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优秀班干部从这里起步:生动黑板报的策划和产生
39772600000010

第10章 黑板报文稿内容集锦(1)

前面介绍了黑板报设计的版式排布方面的各种知识,本章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办黑板报时常用的一些文稿,有优美的短文、知识百科、名人故事、名人名言等,希望能给同学们一些帮助。

优秀短文

谦虚者进

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说,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而虚心好学、谦虚的人,可以得到收益。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自满的人往往一方面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不再努力上进;另一方面又瞧不起别人的长处和成绩,拒人于千里之外。这样就会故步自封,止步不前,落后于人。而谦虚的人,不仅自己处事谨慎,而且待人谦恭,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取得别人的帮助,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因此,历来人们提倡立身处世应以谦虚为怀。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同学们更需要虚心好学,力戒骄傲,勤学苦练,不断增长新知识,提高新本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好书三病

明代文学家谢肇淛批评好读书的人有三种弊病。他说,有些人用象牙作书签,锦缎裱书轴,装潢炫耀,只为书架上好看,这种可称“无书”。有些人广收全括,毕尽心力,只求多藏,不思探讨,束之高阁,空积尘埃,这可称为“书铺”。有些人博学多识,勤奋不懈,记诵如流,但才思短浅,不思运用。这种人与浅陋不学者相比,当然有所不同,但在终身默默无闻、学问无所发挥上与他们也是一样的。只有喜爱书,懂得书,动用书,才是真正的好书。

人生之路的六个路标

人生之路的第一个路标写着:耐力。除才智、闯劲和勇气外,你还必须以顽强的耐力对付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坎坷、障碍,只有这样才能到达终点。

第二个路标上写着:体谅。对人体贴入微,宽宏大量,这种美德是无价之宝。

第三个路标是:独创。不满足于现状是建立一个新世界的必要条件。

第四个路标是:热情。这是通往成功之路的一个秘诀。

第五个路标是:自制。一个在各方面都分散自己精力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创造性的。

第六个路标是:正直。正直与廉洁相通,与始终不渝地坚持真理、忠实于信仰紧密相连,它是建立生活大厦的坚实基础。

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位青年人,非常刻苦,可事业上却没什么起色。他找到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事业上,结果却收获很少。”

法布尔同情、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一个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

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文学,我也爱科学,同时,对音乐和美术的兴趣也很浓,为此,我把全部时间都用上了。”

这时,法布尔微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凸透镜,做了一个“小实验”:当凸透镜将太阳光集中在纸上一个点的时候,很快就将这张纸点燃了。接着,法布尔对青年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试试看,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做作业的时候听着歌,一边看书一边开着电视……听了这个故事,你就知道,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集中精力,这样才会有效果。

不停地走

杂技团来了个新的弟子,教练从走钢丝开始教起,这个弟子在练习的时候,总是没走几步就掉下来,反复练习还是如此,最后沮丧地坐在地上。教练走了过来,拍拍弟子的肩膀说:“掉落,是走稳的先决条件。”弟子闻言,又重新爬上去练习。教练在旁叮咛着:“走,不停地走,直到你忘了那条钢丝的存在,忘了掉落这件事,你就算真正学会了。”

人生处处充满意外,我们必须像练习走钢丝一样,带着微笑,抬头挺胸,若是不慎掉落,就重新再站起来。当我们不再在意“意外”,不再在意“掉落”,我们就可以走得比别人稳。

走向成功的“三”

三个品质——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

三类知识——亚里士多德说:“人类所需要的知识有三,理论、实用、鉴别。”

三大要素——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说:“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旅程的尽头有成功。”

