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生气:心平气和的幸福生活智慧
39769200000021

第21章 做一个不生气的幸福之人(3)

此外,进入心流是有一定方法的。为了达到这种状态,我们首先要为自己设定一个具有挑战性但不是很难达到的目标,这样的目标能够给我们一定的压力,而这种心理压力刚好可以使我们集中精神、竭尽全力地去努力,并且不会造成心理负担;其次,最好能事先制订计划,以便自己始终清楚下一步做什么,这样我们做事时便能如流水般顺畅,有效地防止不必要的思绪;最后,我们所做的事情最好能够帮助我们直接并即时收到反馈,由于成败一目了然,所以我们可以专注于调整自己的行为,进而更加全神贯注。如登山这样的事情,每登一步,我们都应该知道落脚点是否安全,从而及时调整。

第五,淡定地接受烦恼,不逃避也不拒绝。

生活中,人们在遭遇烦恼的时候,大多在心理上倾向于对抗或逃避。如失恋时,大多数人要么激烈地质问恋人;要么和自己较劲儿,勉强自己更快乐,“我要笑,要活得更快乐,要找一个比你好一万倍的恋人”。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逃避心理的表现。会使问题变得更糟,会放大痛苦,而我们的心理状态也会随之更差。

正确的、积极的做法是让烦恼的情绪待在那儿,以开放式的心理来对待它,而不是试图操纵或改变,简单地说,就是不评判、不固守、不排斥。值得注意的是,淡定地接受烦恼,并不代表不思进取,而是在尽力追求美好的同时,接受不可改变或已定的事实。比如,你因没有被晋升而懊恼,那么你就应该淡定地接受,承认自己是懊恼的,既然此事已成事实,就别再想为之做什么努力来扭转,而应该努力做好正在做着的事情。

心平气和,生活才会幸福

愤怒绝望与平和乐观,只在一念之间,然而,仅就因为这一念之差看到的世界却有着天壤之别。

如果你选择心平气和,那么快乐和幸福就会围绕在你的身边;如果你的心中只有愤怒和抱怨,那么不如意之事就会越来越多,直至最后让你窒息。

心平气和的人看到的是“天地之间,以人为尊,我生而为人;星辰之中,唯日月灿烂,我能早晚相伴;百草之中,五谷最为养人,我能终生享用……”自然幸福。内心充满愤怒的人看到的是“天地之间,以人为尊,但我居于人下;星辰之中,唯日月灿烂,我却不能与之同辉;百草之中,五谷虽最为养人,却不够美味……”自然不幸福。

决定幸福与否的不是环境,而是心境。对于很多事情,如果你生气,看到的只会是各种不如意;如果你心平气和,则能够于不如意中看到如意的一面,进而感受到幸福。

心境平和,内心才会充满喜悦

只有将心中的怨恨排除掉,才能怀着一颗平和与喜悦的心去看待人和事,也才能愉快地生活。

悠悠岁月,世事纷扰。生活在大千世界里,任何人都会有痛苦、困惑、烦忧或委屈的时候。只有始终保持平和的心境,才会让自己活得更轻松、更洒脱。其实,世上没有过不去的河,也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当你烦恼的时候,当你与他人产生矛盾的时候,当你不顺心、不如意的时候,试着想开点,平和点。

唐代著名禅师慧宗,就是一个非常想得开的人。他酷爱兰花,所以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大量时间栽种了数十盆兰花。一天,他要去远行弘法讲经,便吩咐弟子看护好那些兰花。在他讲经的这段时间里,他的弟子们都非常细心地照顾着兰花。然而,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弟子们由于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了户外。第二天,弟子们看着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憔悴的兰花,后悔至极。

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庙,弟子们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接受责骂和惩罚。不料,慧宗禅师得知原委后,竟泰然自若,神情依然平静安详。他安慰弟子们说:“我种兰花,一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是为了美化寺庙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禅师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的喜怒不因兰花的得失而受影响。并且,对于已成的事实,生气也没用,何必还要因生气乱了心情,坏了情绪。“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去感悟心灵的宽和与平静,而心平如镜,心静如水,不正是人生想要达到的境界吗?

