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积极心理学:挖掘幸福本源的神奇处方
39762800000017

第17章 积极心理学与财富:财富的简易获得法(2)

一个富翁得了重病,他想把家业交给儿子打理,但是因为儿子是个懒汉,所以他十分不放心。于是,他对儿子说:“如果你能凭自己的劳动挣来钱,我就把所有的遗产都留给你,否则,我就将它们都捐出去。”

儿子非常懒,他向母亲要了点钱,骗父亲说是自己挣的。富翁说:“这钱不是你挣的。”说着随手就把它丢进了火炉里。儿子看着钱化成灰烬,十分尴尬地笑了笑,悻悻地走开了。

第二次,他又向母亲要了更多的钱交给父亲。富翁仍然看也不看,顺手将钱丢进了火炉。儿子看着那么多的被烧掉,有些心疼,但也只是无可奈何地耸了耸肩膀。

第三次,儿子觉得父亲太明察秋毫了,知道自己混不过去,只好工作挣钱。他给人家扛木头,搬麻袋,吃了许多苦头,才挣来一点点钱。

他拿着自己挣来的钱去见父亲。可是,富翁又把钱丢到火炉里去了。儿子一看,急坏了,当下把手伸进火里,把钱抢了出来。富翁笑了笑说:“这回我相信了。如果不是自己劳动挣来的钱,你不会这样心疼。”

故事很简单,但是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类对金钱的认知往往带有非理性的因素。比如:同样是100元,如果是自己辛苦挣来的,人们就不舍得轻易地花出去;如果是捡的或者别人给的,又或者是中彩票得来的,人们消费起来就不会像前者一样深思熟虑。由于心理上的非理性因素,在人们的眼里,钱和钱是具有差别的。

同样,如果人们的心理账户不能保持理性状态,则会给人们的理性理财带来一定困难。就财富积累而言,礼金、奖金、彩票得来的财富,往往很快就被我们挥霍而空;而对于定期存款等财富,人们又容易采取过于保守的投资策略。

因此,生活中,我们要尽量理性、趋利避害地应用心理账户,这样才能使理财合理化、有效化。

心理启示录

追求财富的道路上,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不理性且消极影响极其严重的“心理账户”——出于对自己的盲目自信或对自我财富的占有心态,人们很容易认为只有自己分配的才是正确的,才能让自己放心。然而,比尔·盖茨的理性做法是:理性地认识到自己在理财的具体操作方面难免“技不如人”,因此盖茨聘请了“金管家”——劳森为其理财,并给予他充分的信任。

请时刻提醒自己,让自己的心理账户处于理性状态,这样我们的财富生活会更有稳固、自由。

让“欲望”成就你的财富梦想

唐纳德·托马斯·里甘,家境贫穷。如果不是获得了一笔奖学金,他是无法进入哈佛这所贵族学府学习的。他与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是同学,通过肯尼迪,他看到了拥有财富的好处,再加上他自小所经历的贫穷、艰难的生活,他对财富就有了非常强烈的“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他积极坚定地开始了自己追求财富的道路。

在校期间,他通过组织学生旅行净赚了5千多美元,而这在当时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1940年,毕业之后的他更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从商而进入哈佛法学院进修法律。虽然他的这一选择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而未果,但在1946年退伍后,为了赚钱、养家,他在回哈佛法学院继续攻读法律与进入投资公司工作赚钱之间选择了后者。而对于自己选择进入华尔街著名的梅里尔·林奇·皮尔斯·芬纳·史密斯投资公司工作的原因,他本人是这样说的:“我喜欢金钱,我要拥有金钱。在我来说,这是禀性,也是正业。”

凭着他对金钱的“欲望”,里甘在梅里尔·林奇公司步步高升,积累了丰富的投资理财经验。此后,他在财富之路上一展宏图。1968年,他成为梅里尔·林奇投资公司总裁时,年仅40岁,是这家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总裁。而1971年,他更是因为在金钱方面出色的才能而被里根政府邀请担任美国财政部长,并且做了整整10年的美国财政部长,直到1981年他主动辞职离开。此外,他在美国许多财富机构和组织中都兼任要职,如在1972年至1975年担任纽约股票交易所董事局副主席、曾任查尔斯·E.梅里尔信托公司理事、美国投资银行家协会会员等。

