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我也不是你,你也不是我:性格的方程式
40432100000008

第8章 如何实现欲望值是人的根本目的

一、打进骨子里的人生欲望

我们经常会谈到人生的目标(目的),奋斗的理想,而这方面的词语也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课本里,交谈的口语中。什么“夙愿”、“理想”、“期望值”、“人生的目标”、“生涯设计”,以及“恭喜发财”、“开门见喜”、“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心想事成”、“官至极品”、“名震江湖”等等。不论古今中外,这些使用频率最高的日常用语,祝福的懿词佳句,大约都可以归纳成渴望得到权、钱、名、福、禄、寿这样六样东西。

而科学家们研究来研究去,最后得出的结论也是如此。作为一个人,类是低级的原始欲望,那就是吃、喝、睡、穿、住、行以及安全。第二类是高级的欲望,即成名成家,获得较大的权力与丰厚的金钱、利益,成为“人上人”。

戴尔·卡耐基把这种人的根本欲望叫做“自重感”,他认为这种自重感是伟人与盗匪所共有的。

“就是这自重感的欲望激励了狄更斯写出他的不朽小说;这个欲望激励了瑞恩的伟大设计;这个欲望使洛克菲勒赚取了他一辈子也花不完的亿万元钱;也就是这个欲望使城里的巨富往往建造一所以他的需要而言太大的房屋。

“历史上充满了为自重感挣扎的名人的有趣的例证。甚至华盛顿都愿意称为‘至高无上的美国总统’。哥伦布请求‘海洋大将印度总督’的名衔。大加撒林拒绝拆阅没有称她为‘女皇陛下’的信件;而林肯夫人在白宫中,转向格兰德夫人,像只雌老虎似的大呼:‘你怎么敢在我请你以前,坐在我面前!’”

如此说来,人生于世间,最大的原始动力和最后目标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欲望值(自重感),各个人的欲望值可以不同,但想要实现自己的欲望却具有一致性。

据美联社纽约2000年8月27日的一篇报道,在基因图谱的破译的基础上,美国科学家又发现了人类原始欲望的基因,证明了人的欲望其实早就打人了内在的本质之中。

此前,研究人员已经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动物体内被称为信息素的无嗅分子,是如何通过复杂的神经途径对大脑中的本能区域进行刺激的。

数十年来,研究人员相信人类也是通过信息素进行生物交流的。但是迄今为止,他们一直无法找到可以用来产生和探测这些威力巨大的分子的设备。

在洛克菲勒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实验室中,神经遗传学家分离出一种名叫VIRLI的基因,这种基因显然为鼻黏膜中的一种信息素感受器提供了编码。

与啮齿动物以及其他一些严重依赖于信息素暗示才能生存的哺乳动物一样,人类体内也有这种基因。目前尚未确定这种基因在人类体内的作用是否活跃,也不知道这种基因可以引发哪一种由信息素诱发的行为。其他科学家称这一发现是一项“激动人心的研究成果”,为研究信息素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打开了一扇大门”。

科罗拉多大学的生化学家约瑟夫·法尔克说:“这是第一次令人信服地证明人体信息素感受器的存在。最终的试验将发现与这种感受器相关的并且引发可测量的生理反应的信息素。”

这顶有关VIRLI基因的研究报告,发表在9月号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研究人员从人类基因库中提取试样,对它们进行扫描,以便找出其中与啮齿动物体内的Vir基因相对应的部分。他们发现在人类基因物质中有8种与之相对应的基因。

进一步的测试表明,这8种人类Vir基因中只有一种是完整的,其他7种是无效的。研究人员说,随后对从不同的种族随机选出的11人进行了基因检査,发现有10人体内携带着这种名叫VIRLI的潜在功能性基因。

迄今为止首次发现的这种人类惟一的信息素基因,证明了为什么啮齿动物及其他动物本质上是反应性动物。这些动物严重依赖于信息素所传递的行为暗示。

从上面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欲望是打人了人的基因之中的,那就是所谓VIRLI的基因,在这种基因的指导下,我们的五官都成为信息的接受器,而且头脑里也有管接受的生物学分子。当刚蒸出来的馒头散发出来的香气进入了人的鼻子之中时(我们可以把馒头的香气看做是信息素),鼻子接受了下来,并通过身体里的神经分子抟达信息,令我们作出了要吃到馒头的想法;而同理,如果一个女人看到了另一个女人身上的珠光宝器,这个信息也会令她产生想要打扮自己的念头。我们的人生活在物欲世界中,这个世界随时随地会给我们许多暗示,外激素或者叫信息素的这种东西传递暗示,然后由这个接受暗示的人产生反应,生成渴望,再由渴望转化成行动,完成自己的欲望值。

