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2岁以后不可不懂人情世故
39774200000011

第11章 职场中要掌握的人际交往策略(1)

职场中,有人如鱼得水,有人几十年没有变化。也许无关个人能力,只是因为个人为人处世策略不当。职场充斥着各种利益关系,在这个名利场中,要想生存、发展,更需要与人好好相处,建立和谐的职场人际关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那些22岁以后不可不知的职场人际交往的小技巧吧!

不做单飞的雁,要适当从众

人同大雁一样,都是群居型动物。只有“合群”的大雁才能顺利地到达理想的目的地,掉队的大雁总是形影相吊,而且境遇悲惨,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飞得高远。人生也是一样,要使自己融入周围的社交环境中,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职场中更是如此,要想让自己在职场中和同事关系融洽,那就得做一个合群的人,如果执意要做单飞的雁,那可能就难以和同事相容,因而难以与之和谐相处。即使你具有非凡的工作能力,也可能会因为不合群而使自己被孤立。因此,职场中,要做一个合群的人,否则,吃苦的就是自己。下面这个事例就能说明这一点。

璐璐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连续更换了四次工作,无奈中,她只好去求助一位职业咨询师。

“第一家单位的老板太苛刻,脾气太坏,我忍受不了他那张严肃的脸,结果我一气之下就走了!”璐璐不无遗憾地说,“不过那里的员工还不错。”

职业咨询师问:“第二家呢?”

“哦,我是一个相对安静的人,不喜欢吵闹的环境。我上了一周的班,就发现那个部门的人太活跃了,我受不了他们的笑声……”

咨询师笑了一下,问:“第三家是什么问题?”

“第三家我待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我反感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同事,我连续好几次听到同事说我清高,可是我并不是那样的人。我的情绪受到了干扰,我想换个新的环境。”

“可是我发现第四家的同事更难以相处,虽然他们都很安静,但是我觉得似乎也太冷漠了,我去了两天竟然没有人用正眼看过我……”

心理咨询师把身子向后仰去,说:“你的困难其实很好解决。你只需要明白,你要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来适应你。你要尽量‘合群’,而不是把自己置于群体之外。”

确实,进入职场中,如果不能让自己去适应职场,不能合群,那必然是会非常痛苦的,即使一心只想做好自己的工作,但是难免也会让自己的情绪受到很大的影响。初入职场,年轻人可能尚未意识到这一点,而等发现问题时自己早已沦为职场的边缘人了,或遭人排斥,或被人冷落,或被人讨厌,等等。

对此,不要总是去埋怨同事,也不要总觉得和同事太难相处,其实,任何一个社会环境中,都可能有苛刻的人、异常活跃的人、在背后抱怨的人、冷漠的人,最甚者,这几种人可能同时存在,但是你所要做的就是“合群”。你要融入你所处的环境中,你要适应周围人的习惯,只有这样,你才能和他人很好地相处。

从这一点来看,合群也有从众的意味。但是,社会心理学层面的“从众心理”又与之不同。因为“从众心理”在行为上表现为模仿大多数人的行为;在认知方面表现为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对外界作出判断和评价。

职场中,要搞好与同事的关系,需要合群,这样才能和大家“统一战线”、打成一片,不至于陷入无人理睬的地步。一定意义上来说,合群也需要一定程度的从众,然而从众不是“随波逐流”,要适当而为。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从众,那就可能失去自我,这样一来,即使能很好地融入同事当中,却失去了自我,显然,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完全从众从的是好的一面,那也未尝不可,但如果是坏的一面,那只会对自己不利。

因此,在与同事打交道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适当从众,融入周围的社会环境中,才能融洽地和他人相处。具体地说,年轻人可以以下面几点为参考:

1.不要希望“鹤立鸡群”

我们应该在言行举止上表示自己的善意和坦白,并常常考虑对方的立场,言行及态度不要太过严肃或太注重形式,尽量和他人打成一片,不要强调自己高人一等,或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

2.表现适可而止

如果你有才能,要表现出来,但不可锋芒太露,否则容易遭忌。当你提出自己的见解之后,别人自然会判断此见解是否可行。如果不接受人家的提醒又批评人家的意见,贬损他人而褒扬自己,这实在是不可取。

