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的对手
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对手。在学校里,总有人成绩在你之上,或者你稍有懈怠就会被他人超越;身在职场,总有些人比你更出色,或者你为了使自己更出色,必须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努力;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事业,却发现同行业中存在着那些可以吞并你的公司……
“对手”远远不止这些,倘若你因对手过多而疲于应付,就会容易使自己被这些对手打败。然而,若仔细回想一下你就会发现,真正促使你进步、成功的,真正激励你昂首阔步向前的,不单是自己的能力和顺境,不单是朋友和亲人的鼓励,更多的时候,是你的“对手”激发了你的潜能。
人的本性是不甘落后的,如果你一生都没有遇到对手,你的交际和内心将难以平衡,因为你的生活将会变得平淡,毫无意义。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就会甘于平庸;一个群体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因为相互的依赖而丧失活力;一个行业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安于现状而逐步走向衰亡。对手是一股促人奋发向上的力量,有了他,你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从这一点来说,你应该向你的对手说声“谢谢”,这样你的内心才能够保持平衡,也才能获得更为广泛的人际关系。
在挪威,沙丁鱼是人们的挚爱,因此沙丁鱼非常畅销,而且活蹦乱跳的沙丁鱼往往能比那些死的沙丁鱼多卖出好几倍的价钱。遗憾的是,沙丁鱼大多数在捕捞后返航的路途中就已经死了。为了能使它们活着到达码头,渔民们尝试了许多办法,但是都没有成功。
后来,人们发现将一条鲶鱼放进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就能够解决问题了。原来,由于鲶鱼对周围环境很敏感,把它装入鱼槽后,它会不安地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个四处游动的家伙后也会不安起来,因而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能活着抵达码头了。
后来,心理学家把这种“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激发群体中其他个体的竞争意识,并可提高效率”的现象称作“鲶鱼效应”。
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就发现了“鲶鱼效应”的存在,并将它运用到养马的过程中。他们在马厩中养猴,这样就能够有效趋避马瘟。猴子天性好动,每当这些马松懈倦怠的时候,猴子就会去撩拨它们,这样就使马时刻保持忧患心理,并且还得到了一定的训练,从而提高马对血吸虫病的抵抗能力。
在马厩中养猴,可以使马匹更加健康,由于猴子有“弼马温”之称,所以有人又将这种现象称为“弼马温效应”。
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竞争和危机对人的生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压力和挑战下,人才能够抵御天生的惰性,才不会松懈,才能避免在安逸中走向灭亡。故事中的沙丁鱼正是有了鲶鱼的存在,才能在漫漫长途中保持生命的活力;马正是有了猴子的存在,才能使自身避免瘟疫,健壮成长。因此可以说,对手并不一定是置你于死地的仇人,而是促使你进步、成长的关键性力量。有了对手,才有危机感,才有竞争力。有了对手,才有动力去奋发图强,去革故鼎新,去锐意进取,因为,人们知道,如果不这样的话,唯一的命运就是被吞并、被替代、被淘汰。因此让自己身边的对手“鲶鱼”、“猴子”来激发我们无尽的潜能,唤醒我们不服输的精神吧,从而为自己创造一个可以高飞的平台,让自己的交际和内心获得平衡,让心灵去感受另一个世界的精彩。
拥有对手是我们的一种福气和造化,而不是心腹大患;对手是异己,但不是眼中钉、肉中刺。因为有一个强劲对手的存在会让我们时刻都有危机感,这会激发起我们更加旺盛的斗志。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应该避免将自己的对手视为除之而后快的存在,而应重视自己的对手,将其当成一种激励、一种促进,当成上天对我们的一种恩赐。这样才能避免走入与人结怨的死胡同里,避免让自己的人际关系逐步失衡,走到绝境。
心理平衡小课堂
人生中,来自你的对手的无论是善意的批评,还是无理的谩骂;也不管是苛刻的质疑,还是尖锐的讽刺,你都要明白,正是因为有他们“踢”你一脚,你才有勇气冲出去,因此,从这一点来说,你应该感谢你的对手。拥抱对手,你会获得更和谐、平衡的人际关系,拥有更广阔的天空!