三大原则——法国天文学家戴布劳格林,提出自学的三大原则:广见闻、多阅读、勤实验。

三个步骤——法国文学家卢梭把读书分为三个步骤:储存、比较、批判。

三心——陈景润说,学习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恒心。

三多——欧阳修的治学经验是:多读好文章,多练习写文章,多和朋友商讨。

科学读书法——SQ3R

当代美国大学有一种流行的科学读书法——SQ3R体系。其含意是S(Survey)——纵览,Q(Question)——提问,3R(Read、Recite、Review)——阅读、背诵、复习。纵览,就是浏览,了解书的全貌。提问,是在粗读时设疑,给自己提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积极思考,联系自己的知识,与自己原来的观点相比较,学会有分析地读书,绝不盲目接受书中的观点。阅读,是读书的中心步骤,对重要章节要读得慢而透彻,弄不清时返回前面去重温某些读过的内容,争取一遍读下来,基本上掌握全部内容。背诵,这是指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这种背诵,除了对重要的公式、定理要求一字不差外,一般只要求提纲挈领地记住主要内容。复习,是为了巩固自己学到的知识。复习必须及时,即学完一小段就复习一次,不要过分依赖总复习。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发现自以为理解透彻实则理解错误的地方。

读书“八要”

一要立志;二要循序渐进;三要熟读精思;四要虚心静虑;五要自己体验;六要节节设疑;七要随读随记;八要钻进书本。

读书的辩证法

读书,既要钻入书中,又要站在书外;既吸取书本的营养,又不为书本所绳墨;要做书本的主人,莫为书本的奴隶。这样,方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因其辞而得其神。

读书既要精读,又要博览。精读要以博览为基础,学不局促,知不偏颇,才能深而不滞,放得开;博览要以精读为枢纽,学有根基,知有依归,才能广而不浮,收得拢。博而不精者似浮萍,游移不定;精而不博者类井蛙,入而不化。

读书既要快读又要慢读。清人说过,一目十行,不是真会读书的;十目一行,也不是善于读书的。善于读书的,既要能十目一行地精读,又要能一目十行地快览,还要能一目一行地阅览。

华罗庚的读书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到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等斟酌完毕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

读书五环节

浏览:审阅标题、目录、前言、后记!粗读内容,发现重点难点。

发问:通过阅读发现问题,以引起学习、探索的兴趣,便于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精读:全面系统、细致详尽地阅读,对重点难点问题,要认真阅读,反复思考,领会精神,重要处可画杠杠、打圈圈、加批注、做笔记。

复述:回忆已学过的内容,以检查学习领会的效果,以便发现差距或遗漏,及时补充。

复习:对全书内容进行提纲式的整理,并进行概括总结,以全面领会和加强记忆。

读书要戒乱、浮、躁

“乱”是指不分内容毫无目的地读书。心中无数,表面看读书不少,实际效果不佳。戒“乱”就要力求“专”,专心致志,按计划、有目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读书。

“浮”是指读书不求甚解,只讲数量,不讲质量。“浮”则必浅,难以深入,缺乏思考,理解甚差。戒“浮”就要善于思考,认真琢磨,知疑善问,注意培养自己分析、综合考察问题的能力。

“躁”指贪多图快,急于求成。“躁”读,往往是囫囵吞枣,消化不良,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戒“躁”应做到静神安身,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深思才能入境,进而达到熟理。

珍惜时间

青春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要使自己的青春放射出更多的光和热,就必须懂得珍惜和利用时间。

对人的一生来说,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是很可观的。但最实际、最有效、最牢靠的,既不是已过去的“昨天”,也不是未来的“明天”,最最现实的还是“今天”。我们既不该“懊悔”失去了“昨天”,也不该把希望寄托在未来的“明天”。我们应努力生存于“今天”,让青春充满活力。

生命是宝贵的,不仅生命只有一次,而且生命中的每一天也同样只有一次。热爱生命的人,应该从珍惜每一天开始做起。

“吞下”与“回嚼”

