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走向原野吧!看,一片片绿盈盈的草地,在一朵朵美丽的野花的点缀之下,散发着勃勃生机。原野上的小草,就像是千万个绿色的卫士一样,守护着花朵。不管人们怎样压它们、踩它们,它们都誓不低头。
让我们走向大山吧!远远看去,山并不高。可是,当你来到山脚下的时候,抬头一看,就可以体会到山的雄壮威武了。高山就像是一个个的巨人,任凭风吹雷打、日晒雨淋,永远都是那样坚定不拔地挺立着。它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让我们走向大海吧!海水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就像在呼唤着我们。赤着脚,走在沙滩上,就能体会到一种美好的感觉!如果你将一个贝壳捡起来,放在耳边,似乎还能够听到海浪的声音。
让我们走向森林吧!一旦踏进森林,茂密的树叶就会将我们保护。有时候,甚至还能听到小鸟在树枝上“唧唧喳喳”地演奏着美妙的乐曲。如果你是友善的,就会有许多的小动物出来迎接你。
大地滋润着生活在土地上的生物,使它们茁壮成长,构成了美丽的大自然。如果有时间,我们很应该与它亲密接触。
心理启示录
那些深谙积极心理学智慧的人似乎都很注重自己与大自然的零距离接触。不止是耶库马尔教授,大名鼎鼎的西奥多·罗斯福也是如此。他在卸任以后,到大自然中探险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他那著名的非洲探险与南美探险,至今仍然为人们津津乐道。而现实中的我们,不妨也跟随他们的步伐走向大自然,带来积极的心理状态。
让心在宁静中成长
著名心理学家提摩太·卢克说:“一个人要想获得积极的心理状态,最好的方法就是守住心灵的宁静、淡泊与自由。”卢克认为,一间心灵的静室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它可以让人不受干扰,就如同地球的中心点一样。当人回归宁静时,就能够寻回积极的心理状态。
诸葛亮的《诫子书》中就提到过“宁静以致远”。诸葛亮在文中阐述了这种观点:宁静的心境更加有利于人们思考,它让人看得更远更广,让人见解更深刻,让人学习事半功倍。心情浮躁不是人该有的好性情。
是的,唯有“宁静”才能“致远”,只有心平气和、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才有可能使自己走得更远。
9岁时,艾伦到居住在南达科他州的祖父的农场里去过暑假。在这里,他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那就是赤手去捡牧场上被晒干的牛粪。其他孩子都不愿意做这份苦差事,但艾伦做得好极了,既没有抱怨,也没有暴躁地要求祖父给他换一份工作。整个假期,艾伦都安静地做着这份工作,即使这看上去实在不算一份好工作,也没有任何报酬。
很快,一年已经过去了,暑假时,艾伦又到了祖父的农场。这次祖父告诉他,因为他去年夏天工作表现极为出色,因此决定把他一直想要的那份工作给他。于是,这个假期艾伦每天都开心地做着自己钟爱的工作——放马。
从升职初体验中,艾伦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以宁静的心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能够摆脱困境,就能够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
艾伦从学校毕业后,在南达科他州的一个肉铺当帮工,每个星期1美元的薪水。这仍然是一份令人感到恶心、很难静下心来做的工作,但艾伦仍然将它做得很好。他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把工作做好,就能得到提升,就能摆脱掉这个工作了。这份心态伴随他多年,最终,他成了年薪150万美元的首席执行官。
人如果没有宁静的心境,往往很容易放弃,也不容易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这样自然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也不可能做最优秀的自己。
还记得鲁迅在《故乡》中描述捕鸟的情景吗?