因此,我们可以武断地写出这样一个推演式来:基因里存在着原始的本质的欲望这种欲望在信息素的作用下会转化成攫取行动而行动的目的就是获取自己渴望得到的东西,达成自己愿望的最大满足。

在这三句话里,前面的基因中有着原始欲望这一点不必再说了,现在我们研究一下后面的关系式。

任何人的行为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从最简单的肚子饿了想要吃馒头开始,到这个人想成为伟人、名人、领袖和亿万富翁,并实现了自己的宏大理想为止。一切所有的从低等欲望始到高等欲望止的图谋,都有着这样一个过程:首先是“我想要”,其次是进行一系列的行动,最后则是“我得到了”

这也可以更加简化地表达为

(行动)

欲愿…… 达成

这个表示式可以作为一切个人的行为准则,也可以作为一个集团一个国家的行为理由。

不过,看似简单,其实却是无限复杂。因为人人都在为了目的而行动,但是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人达到了目标,有的人没有达到目标;有些人事倍功半,有些人事半功倍;有的人遇难而止,有的人遇难而进;有的人运气好,不费吹灰之力就达成了愿望,有的人运气不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反而适得其反;有的人适逢盛朝,结果平平坍坍、默默无闻,有的人突遭乱世,反而成就其英雄霸业。甚至一样的勤勉,一样的努力,却出现了完全不一样的结果。这又有谁说得上呢?

这正像两个水平差不多的足球队,让他们比试100场球赛,会得出100个结果来。

要是我们进一步问为什么会如此,那么结论很简单,人类的行为能否达到目的,总是有着必然性与偶然性相伴的。

现在,我们抛开行为结果的偶然性,看一看在必然性因素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在起作用。

用不着问,智力、技能、毅力因素,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这个人创造时的客观条件(环境)都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得在这里说,人的性格因素,在行为里起到的作用,是重中之重的。

二、性格在行为中的作用

让我们先说一个例子。

新中国成立前,有一批颇有名气的大知识分子,弃学从政,服务于政界,其中有胡适、翁文灏、王世杰、蒋廷黻、叶公超、吴鼎昌、吴景超、王云五等。******为浙江人,他重视和喜欢使用江浙文人,这是没有错的。其中最具有戏剧色彩的当属叶公超。

叶公超被称作江南才子,他出身书香门第,世代诗书相传。曾祖父、祖父都是名重一时的进士、举人。父亲做过官,当过九江知府,可惜死得很早。叶公超由叔父叶恭淖带大。这位叶恭绰当年可是大名鼎鼎,官至民国交通部部长还是小事,他的诗文书画比其官衔更加出名,还玩得一手好古董。中国传统的士大夫本来就是诗、士、仕三位一体,叶公超也算是继承了祖上风气。

叶公超从小喜欢读书,先是在国内的南洋模范小学、南开中学,后来又去英国和美国读中学、大学,最后师从大诗人艾略特,从剑桥大学毕业。凭着一张剑桥文学硕士的文凭,昂首步人北大英文系任教授。这一年,他才23岁,据说是北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比胡适当年入北大还要年轻4岁。坐在下面的学生,论年龄大多比他年长,废名就比他大4岁,即便是最小的梁遇春,也只比他小两岁。不过,面对叶公超一口比国语还流利的剑桥英语,又是莎士比亚、又是艾略特,坐在下面的,纵然百般挑剔,也不得不服了。特别是那些纯情的女学生,个个佩服得如痴如醉,根不得立即以身相许。

叶公超参加了“新圬社”,还主编过《新月》杂志,关于他的性格,可以从以下文字中看出来:

叶公超风度翩翩,少年得志,又迅速打入了北京自由知识分子的核心圏新月社,前途可谓光芒万丈,不可限量。不过,一个人不怕不聪明,怕的是太聪明。智慧超人的天生才子,兴趣太广,什么都行,最后往往小猫钓鱼,缺乏深入和切性,落得个一事无成。叶公超后来的发展,不幸也验证了这条铁律。

他还是个八面玲珑之人,朋友多得不计其数,三教九流无不交纳。在这一点上他很像胡适。胡适靠的是修养,叶公超则完全出自天性。不过,胡适是老派绅士,待人接物,一以贯之,以诚相待。叶分超却人小鬼大,很有点小魔头的本领,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优雅粗俗,易如反掌。周作人说过,自己心中有两个鬼,一个是绅士鬼,另一个是流氓鬼。叶公超想必也是如此。大约家道中落,寄人篱下出身的,都有这套应世的看家本领。

