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失败者是这样认为的,我不了解金融、不了解债券、不了解市场,投资于我这个依然挣扎在温饱问题中的人来说还太过遥远。因此,他们从不会想怎样去理财。但事实上,理财和金钱的多少并没有关系,只要你有收入,你就应该为你的每一分钱制订出一个规划,要记住理财的一种正确观念:“我要靠理财和投资变得富有,而不是变得富有之后再理财。”
正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我们要像成功的创富者学习,创富的同时不忘理财,唯有如此才可能让财富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投资,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在投资的时候,千万不要跟风,要有自己的投资方式,否则很容易让自己输得精光。
人们在进行投资理财的时候,心中总是抱有一种美好的愿望,都希望自己的钱能够被用在升值最快、涨幅最大的项目上面,能够带来快速的收益。但是事实是,如果你选择了投资这些项目,那么必然有很大风险的,要知道,市场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并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意志而转移。对于一个没有经验的投资者来说,除了资本少,对市场的运行情况也不是很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要有“搏一把”的心态,不能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放在同一个项目上。因为这样一旦出现意外情况,损失一定是难以承受的。换言之,在开始投资的时候,要谨小慎微地行事,多掌握市场的运行规律,多了解投资项目的运行情况。这样下去,才能学会规避风险,并且慢慢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
不论是什么投资,它的收益都具有一定的波动性的,有时情况好,有时情况差。这时你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认定的项目如果赚到了钱,不要太过得意;如果亏了本,也不要太过失意,在投资上没有人可以永远获胜。
具体地说,我们不妨向巴菲特借鉴一下投资经验,以形成自己的有效投资方式。
巴菲特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投资家了,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在选择股票的时候,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从不盲目跟风。他说,如果他拥有一个绝佳的生意,他丝毫不会为某一个事件的发生,或者其他原因对它的影响而放弃。
1970~1974年,美国股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金融风暴的袭击,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涨”时期。然而,这种情况却让巴菲特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很多便宜又能带来收益的股票。
1972年,巴菲特想要投资报刊业,但是在当时,报刊业并不发达。而巴菲特却在其中发现了重要的创富机会,他认为,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像拥有了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
从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巴菲特看好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于是,在一片蜚声中,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长至51.5美元,翻了5倍。
1992年,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元。巴菲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正是找到了自己的投资方式,有自己的一套路子,所以巴菲特没有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而是在关键的时候作出了自己的决策,这才赢得了让世界瞩目的财富。
比尔·盖茨也有一套自己的投资方法——注重稳健。盖茨拥有股票和债券,也进行了房地产的投资,同时还有对货币、商品和公司的直接投资。但是他在进行风险投资的时候,并没有把过多的资金集中在各个公司的股票上,而是将绝大部分资金都用在了政府债券上。在他的个人资产中,美国政府和各大公司的债券所占比例高达70%,而其余的30%,有的直接贷给了个人公司,有的投资在商品和房地产上。
他常常说,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否则,一旦篮子出现了意外,那么所有的鸡蛋都将遭受厄运。
正是因为巴菲特和盖茨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所以他们才能在投资的过程中,赢得巨额的财富。在投资的过程中,我们也应根据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当然,投资方式中也包括了投资的时机。如果你手中有大笔的资金,不要在同一个时间都投入到市场中去,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的时间段投入。
每一个投资市场的行情都会经常发生变化,而且有的时候很难掌握。所以,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把投资的时间掌握好。整个投资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这样才能减少市场和经济环境所造成的风险。
