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是生化机器人,但他表达起来的时候,并不像是机器人。最少没有人能够轻易看得出来,而且他也不具有机器人死板、缺乏人情味的缺陷。记得吗,M1与他的同伴,都是按照可以长期存在并混入人类之中不被发现的标准制造的。
甚至他们自己,并不清楚自己不过是生化机器人。只是知道,自己是被挑选出来的,能够驾驶、操纵“骑士动力装甲”的人。因此他说起话来的时候,依然还保留着普通军官说话时的模样。
“走吧!”
M1宣布完命令,简单的说了一句。当下他自己第一个,把生化鲨鱼为基础改造的仿生攻击艇扛在了肩上。虽然去除了生化鲨鱼体内所有多余的东西,但这玩意依然还相当沉重。
在生化鲨鱼攻击艇内部,所有的鳍都通过一些线缆连接到的内部。那儿有一个状如手套的东西,将能够与“骑士动力装甲”进行无线连接。那么M1通过一套仿真软件,就能够像鲨鱼那样在海水里游动。
事实上那不过是一个翻译软件,把M1操纵的“骑士动力装甲”的动作,转换成生化鲨鱼攻击艇的动作。除此之外,还有声纳成像技术,为M1他们提供附近的景物。只不过这种技术,使用的是仿生学的生物仿真技术。能够发出像海豚那样的回声定位系统,并连接到声纳声像技术上。
当M1驾驶着生化鲨鱼攻击艇,在海水里像一条真正的鱼那样游动的时候,他从自己的“拓扑无线网络”里听到了欢呼的声音。这是入水前,从海面上的鱼鳍上收到的最后的无线电波。然而整个“骑士部队M小队”的联系,将通过蓝绿激光进行。
海面下的景物展现在了M1面前,既有来自鲨鱼眼睛的视觉系统,又有回声这位成像系统。这与之前的,人类潜艇上各种系统分别成像,并多人操纵的情况有所不同。所有系统的万象将进行叠加,并形成高清的可视图像。
在过去的潜艇上之所以没有这样的系统,原因在于计算速度的问题。而“骑士动力装甲”上的操纵系统,原本就是一台光计算机,至于这种计算机与电脑的区别不过是智能系统是否存在的问题。
大概美国军方为了不制造出如同“天网”那样,不可控制的智能核心。因此“骑士动力装甲”本身的光计算机系统里运行的,不过是一些高智能化的单独子系统,需要由M1来进行选择与控制。
随着智能成像系统的运行,海面下的情景在M1眼前展示的是高清晰度、大范围的可视图像,然后投射到M1眼前的虚拟显示器上。这与F桑帝国的显示方式相似,远不如郭震北他们使用的,有“大脑伴侣”的系统。唯一的区别在于,是否相信智能系统的运行。
像丝薇尔那样的智能系统,当然有成为“天网”的可能。那么她会不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不一样的灾难呢?
M1通过蓝绿激光与其他生化鲨鱼攻击艇的通讯,不但能够看到自己眼前的情景,如果他需要的话,可以借助其他人的视角来操纵自己的生化鲨鱼攻击艇。高清晰度的成像下,生化鲨鱼攻击艇在海面之下,像真正的鲨鱼那样游动。
那么这是无法被分辩出来的,而且鲨鱼皮本身有减阻的能力,因此当它在海水里游动的时候,即便是其他的鲨鱼也无法分辩出来。只不过从来没有经过训练的M1他们,游动的动作稍稍有些生硬,还没有达到所期待的完美状态。
几十海里的距离并不遥远,尤其对于使用了鲨鱼之中速度王者之一的生化灰鲭鲨的身体时,这样的距离就更不值一提。在没有因为生化病毒变大之前,最长的灰鲭鲨约为4米,体重500公斤左右,并可以达到96公里的时速。那么现在它已经是长达10米的大家伙,体内的空腔足以容纳下穿着骑士装甲的M1的同时,依然能够用100公里的时速,高速航行在海面之下。
“这真像是海面下的喷气机,要是关岛之战结束,我们也许可以用这样的家伙进行一些海底的竞赛!”
