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兴女性:女性未来人格与修养的10大全新展现
40402700000036

第36章 直觉敏锐成功女性最重要的武器(1)

王璐时时记得女性角色

王璐是康佳集团企业文化中心的总经理,是中国有名的公关三女杰之一。

王璐本来是牡丹江电视台的一位名牌主持人。1992年,康佳集团兼并牡丹江电视机厂,王璐对此做了一个专题报道。在报道中,她提出一个观点:既然自己养不活孩子,何不让别人来抱养?在当时的内地,很多人都还不能接受她的这种观点。节目录制出来试播以后,在电视台甚至市里的高层领导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很多人都不同意播出,认为是给牡丹江市抹黑。后来还是当时的********定夺,专题才免遭被砍的厄运。专题播出以后,不仅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震撼,还获得了全国的电视新闻奖。王璐也因此与康佳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0年,康佳集团邀请王璐深圳一行,王璐到深圳一看就被那里的繁华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所吸引,那时候,王璐正在办理到山东电视台的调动手续。但她毅然来到了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

到康佳的第一个星期里,王璐的工作除了看各种各样的资料,就是收发传真,为人端茶递水。这让王璐多少感到有些不平衡,再怎么说自己在牡丹江也算是一个尽人皆知的名主持人,是康佳老总亲自挖来的人才,以前也对康佳作过很大的贡献——很多人都是通过看自己主持的电视节目才认识康佳的,但到了康佳却好像成了一个无人问津、无足轻重的小角色。

在这枯燥无味的一周过后,王璐被要求写一份关于如何开拓市场的建议书,由于从来都没进行过类似的工作,王璐只得求助于主管,主管毫不客气地对她说:“如果还要我来告诉你怎么写,招你来干什么?”这句话深深地刺伤了王璐的自尊心,她决心做就要做出个样子来。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她每天废寝忘食。终于独立完成了建议书,还在公司的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拿到了3000元的奖金。这时候,王璐似乎真正理解了深圳这个城市——在这里,只要你肯干,就会拥有一切。她也开始重新给自己定位:不要再把自己当成什么名主持,以为高人一等,在深圳,就要一切从零开始。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凭自己的真本事吃饭。

此后,王璐在短短的几个星期里,完成了从内地到特区的转型、从新闻人到经理人的转型、从名人到普通人的转型。

就这样,王璐小心翼翼、勤勤恳恳地在康佳工作了三个月,一天,她接到主管的通知,叫她去开一个会,当王璐来到会议室,发现开会的都是一些高层干部,这使她很惊诧,然而更让她惊讶的是陈伟荣突然宣布任命她为公关宣传部的副经理。这让王璐大吃一惊,她认为自己来康佳的时间才两三个月时间,不可能这么快被提拔,而且事先并没有人和她谈过话,这在内地根本是不可能的。王璐再一次领略到了特区风格。

接下来,王璐更加努力工作,由于王璐以前在电视台工作,因此康佳集团把树立企业形象的工作交给了她,王璐轻车熟路,如鱼得水,由于在公宣部出色的工作表现,王璐被任命为企业文化中心的总经理。

从公关宣传部经理到企业文化中心的总经理,王璐的任务就是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康佳,树立康佳的企业形象。王璐有自己的一套设想,她彻底脱出了康佳初期宣传的那种“质量好、售后服务好”的套路。她认为这些都是一个企业、一个产品所必须具备的因素,无须去大张旗鼓的宣传。要使更多的人使用康佳产品,必须致力于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企业的美誉度、顾客的忠诚度。或许是由于电视台工作的经历,她所进行的公关宣传中处处都透着人文关怀。

无论从传统的角度看,还是从现代的角度看,王璐都够得上美女的标准,但王璐办起事来就没有了这份美丽,她风风火火、铁面无私。但在生活上,她却像一个大姐那样关心照顾着下属。以至于下属就算是两口子吵架,也会第一个跑来找她倾述、调解。所以,别人都称她为“王姐”而不是“王总”。

刚来深圳的前几年,先生和女儿都还没有过来,王璐一心扑在工作上,几乎是以单位为家,十足的一副“女强人”形象。当先生和女儿来到深圳以后,王璐仍然没有适应过来,改不了几年来养成的习惯,冷落了家里人,搞得先生颇有微词。开始王璐对此并没太在乎。她认为都是一家人,自己努力工作也是为了这个家,他们会理解的。直到有一次,她批评女儿的时候,女儿反驳道:“你有什么权力说我,你从来没有关心过我。”女儿的话像钉子一样钉在她的心上,让她开始反思自己这几年的生活方式。她发现,女儿已经长大了。

