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有尺度 做人有气度
39773200000023

第23章 海纳百川,做人要懂得包容他人(2)

第谷的博大胸怀让开普勒很受感动,他惭愧地回到了布拉格,很快两人就一起开始了研究工作。不久,第谷得了重病,卧床不起。临终前,第谷将自己所拥有的研究资料以及观察星辰的科学底稿都无私地交给了开普勒。后来,开普勒根据这些资料和底稿整理出了著名的《路德福天文表》。

第谷不计较开普勒对自己的误解和谩骂,他用自己博大的心胸包容了开普勒的狭隘,并在临终之前将自己的研究资料无私交给了他,才成就了开普勒日后的辉煌。而开普勒也一直感谢第谷对自己的提携和帮助,并一生以第谷为良师益友。第谷之所以受人敬仰,不仅因为他有识人的眼光,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包容的心,能够宽容别人的过失。

《圣经》说:“遮掩人过的,寻求人爱;屡次挑错的,离间密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别人的过失、冒犯,要持宽容的态度,因为计较他人错误的人只会让你失去朋友。宽容就像浩瀚的海洋,它能包容一切,也能化解一切。倘若你希望自己能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心存包容。

包容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必备素质,它体现了智者的博大胸怀与不凡气度。在工作与生活中,每个人都要面对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纠葛,假如你没有宽容的胸怀,气度不够,那么你的人生之路只能越走越窄。唯有宽容才能够化干戈为玉帛,才能让你走上光明的坦途。

因此,做人要有容人之度,要能对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兼收并蓄,要能和不同性情的人相处、共事。如此,你才能渡过一个个难关,获得友谊、帮助、理解,最终获得成功。面对一切不如意的人和事,挥挥手,不要让它们影响到自己的心态,用海纳百川、包容万物的气度来应对,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礼让待人,气度谦恭

包容的睿智不仅体现在处理日常生活的琐事上,还表现为在对待他人的气度上。可能很多人会担心,处处礼让他人会让对方过于得势,让自己处于劣势,甚至失去自己的尊严,其实事实并非如此。遇事礼让,待人谦恭,不仅丝毫无损自身的尊严,反而有助于人超越平庸,走向成功。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做不到礼让待人。诸如此类的例子有很多:马路上,有些人会为了抢路而互不相让;工作中,有些人会因为别人的算计而心情郁闷;家庭中,夫妻之间会因为琐事而大吵大闹……愤怒代替理智,针锋相对,甚至“冤冤相报,无尽无休”,直到双方都身心疲惫,两败俱伤。

其实,当你静下心来,仔细回味时,不妨问问自己在争吵中究竟争的是什么?是钱?是面子?还是心理平衡?那你最后争到了吗?即使争到了,那你快乐吗?即使你得到了一时的快乐,这快乐又可以维持多久呢?或许你有“理”,或许你争到了“理”,可是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仅靠一个“理”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与其争“理”,倒不如争“礼”。

2004年8月23日,当时第28届雅典奥运会男子单杠决赛正在激烈地进行。28岁的俄罗斯名将涅莫夫第三个出场,他以连续腾空抓杠的高难度动作征服了全场的观众,然而就在落地的时候,他没有站稳,向前移动了一步。因为这一个小小的失误,裁判只给他打了9.725分。

此刻,出现了奥运史上少有的情况:全场观众都站了起来,不停地喊着“涅莫夫”、“涅莫夫”,并且不停地挥舞手臂,用持久而响亮的嘘声,表达自己对裁判的愤怒和不满。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裁判只好给涅莫夫重新打分。但是,这个分数不仅未能平息观众的不满,反而使嘘声再次响成一片。

面对这样的场景,涅莫夫表现出了非凡的气度和胸襟。他再次回到赛场,首先举起右臂向观众致意,面向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感谢;接着,他伸出右手食指做出噤声的手势,然后将双手下压,请求和劝慰观众保持冷静,以便给第四个出场的美国选手保罗·哈姆一个安静的比赛环境。

正因为涅莫夫对观众的请求,才使中断了十几分钟的比赛得以继续进行。

尽管在那次比赛中,涅莫夫最终没有拿到金牌,但他仍然是观众心目中的“冠军”。面对裁判的不公评判,他并没有怨恨,而是以一颗包容的心看待自己的失误和裁判的高标准评判。虽然他没有打败对手,但他用自己有礼有节的举止和谦恭的气度征服了现场所有观众的心,成了人们尊敬的无冕之王。

