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人生加点忍耐
39759400000011

第11章 耐得住寂寞,才能收获快乐(2)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又会想到京剧大师梅兰芳,看过《梅兰芳》这部电影的人大概都记得孙红雷扮演的那个人物说的一句话:谁毁了梅兰芳的寂寞,谁就毁了梅兰芳。且不说这话有多少道理,至少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一定不可避免地要忍受一些寂寞,这种寂寞属于一种清心寡欲,有了这种清心寡欲方能免于玩物丧志。

寂寞对于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巨大作用,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同样适用。这种财富,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平等的,只是成功者懂得好好利用它,而大多数人则往往将它挥霍一空。

【容忍术】

小的时候,很多人都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总想着有一天能跑到城市里去,认为那里才是他们的归宿。寂寞时,他们可以牵着温顺的狗,也可以躺在芳香四溢的草坪上。

现在,他们已经长大了。有人在喧闹的都市里活得洋洋洒洒,也有人在寂寞的时候独自忧伤,向往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童真的情趣已经一去不返了,挥之不去的寂寞让他们的生活归于平淡。

这样的“他们”,是“你”,是“我”,也是“他”。寂寞给我们带来了百无聊赖,也带来了难得的宁静,它是我们的敌人也是我们的朋友,它更是一种财富,一种无形的财富。

孤独,是一种享受

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将它抚慰。

——周国平

站在城市的任何角落,映入我们眼帘的都是用钢筋水泥堆积起来的“森林”。商业广告铺天盖地,车堵人塞随处可见,不管走到哪里都那么拥挤。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犹如沙尘暴中的一粒灰尘,到处乌烟瘴气呛得人喘不过气来。我们多想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角落,品品茶、读读书,四周弥漫着愉悦的气氛,头顶上还有暖暖的阳光……你孤独吗?你可知道,孤独也是一种享受。

孤独者更容易成就自己

喧闹的大街让人头晕目眩,相比之下,还是归于宁静的好。尤其是孤独时的宁静,更容易让人找回自己。假如说人潮中的热闹是熊熊烈火,那么孤独时的宁静就是一杯清澈的水。

左丘明无疑是孤独的,他双目失明什么也看不见,但他却能凭借毅力和才艺著书立说;耳目失聪的贝多芬也是孤独的,他创作的名曲早已家喻户晓。孤独对他们而言,是没有选择权的,而且一个比一个痛苦,但他们却也因此成就了辉煌。在某种意义上讲,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享受了孤独。

古往今来的圣贤们,大多钟爱于身处孤独的宁静之中。比如岑参的“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是在厮杀过后的战场上才有的孤独;常建的“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是经历宦海沉浮后才享受到的孤独;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讲的是超身世外的孤独。他们无不是在孤独中成就了不平凡的一生。

孤独的人也有幸福

人们通过很多方式来享受孤独,比如聆听清泉流石,比如临窗静坐,抑或是一帘幽梦。这些人是幸福的,他们在孤独的背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在那里他们信马由缰、挥毫泼墨。然而尽管孤独有如此的好处,依然有很多人无心享用这样的孤独,反而想到要挣脱出去。

他们为了摆脱孤独,长时间沉醉于风月场上,在劲歌狂舞中耗散了青春,大把的钱掏出去只买来了空虚;也有人为了摆脱孤独,经常呼朋唤友设各种饭局,结果山珍海味是吃到嘴了,却也吃出了“将军肚”,迎来了“三高一糖”……

对他们而言,独处是痛苦的、百无聊赖的,因此也就没有幸福可言了。

但这些人也许并没有留意到,有些孤独者可以赤膊上阵异军突起,闯出千沟万壑后矗立在世界的一角;有的人熬过了十年寒窗,迎来了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的一刻……这些,不都是孤独带给人们的幸福吗?

人们把刚出生的婴儿喻为人生的第一缕曙光,如此说来,难道垂垂老朽时就应该是人生的黑幕吗?当然不是!饱经沧桑后,人们不再为金钱肝脑涂地,也不再充当名利的奴隶,他们换来了孤独,也换来了天伦之乐。

谁能说,孤独的人不是幸福的呢?

很多人一生当中都在自相矛盾,活着的时候渴望着精彩,到垂死的一刻才知道自己原本就是孤独的。

趁着大好的青春尚在,我们不如利用好孤独,以它为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成功已经悄无声息地等待了太长时间,门上的锁链早已是锈迹斑斑。但只要我们敢于开启,它终有一天会为我们敞开。

壮志难酬的志士们往往会拿“举杯邀明月”来体味孤独;情场失意的才女们往往以“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乡帘”来品味孤独;生活窘迫的文人也往往用“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来把玩孤独……而你,会用哪种方式来享受孤独呢?

