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话,你是否真懂了
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是中国几千年来都一直在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到了现在,更是每一个家长都头疼的难以攻克地问题。有的家长困惑:书也看过了,课也上过了,不打他不骂他,拼命地鼓励他,为什么就是没起色?糟糕的亲子关系为什么就是没改善?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与成人是完全不同的。怎么能要求孩子以父母的眼光来看问题呢?要想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想法,读懂孩子的语言,才能“对症下药”。
孩子发出的警讯总是各式各样,如果不能及时察觉,就会造成大人对孩子的误解,而让孩子蒙受委屈。如果不能理解孩子的言语,只是用大人的思考模式对待孩子,同样也会造成教育的伤害。
姐姐晶晶在院子里荡秋千,却被妹妹兰兰推倒在地,晶晶哭了。
爷爷看到了,就把兰兰带到一边训话:“你怎么可以把姐姐推倒啊?你看姐姐的膝盖都摔破了,多危险啊,你知道吗?”
撅着小嘴儿的兰兰什么也不说。
“你做了错事,害姐姐受伤了,你要跟姐姐说对不起哦。”
“我不要!不要!”兰兰坚持不道歉。
“你这孩子!”爷爷不高兴了,“你把姐姐推倒,害姐姐摔伤了,是你不对,怎么还不肯去道歉啊!”
“我就是不要!”兰兰很固执。
“你不道歉,爷爷要打人喽!”爷爷举起手,做打人的姿势。
“那你就打吧!”兰兰很干脆地回答,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
倒是爷爷愣住了,不知道一向听话的兰兰怎么会突然变得这么不听话。
“爷爷没跟你开玩笑,生气会打人哦,会很用力打的!”爷爷再次威胁。
“就让你打啊!”兰兰宁愿被打,也不道歉。
这时在院子里晒衣服的妈妈走过来,向爷爷讲出兰兰不愿意道歉的原因。原来秋千先是兰兰在玩的,但是姐姐晶晶跑过来,一下就把兰兰推了下来,自己抢着荡秋千。兰兰生了一会儿闷气,才终于还手将姐姐推倒,以示报复。
妈妈问晶晶,有没有先把妹妹推下来。
“有!”晶晶回答得很干脆。
“你是姐姐,为什么不让着妹妹啊,或是和妹妹一起玩啊。”
“她不下来,不让我玩。”
“那也不能把妹妹推下来啊,现在你知道了吧,推人摔倒多痛啊,而且会受伤的,多危险啊。两个都不对,要互相说对不起。”在妈妈的“裁定”下,姐妹俩互相道歉,又一起荡秋千了。
孩子会慢慢长大,逐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个性。他们也会慢慢地知道要怎么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感受。当他们觉得自己没错的时候,宁愿被打也不愿意向大人低头。这是父母应该注意的。
孩子的心中也有一把尺,会规范自己,也会去衡量父母对他的规范是否公平。孩子的自律感与规范的观念,是需要家长示范与指导的。
兰兰固执地说愿意被打时,其实并不是真的想要被爷爷打,而是在告诉家长:我不高兴,我很生气,我非常委屈;事情并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因为孩子在幼年时常常只会单一思考,还不懂得怎样用语言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才会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举动。身为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想法去想孩子的行为、孩子的事情,才会真正地了解孩子,“读懂”孩子的语言,体会孩子的内心,及时作出引导。
“你让XX做你孩子吧!”
