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女人要懂点好玩心理学
39757900000018

第18章 认知心理,是眼睛出了错还是记忆出了错(2)

趣味启示录

初恋是美好的,第一次约会是美好的开始。所以在第一次约会时,你应该注意下面的事项:(1)穿着得体,简单大方,不要穿得太暴露;(2)不要谈论政治类的话题,因为每一个人的政治观点都不一样,这样很容易引起争执;(3)不要谈论关于自己悲伤的事情,比如工作不顺心、心情烦躁等;(4)不要总是说一些自己得意的事情,更不能夸夸其谈;(5)刚开始谈话尽量让话题围绕在对方身上,以便揣摩对方是否合适。

为什么女人总在说时尚

有句话说:“女人永远为衣柜里缺少一件最喜欢的衣服而伤感。”女人和衣服的不解之缘是长久的。其实,又何止是衣服呢?对于很多爱美的女人而言,帽子、围巾、腰带、鞋子、首饰、包包、香水等,家里有多少都觉得还是不够。想想你自己,是否在即将出席某个场合的时候也总是感觉自己没有合适的衣服穿,没有恰当的鞋子配,没有点睛的饰品戴,没有夺目的包包拎呢?

这一切,都源于女人追求时尚的心理。时尚与女人无异于水与鱼,徜徉于时尚海洋中的女人,才会如水中鱼儿一般鲜活灵动。因此说,女人离不开时尚,当然时尚更离不开女人,如果少了女人的演绎和诠释,时尚便形同虚设。

女人是时尚的宠儿,时尚也是为女人而生的。时尚界的顶级聚会,米兰时装周、东京时装周上女模特们演绎着设计师手下的时尚灵魂,引领又一季的时尚风潮。各商场总在某一个楼层专设男装区后,把其他楼层充斥着各种女装,并且类别清晰:都市女装、时尚女装、休闲女装、青春系列,还有中老年女装等,可以说,无论处于哪个年龄的女人都不忘跟着时尚走一回。

时尚造就了女人,女人似乎也被时尚附身。没有时尚的日子,她们会焦灼于与潮流的脱节;没有时尚的生活,她们忍受着关于品位落后的奚落。心理学家分析:女人对时尚的追求多少离不开心理对她们的强迫。

女人的爱美是追求时尚的原始心理

童话故事中白雪公主的后母每天都会对着那面魔镜问相同的问题:“魔镜,魔镜,这世上谁最漂亮?”当某一天魔镜给出的答案不再是皇后的时候,皇后一怒之下把魔镜砸了个粉碎。这虽然只是童话故事,但是却足以说明女人是多么在意自己的外貌,将美丽看得多么重要!

时尚往往是美丽的引领者。女人们追求着时尚,追求着最与众不同的美丽。如果办公室中有谁穿了今年最新款的大衣,戴了今年最流行的首饰,那么她必然会在内心产生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自信。对美的追求本能是女人不知疲倦地追求时尚的源动力。

为了加强自我肯定程度

与之前提到的女人追捧血型、星座等性格分析的心理相似,对时尚的追求可以让女人有更多与他人的共同话题,让自己甚至有可能成为此类话题的核心人物。有了对时尚的了解,便有了谈资,便有了更多与人交往的机会,便有了被更多人认识的机会及获得其他资源的可能。

谈论时尚的多是女人,对时尚热点需求最多的也是女人。如果有了更多的时尚知识,自然会成为其他女人请教的对象、跟随的榜样。那么,此时女人对自我肯定的程度就会加强,借此,她们内心获得了一种满足和安慰。

时尚是品位的象征

女人心中总有一个关于自己的理想形象:穿着高贵的晚礼服,化着雅致的妆容,擎着优雅的高脚杯,穿行于各种高档的酒会、宴会,迷人的微笑,机智幽默的交谈,宽广的知识面,与众不同的见解,可以在喝一口葡萄酒后说出其成色、产地,可以在吃点心时不经意向他人介绍某家特色的美味糕点,可以在谈到今年的流行色时侃侃而谈等。这样的女人如何不精致?如何不迷人?她们身上到处体现着时尚的元素。因此,对时尚的追求成就了女人的品位。

不过女人们要清楚一点,时尚并不等于流行。时尚是有品质的,流行却不一定。追求时尚时不要忘了对自己内涵和修养的充实,那样的时尚才是真正有品质的,这样你对时尚的追求才不会落为牵强之事。

