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然保护区
人字形大沟——大青沟自然保护区
大青沟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境内,呈人字形大沟,面积达8183公顷,1980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干旱地区珍贵阔叶林。
大青沟地处西辽河流域南部的科尔沁沙地中,沟内保存着珍贵的阔叶树种混交林,沟上为沙丘草原和疏林地,与周围浩瀚无垠的沙漠景观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照。区内植物区系组成比较复杂,高等植物有767种,其中水曲柳、胡桃楸、天麻等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保护区特殊地理位置和茂密的森林植被,是我国北疆千里风沙线上的一颗稀世明珠。
国家森林公园——贺兰山自然保护区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境内,面积达67710公顷,1992年建立自治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同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干旱、半干旱区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本区地处贺兰山西坡,为草原向荒漠的过渡地带,最高峰海拔3556米,相对高差达2000米。区内植被垂直变化明显,森林植被以油杉林、青海云杉林为主,高等植物有511种,其中有沙冬青、羽叶丁香等国家保护植物10多种,模式标本产于该地的植物有32种,贺兰山西坡特有植物种或变种8种。本区的动物区系
也十分复杂,具有华北和蒙新区两方面的代表,已发现的高等动物有177种(鸟类占11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马鹿、麝、蓝马鸡等18种。
该保护区的建立对维持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生命的摇篮——达赉湖自然保护区
达赉湖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境内,面积达74万公顷,1986年经新巴尔虎右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0年升为自治区(省)级,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生态系统和以鸟类为主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本区地处大兴安岭西麓、蒙古高原东侧,海拔550-650米,气候属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的交错带,自然景观具有典型草原向草甸草原过渡的特点,具有极好典型性和代表性。达赉湖是亚洲中部干旱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湖中水生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湖泊、河流、苇塘、沼泽湿地、草甸和草原等构成了保护区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位居亚洲中部草原地带中的前列,区内共有植物448种,鸟类19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丹顶鹤、白鹤、黑鹳等36种。
该保护区的建立对我国草原地区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天鹅湖——达来诺尔自然保护区
达来诺尔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境内,面积达119413公顷,1987年经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4年晋升为省级,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大鸨等珍稀鸟类及内陆湿地生态系统。
本区集湖泊、湿地、草原、沙地、残丘山地等多种生态系统为一体,由北向南形成了玄武岩台地-湖积平原-湖盆低地-风成沙地依次排列的景观格局。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内蒙古高原上着名的内陆湖泊生态系统,境内有大小湖泊22个,其中最大的达来诺尔湖面积22833公顷。众多的湖泊、河流、沼泽及湿草甸等构成了占保护区总面积35.8%的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因而被列为亚洲重要湿地。
保护区内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物种资源,据调查,种子植物有434种;脊椎动物中有鱼类21种,鸟类133种,哺乳类15种。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有白鹳、黑鹳、丹顶鹤、大鸨、玉带海雕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天鹅、白枕鹤、灰鹤等18种。
本区是丹顶鹤、大鸨、大天鹅等珍稀鸟类的繁殖地和南北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也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世界上丹顶鹤繁殖的最西界,具有极为重要的保护价值。
辽阔草原上的河流——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境内,面积达107.86万公顷,198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和河谷湿地生态系统。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境内最有代表性的丛生禾草-根茎禾草(针茅、羊草)温性真草原,也是欧亚大陆草原区亚洲东部草原亚区保存比较完整的原生草原部分。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类型独特,具有草原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并能全面反映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过程。目前,区内已发现有种子植物74科、299属、658种,苔藓植物73种,大型真菌46种,其中药用植物426种,优良牧草116种。保护区内分布的野生动物反映了蒙古高原区系特点,哺乳动物有黄羊、狼、狐等33种,鸟类有7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丹顶鹤、白鹳、大鸨、玉带海雕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大天鹅、草原雕、黄羊等21种。
本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在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面占有重要的位置和明显的国际影响。
半荒漠地带——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
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西部和乌海市境内,面积达555849公顷,1995年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四合木、半日花等古老残遗濒危植物和荒漠生态系统。
本区地处亚非荒漠东部边缘,为西鄂尔多斯荒漠化草原和东阿拉善草原化荒漠的过渡地区,是古地中海孑遗植物四合木、半日花、绵刺、沙冬青、革包菊、蒙古扁桃、胡杨等集中分布的地方。区内现已查明高等植物335种,其中特有古老残遗种及其他濒危植物有72种,占全部植物种数21.79%,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7种。特别是四合木和半日花仅分布于保护区的小面积范围之内,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此外,保护区还保存着极高的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此外,保护区还保存着极其珍贵的古地理环境,古生物化石十分丰富,山地地层剖面明显,是非常珍贵的天然史书。
该区的建立,不仅在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研究生物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地质构造和古地理环境均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对于保护和改善我国荒漠地区的生活环境和探索荒漠地区可持续发展途径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沙地奇观——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
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境内,总面积达13862公顷。保护区于1979年经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批准建立,2000年4月晋升为国家级,是一个以沙地云杉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本区地处蒙古高原东南边缘,浑善达克沙地东北部的草原上,位于我国东北、华北和大兴安岭植物分布交错地带,区内地貌类型主要为沙地、低山丘陵和河谷等,海拔高度在1300-1500米,植物以蒙古系为主,据不完全统计共有高等植物68科239属460种。区内分布有大面积的天然沙地云杉林,被学术界称为“在内蒙古高原草原区残存的唯一的一个暗针叶林天然生物基因库”。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还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栖息繁衍和停歇场所,形成了较为复杂的野生动物种群,境内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鸨、灰鹤、天鹅、蓑羽鹤、马鹿、猞猁等。
白音敖包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三北”防保护林体系东部地区天然森林植被,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草原畜牧业,研究沙地云杉的起源和分化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美丽的山”——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境内,总面积达100400公顷。保护区于1997年经巴林右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8年晋升为自治区级,2002年4月晋升为国家级,是一个以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本区地处大兴安岭山脉的阿尔山支脉,地貌类型属中山山地,最高峰乌兰海拔1997米,区内自然景观复杂,以森林为主,集森林、草原、湿地等多种景观为一体。由于保护区位于草原向森林、东亚阔叶林向岭北泰加林的双重过渡地带,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代表性和特有性,为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的最典型地带,据初步调查,区内有野生维管束植物85科319属665种,有哺乳动物6目14科37种,鸟类17目46科148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大鸨、大天鹅、鸳鸯、黑琴鸡、蓑羽鹤、马鹿、猞猁、斑羚等28种,尤以马鹿、斑羚的种群数量较大,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研究价值。另一方面,由于本区地处草原与森林过渡地带,生态系统脆弱敏感,一旦破坏,恢复难度较大。
保护区位于西辽河一级支流西拉沐沦河上游,是西辽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之一,境内查干沐沦河流域还是契丹族的发祥地,至今尚留有辽代庆州城遗址、辽怀城遗址、辽庆陵、辽怀陵、金代边堡、罕山辽代祭祀遗址等文物古迹,均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