灵美,而且心灵美可以弥补外表的不足。审美错觉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让人挖掘出恋爱对象身上更内在的美以弥补某些不足,此以推动爱情向前发展,而不至于使相貌平平的人孤独终身。

还有一种“情人眼里出西施”是恋爱错觉,值得警惕。佳丽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女孩。大学时的一次老乡聚会,佳丽斜对面坐的是一个稍微有些卷发的男孩,当佳丽不经意间注视他时,却发现他向自己这边瞟了一眼,就是这一个眼神,把佳丽给惊呆了,她不知道该怎样来形容这样一个眼神,里面充满了深邃和睿智。

那顿饭,佳丽吃得魂不守舍。后来,佳丽了解到那个男孩是学校有名的“劣等生”,几乎没有上过课,天天泡网吧,经常喝酒惹是生非,身边没有几个朋友。佳丽不在乎这些,随即向男孩求爱,男孩没有明确地表示同意,却明显对她体贴了起来。

这时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反对意见开始排山倒海地压过来,她的家人也听说了这件事,表示如果再与这个男孩交往,就与她断绝关系,免得让家人丢脸。不管是谁的劝说,对佳丽来说都没有一点儿作用,她依旧坚持着她所谓的爱情。这时,前一阵子对她体贴的男孩突然间对她冷漠了起来,以后的很多日子里,对她也不予理睬。为了解除烦恼,佳丽求助了心理医生。医生发现,佳丽对那个男孩的好感,完全是出于他那双深邃的眼睛。经过进一步了解,医生知道了佳丽的初恋男友也有着这么一双眼睛。所以再看到这么一双眼睛时,佳丽还是忍不住被他吸引。

一般来讲,热恋中的男女,在很大程度上往往会因为对方的某种外在表现,把对方视为自己心目中的完美恋人,这种审美视觉在客观上好像是失真的,在主观上却是真实的心理体验。我们通常都说“恋爱中的人智商为零”,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恋爱中,人的感情常常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导致感觉和认识上的偏差。所以,一定要在恋爱时对自己、对对方做一下全面而深刻的分析,不要让感情的因素冲昏头脑,被“审美错觉”引入歧途。

如果爱情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这样的审美就容易埋下隐患,导致日后婚姻和家庭悲剧的发生。如果审美错觉有悖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一旦爱的激情日渐平息,光环效应随即消失,那时悔之晚矣。

那么,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和避免发生恋爱中的审美错觉呢?

1.听取别人意见。

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处在恋爱中的男女往往容易被爱的错觉所迷惑,把恋人的某一点当作全部,甚至觉得恋人是完美无瑕的,是世界上最好的。此时,你应该认真听取家人和朋友们的建议,再结合自己的认识重新审视对方,要“择其善者而从之”。

2.培养对爱情的审察力。

一般来说,爱情最能反映出一个人最深层次的需要,只有当恋爱中的男女彼此从内心真正吸引对方时,这种感觉才能够天长地久。所以,要树立正确的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和恋爱态度,培养对爱情的审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