3.听听别人怎么说

诚恳地聆听他人的意见,亦是增进彼此间情谊的方法之一。莎士比亚说:“对于他人的话,你若善意听之,则你将得到五倍的聪明。”如果你想改善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就要承认对方的长处,而且时常表现出“对我来说,你是非常重要的”,让对方觉得被重视。

4.对别人不妄加评论

即使对方炫耀自己的精明能干,你也不要轻易评价他是个骄傲虚荣的家伙,尽量让自己远离嫉妒和诋毁,要真诚地赞赏和虚心地学习。

5.只当个暂时的听众

如果对方有所抱怨,你不妨暂时充当听众,最好不要反驳或加以附和,这样能够避免很多人际纷争。

总之,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特立独行才能彰显个性。如果你成为职场中那只单飞的雁,那么,漫长而复杂的职场生活中,你认为你能够飞得高、飞得远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职场是大家的职场,不是你一个人的,没有别人的参与便没有你赖以生存的职场环境。所以,作为职场中的一员,你一定要融入其中。

人情世故小贴士

走进职场后,你要知道:“孤鹜”虽然美丽,但“群雁”更加壮丽。要想与同事和谐相处,甚至打成一片,或想让自己飞得更远,就要学会借助雁群的力量,学会从众。但是,从众不可盲从,要适当而为,凡事过犹不及,不能因而失去自我。

“背后鞠躬”帮助自己消除对方的敌意

人生中,我们难免与人产生矛盾,不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职场中,都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消除对方的敌意,进而缓和双方的关系呢?

面对这个问题,年轻人可能会束手无策,或者根本就不会在意它。殊不知,这对任何一个想在职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与同事出现矛盾了,如果处理得好,就能化解矛盾,能化敌为友。否则,就可能会因此让自己陷入钩心斗角的局面当中。显然,这对个人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非常不利的,对于年轻人来说尤为如此,关键时刻它甚至会极大地阻碍个人的发展。

对此,不如听取人际心理学家的建议,采取“背后鞠躬”的交往策略,让第三者佯作无意地向对方道出你的善意或友好的想法,进而巧妙地化解对方的敌意,让彼此不睦的人际关系来个大转折。

“背后鞠躬”的交往策略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下面这个小故事。

有一次,有人在林肯总统面前搬弄是非,说外交部长埃德温·斯坦顿曾骂林肯是个该死的傻瓜。谁知,林肯听了以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像闲话家常一般地说:“如果斯坦顿说我是个该死的傻瓜,那么我很可能真的是,因为他办事一向都很认真,他说的十有八九都是正确的。”林肯的这番话很快被传到了斯坦顿的耳朵里,斯坦顿听到他人转述过来的这番话的时候,感动极了。他在第一时间跑到林肯面前,向林肯表示了自己崇高的敬意。

由此可见,林肯利用“背后鞠躬”的交往策略使斯坦顿改变了态度,让双方的关系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职场中,如果与某些同事之间发生了矛盾、冲突等,何不运用这个策略来化解对方的敌意?

不要觉得“背后鞠躬”委屈了自己,也不要觉得这是在向对方低头,甚至是曲迎对方的一种表现,相反,这是聪明人的一种交往策略。对此,年轻人可能不以为然,反而会觉得这样做是非常懦弱的表现,殊不知,这是职场上行之有效的一大交往策略。

心理学家认为,与当面表达善意相比,“背后鞠躬”往往能产生更加显著的效果,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其一,人际交往遵循“相悦定律”,即谁喜欢你,你往往就会对谁报以同样的好感。因此,当你向本对你有“敌意”的同事“鞠躬”的时候,往往能够换回对方的“鞠躬”。

其二,采用“背后”的方式,能够绕过对自己有“敌意”的同事的心理防备区。如果你亲自向对方表达善意,即使你完全是出于真心的,也很有可能被对方冠以“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之名,进而对你所表达的善意产生排斥,甚至加重心理防备,使得你的善意完全失去效用。相反,如果信息是从第三者口中获得的,对方就不会怀疑其可信程度,因为对方会想:“什么好处也捞不着,他没有必要对我说谎。”因此,借由第三者向对方传递善意,能够使你的诚意显得更加真切、可信。

其三,防止对自己有“敌意”的同事的负面自我概念产生消极作用。在职场中,很有可能,同事对你的“敌意”是源于对你的羡慕或者嫉妒。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对自己的自我概念持负面态度,即认为自我形象不好、不值得他人喜爱。如果对方有这样一种心理,那么当你对对方说“你很好,我喜欢你”,对方很有可能认为你在消遣他,进而使关系更加恶劣。