“你让XX做你孩子吧!”相信很多家长都听到过孩子这样的气话,但是孩子为什么会赌气和家长这样说呢?那就是孩子们经常会听到父母这样的话:“你看那xxx家的孩子……看那别人家的孩子……”,每个孩子可能都被这个和自己毫无关心的“别人家孩子”搞的头晕脑胀。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不是别人的“影子”。为了让孩子把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孩子做“最真实的自己,父母就应该避免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比优劣。
生活中,多数父母都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其中比得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他们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在比较中看到差距,然后努力学习,提高成绩。但这却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严重的还会使孩子变得自卑。
和李威一样上初中的表哥张亮经常来李威家玩,每次妈妈都会问张亮最近有没有考试,考得怎么样。张亮每次都自豪地回答:“我的各科成绩都在90分以上,是全班第一名。”妈妈就会夸奖他一番,然后就会冲着李威说:“看看你的成绩单,没有一科成绩在80分以上。难道咱家的学习环境比你表哥家差吗?你真让我感到失望。”
这让李威觉得自己是一只丑小鸭,永远也没办法和表哥比,学习情绪很低落,成绩也越来越差。
孩子会因为家长经常拿自己和别的孩子作比较而造成负面的心理影响。父母经常这样做的后果,会让孩子产生很多负面情绪,不单单是不开心,更有甚者还会感到恐惧、愤怒和嫉妒。拿别的孩子和自己作比较,进而贬低自己,小孩儿会认为这是父母不爱自己的表现,因此会越来越感到自卑。
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在他的《教育孩子四十条》中,有这样一条:“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当然,父母用名人事迹来鞭策孩子作为学习榜样也是无可厚非的。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千万不要用挖苦的口气,借别人的长处来贬低自己的小孩,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有时候还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和顶撞,影响家庭和睦。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妈妈对儿子说:“看看人家,人家都能考100分,怎么就你只考了80分;人家当班干部,你连个小组长都没有当上;人家在学校运动会上都能取得好成绩,怎么就你排名最后呢,你真太不给我争气了,你除了捣蛋,你一无是处!”
有一次,儿子实在忍不下去了,就生气地冲母亲喊:“妈,你瞧瞧人家李阿姨当局长,你为什么只当小科长?人家张阿姨月薪一万,你怎么就三千呢?隔壁邻居有最新款的电视机,怎么咱们家就是个二手电视?你太让我没有面子了?”
妈妈一愣,忙说:“小子,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人和人能比吗?”
儿子说:“那你为什么经常拿我跟别人比啊?”
妈妈哑口无言,聪明的孩子让母亲无言以对。
慢慢想想,生活的确就是这个样子,自己教育孩子要方法得当,千万别拿别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较。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如果总是拿人家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比自己孩子的短处和缺点,岂不是在灭自己孩子的威风。相反,孩子的缺点被父母用平常心来对待,并被鼓励扬长避短,孩子也会因为这样的鞭策方式而变得优秀起来。
长期处于比较中劣势地位的孩子,会逐渐认同客观的评价,主观上完全对自己失去信心。尤其孩子被别的孩子长期作为比较对象时,处于劣势一方的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已经没有存在这个家庭中的价值了。一旦造成孩子这样的负面情绪,其自卑感会影响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而也许他原本是一个聪明上进的孩子,只是调皮了点,或是贪玩了点,或是学习成绩稍差了点。所以说,父母一句话,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并非危言耸听。
“我就是不想学习,我不上学了”
“我就是不想学习,我不上学了!”很多家长应该都遇到过孩子这样言语的对抗,孩子说这样的话说真的不想上学,决定不去学校了吗?相信没有一个家长会这样认为。但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逆反情绪和行为,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我想,家长这时候首先应该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原因,在面对孩子厌学时或者成绩不好时,教导孩子时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减少和孩子的冲突与攻击倾向。家长还应该改变“严厉出孝子”的观念,尝试着去做让孩子非常感动的一些事情,让孩子体会和明白家长对他们的关爱,然后再以商量的形式教育并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学习计划。