胡适说:“世界上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界上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别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的确,当你对给你脸色的人还以脸色时,虽然解了气,但这时你实际上也成了脸色的施予者,充当了一回“干了世界上最下流的事”的角色。反之,如果你平和一点儿,让摆脸色者为自己的狭隘、龌龊、暴戾自讨没趣,自损形象……那么最后,你会获得心灵上的安定,也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当年,胡适的母亲张顺弟在其夫胡传去世后,23岁便开始守寡。虽然她是名义上的家主,但是她丈夫前妻留下的儿子和媳妇,对她的态度很不友善。

她的两个儿媳妇都不太明白事理,妯娌之间经常为一些小事闹得全家鸡犬不宁。有时,她们还用打骂孩子的方式,说出一些刻薄的话语,指桑骂槐地给婆婆听。面对这些,胡适的母亲只是很平和地笑了笑,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她实在难以忍受时,便悄悄到邻家回避,或者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轻声哭泣。最终,她感动了她的媳妇,媳妇们会心境平和地以不同的方式,向这位年轻的婆婆道歉,冰释前嫌。

胡适的母亲遇到了许多让人愤怒的事情,但是她总是心平气和地过着自己的日子,她将生活过得和和美美。相反,如果她失去了心境的平和,气愤地责骂家人,那她的生活中一定争吵不断,乌烟瘴气,又怎能和和美美呢?

一念平和,便幸福自在

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尽相同,但命运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凄风苦雨,面对困境,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愤怒还是平和,直接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品质。

当遭遇让人气愤的事情时,如果我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即便是在黑云压顶、雷声滚滚的恶劣天气里,也一样能拥有阳光般明媚的心情。

我国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就是一个拥有平和心态的人,他真正做到了去留无意、宠辱不惊。

当年,马寅初老先生因“新人口论”被撤销北大校长一职。那天,他正在家里接受“隔离审查”,他的儿子心急火燎地从外面回来,大声嚷嚷道:“爸,你被撤职了!”

马老当时正在看一本书,就淡淡地答了一声:“噢!”

十几年后,国家为马寅初先生平反昭雪,又恢复了他北大校长一职。当儿子兴奋地告诉他这个消息的时候,恰巧他也正在看一本书,也同样淡淡地答了一声:“噢!”

马老没有因为当初的审查和撤职而忿忿不平,也没有因为日后的平反而欣喜若狂。他视荣辱为等闲,置得失于莞尔,这就是从容平和,是一种大家风范,也是一种持久而强大的精神力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流传了几千年,却还是有很多人不能读懂,不能学会。马寅初老人领会了其中的精髓,并把它应用到了自己的生活当中。在当初无比艰难的困境中,他没有愤怒,他平和而从容地走过了那一段人生历程。

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谁都难免经历得失荣辱的过程。大多成功人士都是经历过得失风雨的,只不过他们把得失荣辱看淡了、看开了,因此,他们不会愤怒、丧失理智,而能够心气平和,保持思维的敏捷和冷静。他们能够抛开这些荣辱得失,静下心来,全心全意继续自己的事业,从而最终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与幸福。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报考瑞士联邦工艺学校时,竟因三科不及格落榜,被人耻笑为“低能儿”。小泽征尔这位被誉为“东方卡拉扬”的日本著名指挥家,在初出茅庐的一次指挥演出中,曾被中途“轰”下场来,紧接着又被解聘。被称为网络时代的巨人的马云,高考三次才勉强进入杭州一所师范院校。但他们没有因为生活中的厄运和不幸忿忿不平,而是把挫折和失败看做人生必经的轨迹,以平和的心态完成了人生的磨炼,而他们最终都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实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笑看人生起伏,坐观人生百态,以平和淡泊之心看待世间的权势名利,是一种超然于世外的大智慧,可以让人们免遭厄运和不幸带来的痛苦,进而生活得更加幸福自在。

保持波澜不惊的心境

若我们也能拥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平和心境,那么,在这个世界上,将没有什么事能撩拨起我们心中的怒火。

波澜不惊的心境如同一座有裂缝的钟,无论受到什么打击,都不会发出愤怒的吼声。它将岁月沉淀,获得属于自己的悠然自得的生活。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拥有波澜不惊的心境呢?

