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 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
杨根奎对樊建国说道:“我要在淞沪会战的展厅里,把这三枚证章捐赠给你的博物馆。”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四日,博物馆外下着蒙蒙细雨。
在博物馆内,杨根奎老人向樊建国讲述了自己的一些经历。
在逃回川省金堂白果场的老家后,杨根奎不久就订婚了。
有了家庭,尤其是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仅靠着打铁的营生已经难以维持度日。
于是杨根奎就找到了成都,投考了军官学校,最后被成都军官大队二十四中队录取。
从军官学校毕业之后,杨根奎又在奉节遇到了国民革命军原八十八师的师长、时任第十六兵团司令的孙元良。
杨根奎被任命为一二七师中校侦察队长,后又被任命为一二四军二二三师少将副师长,赴川省的新繁走马上任。
而杨根奎得到一二四军二二三师少将副师长任命的时候已经是一九四九年的十二月份了。
新中国都已经成立了。
国民党方面为了鼓励留守的作战人员,破格晋升了很多将军,像这种少将级别的,尤其挂副职的军官,遍地都是。
所以在杨根奎赶到川省的新繁准备走马上任的时候,一二四军的军长吴峻人找了个理由没有对这份任命表示认可。
就这样,在万般无奈之下,吃了闭门羹又走投无路的杨根奎只得又灰头土脸地回到了白果场的老家。
也是回到老家没过多久,潜他便听说一二四军宣布起义了。
回到老家之后的杨根奎又改用了自己的旧名字,继续以打铁来维持生计。
虽然日子过得紧巴,粗茶淡饭,但好歹也可以勉强维持生活。
同村的人只知道他在国民党的军队当过兵,但至于他的军官和‘八百壮士’的身份,就没人知道了。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里,杨根奎根本就不敢同外人讲自己过去的故事,和青春有关的那些个日子。
王亮认认真真地听着,听着樊建国绘声绘色的讲述。
杨根奎,曾经的‘八百壮士’之一,这是王亮从未了解过的一位抗战老兵。
王亮能够体会到杨根奎在特殊的年代里所遭受的痛苦。
因为王亮也一样经历过,遭受过打击。
王亮能够理解,在那段苦难而漫长的岁月中,每当杨根奎听到‘杨根奎’这个自己在国*军服役时所用的名字的时候,会恐惧成什么样子。
等到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过去之后,等到那场全民族人民从那场噩梦中彻底清醒过来后,杨根奎才敢吐露一直以来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一段段往事。
也是在那个时候,杨根奎的妻子和儿女们才知道,自己的丈夫,自己的老爸,竟然是当年的四行仓库保卫战中的八百壮士之一。
震惊,不可思议。
他终于不用再隐姓埋名了。
他终于不用再担惊受怕了。
他终于可以出现在众人面前讲述自己的故事。
樊建国不能忘记,在那位九十岁的老人向自己讲述他的经历的时候,他的假牙不时的会松落,老人边扶正边满怀歉意地告诉自己:“这个假牙还是七年前在成都那边的诊所里配的,现在不好用了,舍不得再配,所以一直没买新的。”
老人又道:“还有我这眼睛,右边的这个已经几乎看不见东西了,这是守四行仓库时被日军使用的催泪弹熏的,老了又有白内障。”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想找回当年遗失的那枚谢晋元纪念章。”
听完这些,王亮已经是两目泪痕:“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老兵在慢慢凋零,一代抗战老兵的荣光,永不凋零。”
接着,樊建国为众人介绍起了其他的手印:“这枚手印是属于张朗轩老人。他是一位川军老兵,参加过1938年的藤县保卫战。老人很幸运的存活了下来,但在后来长达六十多年的时间里,老人对自己过去的事迹只字不提,甚至连家里人都不知这件事。”
“我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位老兵的手印给印上。没想到这个广场建成的前夕,老人突然辞世,为完成老人生前的心愿,在太平间印下了僵硬的手印......”
樊建国继续道:“这是炸死过日本中将的抗战老兵黄士伟的手印。1942年浙赣会战期间,5月27日夜,独立工兵团士兵黄士伟奉命和同战友一起在日军中将酒井直次师团前进的路线上设伏,并选点布雷。5月28日清晨,当酒井直次带兵行至一个三岔路口时,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弹片和沙石腾空而起,气浪把酒井掀落在地,身受重伤,不久便一命呜呼。”
“当时,黄老先生并不知道自己炸死的是日军中将酒井直次,直到1985年参与编写《川军抗战亲历记》时,才从其中一位作者的回忆文章中,得知自己立下的这一战功。老先生苦笑道如果当年知道的话,肯定会受到嘉奖的。”
“这是个手印是申长松老人的,他生于1927年十二月份,河南人,是一名抗战老兵。1944年七月份,申长松考入黄埔军校八分校,次年三月份,在陕豫边境西峡口战役中,他随部队在青山港至三官殿一带经过十五天的艰苦战斗,八次阻止日军强渡,并集体获李宗仁嘉奖,为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
“这个手印是......”樊建国讲述着每个手印背后的那位老兵,以及那位老兵的一生。
评论区。
“致敬!向老兵们致敬。”
“现在还健在的,那可都是国宝级别的人物啊!”
“这些抗战老兵虽然是国*军,但是同样为国抗战,国家应该给他们养老,让他们安度晚年。”
“现役军人向前辈们敬礼!”
“为抗战老兵赞一个。”
“感动,眼眶已经是湿的了,眼泪忍不住地往下掉。”
————————————
谨以此章向现在全国仅剩的八千三百七十二名尚且健在的抗战老兵致敬!
老兵不死,只会逐渐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