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女懵懂的时候,女人们便开始幻想自己的白马王子;后来,女人们有了自己的暗恋情怀,有了一段或几段醉人的感情经历;再后来,女人们找到了那个可以和自己牵手一生的男人。对于女人而言,爱情是美丽的,是动人心弦的。那么,对于“爱情”,你究竟了解几分呢?喜欢一个人需要理由吗?你相信一见钟情吗?恋爱中,你是否会有很多困惑?为什么很多女人都有一个豪门少奶奶的梦想呢?……这章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些有趣的爱情心理,让女人们爱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喜欢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经常听恋爱中的女人一遍又一遍、无休止地问自己的男友:“你都爱我些什么呀?”刚开始男友还会很有耐心地回答:“我喜欢你生气时嘟嘴的可爱,害羞时温柔的娇羞,喜欢你的美丽善良,喜欢你的聪明灵巧……”此时的男人变成了诗人,将自己满腔的爱意化作灵动的语言,给自己的女友带来身心的享受。不过,如果女人还不满足,继续“纠缠”下去的话,男人往往以一句“喜欢就是喜欢,哪有理由”来作为收场。这时的男人从浪漫的诗人转瞬间变得毫无情趣和激情可言,而这巨大的差异让女人感到无比失落。
从充满诗意到了无情趣,男人在这个过程中失去的是新鲜,多的是习惯。在这个过程中,男人对女人的感觉也从最初优点多多,到最后找不出一条理由。
那么,爱一个人到底需不需要理由呢?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表明,喜欢一个人是需要理由的。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需要一定的原因,恋爱的理由有很多并且这其中夹杂着多种复杂的因素。在这里给大家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恋爱理由。
身体的吸引
身体的吸引来源于一种身体魅力。身体魅力就是一个人外貌和肢体所显示出的一种可以吸引人的魅力。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身体的魅力与一个人获得异性的青睐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身体魅力高则容易吸引异性,相反,这种吸引力则会相应的降低。
然而这并不等于说所有身体魅力高的人都会成为异性最终所选择的恋爱对象。通常情况下,人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与自己身体魅力相当的人谈恋爱。尽管最初人渴望与那些身体魅力高的人恋爱,但是当发现自己与对方的身体魅力差距较大时,人便会进行自我否定:“对方容貌如此出众,我是不是配不上他?如果我表白,他肯定会拒绝我。”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找与自己条件差不多的异性谈恋爱。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匹配假说”。
相似性的吸引
这种相似性主要是指两个人在行为模式、兴趣喜好上的相似。例如在图书馆内,经常流连在同一类书区前的两个人可能因为共同的喜好而相识,继而相知、相爱。这是因为人很容易对那些与自己有相似性的人产生好感,而好感很大程度上是人际交往的基础。而且,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表明,两个人在态度、行为模式等方面的相似性越高,就越容易相互产生强烈的好感。相反,如果两个人在爱好、行为模式等方面相差越远,就越不容易发展恋情。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也就成为了恋人之间相互喜欢的理由。当两个人具有较多的相似性时,彼此的共同话题也就越多,这时人的认知会达到一种平衡,如果这种平衡能够维持下去,两个人便会顺利地步入婚姻殿堂。
而且,两人之间要想产生更多的吸引,对这种相似性的要求便越高。心理学家曾经做过类似的调查:同样喜欢旅游的两个人,如果一个喜欢去高度文明的地方旅游,享受现代文明;而另一个则喜欢踏访古色古香的原始村庄。这种细节差异也会影响两个人的吸引程度,甚至导致距离的拉大。当然还有例外的情况,假如在恋爱的两个人中存在着仰慕现象,即一人仰慕另一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两人的相似性也会加大。这种相似性来源于被仰慕者对另一方行为的带动和引导。
性格的指引
性格是一个人形成的一种对待人和事的较为稳定的态度。人在选择恋爱对象的时候会将性格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衡量因素。大多数人喜欢找一个性格好的人恋爱结婚,而对这种所谓的“好”并没有明确指出它所包含的内容。因为不同的人会喜欢不同的性格,有人喜欢温文尔雅,有人喜欢豪爽豁达。所以,“好”性格不能一概而论。