还要明确的是,在投资的过程中,并不是投资的项目越多越好。据统计,在投资的全部项目中,每增加一种,风险就会减少一些;但是随着投资种类的增多,其抵抗风险的能力也会逐步降低。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规避风险的能力就会失去。这个时候,再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风险的话,那就是得不偿失了。因为随着投资种类的增多,佣金等方面的费用都会有所增加,而收益会减少。因此,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要注意量的问题,如果过了量,那么投资显然是非常失败的。
在注意量的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质的提高,选择投资项目的过程不是随便的组合,而是权衡了各类风险和收益之后的一个最优组合。因此,最理想的项目组合是收益的标准和风险的承受能力相匹配,这样才能在合适的风险之下获得最大的财富。
创造财富是每个人都渴望的事情,但是这个过程却充满了变数与艰辛。成功创富的人认为,制订一个创富的计划表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是最重要的。
因此,投资者应该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并善于利用自己身边所有的资源,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做一个聪明的投资者。
消费,节流等于开源
财富的积累主要靠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财富,也就是开源的过程;另一个是运用自己的智慧减少开支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说的节流的过程。想要积累财富,就不仅要懂得开源,更要懂得如何节流。
事实证明,如果一个人只懂得开源,而不懂得如何节流的话,那么财富同样与他无缘。一些毫无意义的盲目消费,是吞噬我们金钱的主要因素。所以,要想成功创富就一定要有一种节流的观念。省下生活中不必要的开支,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规划,是创富的必要过程。加拿大的一位理财专家达希·珍认为,节省下来的一元钱,绝对大于你赚进的一元钱。
高收入就一定意味着富有吗?想要弄清楚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一个例子:
一位部长助理级的官员虽有15万美元的年薪,但是同时他的花销也相应很大,为了自己的面子,他在衣着、汽车、应酬、保险、豪宅方面花的钱实在太多,基本没什么积蓄。
后来,这位助理想通了以后,就辞去了目前的职位,找了一个很平凡的助理工作,过着一种简单的生活,出乎意料的是,他反而能够比以前存下了更多的钱。
如果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那么就应该选择“高质量的生活”,但是,如果你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那么就应该量入为出,让自己的消费同收入相匹配,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认为“有钱的时候就多花一些,没钱的时候就少花一些”。这种理论的确很简单,也得到很多人的认可,但是,这种想法却显示出了一种随意的态度,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想法。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养成节流的好习惯呢?
(1)记录自己的开销,对每一笔支出都有清晰且明确的了解。除非我们知道我们的理财方式错在哪里,否则我们永远都无法改正。如果我们没有一个详细的开销清单,那么我们对于财产的支出情况就不会了解,也就无从得知从哪些方面节流。所以,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开销有个明确而详细的记录,在一段时期内记下所有的家庭开销,比如三个月之内的开销,这样就能够掌握家庭支出的明细,通过比对这些账目就能从中发现那些不必要的支出,从而在以后免去这些支出。
(2)依照你家庭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自己的预算。首先,应该根据家里面的实际情况把一年的开销都列出来,比如房租、吃饭、水电等必需的花费,再列出其他的精神开销,比如旅游、看电影、听音乐会等,把这些列出来之后,就要把这些费用的预算计算出来,这样会对家庭的开销有个大体的把握。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拟定计划需要精打细算,同时还需要我们有严格的自制力。对于不是生活必需品的东西,我们要果断地放弃。通过这项计划,我们更好地掌握消费的额度了。
(3)至少把每年收入的10%储蓄起来,或者用来投资。在留出足够的支出资金的前提下,还要留出一部分用来投资,因为钱放在那里是不会增值的,只有有效地利用它,才能让它获得增值。财富专家说,如果你能节省每年收入的10%,或者将这些钱用来投资,即使物价一直在上涨,几年后你也能够获得足够的财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清楚的是,当你决定要投资的时候,一定要选好投资的项目,或者咨询专业领域的人士,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市场情况。而只有在获得足够的信息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有更多赢得财富的机会。
(4)在做好上述准备的同时,还要准备一笔用来应急的资金。很多预算专家都会给出这样的建议:至少要留出三个月的收入用来应对突发事件。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做好了这样的准备,那么就可以在紧急事件发生的时候,从容地应对,而不至于手足无措了。
做到了上述四点,你就能更加完美地做好节流工作。通过有计划地开销,可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省下一大笔支出。
当然,做好预算并不是让你吝啬地将每一分钱都省下来,而是通过这张蓝图,在不影响美好生活的情况下,帮助你把收入积累下来,让你的财富派上更大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