因为好友、随和,他也像胡适那样比较宽容,无论对朋友,还是对论敌。在新月文人中,他与梁实秋都是学英美文学的同行,梁比较尖刻,常常要与鲁迅打笔仗,而且语句颇伤人。叶公超则温厚多了,他主持《新月》期间,是杂志最浪漫、最醇厚的一段,他理想中的《新月》,不是光刀剑影的古战场,而是月下把酒论诗的田园梦。他看人论物,也不以圏子为重,能够超越党派之争,持公正之论。徐志摩是圏内的自己人,鲁迅是新月派的仇敌,但叶公超偏偏认为:“我觉得鲁迅的散文比徐志摩的好。”

虽然淡于党派意识,但叶公超有自己的正义和良知。当日本人的炮火逼近北平,他无法再从容下去。一二九运动的时候,他在清华大学当教授。那几天清华园里人心值值,宋哲元派螯察来校园抓学生领袖。这天,叶公超去图书馆看书,偶然发现自己的学生、清华学生会主席华道一正在图书馆看报。他很惦念学生的安全,走上前去拍拍华的肩膀:“如果晚上没地方住,可以到我家来!”果然,华道一得到了梅校长的通风报信,自己上了黑名单,于是躲到了老师的家里。叶公超让学生在客厅的长沙发上睡了一夜后,第二天早上尽式招待了他一顿西式早点,送他回无锡老家躲避。注①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叶公超应当是个典型的文人学士。如若我们总结一下他的情况,那么有这样几点可以归纳:

1.从他的“祖传基因”看,是一个中国的旧文人,诗、士、仕集于一体;从他的现实学习经历而言,他又是一个得西方文化风气之先的洋派文人(因此,从他所学知识和祖传基因来看,他想成为一个教授级的人物,传道解惑,还是够水准的)。

2.他也是个典型的江浙文士,江浙一带文士性格偏懦弱,他们大都聪慧敏锐,温和敦厚,好说好写,却不大会与人剑拔弩张。像鲁迅那样骨头铁硬,到死都不饶恕仇敌的文人,一般较少见到(他没有党派帮派观念,固然是好的品格,但是在党派林立、极讲党派利益的中国,难免要吃亏)。

3.另外,由于他的父亲早死,他是寄养在叔父家中长大的。这种“家道中落,寄人篱下”的人,肯定也学会了一套与三教九流人物相混的本领,故而他既具有贵族的傲气,又有了大街上小混混的随处而安,圆滑、圆融的一面(不过,他年轻,又率于天性使然,毫无心计与修炼,充其量可以称为一个小混混,但是要参加勾心斗角的政治活动,这些不老练的性格,就难免要吃大亏)。

可是,偏偏这样一个人物,却阴差阳错,进入了政治界,升到了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的高位上。

他的叔父叶恭绰当年有一件西周的青铜器:毛公鼎,上面刻有传世青铜器中最长的铭文。抗战爆发,叶氏来不及带走时,留在上海。叶妾潘氏欲侵吞这件国宝。叶公超衔叔父之命赶赴上海处理。日本宪兵接潘氏告密,突击搜查叶宅。国宝没有找到,倒査出手枪两枝。叶公超因而被捕入狱,刑讯逼供,又是鞭笞,又是灌辣椒水,吃足了苦头。叶公超虽然一介书生,性格倒是外柔内刚,就是死不开口。最后由其兄具结作保出狱,携毛公鼎秘密逃回香港。就是这次入狱,种下了他对日本人仇恨的种子,他再也无法平静地回到校园教书,惟愿献身抗战。

就在这时候,机会来敲口了。他的朋友、时任国民党******副部长的董显光博士趁机动员他出山,为国家服务。叶公超也毅然决然地告别了学界,步入仕途。

他的官运亨通,从小小的国际宣传处驻马来西亚专员起步,在短短的几年间,叶公超平步青云,先是欧洲司司长,继而外交部次长,直至外交部长。当然,他有自身的条件,英语好,性格圆通,交际能力强,又有知识学问,同时,也与其时******想网罗高级知识分子,尤其是想使用他的同乡籍人大有关系。那么,叶公超的官当得怎么样呢?

从外交部的内部来看,他还是相当成功的:

叶公超在学校是一副名士派头,他将名士派头带进了官场,豁达、开朗、不拘小节,令外交部气象一新。他放手让副手和部下工作,笑呵呵地宣布:“我一天只看五件公文,其他的都不必送上来。”部长当到如此潇洒,大概也无出其右了。注②

但是,外交无小事,像他这样在外交部里还摆名士风度,故作潇洒的举止,和官场的一贯作风是格格不人的。所以,叶公超的外交部长当得很辛苦:

作为一介书生,他只知道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哪里懂得官场的尔虞我诈,政治的曲折复杂?何况,在一个****者手下打工,处处要仰人鼻息,看主子的脸色。叶公超纵然八面玲珑,毕竟是大户人家出身,免不了骨子深处的贵族傲气。他自称做人的座右铭是“见大人则藐之”,然而在官场里面,有些大人你是藐不得的。谁藐谁就受气。叶公超官场20年,究竟受了多少气,谁也不清楚,只有他的部下和女人略知一二。在外交部工作的人,都知道只要叶公超被******训斥以后,回到部里必定训斥司长。有人回忆当年的叶公超说:“他脾气一天有如春夏秋冬四季,你拿不准见他的时候会是哪一季,大家凭运气,可能上午去看时还是好好的,下午就被骂了出来。”

在叶公超担任台湾国民党“外交部长”期间,应该说他是为蒋立了大功的,保全台湾性命的两个重要条约:“台美共同防御条约”和“台日和约”都是他任上签订的。但是,这又怎么样呢?