无疑,里甘在财富方面的成就是辉煌的,人们甚至因此而称他为“金融暴君”。然而,如果他不是对金钱有强烈的“欲望”,他就不会如此执著于财富之路,就不会在学生时代就想到通过组织学生旅游来赚钱,也不会积极地为赚钱而做准备——学习法律知识。可以说,对金钱的“欲望”是里甘在财富之路上向前行进的动力,正是这种“欲望”成就了里甘的财富人生。

在传统心理学中,欲望是一种消极心理,似乎只要人们不遏制自己的欲望,人们就会陷入罪恶的深渊。然而,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欲望本身并无正负之分,它产生的结果如何,完全取决于人们怎样运用它。如果我们能够像里甘一样利用“欲望”来激发自己的创富潜能,那么我们将更容易成就自己的财富人生。

其实,欲望是成就财富的动力,不止里甘用自己的人生为我们诠释了这一点,事实上,几乎所有成功的创富者都公认这一点。心理学博士威廉·贝纳德在其著作《哈佛家训》的《9岁蒂勒的答案》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法国,有一个叫巴拉昂的人,靠推销装饰肖像起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让自己身家过亿,名列法国富豪榜的前50位。

不幸的是,这位年轻的富豪患上了前列腺癌,1998年于法国博比尼医院去世。他在遗嘱中对自己的财产做了如下安排:价值4.6亿法郎的股份捐献给博比尼医院,用于攻克前列腺癌的研究;100万法郎的现金奖励给能揭开贫穷和富有之谜的人。

巴拉昂去世之后,法国一家名叫《科西嘉人报》的报纸刊登了巴拉昂的遗嘱,遗嘱中说:

我曾经饱受贫穷之苦,所幸我并未在生命结束的时候才摆脱它。我已经是一个有钱人,虽然我即将走进天堂。在跨过天堂的门槛之前,我不想把我从穷人变成富人的秘诀带走。我将这个秘诀锁在法兰西中央银行的一个私人保险箱里,保险箱需要三把钥匙同时使用才能开启,它们分别在我的一个律师和两个代理人手中。如果谁能回答什么是穷人想致富时最不能缺少的因素,也就是猜中了我的秘诀,他将得到我的祝贺。当然,那时的我已经不可能从天堂回来为他的睿智而欢呼鼓掌,但是那只保险箱里的100万法郎,是我为他准备的贺礼。

此后,《科西嘉人报》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来信,一时之间众说纷纭。有人在信中说这是《科西嘉人报》的炒作,以增大自己的发行量;有人在信中大骂巴拉昂被癌症折磨疯了,仗着自己有几个破钱没事耍着穷人玩;但也有很多读者寄来了答案。

报社共收到48561个答案。其中,绝大多数人认为:穷人之所以穷,那是因为穷人最缺钱,有钱了自然就不是穷人了。

而有的人认为,穷人最缺的是发展和发财的机会。比如说,如果一个穷人在股票跌到最低点时买进,然后在最高点的时候卖出,那穷人就变成富人了。

还有的人认为,穷人缺少的是技能,如果一个穷人拥有像比尔·盖茨那样的软件技能,自然就不会穷。

还有人认为,穷人之所以穷,那是因为他们缺少帮助,试想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能拿出一块钱来帮助一个穷人,那么这个穷人自然就成为富翁了。

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答案,像权力、背景、美貌等。

终于,谜底在巴拉昂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上揭晓。当天,律师和代理人在公证部门的监视下打开了那只保险箱,揭晓了巴拉昂给出的答案——野心。他说,如果穷人不具有成为一个富人的野心,是不可能成为富人的,而自己正是凭着这种野心才改变了自己穷困的命运。