也许人类的基因之中,因为人类这个种族的进化过程,对于大海原本就有着某种向往与依赖。现在能够像一条鲨鱼那样,快速穿行在海底的时候,那是一种多么带有快意的行动。
在灰鲭鲨体内,它的骨骼系统依然被完全保留。所以M1可以驾驶他的生化鲨鱼攻击艇,达到鲨鱼能够承受的水压的范围。比如说有记录表明,大白鲨潜水的深度能够达到1280米,当时这条鲨鱼被巴里岛位于这个深度的海底电缆缠住了。
这使M1能够驾驶着他的生化鲨鱼攻击艇,快速穿行在珊瑚礁形成的“峡谷”之中。
生化危机从某种程度上也有它好的一面,例如鱼类、鸟类的巨型化,不但提供了新型的可能的交通工具,同样也提供给了人类比过去多15倍的食物。除此之外,自然环境的恢复速度,也比过去快得多。
最少关岛附近海域的,曾经因为燃油与污染造成的损害,这时全都已经结束。海水变得清澈起来,受到生化病毒影响的微生物,打扫海水里的因为人类的倾倒而变“肥”的海水速度快得多。它们变化的影响,又影响到了鱼类。
因此海底世界的炫丽,正在迅速恢复成人类出现之前的模样。在这样的,多彩多姿的海底世界,驾驶着极速的生化鲨鱼攻击艇,对于所有喜欢刺激的人而言,这绝对是一种超级的享受。
唯一可惜的是,现在多数的人类都还在生化病毒造成的可怕灾难里苟延残喘,并没有多少人能够享受这样的刺激。
因为生化鲨鱼攻击艇的速度,很快F桑帝国的舰队就出现在了M1他们的清晰的“视野”里。那是由多种观察系统“合作”的结果,而且可以叠加红外、热能等等其他的观察模式。
不能不说这是侦察系统的革命,尤其是有了光计算机的高速芯片的辅助之后,这种可以相互印证并综合分析的侦察系统,比之过去的单独系统得到的观察结果要准确的多。因此M1与他的队友,能够轻易的看清楚那些舰艇的位置,以及它们巨大的螺旋桨制造的水流与噪音。
现在的问题是,M1和他的队友该如何攻击这些庞大的军舰。而且什么样的攻击方式,才能被他们的生化鲨鱼攻击艇携带上。鱼雷自然是不必指望了,它的攻击效率以及隐蔽性实在是差了些。而且有了能够在水下进行100公里极速行动的生化鲨鱼攻击艇,那么攻击的方式就应该更具效率才好。
诸位如果看过《超级战舰》那么对于眼前M1他们准备使用的炮弹,应该就有所认识。这是一种200毫米,长约为500毫米的家伙。它们都被装在生化鲨鱼攻击艇的肋骨之间,每艘生化鲨鱼攻击艇携带这种口径200毫米的弹约20发。
200毫米的炮弹,在陆地上也许是相当大的口径。但在海军里,实在是不值一提的弹药,难道M1就要用这种小口径弹药来攻击战舰么?这个问题相信大家很快就会明白。
M1驾驶着轻巧的生化鲨鱼攻击艇,顺利的来到他的目标船体的下面,然后他开始部署武器。这是一种几乎不需要发射的武器,或者说它的发射方式实在是非常温柔的。
生化鲨鱼攻击艇柔软的身体贴在战舰船体的一侧,接着它体内的炮弹就开始被发射。它们发射的结果,只是紧紧的“立”在那些战舰的船壳上,弹药前端的吸盘与船壳之形成一个近乎真空的空腔,把弹药牢牢的固定在上面。然后M1驾驶着他的生化鲨鱼攻击艇来到战舰的另外一侧,部署了10发同样的弹药。
然后,他的生化鲨鱼攻击艇就如同躲避什么危险生物的攻击那样,迅速离开了他的目标。
随着他的离开,那些弹药统一的倒计时结束。“富士级火力支援舰”商船等级的薄船壳,在与那些弹药连接的地方被迅速加热,并转瞬间就被切出一个浑圆的破口,然后那些弹药就开始了发射。
紧接着,巨大的爆炸声就在战舰底部响起来。在战舰内部,高热的气流与高压,给战舰龙骨的中部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然后又在战舰两头重量形成的应力之下,被迅速折断。
那么诸位也许会怀疑,是什么样的弹药,仅仅只有200毫米粗,500毫米长的20枚弹药,就能够炸断一艘战舰。
其实那不是什么太过于高科技的弹药,那是“云爆弹”的弹头。之所以要用氢氧焰切断船体,原因在于这玩意可不是穿甲弹,那么小的容器也使它不能被发射。
那么20枚200毫米的云爆弹弹头能做什么,肯定的说就算是战列舰也得在这样的攻击下,变成两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