趣味启示录

女人对时尚的追求可谓没有边界,只要有时尚就有女人的身影。她们追求衣着的时尚、妆容的时尚、品位的时尚,还追求养生的时尚。如今时尚的养生方式主要有洗肠、排毒、刮痧等。对于这些时尚的养生方式女人们蜂拥而上,却不照顾自己的身体情况,从而引起身体某些系统的失调。因此,女人们在追求时尚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使人困惑的斯特鲁普效应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明明对某个朋友很熟悉,但她化妆后即使有人告诉你她是谁,你也还是需要时间才能分辨;明明非常熟悉的一个汉字,写成空心字体,你却没有立即辨认出来;明明是同一趟公交车,只因报了一个不熟悉的站名,你就会觉得街边本来熟悉的景观似乎有些陌生,其实,那趟公交只是在相同的路线上增加了一站;明明是自己惯用的护手霜,却因为错放在同事的桌上而让你产生“这是我的吗”的疑问;明明是自己常去的那家美容店,只因为前台的女接待换了人,你就会有“是这家吗,不会是换老板了吧”的疑问……为什么面对本来熟悉的人和物,只因稍微改变了一下,我们就会有一丝恍惚和陌生?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斯特鲁普效应。

斯特鲁普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当他发现人类的记忆中会出现这些类似于上文中提到的现象后,他认为这是人的一种心理作用造成的现象。由此,他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

斯特鲁普的测试非常简单。用同样的两块纸板,都写上同样的几个字:红、黄、蓝、绿。不同的是,纸板一上几个描述色彩的字都用相应的颜色涂染,如“红”字涂成红色;而纸板二上用另外的颜色涂染这几个字,如“红”字涂成了绿色,“绿”字涂成了蓝色,“黄”字涂成了红色,“蓝”字涂成了黄色。接下来,他组织了一群实验者,开始了著名的斯特鲁普实验。

首先,斯特鲁普让被试者分别读出纸板一上的字。短暂的休息后,他又拿出了纸板二,同样让被试者一一读出。差别出现了,专业仪器显示,被试者读纸板二上的字所用的时间要比读纸板一上的字所用的时间长。

经过理论研究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斯特普鲁得出了结论:干扰因素对人对相同事物的反应时间有影响。这就是著名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斯特普鲁效应”。

对“斯特普鲁效应”较为全面、准确的解释为:当人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时,由于某些因素的干扰,人便很难集中精力对此做出反应。

现在,大家应该能理解在本文开头,为什么本来熟悉的人和物稍加变化后我们就不能迅速做出判断。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朋友不应该是那样的;我们熟悉的汉字也不是那样写的;公交路线上原来是没有那一站的;自己的护手霜不应该在同事的桌上;常去的那家美容店不是那位女接待。因此,我们的大脑就会用一段时间来思考这些干扰因素和原来事物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掌握的信息加以分析、加工,这样,我们做出判断和反应的时间才会慢下来,甚至会出现判断错误的情况。

斯特鲁普效应还有一个表现,这种现象也是常见的,就是由于固定思维的影响,不容易发现细微的差别和不经意的错误。比如,当一位妈妈在与女儿一起翻阅故事书时,很自然地、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地一页一页翻过;然而,旁边的女儿脸上却会出现惊讶的表情,因为她看到了错字。书也会有错字?这位妈妈仔细一看,确实,文中将“天空”写成了“大空”。这么简单的问题,连识字不多的小孩都能发现的错误,为什么已经有了一定学识的成年人却没有发现呢?

这也是一种斯特鲁普效应。经验告诉我们“天空”是固定的、正确的词语,当我们看到类似的短语结构和字体结构相同的词组时,第一个反应在我们脑海中的便是我们认知经验中的那一个熟悉的“天空”,我们并没有对自己看到的这个“大空”进行过多的关注和分析,因此在思维过程中才会有“漏网之鱼”。

相对于男人而言,斯特普鲁效应在女人的身上体现得更加显著一些。这是因为女人更习惯跟着感觉走,并且女人在内心首先会相信自己。这些特征再加上斯特普鲁效应的影响,女人生活中更容易出现类似文中例子所提到的一些情况。

斯特普鲁效应是一个有趣的心理学现象,了解了斯特普鲁效应,女人们就不会对熟悉又陌生的事物再有那么多困惑了。同时,女人们也可以因此而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模式化的思维,并积极改进,从而避免陷入斯特普鲁效应的误区。