我们要懂得享受宁静的生活。宁静的生活能够助我们沉淀内心的浮躁,让我们安之若素、淡定从容,而非气急败坏、声嘶力竭。

我们要学会知足常乐。学会知足才能接受挫败,才能容忍他人的“没眼力”,才能超然于物外,才能保持心平气和,才能体味到生活的幸福滋味。

我们要及时为心灵减压。及时为心灵减压才能避免自己在压力中爆发或崩溃,才能轻松地生活。

享受宁静的生活

一位智者要他的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心目中的人生美事。学生列出了一张长长的清单,其中包括健康、才能、美丽、爱情、名誉、财富……谁料智者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说:“你忘记了不可缺少的一项——心灵的宁静。没有它,你很难得到上述种种,即使得到,你也会被愤怒、痛苦纠缠。”

生活繁忙紧张,而且充满了诱惑,非常容易使人心境失衡。如果不能以宁静的心灵来面对,就会患得患失,进而势必会迷惘浮躁,容易气闷。

享受宁静的生活,让宁静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才能不眼热权势显赫,不嫉妒金银成堆,不乞求声势鹊起,不羡慕美宅华第。我们应当知道,所有的眼热、嫉妒、乞求和羡慕,都是一厢情愿,只会加重生命的负荷,把心变得浮躁、易怒。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追求名利,但我们一定要为自己保留一分宁静。

有一位老铁匠在老街上宁静地生活着。和平年代,没有人需要武器,他就改卖铁锅、斧头、铁链子等日常用品。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招牌挂在门上,货物摆在门外,自己坐在门内,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很多时候,他都躺在竹椅上,抱着一把紫砂茶壶喝茶、听收音机。生意不好也不坏,总之,够他喝茶和吃饭用的。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他过得宁静而满足。

一天,老街上来了个文物商人,他偶然间发现老铁匠的那把紫砂壶竟然是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手笔。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三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里,一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于1993年被泰国的某位华侨在伦敦拍卖会上,以16万美元买下。

商人捧着那把壶,爱不释手。他对老铁匠说,愿意用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老铁匠听完,先是一惊,后来还是拒绝了。

没有买到壶,商人无可奈何地走了。而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60年,并且一直视为普通的壶,怎么就这么宝贵呢?

过去,他总是随手拿起壶来就喝水,要做事了,也总是随手把壶往小桌上一放。可是现在,他总会不由自主地去找这个壶,看看这个壶是不是完好地待在那里,这让他非常不舒服。最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得知他那把茶壶价值连城后,总是很好奇地来看,有的问他还藏了其他宝贝没有,更有甚者竟然开始向他借钱。而小偷也似乎开始对他的家钟情,频频来访。就这样,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还常常生气,于是他非常怀念过去那种宁静平和的生活。

数日后,那位不甘心的商人再度登门拜访,同时也把价钱翻了一番。老铁匠再无法忍耐内心的烦躁,他气愤地当着围观的人群把紫砂壶摔得粉碎。

此后,老铁匠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宁静可以让生活中许多纷杂和浮躁都沉淀下来,可以过滤出浅薄粗率等人性的杂质,可以避免许多鲁莽、无聊、荒谬的事情发生。宁静是一种习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安之若素、淡定从容,要比气急败坏、声嘶力竭好太多了。

唯有在宁静中,劳累的心才能得以休息,人才能好好地审视自己,才能听到心里最真实的呼唤,而且能帮助困境中的人们荡起似乎已停滞不前的生命之舟,带他们跨入人生的另一阶段,再度体验生命的甘美。

在宁静中修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握自己,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意志和情绪,获得一份悲喜物外的超然豁达,进而减少主观欲望,解脱压抑,将生活中的烦恼、内心的愤怒淡化,进而常存欣慰愉悦于心。

知足才能常乐

在这个世界上,权势、地位、财富、名誉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无论人们怎么去追求,不但永远不会让人感到满足与快乐,反而会带给人各种各样的忧愁和磨难。

现代童话之父安徒生曾经写过一篇童话故事,名叫《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通过这个童话故事,我们可以领悟到知足常乐的真谛。

有一对老夫妇,他们生活在乡下,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家里唯一值点儿钱的就是一匹马。某一天,夫妇两个人打算用这匹马换点更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