自从这件事以后,王璐改变了生活方式,以女性的温情周到地侍候丈夫,以博大的母爱去关心女儿,令人幸慰的是这种改变没有影响到工作,更使得她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现在王璐每天最开心的事是下班以后去市场买菜,亲自下厨做几味家常菜,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王璐深有感触地说:“女性和男人毕竟是有差别的,不管你能力多强、工作多么出色,也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女性角色。否则,你的生活就是不圆满、有缺陷的。”

作为一个女性,王璐在该恋爱的时候就恋爱了,该结婚的时候就结婚了,该生孩子的时候就生孩子了,该有事业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事业,拥有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一切,但她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得意和骄傲。她说,自己只不过是把握住了好的机遇而已。

克服女性自身弱点的陈嫦娟

谁能想到中国电信界的“铁女性”陈嫦娟在22年前竟是高考落榜生,而这个落榜生为了广东的电信立下了汗马功劳。

1993年,首创全国200电话卡,仅这项业务2000年就给广东电信带来了10亿元人民币收入;

1995年,首创全国视聆通,开创了广东省互联网先河;

1997年,首创全国商业网;

1998年,首创广东省高速信息网;

1999年,创建华南最大的信息服务网站世纪龙;

2001年主持了广东省IPOVERDWDN光网络试验项目,在国内率先开通了基于MPLS和2.5GDWDN等国际先进技术的光互联网骨干网,解决了新技术运用中的一些关键问题,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实用阶段……

电信界同行评价,陈嫦娟和她带领下的广东电信“拓展办”开拓的这些业务,为中国电信从电话网到宽带网、信息网的演变打下了良好的规划基础和技术基础。她还多次获信息产业部、广东省颁发的科技进步奖,并获******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俗话说得好:“若非一番寒彻苦,哪得梅花扑鼻香。”在陈嫦娟成功的背后有她付出的多少辛酸。1978年,刚刚“上山下乡”回城的陈嫦娟参加了全国高考,21岁的她落榜了,她忍不住伤心痛哭。但她并没有因此气馁,因为从她不到9岁起在父亲被打成走资派的那段艰难日子里,就已学会了坚强。

在母亲支持和鼓励下,她决心走自学成才的道路。后考入中央电视大学就读电子类专业(大专),1980年进入北京邮电大学就读本科函授,大专和本科学历一起读,每个学期都要参加两个大学的全国统考。经历了6年学习,她最终拿到了两个文凭。

陈嫦娟和来自世界各国不同行业的CEO们一起在哈佛大学参加MBA培训班学习,由于她学习出色,被同学们赞誉为“你是中国电信的骄傲”。这一次是她继1995年在美国、加拿大学习后的又一次充电,陈嫦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她把这些知识用在企业管理上,使广东电信发展得更快更好。

陈嫦娟没有放弃使自己进步的任何机会,她常常说“学历是有止境的,但学习是无止境的”。1997年,40岁的陈嫦娟又去读在职研究生,她是中山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两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她认为在当今的信息技术领域,知识不再是一劳永逸的耐用品,如果不能保持知识经常更新,即便是博士或硕士,时间稍长,就有可能降到本科生的水平。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紧迫感和压力,陈嫦娟总是不停地学习,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

陈嫦娟在广州电信局工作了12年,经历了旋转的模拟交换机嗒嗒嗒的脉冲声,然后到程控机,又到90年代话音的智能业务。1995年3月去加拿大、美国学习之前,陈嫦娟才刚听说“互联网”这个词,但并不知道互联网是怎么回事。6月份她回国时,就决定要做互联网。2个月后就组建了宽带智能业务拓展办公室,简称“拓展办”。

陈嫦娟依托广东电信的强大国企背景成功地做成了“视聆通”。1997年5月,中国邮电电信总局在广州召开了全国工作会议,视聆通被作为成功经验在会上交流。广东电信成为推动中国电信互联网的带头兵。除了视聆通,陈嫦娟还领头做了宽带试验网。