【容忍术】

孤独对于你我,都是一样的。它时隐时现,不偏不倚、不增不减。孤独就像是不小心掉在湖里的酒瓶盖,独自凌光闪烁自得其乐。

抽出时间来让自己享受一下孤独吧,让自己多一点反省的机会,得以重塑自信。我们不妨把孤独视为生命里的闹钟,当我们空虚的时候、异想天开的时候、落魄无奈的时候,让它把我们叫醒。提醒自己过去的终究已经过去,摆在前面的永远是崭新的一天。

孤独是一种境界

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

——赫胥黎

“孤独”二字寓意非凡,在古代,“孤”是帝王的自称,“独”是独一无二的王者。因为地位的至高无上,他们必须接受孤独,否则就会天下大乱。

可见,真正的“孤独”是高贵的,它不同于我们见过的任何一种空虚和寂寞。孤独者都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的思想是自由的,能随时面对真正的自己。

一个能耐得住孤独、并且乐在其中的人,肯定也是一个拥有博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的人。

周国平就曾经说过:“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因为有爱,我们学会了孤独,也因为有孤独,我们懂得了如何爱自己。

孤独不是无聊、空虚和孤僻

将孤独理解为无聊和寂寞是错误的,这三种心境有着明显的区别。无聊,通常指的是独处时的人们对自己感到厌烦,于是,他们开始想办法消遣。寂寞一般是渴望得到温暖的表现,缺乏温暖的呵护会让人陷入阴冷而绝望的境地。而孤独则指的是,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又不以被理解为最终目的,因为,即使不被理解他们也能自给自足。可以说,无聊等于自厌,寂寞等于自怜,孤独却能自足。

“孤独”也和“孤僻”不同。孤僻者一般都是被抛弃的人,所以他们是生活中的弱者。从表面上看两者仿佛都不合群,但孤僻的人之所以疏远人群,多数是因为害怕受到伤害。孤独的人则是超然世外的,他们的追求高深莫测,“痛并快乐着”。

孤独是一种境界

如果我们到忍受并享受孤独,那么我们就基本能赶上哲学家的境界了。哲学家的世界是自己的,也是别人的,他们的脑海里承载着千千万万人的思想。所以,他们并不孤独,即便过着形单影只的生活,他们依然能活得充实且快乐。

罗素在《快乐的征服》里这样写道:“人要练习出一种忍受单调生活的能力,即忍受孤独的能力,品味孤独的能力。伟大人物的生活,除了几段重大的时期外,一生也了无令人兴奋之处。康德一生未曾走出故乡哥尼斯堡十英里之外。达尔文周游世界之后,关在家里度其一生。马克思策划了几次革命之后,在大英博物馆终其余年。大体而论,安静的生活是伟大人物的特征,他们的喜乐也不是外人心目中认为兴奋的那一种。一切伟大的成就必须历久不懈地工作,其全神贯注与艰难的程度,使人再没有余力去应付狂热的娱乐。”

亚历山大大帝也羡慕哲学家的生活,他对第欧根尼的评价相当高:“如果有一天我不做帝王了,就去做一个和第欧根尼一样的人。”

其实,如果我们不撕掉权利、地位、名利等层层伪装,是无法步入哲学家的境界的。有几个人能像第欧根尼那样,可以边悠闲地晒着太阳,边思考宇宙苍生,和大自然对话呢?

李敖在一次访问上,曾引用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巴斯噶的话:“我认识的人越多,就越喜欢狗。”他说,“我对人际已愈来愈厌倦,所谓亲人、所谓朋友、所谓敌人,我都深切觉悟到人性的软弱,我只想沉静,任他们吵闹。”

李敖的内心世界,并非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他孤独而又坦率地活着,只写自己想写的、说自己想说的。他从来不奢望完美的人际关系,必要时还不怕得罪权贵。被亲人冷落时,他没有任何怨言,被朋友出卖后他没有打击报复,被世人误解时他也没有轻言放弃。有了达观的眼光、坚定的意志,还有什么能动摇他呢?