1958年,叶公超外放,担任“驻美大使”,纵然远隔重洋,依然是******手中的牵线木偶。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掌心。三年以后,因为蒙古加入联合国,叶公超成为美国与蒋之间受夹板气者。

蒋尽管碍于美国主子的面子,勉强同意弃权,但这口气却撒在叶的头上。叶公超被急招“回国”,一下飞机,他被冷冷告知:将另有安排,你就不必再回美国了!不久,发表他为政务委员,如同一件主人玩厌了的古董一般,被闲置起来,且剥夺了出国的机会,实际上形同软禁。行政院开会时,别人都来去自由,叶公超呢,哪怕上一个厕所,都有人贴身陪同,名日“保护”!闲着实在无事,老朋友梁实秋邀请他去台师大和台大兼一点课,以作消遣。叶公超很兴奋,他以为在政界转一圈,回到学界也好,开的课还是老本行“现代英美诗”。文坛老将重返讲台,自然听者如云,下面又是一排排黑压压的学生和一双双因崇拜而发亮的眼神。叶公超感慨万千:还是当文人自由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但是,这位老兄还是太天真了一点。不久,有关方面便来干预,说有碍国际观瞻。勿匆上了一学期,就被迫收场。叶公超方才明白:原来是一日当官,终生为奴呵!

叶公超死后,倒重新热闹了一阵,大家又重新记起他的天真、可爱,以及种种奇闻逸事。在众多焯念文中,陈香梅女士写的文字,或许最解人意:

叶公超是个性情中人,他是个读书人,有报国的雄心壮志,他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比爱自己多多,他也是一位怜香惜玉的才人,他对不少女人有不同的情感,但他不可能是理想的丈夫,他的婚姻是失败的,我们不须替他辩护。他爱的国家,他爱的女人都使人失望,有负于他,这是一个大讽刺,也是一场悲剧。注③

对于叶公超的婚恋情况,我们一无所知,但从陈香悔的话中,我们可以猜知大凡江浙一带的文士名人,都有些像徐志摩那般的风流多情,他可能结过数次婚,也可能有着不少的婚外恋与婚外情,他是个多情种子,像贾宝玉,懂得怜香惜玉,可是,这如同他投效******一样,所托非人,因此爱情也不会有美满结局。

从以上对叶公一生的介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像叶公超这样一个性格天真、可爱、不拘小节,喜讲名士风流的人物,最适合的工作岗位是不受别人管束的自由职业。当个教授当然也是好的,像其时北大与清华的校园里,你留辫子也好,戴西瓜皮帽子也好,你在课堂上发一些的牢骚也好,你晩上去喝酒宿妓也好,并没有什么人来管你,有时在师生中还把这些当做名士风流的例子加以传扬。所以,像叶公超这样一条“里”,最适合的是在学术界“畅游”,而一旦走入政界,他就是误人歧途了。不过,如果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及时改变自己的性格与作风,也许会过得更好一些,但像叶公超那样还要坚持“见大人则藐之”,即见了******还硬要摆出不肯低头的知识分子臭脾气,那么,他总是要倒大霉的。

熟悉江浙一带历史与文人秉性的人都会知道,在历史上,江浙一带文人学士很多,考进士时中举者也最多,但是,正如“绍兴出师爷”这句话那样,这些人只配当个幕僚,当个“师爷”,让他们独主其事却比较勉强。从叶公超想开去,像鲁迅先生那种脾气的文人,像徐志摩那样浪漫的诗人,像马寅初那样的耿介教授,你要让他插足政界,肯定他的政途多舛,不会有太辉煌的结局的(其实也已经涉及了一个地区人的大个性问题了)。

从以上例子中,读者可以明显地看出,个人性格的弱点,是如何在他的事业与其他方面为他带来危机和不幸的,如果换一种性格,那么这个人物也许就会有另外一种结局。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自己个性方面的弱点与不足,它很可能是使你陷于万劫不复之地的重要原因。

注释:

①②③许纪霖:《误入宦途的叶公超》,《中外书摘》2000年第九期,第38~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