牛吃草,先把草吃到肚里,休息时再倒回嘴里细细咀嚼。这种“回嚼”消化草料,吸收营养的方法,对我们读书学习也很有启示。在读书的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一些情况:有些心领神会的东西一遍读不懂,需要多读几遍;有些内容当时理解了,过一段时间又忘了,需要回过头来温习;有的内容懂了,也记住了,但再回过头来看看,能起到加深理解、举一反三的作用。可见,“回嚼”的过程,就是再学习、再思考、温故而知新的过程。

“吃一口”与“吃一筐”

一谈到读书,有的人急于求成,一口气就把一本厚厚的书看完;有的人读了一辈子书,家有万卷藏书,但大脑仍然空空,究其原因就是读书不用脑,吃进去的“东西”没有被消化吸收。所以人们常用“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来提醒那些想一口吃个大胖子的人。我们提倡多读书,是以求精为前提的,“泛览百书,不若精于一书”。所以,读书要精选,在浩瀚的书海里,选择一些品位高,适合自己的书来读。读书要认真,注意消化理解,不能贪多求快。这就如我们平时所说的:饭要一口一口地吃,知识靠一滴一点地积累。日积月累,知识才能不断丰富。

凤头、猪肚、豹尾

“凤头、猪肚、豹尾”是元代散曲家乔吉的写作经验。

乔吉,字梦符,作品主要有《金钱记》《扬州梦》《两世姻缘》等。他把作乐府的经验概括为六个字,即:凤头、猪肚、豹尾。凤头,指作品的起始要美丽,要能吸引读者。猪肚,指全文要浩浩荡荡,内容丰富。豹尾,指结尾要响亮。这六字之外,他还指出全篇一定要首尾贯通,意思清新。

郑板桥读书法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有一套独特的读书方法,称之为“特识”,意思是说善于独立思考,反对“依样画葫芦”。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借鉴古人,丰富自己;敢于独创,自树一帜。因而他主张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对自己最有用的书来读。他说“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他认为对权威之作,也不必全学,学一半就可以。当精选书目确定后,那就必须精读,要认真反复读它数遍,领会精神实质。

张稷若的读书法

清朝文士张稷若尤好读书,他的读书法也别具一格。他每日读书时,遇到好的句子或段落,就抄录下来,朗诵几遍,然后贴在墙上。每天抄录少则三五段,多则几十段。等墙上贴满了,就把已烂熟于心的拿下来,放入准备好的竹笥里,然后把新抄录的贴上去。在朗诵新句段的同时,又经常温习投入竹笥中的句段。天天如此,岁无旷日,数年之后,张稷若学业大长,满腹经纶,为世人称道。

阅读与做笔记的方法

美国著名学者阿德勒和多留恩在《怎样阅读一本书》中提出了三种阅读方法和三种笔记法,即:

审查性阅读:先对书做快速地浏览和预习,明确其结构和基本内容,确定该书是否值得一读。

分析性阅读:分析书的主题和题材,弄清全书各部分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及逻辑上的内在联系,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

综合性阅读:对具有相同主题和题材的多本书加以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使阅读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结构笔记法:在审查性阅读中,要回答这本书属哪一类?作者靠什么深化主题?然后将这些问题做出笔记,称为结构笔记法。

概念笔记法:阅读一部长书,只有仔细认真,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论述,这一阶段做的笔记称概念性笔记法。

辩证笔记法:在综合性阅读中,要考察每一个作者对同一主题的论述及所提问题的顺序,这种笔记法在阅读多本书时可起到相互补益的作用,被称为辩证笔记法。

读书六法

出入法。入,就是钻进去;出,就是走出来。读书要屏息静思,钻深读透,了解精髓,掌握要旨。

跳读法以最快的速度浏览全文,做到既抓住大意,又有所取舍。

交替法是指将两种以上的书轮流交替地读。

浏览法是指随意翻阅的一种读书方法。

厚薄法读书分两步,第一步“由薄变厚”。第二步“由厚变薄”。

泛读法是指粗泛地读,尽可能地多读书,以加大输入的信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