李大乐在读初中二年级,孩子情绪经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平时孩子常与家长发生冲突,他非常痛恨自己的家长,经常与家长发生口角,曾数次在与家长争吵后,偷了家里的钱出走,最长一次甚至呆在网吧里三天两夜,平时更是无心学习。尽管家长为他请过好几个家教,但却都无法改变他,李大乐家长为此痛苦不已。孩子心里说是“讨厌学习”其实只是为了反抗家长而故意说的气话,其实孩子内心非常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孩子也渴望在每次考试后像其他孩子一样能得到家长赞赏的微笑。但李大乐的爸爸性格暴躁,每次没考好李大乐都要受到家长的责骂。以前孩子曾尝试着向家长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内心感受,但还没说几句话就遭到家长的大声呵斥,后来李大乐便干脆拒绝与家长沟通,回到家就会自己卧室了。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也可以这样描述。多少家长都在说,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不学习玩游戏的时候可有精神了,一提到学习的时候就喊累……孩子厌学,已经成为不少家长的难题,孩子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也从不主动学习,都是家长让做什么,孩子才会去做。有的孩子甚至把课本都撕了,家长都没有了办法。所有的孩子,在幼儿时期或者至少儿期都喜欢涂鸦、画画,而孩子到了12岁以后基本上就不怎么画了,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孩子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画出的作品与自己的审美要求及想象相差太远,孩子又没有办法改变当下状况,这时孩子才不得以放弃掉回画。其实,仔细观察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他并不是一下子就决定了不做,孩子也会尝试着去克服困难。但毕竟孩子的能力有限,当他感觉解决不了时,最后只能选择退下来。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家长的认识很重要,一个不经意的学习上的否定,都会造成孩子的退缩,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学的知识也在逐步加深。这也使孩子本来学习的情绪就有所下降了。再加之家长的不帮助,而单独的要求孩子去做,去面对一些难以解决的事情就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作为家长的现在都热衷于给孩子报课外学习班,好像觉得有钱就能使鬼推磨。让孩子学习好起来。家长本身自己不愿去研究孩子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不喜欢学习。反过来总是严厉的要求孩子考多少分,多少名次,一点都不去想孩子为什么学习下降,盲目的认为是孩子学习不用功。而且在平时家长没有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不是家长管孩子,就是把孩子交给补习班,而且还给孩子加压,说什么“我给你花钱了,你就得好好学习”。家长是孩子成长上的帮扶者而不是监工和施压者。不管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是其他什么,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在兴趣极大的情况下,暂时遇到了困难,那么在这种阶段的孩子是最好帮助的。如果孩子“屡战屡败”,那么孩子就会失去信心,这时的家长,要学会和孩子沟通时候的技巧,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要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给孩子一点时间和空间,并且还要耐下心来,先激发兴趣、鼓励、表扬、肯定,给孩子信息及理解,让孩子觉得自己行,同时给孩子提供能够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我的孩子不喜欢上学怎么办?”“我的孩子不用功学习怎么办?”不少家长整天为这些问题而忧心忡忡。其实,孩子大多是愿意通过学习去了解新的事物的。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的确会变得很讨厌上学、讨厌学习。造成孩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家庭因素影响所致的却占了大多数。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说“我是个不喜欢学习的人,我喜欢自由自在。我是讨厌学习,我感觉到学习没有什么意思,但上学也是一种乐趣,让我们懂得做人和好多好的道理。我们是不想让别人老是在掌控,我们要有自己的主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孩子的心里话,孩子是有自己的思想的,愿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想过分的被家长干预。
教育专家认为,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很强的求知欲,没有真正不爱学习的孩子。孩子厌学只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消极“状态。事实上,现在的孩子比以前学的东西要多得多,他们接触的社会信息也比家长多,而家长只是单一的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没有考虑孩子很容易接受和吸收新的事物的状况,这也是一种家庭教育的误区。孩子不是不爱学习,孩子愿意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如美术、散打、音乐、绘画、电脑、体育活动方面等知识,而不愿意学习文化课知识,而且严重的偏科。分析这些不爱学习文化课的孩子,不是学习没有兴趣就是学习成绩不好而遭到家长训斥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最后变得不爱主动学习。所以孩子才会在学习上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不爱主动的学习文化课,学习没有意义。这时候就得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配合,改变孩子用多种办法去纠正。家长和老师要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学校和家长互相默契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