“得理”时也要“饶人”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古人还有“有理也要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等不少名言警句。这些都告诫人们:“得理”也要“饶人”,要讲礼让、谦让、退让和忍让。得理让人是一种美德,体现的是一种宽容和大度的胸怀。
得理不饶人,甚至蛮横无理,会导致交际失去平衡,会使一个人粗暴地对待他人,陷他人于尴尬之中,从而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在如今的社会,尊重和宽容他人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每个人都更应自觉做到得理让人,宽厚待人。特别是在社会交往中,要大度、宽容,切不可得理不饶人,更不能用言语中伤他人。
得理让人的宽容胸怀,是内心平衡的一个重要基础,当一个人因有理而无法饶恕他人的过错时,他的内心就会失去平衡,使自己的性情变得粗暴、苛刻、气急败坏。如果能够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内心就会升华出一种人性之美,从而平复内心的不平衡。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钢铁大王,名叫查尔斯·史考勃。
一天,吃过午饭,休息的时间,查尔斯在自己的钢铁厂查看。几个抽烟的工人引起了他的注意,查尔斯抬头看了看悬挂在他们正上方的一块大牌子——“禁止吸烟”。
查尔斯想了想,面带微笑地朝吸烟者走了过去。吸烟者看到查尔斯过来了,不好意思地将烟头掐灭了。
查尔斯没有说什么,而是友好地递给他们几根雪茄,幽默地说:“各位,如果你们能够到工厂外面去抽掉这些雪茄,那我将十分感谢。”
所有的吸烟者都对查尔斯产生了好感。因为查尔斯没有对他们进行责骂,而是用充满人情味的方式让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这个小故事中,查尔斯是有理的,可是他并没有因他人的错误而使自己盛气凌人,更没有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是得理让人,结果他的工人不但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还对他心存感激。事情往往是这样,虽然他人有错你有理,但你却体谅、宽容他人,这样他人不仅能够很好地改正错误,还会因此感激你。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上司批评下属的场景。但可惜的是很多上司的批评都有点“得理不饶人”的味道,他们总是气势汹汹的,结果被批评者要么是毫不买账,要么是口服心不服。最终并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反而还会使事情越弄越糟,交际也会越来越恶化,失去平衡。日常生活中,很有可能你是有理的,但有理就一定要不让人吗?要知道,饶人一条路,伤人一堵墙!
让我们来看一个相反的事例:
在上公交车时,由于人多,一位老年人不小心踩了一个年轻人的脚。
“对不起!”老人主动给年轻人道歉。
“你没长眼吗?”年轻人理直气壮,瞪着眼睛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人又解释了一句。
“老东西,你还有理了!”说完,年轻人也踩了老人一脚。
幸亏有乘客打抱不平,才没有出现严重的后果。
这件事情,不管是谁看到,一定会看不惯,气不公的。一般而言,在公交车上被人踩一下脚,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又没有踩坏,对方还赔了不是,本不应再斤斤计较,不依不饶了。可是,那个年轻人得理不饶人,未免有些过分。不过,转念一想,得理不饶人的又何止是年轻人一个人呢!比如:在繁华热闹的超市里,他人不小心碰了你的肩膀,即使没碰疼,你也要和他“理论”起来;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他人骑自行车撞了你一下,尽管没有撞坏,你也一定不会放过他;在宾客盈门的饭店里,你的衣袖被新来的服务员端汤时弄脏了,你不仅要奚落他,还得向老板告状……面对这些你有理的情况,你是怎样处理的呢?无论如何,只要你以宽广的胸怀包容了他人的过失,能够得理让人,你的内心和交际就不会失去平衡。
有人认为,在现今社会中,得理饶人是“软包”。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得理让人是一种有涵养、有气度的表现,而不是软弱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冲突不正是由于一方得理不饶人或双方纠缠不清引起的吗?有些人遇到事情的时候,总喜欢争个胜负,这样的行为只会使人们的交际逐渐失去平衡,使交际的天平倾斜于他人的过错,并且死盯不放,致使矛盾进一步激化,事情越弄越僵。这时候,就应该学学“难得糊涂”的心态,遇到一些事情时懂得“装糊涂”,得理也要让三分,这样就能够很容易地将事情解决。因此可以说“得理饶人”不失为一种成功的处事方式。
古人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活中,人与人相处,总有磕磕绊绊,最好不要过分计较得失。比如,邻里共用空间占用的多或少、家庭成员继承遗产的厚与薄、同事之间的矛盾、路人之间的口角……不一定非得判断出我是你非、我对你错。不要对他人的小过错不依不饶,也不要以恶语中伤他人,这样你的内心和交际就能够很容易地保持平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