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际博弈论:掌控绝对优势的交际策略
39763000000002

第2章 初识博弈:跟着哈佛人了解博弈(1)

博弈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从我们所经历的上大学、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到我们每天几点起床、早饭选择吃什么等生活小事。那么,我们是否了解什么是博弈呢?博弈是人与人之间的策略游戏,有着丰富的内涵。下面就让我们跟着哈佛人一起了解博弈吧!

博弈是智谋游戏

博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组成运筹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我国,博弈更是源远流长,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书就充满了博弈的思想,而专门写谋士角逐的《三国志》也可以说是博弈方面的教材,只是当时人们对于博弈的理解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博弈论是一门非常年轻的科学,1928年,冯·诺依曼正式提出博弈论的基本原理,标志着博弈论正式诞生。1944年,约翰·纽曼和摩根斯坦一起编写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这本巨著将二人博弈发展成为多人博弈,奠定了现代博弈理论的形成基础。约翰·纽曼和摩根斯坦认为:“博弈论主要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它是研究存在利害冲突的双方在竞争对抗活动中获得最优化的均衡的理论,博弈策略就是依据相关规则得出的处理对抗、危机或冲突的解决方案。”

人与人之间的博弈是有智有谋的游戏,它渗透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即使日常生活琐事也可以找到它的影子。因此,虽然它年轻,但哈佛大学却非常重视它。哈佛为学子们开设了必修课,专门讲授博弈理论,从政治、经济等大范畴的博弈,延伸至人际交往的小范围博弈。哈佛重视博弈、研究博弈,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朱·弗登伯格著有《博弈论》、《博弈学习理论》等多部博弈论学术专著。哈佛可以说是研究博弈论的先驱,人际博弈的“专家”非哈佛莫属。

那么,博弈论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问呢?

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从深谙博弈智慧的哈佛精英的博弈实例中取经。迄今为止,哈佛大学先后为美国培养了8位总统,这8位在美国政坛呼风唤雨的总统都是人际博弈的高手。以美国前任总统小布什为例:

小布什在校的学习成绩一般,他之所以能当上美国总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博弈论带给他的启示。

通过学习博弈论,他了解到人际合作博弈对成功的重要性,于是他致力于与人建立合作的博弈关系,而非对抗。他努力打造自己的人脉力量。他不仅善于认识圈内的朋友,他也善于结交很多圈外的朋友。对一个常人来说记住一千多人的名字很难,但是小布什却做到了。据说,他走在学校里,会一路忙着和经过的同学们打招呼,因为几乎每个校友他都认识。

他早些年的一位同事马克·安奇这样说:“即使你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他也可以记住你的名字。”在人际交往中记住一个人的名字是对他人起码的尊重。倘若总统候选人从茫茫人群中认出了你,叫出你的名字,你们只在很久之前有过一面之缘,你还有什么理由不投票给他呢?

1994年,小布什成功地成为德克萨斯州州长。当时德克萨斯州的副州长是一位特别难缠的民主党元老,此人在职20多年,其吹毛求疵远近闻名,但与其身处不同党派的共和党的小布什却始终与他合作而非对抗,他们相处得极好,后来两个人还成为至交。小布什出色的博弈表现,为他在政途上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人际博弈的智慧成就了小布什。因为他拥有博弈论的智慧,他清楚地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不会有两个思想完全相同的人,在人际博弈中求同存异是必要的。他在和民主党副州长博弈的过程中,保留彼此政见上的分歧,他懂得用大智慧博取人心。

博弈不仅仅包括竞争与冲突,还包括合作与扶持,而且这两者之间常常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是理解到这一点,小布什才没有一味地从共和党的派别出发,否则他不可能与民主党的副州长成为朋友。

博弈论的智慧其实很简单,也很实用。它看似深不可测,但并不难理解。它不仅仅存在于数学、运筹学中,也存在于经济学中,甚至还存在于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职场上,你与上司、与同事、与下属之间存在着博弈;在商场上,你与客户、与竞争对手之间存在着博弈;在情场上,你与爱人、与情敌之间同样存在着博弈……

博弈论主要研究人与人之间通过策略产生的相互依赖的行为。博弈论认为,人是理性的,会通过一些手段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定会出现利益冲突,行为相互影响,信息常常也是不对称的;同时,博弈论还研究人在直接进行相互作用时的行为决策和行为决策过程中的均衡性问题。