巴拉昂的谜底在法国甚至英美都引起了人们普遍地讨论。很多媒体也以此为话题采访了多位好莱坞新贵和其他行业的年轻富翁们,而这些富人们毫不避讳地承认:野心是贫穷的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大多数贫穷的人正是缺乏这种野心。

威廉·贝纳德将这个故事纳入自己的家训内容,就是因为他深知对金钱的“欲望”对个人获得财富有多么重要。

这一点在很多知名富翁的身上也得到了印证。在他们成为富翁之前,他们无一不拥有对财富的“欲望”,无不是把财富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沃伦·巴菲特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他7岁因生病而性命垂危的时候,他也念念不忘要成为一个富有的人,他常常在纸上写下一大串代表他想要拥有的财富数量的数字,他总对照顾自己的护士说:“总有一天,我会有很多很多的钱。”而后来他真的成了世界首富。

对金钱的“欲望”会激发我们许多创富潜能,比如:创造力,让我们拥有更多新奇的赚钱想法;行动力,让我们积极地行动起来……因此,我们实在无需为自己对钱的渴望而感到羞耻,更加不要压抑它。

心理启示录

唐纳德·托马斯·里甘、威廉·贝纳德等深谙积极心理学智慧的精英们告诉我们,对金钱的“欲望”是一种积极的创富心理,是值得我们去运用的积极力量。当然,这也建立在一定的“度”的基础之上,一旦过了度,“欲望”就会变成“贪婪”这一消极心理。

让积极的性格为财富护航

性格是一个人稳固的心理倾向,是心理状态、活动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一个人是否拥有积极的性格往往决定了他在投资理财过程中会有怎样的决策行为,进而决定了其投资理财的效果。

在信息时代,信息共享度越来越大,投资方法和理财信息也越来越对称,只要投资者肯下工夫,那么投资方法总能够被投资者所掌握,信息也总能够被投资者充足地分享到。这样一来,真正决定投资结果的就是投资方案的实施过程,而投资者个人的性格直接决定了方案实施的偏差度。因此,个人性格是决定投资效果的主要因素。

关于这一点,前人已经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向我们证明。富豪们之所以有钱,正是他们积极的性格吸引了财富的到来。

肯尼斯·格里芬被称为“最早熟的投资人”,作为世界知名的对冲基金经理,其每年的收入高达数亿美元。而他的投资如此成功与他的积极性格是分不开的。他果断、勇敢、不惧怕风险,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无论是买进还是卖出他从不拖泥带水;他积极面对失败,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格兰芬同样受到巨额亏损,他说:“我承认自己完全没有遇见这巨大的风险……”其后他仍然果决地进行着投资活动。他审慎、稳重,他说:“好的风险管理是在损失发生之前做好部署,而不是等到危机来临之后才有所应对。”他总是进行全面而详尽的风险预估,如果预估状况不理想,他就会调整投资方案。

此外,诸如将曼哈顿银行(世界排名第6位)的资产增加了几乎一倍的著名金融家老洛克菲勒,年仅30岁就成为华尔街超级明星的迈克尔·布隆伯格等投资者都拥有稳重、理性、审慎、果断等积极的、能够吸引财富的性格。

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总会被自己的性格、情绪所左右,从而在投资原则方面有所偏差,进而造成了投资结果的不同。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缺乏积极的性格,就容易滑向失败的深渊。譬如,大多数投资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面对投资组合中数十种金融商品,对某商品是继续跟进,还是抛出,投资者主要是看市场上产品的热卖度、媒体广告宣传度、朋友评价、专家明星推荐等来决定,而自己对其并不十分了解。这种没有主见的性格导致我们容易盲从,而这种盲从非常容易使我们投资失误,即使有收益,往往也非常有限。

在投资的过程中,自律不够强、决策不够果断、忘记了曾经投资失败的经验、投资标分散、缺乏自信等消极的个人性格左右着我们的投资操作,影响着我们的投资效果。因此,要想投资致富,达到财务自由的理想境界,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拥有积极的个人性格。在所有能够吸引财富的性格中,耐心与理智尤其重要。在现实中,我们要着重培养自己这两方面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