为了生活,我们每个人都要辛苦工作,努力学习,还要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面对形形色色的人,我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遇到不如意的事、不合群的人。面对争执,你是选择盛气凌人、咄咄逼人呢,还是选择以礼相待呢?要知道,这两种不同选择,不仅反映了当事者不同的自我修养和气度,还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双方互不相让,矛盾就会进一步激化,最终两败俱伤;相反,如果争执双方各让一步、争相认错,就有可能化暴戾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最终实现“双赢”。

在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男子单打四分之一决赛中,对阵双方是中国选手马琳与白俄罗斯选手萨姆索诺夫,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比赛进行至第二局时,双方不相上下。当比分为4:4的时候,马琳一记凶猛扣杀,萨姆索诺夫奋力救球,球刚好沿边出界,但没有落到台面上。或许因为球速太快,裁判员看错了,结果判萨姆索诺夫得分。

随后,马琳很温和地向裁判员示意,球未擦到球台,应该是自己得分。而且萨姆索诺夫也真诚地向裁判员示意,自己不该得分。后来,镜头反复回放,球确实出界了,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裁判员依然坚持了原判。对此,马琳很无奈,只好表示服从裁判。当时,观众席上哗然一片。

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轮到马琳发球。就在此时,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所有观众都十分清楚地看到:萨姆索诺夫在完全可以接好发球的情况下,故意将发过来的小球轻轻地推到了网下。萨姆索诺夫就是用这种“自杀”输球的方式,回赠了马琳一分,从而维护了比赛的公平。

看台上的观众非常感动,他们立即对萨姆索诺夫此举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马琳也对他连连点头致意。当时,电视转播解说员立即对这场比赛进行了非常简洁且精彩的评论:乒乓绅士。最后,当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即将落下帷幕时,白俄罗斯名将萨姆索诺夫获得了体育传统道德风尚奖。

不错,萨姆索诺夫确实是一个绅士,他的绅士风度表现在他对对手的高度尊重,也表现在他对体育公平性的无私捍卫,更表现在他对人格的自觉坚守。而马琳也是绅士,他没有据理“力争”,在裁判坚持错误评判之后,他依然尊重裁判和对手,这种礼让精神也让人佩服。正是因为互相礼让,才为观众演绎了一场精彩、好看的比赛,才实现了“双赢”。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越来越难信任他人,而人与人之间也就有了更多的隔膜与矛盾。那么,如何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心存包容,礼让、谦恭待人。

总而言之,包容是自身修养的一种至高的境界。礼让待人和以德报怨不是怕人,而是一种谦恭气度和崇高境界。只有包容才能反射出人间的温暖和阳光,只有包容才能使人们永葆和睦、和平与和谐。

为人宽厚,以和为贵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因为芝麻绿豆的小事儿而大动肝火,甚至大打出手。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另一些人对于个人得失并不斤斤计较,他们胸襟坦荡,将“以和为贵”作为自己的处世态度。到底哪种人更受人欢迎,更容易获得成功呢?答案不言自明。

古今中外,大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为人宽容厚道,襟怀坦荡,大度宽宏,抱着“以和为贵”的处世态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比如,战国时期的蔺相如为了国家的稳固,他“三让廉颇”,终使廉颇心悦诚服,最终成就了史上的一段佳话——“将相和”。相反,那些度量狭小的人,不仅嫉贤妒能,而且刚愎自用,听不进善意的劝谏。比如,小肚鸡肠的庞涓为人狭隘自私,最终兵败马陵道,其人其事皆贻笑天下。

一心为己,不顾他人,可以把小事变成大事,可以将好友变为夙敌,也可以使高尚变为猥琐。而为人宽厚,以和为贵,则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可以化陌生为知音,也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多一些包容,少一些隔膜,我们在人生路上才会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秉承宽厚的做人之道。

有这样有两个故事:

(故事一)