1999年,陈嫦娟她们在做21CN时已经将目标锁定在做世界级的中文知名网站。目前21.cn的用户容量已经达到千万级,成为中国最大的免费邮箱系统。

常常挂在陈嫦娟嘴边的一句话是:“不幸是最好的大学,磨练是最大的财富”,陈嫦娟继任广东电信处处长,负责长江电信发展,这个工作要求她具有远大果断的目光。刚刚上任时开正处级会议,一个大圆桌就陈嫦娟一个女的,当时怎么说,说什么话,这些都困扰着她。她几乎说不出话了。陈嫦娟说自己能感受到大家的眼光:“一个女性能有什么见解?”会上陈嫦娟什么也没有说,但她用行动说话。自从1990年到了省管理局后,陈嫦娟每天工作不少于10个小时。她有一张日程表:周一晚上为了准备第二天的发言写有实质性的讲演稿或建议书。周二6点起床,7点赶往深圳开两个全省性的会议,发言。12点半开完会半个小时吃饭,下午1点从深圳赶回广州,3点到5点半和广东电信网络运行部科级干部开会,6点半应酬吃饭,9点另一拨应酬。回到家时整个人都瘫了似的。于是有下属给她编了四句话:“一为工作,二为同事,三看女儿,最后留点时间给老公。”如果说1990年进广东邮电管理局是陈嫦娟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那么1995年做互联网则是她的第二个转折点。身为女性做互联网,陈嫦娟以为最大的挑战是技术和创新。“每一年互联网的技术都在腾飞,我最大压力就是要时刻紧跟国际技术的变化,另外结合我们的实际真正用起来。就性别而言,女性比较细腻,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做信息服务业、搞电子商务、ICP,细腻加上投入,就有很多悟性出来。但仅仅有细腻,如果投入不够,经历不够,无私奉献不够,心胸不够开阔,很难做好。”

陈嫦娟深有感触地说女性做事真的很难,除了要克服大家可能都要遇到的困难外,还必须克服女性自身的一些弱点,比如从心理特点上来说,女性的心胸不够开阔,宽容心可能相对少一些,在感情上可能更情绪化一些等等。再者,女性还必须克服自身的惰性,克服满足和依赖的心理,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只要女性果真能做到这些,再加上恰到好处地发挥女性本身的一些优势,那成功就不再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了。

那英靠创新实现突破和飞跃

那英是现今人人皆知的著名歌手,她的好些歌曲为人们所熟悉,如《好大一颗树》、《雾里看花》、《征服》。

然而你不知道这位颇具实力的歌手初闯乐坛时,却是以苏芮的替身而出现的。

那英从小就具有非常强的语言模仿能力,在音乐感觉方面也有着很高的天赋,这使她有一种学什么像什么的特殊本领。由于她的音色与苏芮相近,因此在她早期的演唱活动中,以模仿苏芮而为人所知,她的演唱简直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她曾录制过一盘名为《苏芮新歌》的带子,流行甚广。

但那时,那英基本上还没有什么名气,她的风格就是模仿别人的风格,音乐圈在流行什么,她就学什么、唱什么。

1990年以后,那英在听苏珊·维格和赛德等世界级歌星的歌曲中突然有所领悟。“我从她们的歌声中发现,流行歌曲的演唱并不就是‘西北风’式的唱法。也许在本能的音色上才能唱出真正动人的东西,这给我以很大的启示,她们的风格并不连喊带叫。我恍然大悟,以前总认为只有连喊带叫才能证明自己是个实力派,回头一想真是幼稚和无知。”

从这以后,那英在许多作曲家的帮助下,开始逐渐地脱离了苏芮,形成自己的风格。她开始成熟,开始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使自己的音乐事业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1992年的《奥林匹克风》演唱会上,那英与苏芮同台献艺,但两人的声音和风格已完全不一样了。那英终于找到了最能显现自我个性的声音位置,表现出不凡的实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

那英还在继续努力着。挖掘潜力,树立新形象是她的奋斗目标。

那英易风一事应给一些人以启示:凡事只求模仿,不求创新的人是没有多大发展的,只能处于后方,而要发展,只有冲破模仿的束缚,勇于创造自我,进而才能成就不凡。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泥潭,由于客观环境的制约以及自身素质及水平所限,一个人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再也发展不下去了,处于停步不前的状态,这时,要想在事业方面有所突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必须依靠创造,依靠想像,运用新的思维、方法和知识,才能登上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