然而,人在判断性格的好坏时还是有很大的相似性。美国一位学者对此曾有过研究,他准备了许多描述性格的词语,然后让100名大学生按自己的喜好将它们归为0~6的等级。结果表明,人普遍喜欢“诚实”、“正直”、“善解人意”、“忠实”、“可以信赖”等性格,而对“爱撒谎”、“卑鄙下流”等性格的厌恶也基本相同。
相互了解程度
在情侣分手时,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一句话:“我根本就不了解你到底在想什么!”可见,相互了解的程度对两个人的恋爱关系有着关键影响。一般来说,如果两个人彼此了解程度不够,往往不容易建立恋爱关系。而如果了解太深,恋爱也不容易成功。所以,要将相互了解的程度控制在某一个范围内,不可过深也不可过浅,才能对恋爱产生推动作用。
恋爱的产生需要时机
在某些特定的兴奋状态下,例如心情很好的时候,人往往可能会产生想找个人谈恋爱的冲动。这其实是人内心的一种“亲和欲求”;而当人存在不安的情绪时也可能使亲和欲求高涨,从而使人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恋爱。
从众以缓解外界压力
当某一天你发现身边最后一个陪自己吃饭、逛街的姐妹也实现“脱单”后,你便会感到一种压力。这种内心的压力加之父母的催促、朋友的鼓动,很多女人就有可能因为为了缓解这种压力而去恋爱。
如此看来,喜欢一个人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既然女人们了解了恋爱产生的因素,那么不妨大胆地为自己所渴望的爱情创造条件。
趣味启示录
看过《大话西游》的女士们,肯定都记得这样一段很经典的反问式对白:
菩提: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至尊宝:不需要吗?
菩提:需要吗?
至尊宝:不需要吗?
菩提:需要吗?
至尊宝:不需要吗?
这几句对白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无厘头式的戏噱调侃,更为关键的是它提出了一个关于“爱一个人是否需要理由”的问题。这里显然是讲不需要理由的。但是,这毕竟是艺术,它的美就在于它的真、纯、凄,可在现实生活中,谁愿意承受那种“明明相爱却还不得不分开”的长久之痛呢?所以,女人们在思考爱一个人是否需要理由的问题时,不可只看单一的方面,而应从现实出发。现实中的爱情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即人们常说的: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见对的人。而这,不恰恰就是爱一个人所需要的理由吗?
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
千万不要相信一见钟情——这是电影《非诚勿扰2》里姚晨饰演的芒果在自己的离婚仪式上对朋友的忠告。这忠告里有几分清醒几分醉我们不可得知,但我们知道的是,她后来又跟一个一见钟情的男人相爱了。
于是,也许有很多女人开始困惑,到底是相信一见钟情,还是相信日久生情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信奉“一见钟情”的人对爱情所持有的观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则是信奉“日久生情”的人对爱情所坚持的观点。
在一瞬间的火花中产生的爱情,能够靠得住吗?许多女人对一见钟情式的爱情是否稳定、安全存有疑虑。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会发生一见钟情的现象。
心理学家指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把自己梦想对象的特征储存于潜意识之中,就像把数据储存于硬盘中一样,称之为“爱之图”,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张关于理想恋爱对象的照片。这张照片最早由父母勾画,并不断被各种外界因素修正、补充。年龄越大,“爱之图”越具体,并且“爱之图”随着人生阅历而变化。由于“爱之图”的理想化、完美化,现实中这样的人往往并不容易找到,但我们还是会据此来寻找爱人。当某一个契机发生,在现实中看到某一个人与“爱之图”比较吻合,内心的满足、兴奋、激动油然而生,身体开始产生大量的兴奋物质,于是出现了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脸红发热等一系列一见钟情的“症状”。
与此同时,“光环效应”开始产生作用。因为对方与“爱之图”的吻合度较高,所以对对方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好感。而在这种强烈的好感下,很容易将好感扩散到对方的其他方面,认为对方什么都好,进而与他走到一起成为恋人。