南宋有一个人叫沈道虔。他家有个菜园,园内种有萝卜。一天,刚从外面回来的沈道虔发现有一个人正在偷他家菜园的萝卜,于是他马上回避,直到那人偷够走后,他才出来。

又有一次,有人在他家的屋后拔竹笋,沈道虔便派人去对拔竹笋的人说:“这笋留着,日后可以长成竹林。别拔这个了,我另送你一些更好的竹笋。”接着,他就让人将自己家里的竹笋送给那人,那人羞愧万分,没有接受。最终,沈道虔还是让人把竹笋送到了那人的家里。

沈道虔家贫,他经常带着家中的小孩去田里拾麦穗。一旦遇到其他拾麦穗的人相互争抢麦穗,他就会把自己拾到的麦穗全部送给争抢的人。争抢之人见他如此便感到惭愧,于是也就不再争夺了。

(故事二)

曹操的曾祖父曹节以仁厚著称于乡里。

一次,邻居家的猪跑丢了,而邻居家的猪与曹节家里的猪长得十分相似。于是,邻居硬说那是他家的猪。曹节也不与他争论,直接就把自己家的猪送给了邻居。后来,邻居家找到了丢失的猪,便知道是自己弄错了,就忙把曹节家的猪还回去,并连连道歉。对此,曹节只是一笑了之,并没有责怪邻居的意思。

偷萝卜、拔笋、争麦穗、错认猪,这都是不应该的,然而在宽厚智者看来,普通人为了自家利益争抢也是情有可原的,没有必要深责。与其苛责对方,不如替他遮掩几分,反而能使他自惭改过。

宽厚之人宁肯自己吃亏,也要为他人着想,这正是胸襟宽广、与人为善的体现。遇事多一些忍让,多一些包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不仅能使自身的烦恼与忧愁烟消云散,也能免除许多不必要的纷争,甚至还有可能换来对方的义举,于人于己都有益处,何乐而不为呢?

宋朝时,曾盛极一时的尚书杨玢以上了年纪为由告老还乡,安享晚年。由于在朝时俸禄丰厚,杨玢老家的宅子建设得宽敞、舒适,而且杨家家族人丁兴旺,对于这样的晚景,杨玢十分欣慰。

有一天,他正在书桌旁阅读《庄子》,他的几个侄子忽然跑进来,气急败坏地说旧宅地被邻居侵占了一大半。

杨玢听后,不紧不慢地问道:“不要急,他们家将我们家的旧宅地侵占了?”

“是的。”侄子们肯定地回答道。

杨玢又问:“那你们说说,到底是他们家的宅子大,还是咱们家的宅子大?”

侄子们不知道老人有何用意,回答说:“自然是咱们家的宅子大。”

杨玢再次问:“他们占些旧宅地,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侄子们说:“倒是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是他们蛮不讲理,怎能饶过他们啊!”

杨玢笑了笑,指着窗外的落叶说:“想那树叶长在树上时,那枝条是属于它的。到了秋天,树叶枯萎凋谢落在了地上,这时树叶又是怎么想的呢?”

几个侄子不解其意。

杨玢接着说道:“我如今年岁已大,早晚是要死的,你们也会有衰老、死亡的那一天,为了那一点点宅地而争论,对你们又有什么好处呢?”

侄子们这才明白了杨玢的用意,说:“我们本来是准备告他们,状子都写好了。”说着便呈上了状子。

杨玢看后,拿起笔在状子上写下了一首诗:“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元殿基望,秋风秋草正离离。”

写完,杨玢再次对侄子们说:“人在私利上要看淡一些,遇事都要先退一步,做人要宽厚一些,不必过于计较。”

杨玢的诗言简意赅,颇有警示作用。他以宽厚的为人之道化解了侄子们对于邻人侵占故居的不满,值得赞颂。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倘若因为一点私利和邻居闹得不可开交,那么在今后的相处中必会多生事端,杨玢也就不可能安安稳稳地度过自己的晚年了。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家庭生活才能安稳、舒适。

为人宽厚,处世以和为贵的人,必有不凡的气度。俗语说,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为人诚恳,胸襟宽阔,有容人的度量,这样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尊重。也只有胸怀宽广的人,才会解人之难,使人乐于亲近跟随。相反,胸襟狭窄的人则会妒人之才,嫉人之能,讽人之缺,讥人之误,因而在他周围便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层层厚厚的壁障,令人对其避而远之。

总而言之,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的生命与精力是有限的,在这短暂的人生中,学会包容,学会理解,不要过于在乎名利,以和为贵,如此才能享受人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