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学经典导读(全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40096500000118

第118章 古文观止(9)

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大方,我不把这看成缺陷,回答他们:“孔子说,‘与其骄傲,无宁固陋。’又说:‘因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认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

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丝织品做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当群牧司判官,客人来了未尝不摆设酒席,但有时斟酒三次,有时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酒是在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之类,下酒菜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食具用瓷器和漆器。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不会受到讥笑和非议。那时聚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近来士大夫家庭,酒若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若不是来自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若品种不多,食具若不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为了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若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顺着习俗的人少了。唉,风气败坏得这样,居高位有权势的人即使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恶劣风气吗?

【师说】

一个人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他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以他深邃的政治眼光,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个真理。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一文中,紧紧围绕着“成由俭,败由奢”这个古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旁征博引许多典型事例,对儿子进行了耐心细致、深入浅出的教诲。

司马光认为俭朴是一种美德,并大力提倡,反对奢侈腐化,这种思想在当时封建官僚阶级奢靡的流俗中,无疑是具有巨大进步意义的。今天看来,司马光的见解和主张,也是很有现实积极意义的。

【知识卡片】

司马光花费了十五年时间主编《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录》《考异》各三十卷。取材于各种正史、野史、传状、文集等二百余种,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

【故事链接】

警枕的来历

司马光从小读书刻苦勤奋,他觉得自己记忆力不行,背课文记生字总是没有别人快,就暗自说:“让我下苦功,来增强记忆力吧!”于是,他试着对课文多念多背,别人背两遍三遍,他要背五遍六遍。这样一来,时间就不够用了。放学后,也得挤出时间来读书。特别是晚上,读书读到很晚。到第二天,还要早早地起床,进行晨读。由于晚上睡得迟,他常常睡过头,耽误了早晨读书。“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想让母亲来喊醒自己,但母亲心疼他,不想让他读书读得这么苦。

有一天,司马光看见后院一段圆木头,灵机一动,心里想:“有办法了!”司马光把圆木头擦干净,放在床上当枕头。他枕着圆木头睡,一翻身,圆木头就滚动,便把他惊醒。这样,他就不会睡过头了。一天,母亲在床上发现了这根圆木头,正想扔掉,司马光说:“母亲,千万不要扔,这是我的警枕。”

母亲听他一解释,感动地说:“孩子,用功读书是好事,但也不要累坏了身体呀!”

司马光回答:“母亲放心,孩儿不是小傻瓜,不会累坏身体的。”

由于发奋学习,司马光十五岁时已无书可读了。长大后,他当上宋朝大臣,主编了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鲁仲连义不帝秦(节选)

【原文】

鲁仲连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子:女儿。好:貌美。】,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醢(hǎi):剁成肉酱。】鬼侯。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脯:把人杀死做成肉干。】。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羑里之库【羑(yǒu)里:地名,今河南汤阴北。库:监狱。】百日,而欲令之死。曷为与人俱称王,卒就脯醢之地也?齐闵王【齐闵王:亦作齐湣王、齐愍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策:马鞭。】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十太牢:一种接待礼仪。】待子之君。’夷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巡狩:天子出巡。】,诸侯避舍【避舍:宫室让给天子。】,纳于筦键【筦(ɡuǎn)键:即“管键”,钥匙。管,钥匙;键,锁簧。】,摄衽抱几【衽(rèn):衣襟。几:座旁的小桌子。】,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退而听朝也。’鲁人投其钥,不果纳,不得入于鲁。将之薛,假涂于邹【涂:同“途”。邹:战国时小国,今山东邹县。】。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主人必将倍殡柩:古代丧礼,主人在东,灵柩在西,正面对着灵柩。天子来吊,主人就要背着灵柩。倍,同“背”。】,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饭含:人死后,把饭放在死人口中称“饭”,把珠玉放在死人口中称“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之臣,不果纳。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俱据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三晋:晋国原是春秋强国,后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后因称韩、赵、魏为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且秦无已【无已:没有人阻止。】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予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谗妾:嫉贤妒能的妇人。】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