显然,从“一见钟情”产生的心理过程来说,这是非理性的,很容易让人忽略彼此性格是否合拍、生活方式是否相差太远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一见钟情”的风险很大,女人们如果想要通过这种方式修成爱情的正果,往往需要勇气和包容去完成彼此的磨合,但这种磨合往往是不容易的。因此,很多“一见钟情”式的恋情开始总是美丽的,而过程却是无比艰辛,结果往往是伤感的。
因此,当女人们遭遇“一见钟情”时一定不能任由感性冲昏了自己的头脑,在遭遇美丽爱情的时候要提醒自己理性地衡量彼此的契合度,看看他的身份是否合适;看看他的兴趣和你是否相投,这样才能保证你们在同一条路上走下去……总之,要考量彼此生活的方方面面,然后再决定是否要和他携手一生。当然,你也可以“一见钟情”地爱下去,但是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去面对爱情中的那些摩擦,要有坚定的信心去守候爱情的果实。
而“日久生情”式的爱情主要有三方面的心理原因:依赖感、熟悉感、安全感需要。当男女相处的时间长,就会产生许多与对方紧密相关的习惯,一旦生活中少了对方就会感到非常不适,这样一来因为习惯就对对方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感。并且,由于彼此共同经历了许多事情,会产生友情、亲情,而这些情感会加深对彼此的依赖。同时,由于彼此很熟悉对方,相处便有了一种默契,少了很多摩擦,这样的相处让人非常舒适。此外,人都是需要安全感的,而人在越熟悉的人身边就越觉得安全。就这样在三种心理的作用下,会越来越离不开对方,然后找到一种方式——成为恋人——让彼此可以常伴对方左右。
总的来说,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一定要做到真心付出,坦诚对待。
一见钟情的人,要多一些理性、多一些冷静,不要被热血冲昏头脑,不能只凭激情和感觉开单轨的“磁悬浮列车”,要在保持着爱情温度的情况下,对对方进行细致地、全面地了解,才可以下结论。因为通常人在他人面前都会只展现其优点,而将自己的缺点掩饰起来。有研究表明,一般要经过三个月的接触,才能对他人有初步的了解。因此,一见钟情者,千万不要“一叶障目”,只有将感性和理性相结合才能使爱情的列车行驶得稳定持久。
而日久生情者,要对爱情负责到底,不要因为觉得沉闷、因为腻烦而去寻找新的刺激,从而背叛自己的爱情。张爱玲在她写的《红玫瑰与白玫瑰》里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贪婪与无止境的占有并不能成就爱情,爱情需要的是责任和忠贞、发现细节与小心经营、耐心与微笑。
趣味启示录
不仅是文学作品中存在诸如一见钟情、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类的心灵触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于千万人之中遇见那个人,四目相对,便注定牵手一生。同时,那种一开始印象不好,但是却在磕磕碰碰中牵手到老的日久生情式的爱情也并非只存在于影视作品中。不过,不管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其前提都有一个“情”字,要想让一见钟情变为永恒,要想让日久生情更为浓烈,都需要恋人们精心维护。
带着异地恋奔向幸福
女人们都知道,在电子邮件中对爱的表达往往没有恋人在脸颊上真实的一吻那样动人;长距离的浪漫关系通常没有身边的浪漫关系那样令人满足。男女之间的空间距离太大往往会导致心理距离的逐渐疏远,最终经不住时间的考验。或许在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觉得这种距离感很新鲜,但是,这种新鲜是有保质期的,保质期一过,两个人就可能互相产生怀疑,慢慢地相互间的信任就会消失,彼此之间的感情也就会逐渐地变淡。
生活中,许多女人认为,只要爱得足够深,即使离得再远也不会影响彼此的爱情。而现实生活中,分离总是或多或少地让恋人之间的关系产生距离,这种情况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日久情疏。或许岁月的黑幕蒙住了爱情,在相隔两地的生活中,已经很难触摸到往昔恋爱的温馨,那些有关对方的回忆也会渐渐地被时间冲淡。由此可以看出,距离是爱情的头号敌人,心理学上将这种情形称之为“博萨德法则”,也称其为“爱情与距离成反比法则”。美国心理学家博萨德曾经对5000对已经订婚的情侣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其中两地分居的情侣最终结婚的比例很低。空间距离过远对于爱情来说,似乎是一道很难逾越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