先在一个地方撒些小米或稻谷之类的粮食,在上方罩一个筛子,再用一根系着绳子的木棒把筛子支起,然后远远地牵着绳子安静地等待,一直等到鸟放心地进入筛子下面吃食物的时候,远远地一拉绳子,就把小鸟罩在筛子里了。整个过程中,安静等待的环节是最关键的。如果太浮躁就会把鸟儿吓坏,让它们不敢放心地进去吃东西,自然也就捉不住鸟儿了。
人生有时候就是一个捕鸟的过程。只有拥有了宁静的心境、善于等待,才能够抱得“鸟儿”归。
古时候,有一个年轻人热爱剑术。于是,他走遍了五湖四海,终于找到了一位剑术无人能及的老人拜师学艺。
老人传授给他一套剑法,并叮嘱他要每日刻苦练习。
年轻人问师父:“多久以后我的剑术能够有成呢?”
师父回答:“三个月。”
听了师父的回答,年轻人开始每天练习。
几日后,他发现自己的进步很小,就跑去问师父:“如果我练习到晚一点,需要多久才能够有成呢?”
师父答:“三年。”
年轻人大吃一惊,继续问道:“如果我夜以继日地练剑,需要多久才能成功?”
师父摇了摇头,微微笑着回答:“三十年。”
徒弟练剑有成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是因为他的心越来越浮躁。由此可见,浮躁、缺少宁静的心态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
在生活中,有的人缺乏宁静之心,他们做事既无准备、又无计划,往往是想到了、兴趣来了就去干,他们不是循序渐进地稳步向前,而是恨不得一蹴而就,结果当然是事与愿违。心理学研究发现,缺乏宁静之心,便容易浮躁,而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交织的综合型不良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心神不宁、见异思迁、不安分、焦躁、急功近利等。
一个成功的人、一个被他人认可的人、一个受他人褒扬的人往往都拥有宁静的心境,这种心境让他们远离浮躁,让他们心平气和地去做事情。
心理启示录
那些深谙积极心理学智慧的人大都具有并且推崇宁静之心。如美国心理学家、文学学者米娜·汉密尔顿在其著作中就曾多次强调宁静之心的重要,并介绍了许多达到宁静之心的方法。的确,宁静之心意义重大,当我们置身其中时,便能轻松享受每一天!
给自己一个身心愉悦的生活环境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好的环境能带给人积极的心理,进而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理学家们已经明确指出,像天气、声音等环境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影响。一般而言,高温、高湿、阴雨以及一些异常天气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而低温环境有利于形成较佳的心理状态,15~18℃是最佳的温度,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
阳光明媚的天气总能够给人带来好心情。心理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阳光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比如,如果让自闭症患者在光线较充足的地方生活,其自闭行为就会减少很多,并且还会有积极参与互动的行为;而长期生活在阴暗的角落,则会使人变得孤僻、忧郁,且伴随着头痛、反胃等不适反应。
此外,人口密度也是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如果个体之间距离太近,彼此感到拥挤,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因为,拥挤破坏了一个主体对领域和空间的需要,从而扰乱了主体正常的行为。由于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活动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可以不受别人的干扰,不受别人的监督,不用提防别人,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的状态让人很放松。但如果周围的人过多,就会使人们无法实现这样的需求,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不适的感觉。
在人口高密度区,人们为了保持心灵上的这种空间和自由,只能用冷漠来排斥他人,使他人和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调查显示,城市居民比较孤僻和沉默寡言,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次数与方式,要比郊区居民少得多。有的人不愿意向陌生人微笑或说话,在别人危难时,也不太愿意伸出援手,甚至在发生命案时,路人或邻居也不会在一定距离之外或自己的家里向警察报案。
专家们通过调查研究已经证实,人口密度越高,人类患心理障碍和身体疾病的比率也越高。
另外,心理学观点还认为,噪声也是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所谓噪声是指使人感到不愉快的、超过85分贝的不规则声音。但在现实中,这个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欢快的锣鼓声、口号声、大喊大叫、鞭炮声,尽管有时也超过85分贝,甚至有的也无规律,但却并不会引起参与者与欣赏者的心理烦躁。这是因为参与者和欣赏者当时有一种心理宣泄的需要,从而喜欢或能够接受这种声音。