通俗地说,所谓“博弈”,就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与既定的规则下,个人或组织同时或先后进行一次或多次的策略选择,将策略实施,从而得到某种结果的过程。

博弈者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之前,需要考虑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该决策行为可能会对他人产生的影响以及他人的反应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在尽量避免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前提下,选择一个最佳的行为计划,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

博弈启示录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博弈论的智慧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这种智慧。如果我们能够像哈佛精英们一样拥有博弈的大智慧,就能运用合理可行的谋略成就自己;相反,如果只停留在博弈的小智慧中,我们不仅不能帮助自己从人际交往的困境中摆脱出来,反而会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生活中博弈无处不在

人是群居动物,每个人都必定要和身边的人交往。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产生各种竞争或合作的想法,这就产生了博弈。而且无论你是否愿意,社会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与博弈息息相关。博弈真实存在于每个人的人生。从你一出生博弈就开始伴随你,直到你离开人世,无时无处不在。

无论是错综复杂的政治界,风起云涌的商业界,竞争激烈的文艺界,还是日常琐碎的工作生活中与上司、同事、亲人的相处,每个人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博弈。可以说,人人都在博弈。作为社会缩影的哈佛大学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博弈,这是哈佛学子们的切身感受,他们是这样认为的。

威廉·史密斯对哈佛大学的第一印象就是紧张有序,在学校里没有华丽的衣服,也没有漂亮的妆容,有的只是匆匆的脚步。在这里,他不再是备受关注的佼佼者,因为进入哈佛的学子们都很优秀。

清晨,天还没有亮,室友们就会争先恐后地起床以尽早开始学习,课堂上大家接受新知识的态度是严肃而活泼的,课后大家或去图书馆查资料或去实验室做研究……哈佛学子们知道,生活美好却也残酷,你不行动就等于退步,就会在与其他学子的博弈中败下阵来。学子与学子之间,交往是一种博弈,讨论问题是一种博弈,期末考试是一种博弈,追求心仪的女孩同样是一种博弈;学子与老师之间,如何跟随教授研究某个课题是一种博弈,如何面对在学术观点上的分歧是一种博弈,如何跟随与自己学术观点相同的教授也是一种博弈……似乎博弈存在于任何两个人之间,即使那两个人看似毫不相干。

这些就是威廉的感受。他惊叹于博弈存在之广,他将自己的感受告诉他的博弈论导师。导师告诉他:“是的,生活中博弈无处不在,人人都处在博弈之中。而掌握博弈的学问是非常必要的。”

在生活中,人们遇到的一切事件都可以用博弈论来解释。比如,当你外出吃午饭时,你会不自觉地比较公司附近的餐馆,哪一家的食物更加美味,去哪一家更节省时间;当你知道你的朋友不喜欢酒吧之后,你自然不会选择这一类场所与他会面;倘若你知道朋友A和B的关系不和谐,那么你在和A相处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少提到或者不提到B。诸如此类的事情,都是一种博弈,每一次选择都是博弈的一次结果。

人们时时刻刻都在分析并预测着别人的行为,并根据预测做出合适的策略选择。博弈就是将人际交往中的事件进行理性总结,最后做出最优策略抉择的过程。而那些经常能够做出最合适、最正确的策略选择的人,往往都是深谙博弈论智慧的高手。

当然,生活中的博弈是各式各样的,如单人博弈、双人博弈或多人博弈;而诸如恋人争吵、夫妻吵架、上司下属争执等都属于人际博弈的范畴。博弈的结果可能是一胜一负,也可能是双输,当然也可能是双赢。得到怎样的结果取决于博弈者采用的策略。然而,许多人常常因只盯着自己的利益,一味地用自己的想法揣摩对方等原因而做出错误的策略选择,从而导致恋人分手、夫妻离婚、工作被耽误。

从人生大事的角度来说,报考哪所大学,学哪个专业,从事什么职业,与什么人合作,是否结婚,什么时候结婚,和谁结婚……这些都是博弈;从生活小事的角度来说,一次“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每天早上几点起床,早饭吃什么,走哪条路线上班才不会迟到……这些也是博弈。

博弈就是运用理性的智慧分析事件的原委,做出最优的策略决策。如果你对自己的生活并不满意,那么不妨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足够了解博弈论,是否具有足够的博弈智慧,在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某个群体的博弈中做出的策略决策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