此外,心理学家还指出,当人具有正面或中性的自我概念时,会对他人的善意报以同样的善意。然而,当人具有负面自我概念时,“相悦定律”的效果会大大降低。采用第三者转述的方式,就能够穿过对方的这两个消极关卡。因为,他面对的对象是第三者,而他在第三者面前是不会有负面自我概念的。

看完这些原因之后,相信你已经对“背后鞠躬”这一交际策略很有好感了。职场中,如果同事的“敌意”不是源于彼此间的利害得失,那就用“背后鞠躬”这一策略帮你化解对方的“敌意”,成就你们之间的友好关系吧。

如果对方是因为讨厌你才敌视你,又或者是因为嫉妒你才敌视你,那么,借第三者的口传递“喜爱、友善”的信息,告诉对方你“钦佩他、羡慕他、尊敬他”,往往能够给彼此的关系带来转机,有效地化解对方的敌意,其效果定能让你大吃一惊。

人情世故小贴士

职场的竞争同样是非常激烈的,如遇同事的嫉妒,因而对你产生“敌意”,与其骄傲地昂着头,不如通过第三者,让自己在其“背后鞠躬”,化解对方的“敌意”,缓和双方的关系。

22岁以后,也许尚存稚嫩,但更要学会成熟,掌握职场交际策略,别人怎么对你,你未必以同样的态度对别人;但是,要想别人怎么对你,一定要以同样的方式对别人。“背后鞠躬”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和认可,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帮助,更是职场人际的一大良策,不可不懂。

刺猬效应:同事之间要距离适当

冬天来临的时候,刺猬们想到一个很好的御寒方法,那就是彼此紧紧地靠在一起以让彼此的体温温暖着对方,但它们一靠近便发现,对方身上的刺会把自己刺疼,而自己身上的刺同样也会把对方刺疼,于是它们又立即分开。然而出于对温暖的需要,它们再次靠近,却又吃了同样的苦头。两难中它们终于发现,彼此之间如果能保持适当的距离,它们就能相互取暖,平安过冬。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就像“过冬的刺猬”一样,彼此需要交往、需要靠近,但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给个人留下足够的空间。这个个人空间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容侵犯的。对此,心理学家们称之为“刺猬效应”。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刺猬效应”,保持适当的距离。因为保持距离才能产生安全感。进入职场后,与同事相处也要懂得运用距离这门人际学问,尽管在小小的办公室里,接触最多的就是同事,慢慢靠近是必然的,产生感情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想维护好这种感情,让这种感情长久下去,不懂“刺猬效应”,不能保持适当的距离,就无法实现这个目标。

大学毕业那年,丁小洁为了证明自己,只身去了一个离学校很远的城市。初来乍到,她不认识任何人,走到哪里都觉得陌生,没有人可以谈心,没有人跟她一起分担离家的痛苦。满腔的热情遭遇了冬天的寒冷,整个人像被冰封了一样。

华美是办公室里第一个冲她微笑的人。她们从每天只简单打一个招呼,到对某些公共事物发表极其相近的个人看法,然后,话题逐步涉及办公室内外的其他种种,华美让她感觉到与人交往的温暖。

她们的共同话语越来越多,共同的活动也越来越多,工作日一起上班,周末的时候一起逛街,那段时间,两个人几乎形影不离,形同姐妹。

但很快,她们就发现对方有许多自己不能容忍的性格特点。开始的时候,彼此还在相互包容着、忍耐着,最后终于爆发了。相互说着刺痛对方的话,因为相知得深,所以相互伤害也深,直到有一天,她们从这种相互牵制的关系中决然而又不舍地退出。

事例中丁小洁和华美的关系演变主要是因为她们不懂如何运用“刺猬效应”,没有把握好和对方的距离,以致本来很要好的一对“姐妹”不欢而散。所以说,职场中,不论和同事关系有多好,都要与之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才能让双方的好感维持长久,才能让双方的和谐关系一直维持下去,否则就可能会出现事例中的情况。

然而,与同事的距离不当不仅表现为距离过近,还表现为距离过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刺猬效应”的一种表现,因为害怕伤害,所以刻意疏远;因为不想惹麻烦上身,所以故意选择避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