反过来,即使低于85分贝的声音,如果不成规律,对某些人来说,也形成了噪声。有人爱养蝈蝈,其阵发性的叫声对某些人来说是噪声,对另一些人却像催眠曲。
噪声会导致身体疾病,同时也会影响人的情绪。它可以引起人们烦躁不安、心情变坏、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影响休息和造成睡眠障碍等现象,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噪声定律。噪声有时会形成对别人强烈的情绪干扰,甚至使人方寸大乱。许多作家之所以喜欢到远离城市的地方去写作,就是为了躲避城里密集的噪声。
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环境是人们获得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在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烈的今天,良好的环境甚至已经被提上了人们的消费日程。比如,德国设计师Rimkus计划在上海推出“上海寂静驿站(Shanghai ArtStation of Silence)”(简称SASOS),人们可以通过投币来享用SASOS所提供的“绝缘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唯一能够听到的就是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能够看到柔和的黄光,嗅到令人放松的森林气息。若在SASOS里安静地待上5~10分钟,疲惫的心灵就能够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放松。
今天,科技高速发展,人们也享受到了高度文明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但是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却在不动声色地夺走我们的健康。为了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合理地设置舒适的生活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对于室内温度而言,冬天宜保持在18~25℃,相对湿度为30%~80%;夏天则应调控在23~28℃,相对湿度在30%~60%为佳。
其次,绿色植物是一个良好的环境所不能缺少的,它们能够净化空气,而且带给我们美好的视觉享受,让我们心情愉悦。一般来说,绿色植物摆放密度要适度,就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而言,摆放两盆1.5米高的植物比较合适。需要注意的是:晚上,卧室内不宜摆放植物,因为植物夜间呼吸作用旺盛,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人体健康。
再次,为生活环境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颜色。不同的颜色能产生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来刺激我们的视觉神经,促使腺体分泌激素,有效调节人的心理和机体。
绿色:能够镇静神经、缓解视疲劳,对烦躁、心理疲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长时间处于绿色的环境中,易使人感到冷清,进而减退食欲。
蓝色:具有调节神经、镇静安神的作用,但对于精神衰弱或忧郁的人而言,蓝色的生活环境会加重心理问题。
黄色:对健康者能起到稳定情绪、增进食欲的作用,对情绪压抑、悲观失望者,却会加重情绪的消极程度。
白色:使人不容易暴躁、动怒,能缓解冲动情绪,但不利于孤独症、抑郁症患者。
粉色:和白色一样能够稳定人的情绪,但是它不会给孤独、精神压抑的人带来负面影响。
黑色:有清热、镇静、安定的效果,能显著改善人激动、烦躁、失眠、惊恐的心理状态。
为自己的生活环境配置合适的颜色,可以起到消除疲劳,抑制烦躁,控制情绪,调整和改善身心状况的效果。
最后,让生活的环境中时刻洋溢着美妙的声音。
与噪声不同,美妙的音乐能够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听觉和心灵享受,比如莫扎特的音乐就是我们调节心理的最佳选择。伊利诺伊大学的神经科专家约翰·休斯认为,莫扎特的音乐模式平均每20~30秒钟会重复一次,这与脑电波的时间长度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活动时间相一致。因此能够很好地调节人的身心状态。
给自己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让自己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能够充分放松、愉悦身心,享受宁静的生活,让健康一直陪伴在自己左右。
心理启示录
如果你去过哈佛,就会感叹其环境的美丽,置身于那样的环境中,人的心情似乎立刻就好了起来。绿树成荫,没有高楼大厦,图书馆、宿舍的空间都足够开阔,街道干净整齐,没有太多的汽车,非常宁静……整个哈佛的环境洋溢着宁静、舒爽的气息,为人的心理处于积极的状态创造了条件。然而,置身于城市生活中的我们是否也同样懂得走到积极、舒适的环境中去,给自己带来积极的心理状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