【容忍术】

你也时常觉得孤独难耐吗?是否感觉生活中一切有形无形的东西,正在一步步远离了你?不要怕,你的孤独远远比不上雨果,比不上罗素,比不上尼采,也比不上李敖。就算整个世界就剩下你一人,也永远不要觉得孤独。笑对人海浮沉吧,它们对你来说算不了什么,虽然很多东西都离你而去,但你能拾回一颗从容且宁静的心。有所得时你自然是快乐的,可你同时也在为它背负着太多的艰辛。有所失时你照样能快乐起来,因为你赢来了属于你的自由,可以为自己也为别人活得更充实。

有了孤独,才会有生活中的美

这个世界是孤独的,在它以外什么都没有,它只靠作为整体而静止不动的它自己;它自己就是一切。

——刻卜勒

叔本华说过:“一个人内在所具备的愈多,求之于他人的愈少,他人能给自己的也愈少。所以人,智慧益高,益不合群。”这句话自然是有道理的,一个人知识越丰富,能困扰他的东西就越少。所以,他们更愿意沉浸在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域里,自由自在地看书做研究。很多常人不容易发现的东西,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发现的。只有在这样的境界里,人才是明智的,才能有所建树,才能发现生活的美。

孤独在人生的本真

我们用不着害怕孤独。庄子主张“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我们何不趁着孤独还没走远,尽快步入知识的海洋,通过增长学识来洗涤你我心灵上的污垢。摈弃外界的干扰,能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出更多的人生哲理。庄子一生都是孤独的守望者,他守候着蓝天,守候着月光,从而还原了“人之初”的真我。

人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的无非有两种,要么独处要么群居。世界上最耐不住孤独的人群,往往喜欢群居生活。哲人却不是这样,他们习惯身处荒凉的境地,并不觉得自己有多寂寞。孤独是智者的精神家园,无论在哪里,他们都能够活得充实。

孤独是一种冷峻的美

孤独是一种美,这种美冷酷而严峻。有时它像铅一般滞重,有时又如鸿毛般轻盈。能善待孤独的人,通常也会善待自己的人生。

有时,也许你会很害怕孤独。热闹的场合下,别人嬉笑打闹,而你却无论如何都不能融入其中,感觉自己被抛弃了。其实,很多时候是你抛弃了他们,因为你选择了不同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了不同于他们的思想。

不要总是一个人闷在屋里发呆了,像个哲人一样向着旷野走去吧,纵然有再多的空虚寂寞又能如何?也许有一天,你走着走着就会发现,孤独也有它美丽的一面。

著名的美学大师蒋勋,写过一本名为《孤独六讲》的书。他以美学家独有的眼光诠释了孤独,在他眼里或许孤独就是美学的本质。孤独中的美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伦理、语言,等等。

蒋勋在书中提到,有关孤独的学问一直是他研究的主题。他如是说:“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每天早上起来翻开报纸,在所有事件的背后,隐约感觉到有一个孤独的声音。不明白为何会在这些热闹滚滚的新闻背后,感觉到孤独的心事,我无法解释,只是隐隐约约觉得,这个匆忙的城市里有一种长期被忽略、被遗忘、潜藏在心灵深处的孤独。”

于是,他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新闻。不论是非对错,只为找出那个时隐时现的声音。

蒋勋的家教十分严格,少年时期的他很少开口说话,因为出言稍有不慎就要挨一顿批评。在大人眼里,孩子的话永远是错的。为了宣泄藏在内心的孤独,他开始涉猎各种书籍,和活在文章里的角色对话。那种感觉对他来说是孤独的,但这孤独的感觉,时常让他难以忘怀,他愿意长久地孤独下去。原因很简单:孤独中,自有美的东西存在。这种孤独中的美,是文字带给他的精神上的慰藉,让他的头脑日益充实起来。

在电信科技日渐发达的今天,孤独中的美还存在吗?我们不仅有了电话,还有了因特网,人活得像风筝一样,不管飞去那里都能顷刻间被拽回来。是的,我们依然是孤独的,我们不仅要说话,更要听别人说话,不被理解时我们一定会觉得孤独。“现代化的孤独”仍然是无以排遣的,因为每个人都抢着说话,势必造成每个人说得都不完整。

蒋勋认为,如此这般的孤独感,是因为我们无法面对自己导致的。我们每天都在被迫接受着刺激,有些来自于别人,有些则源于自身的欲望。都想快点把心里话说出去,却不懂得收起来和自己交流。于是,孤独中的美就不翼而飞了。

【容忍术】

美学典籍中,不乏诠释孤独的华丽词句。有本书里是这样写的:“你跑得愈快,孤独追得愈紧,你将不断找寻柏拉图寓言中的另一半,却总是觉得不对;即使最后终于找到‘对的’另一半,也失去耐心,匆匆就走了。”

其实,孤独的时候对别人倾诉,往往是无济于事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孤独,属于你的孤独就应该由你来细细品味,如果连你都无法理解,别人又怎么能懂呢?孤独的时候停下来问一问自己吧,把你当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和“他”一起寻找孤独中的美。否则,你将永远处于孤独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