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却:撤退。】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适会公子无忌夺晋鄙军:魏公子无忌为救赵国,托魏王爱姬盗得兵符,又假传王命,杀晋鄙夺兵权。】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为鲁连寿:祝鲁仲连长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译文】

鲁仲连说:“当然能够,我说给您听。从前,鬼侯、鄂侯、文王是殷纣的三个诸侯。鬼侯有个女儿长得娇美,把她献给殷纣,殷纣认为她长得丑陋,把鬼侯剁成肉酱。鄂侯刚直诤谏,激烈辩白,又把鄂侯杀死做成肉干。文王听到这件事,只是长长地叹息,殷纣又把他囚禁在羑里监牢内一百天,想要他死。为什么和人家同样称王,最终落到被剁成肉酱、做成肉干的地步呢?齐闵王前往鲁国,夷维子替他赶着车子作随员。他对鲁国官员们说:‘你们准备怎样接待我们国君?’鲁国官员们说:‘我们打算用牛羊猪各十头的礼仪接待您的国君。’夷维子说:‘你们这是按照哪来的礼仪接待我们国君?我那国君,是天子啊。天子到各国巡察,诸侯理应迁出正宫,移居别处,交出钥匙,撩起衣襟,安排几案,站在堂下伺候天子用膳,天子吃完后,才可以退回朝堂听政理事。’鲁国官员听了,就闭门上锁,不让齐闵王入境。齐闵王不能进入鲁国,打算借道邹国前往薛地。正当这时,邹国国君逝去,齐闵王想入境吊丧,夷维子对邹国的嗣君说:‘天子吊丧,丧主一定要把灵枢转换方向,在南面安放朝北的灵位,然后天子才能面向南吊丧。’邹国的大臣们说:‘一定要这样,我们宁愿用剑自杀。’所以齐闵王不敢进入邹国。邹、鲁两国的臣子,国君生前不能够好好地侍奉,国君死后又不能周备地助成丧仪,然而当齐闵王想要在邹、鲁行天子之礼,邹、鲁的臣子们坚决拒绝齐闵王入境。如今,秦国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魏国也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国家。都是万乘大国,又各有称王的名分,魏国只看见秦国打了一次胜仗,就要顺从地拥护它称帝,这就使得三晋的大臣比不上邹、鲁的奴仆、卑妾了。如果秦国贪心不足,终于称帝,那么,就会更换诸侯国的大臣。他将要罢免他认为不肖的,换上他认为贤能的人;罢免他憎恶的,换上他所喜爱的人。还要让他的女儿和搬弄是非的姬妾,嫁给诸侯做妃姬,住在魏国的宫廷里,魏王怎么能够安安定定地生活呢?而将军您又怎么能够得到原先的宠信呢?”

于是,辛垣衍站起来,向鲁仲连连拜两次谢罪说:“当初认为先生是个普通的人,我今天才知道先生是天下杰出的高士。我将离开赵国,再不敢谈秦王称帝的事了。”秦国将领听到这个消息,为此把军队后撤了五十里。恰好魏公子无忌夺得了晋鄙的军权率领军队来援救赵国,攻击秦军,秦军也就撤离邯郸回去了。

于是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辞让,最终也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设宴招待他,喝到酒酣耳热时,平原君起身向前,献上千金酬谢鲁仲连。鲁仲连笑着说:“杰出之士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于是辞别平原君走了,终身不再相见。

【师说】

鲁仲连通晓“势数”,深谙国际力量的变化给齐国带来的后果,于是他挺身而出,为了齐国的利益拼死一辩。在平原君赵胜的引荐下,他见到了辛垣衍。首先,他直截了当、一针见血地指出秦乃虎狼之邦的本质。继而具体指明了救赵的策略——迅速组建魏燕齐楚同盟,联合起来救赵击秦。当辛垣衍声称魏国不想救赵时,鲁仲连举了“齐威王生而朝周,死则叱之”的例子力陈秦称帝之害。