趣味启示录

斯特普鲁效应其实有很多应用,最常见的便是在包装设计上的应用了。许多产品都会用和知名品牌非常相似的包装,只是略作修改而已。这样一来,女人们本来想买“用着舒心,买的放心”的、有质量保证的商品,却因为斯特普鲁效应的影响而可能误买一些杂牌的、品质无保证的产品。因此,女人们在购物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某些投机商家的把戏所蒙蔽。

眼睛的错觉——“错视”

很多女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某天逛街,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很熟悉的身影,一样的马尾辫,一样的运动装,一样的走路姿势,于是以为是好久不见的朋友,便追上前去,拍着人家的肩膀,叫了一声朋友的名字。然而,当对方回过头来的时候,你非常惊讶,而且非常尴尬,因为那并不是你想的那位朋友。其实,后来再观察一下那个女孩的背影,才发现,很明显她要比你的朋友矮上许多,而且她的头发也没有你朋友的头发长。但是为什么在初见到的那一瞬间没有发现这么明显的区别,而是认定她就是自己的朋友呢?

其实不止这种认错人的事情时常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认错自行车、小动物的事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也许很多人会说“看错了呗”。确实是看错了,但这真是眼睛的错误吗?那为什么我们会有对自己非常熟悉的东西看错的时候呢?这是不是很不符合常理?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人的“错视”现象,找出我们眼睛“看错”的原因。

我们知道,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使之兴奋,然后,在经过视觉神经系统对光给予的信息的加工后,便形成了视觉。用一个简单的过程图表示就是: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固定眼球)→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通过视觉神经系统的加工,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出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各种信息,可以说眼睛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

视觉形成需要这么多的过程,而一旦视觉形成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受到干扰,人的视觉便不能正确反映自身所观察到的事物,由此便产生了错觉。

准确地定义眼睛产生的“错觉”便是,眼睛受光、形、色等的干扰,再加上人生理和心理等原因的作用而出现的与实际不相符的视觉误差。在这个概念中出现了心理对视觉的影响,心理作用也会对眼睛的视觉效果产生影响吗?接下来我们重点关注一下心理是怎样对眼睛的视觉误差产生影响的,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

心理对“错视”现象产生影响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形式便是心理暗示对视觉分析眼睛接受到的信息产生影响。如我们的认知经验告诉我们打针很疼,当一个护士拿着针管走近你的时候,即使这个护士面目和善、态度友善,你也可能会认为她是一个面目狰狞、眼神冷漠的护士。因为在你的经验中,会引起身体疼痛的人或事都是不美好的、残酷的。然而,当打完针,疼痛结束了,你可能忽然发现身边的女护士温柔可人、美丽友善。

另外,人的幻想和联想也可以造成错视。如很多女人怕黑,觉得黑暗总是与罪恶等不好的东西有关,晚上走夜路时,很多女人都会害怕。此时,有些女人便不由自主地开始想象和联想:本来摇曳的树枝可能被她想象成了鬼魅,被风刮起的杂物可能被她想象成了怪物,远处似乎有一闪一闪的东西正在接近……总之,幻想和联想很容易使人在昏暗、幽暗的环境中产生错视。

紧张也可能引起错视。

如某天你由于忘记定闹钟,起床晚了,“屋漏偏逢连夜雨”,站在公交站牌下,你焦急等待的849路公交车却迟迟不来,眼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上班就要迟到了,你更加紧张,不断地向公交车驶来的方向张望。而就在此时,恰好远远驶来一辆公交车,熟悉的车型和颜色都让你欣喜若狂,更令你激动的是车内居然还有空座。你抬头匆匆瞥了一眼,再次确定这是849路。于是车门一开,你便冲了上去。正当准备放松的时候,却听到报出的下一站站名并不是849路公交车平时会经过的地方,顿时心生疑惑,这时再一看,公交车上却明明标的是868,于是赶紧下车。下车后仍然困惑,明明看着是849路,怎么会是868呢?其实,这就是紧张在作怪,紧张使你的大脑形成对“849”三个数字的深刻印象,当相似的东西出现时,在紧张的情绪下,大脑就会难以分辨恰巧出现的相似信息的真假,从而使眼睛出现错视。

心理活动对错视的影响是非常广的。在这种影响下,你可以把麻绳看成蛇,可以把碎纸看成红花,所谓“杯弓蛇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都是眼睛在心理作用的影响下形成的“错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