鲁仲连举纣王对鬼侯、鄂侯、文王三个诸侯的例子,可见,“帝”从来都是残暴专横的。鲁仲连向辛垣衍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想告诉他,即使就如辛垣衍所言,魏国甘愿臣服秦国,秦国也不会放过魏国。鲁仲连又通过两个例子提醒辛垣衍,魏国假如尊秦为帝,秦就会以帝的身份来苛求、命令魏做这做那,不会再把魏当成平等的诸侯来看待。最后,鲁仲连又从魏王和辛垣衍的个人角度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他们尊秦为帝的下场。由于鲁仲连连续述说尊秦为帝的危害切中了辛垣衍的要害,所以,辛垣衍最后改变了主张。最后魏国的信陵君窃符救赵,解了邯郸之围。平原君想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坚辞不受,飘然而去。应该说,从整个事件来看,鲁仲连表现出了齐之高士的爱国、清廉、仗义的高尚德操,显示了自己过人的胆识、高超的智慧和鞭辟入里、简洁含蓄的论辩艺术,真可谓智勇双全、德才兼备。

【知识卡片】

鲁仲连,又名鲁仲连子、鲁连子、鲁仲子和鲁连,是战国末年齐国稷下学派后期代表人物,著名的平民思想家、辩论家和卓越的社会活动家。鲁仲连的生卒年月不见史籍,据后人考证,鲁仲连是今天聊城市荏平县王老乡望鲁店人。他“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胸罗奇想,志节不凡,他为人排除患难、解决纷乱而一无所取。他飘然远举、不受羁<;纟曳>;、放浪形骸的性格,为后世所传诵。

【故事链接】

鲁仲连射书

周赦王三十七年,雄心勃勃的燕昭王为了争霸天下,命乐毅为上将军,率兵二十万进攻齐国,不到半年就攻下齐国七十二座城池。当时的聊城,也是其中之一。到了赦王四十年,燕王听信谗言,罢免了乐毅的官职,齐将田单便趁此机会,破了燕军,杀死燕上将军骑劫,乘胜追击,一气收复了齐国七十一城,可唯独聊城城池坚厚,守将负隅顽抗,齐国损兵折将,久久不能攻下。

双方相持了一年多,城中粮草断绝,兵民只好煮粥代食。后来,连粥也喝不上了,就只好捕捉狗、猫、耗子和剥树皮充饥。大街小巷,饿殍遍地,乞丐成群,叫苦连天。城外郊野,一片片的庄稼被车马踏为荒野,齐军的尸体也发出难闻的气味。

齐国有一义士,名叫鲁仲连,智勇双全,他周游列国,专好忧国忧民释纷民难。所以,各诸侯国都久仰他的大名,对他非常敬重。鲁仲连看到聊城战事持久,双方损兵折将,白白让百姓遭殃。于是,他便来到齐军营寨,面见了田单将军。他对田单说:“守城将军乐英,是乐毅的侄儿。他自幼跟叔叔长大,为人正直,骁勇善战。现在他叔叔被燕王罢官回乡,他也不受燕王信任,不敢回国;可要投降了齐国,又怕落个不忠之名。所以要在聊城死守,换得英忠之名。要是将军以武力相逼,他一定不会屈服,若让我修书一封,射入城中,晓以利害,说不定能使他三思而后行。”田单久闻鲁仲连之韬略才华,当面谢过他的好意,对他射书的建议,也就满口答应了。

第二天,乐英正在东门巡察,忽见一齐将往城楼上射来一箭,上面似束着书信。他忙吩咐守城士卒拣来一看,原来是鲁仲连的亲笔。

乐英手持书信,再三阅读,回帐大哭三天不能决断,因而仰天叹息道:“大丈夫处世,实在难呀!我守城殃民是不仁,战败身死是不勇,降人受禄是不忠,回燕受谗是不智,与人杀我,不如自杀!”说完他大吼一声,拔剑自刎而死。守城燕军失帅,齐军很快收复了聊城。

齐王念仲连射书救城之功,要封他为官,可鲁仲连坚辞不受,后来他隐居于民间。他说:“我如果受到官职羁绊,免不了要时时向权贵折腰,那多么无聊,倒不如安贤乐俗,与世无争,求得精神上的舒适畅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