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李莹很感谢女儿,因此,每当她们一起去买到合适的书的时候,她都要用自己的眼神对女儿表示感谢。从母亲的眼神中,女儿受到了鼓舞,不仅读书的兴趣提高了,而且,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如今很多父母都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他们会给孩子购买大量的课外读物。可是,如何选择图书,却是一个让父母头疼的难题。幸亏李莹的难题被女儿帮忙解决了,因此她为了表示对女儿的赞许与感谢,就常常将语言蕴含在眼神中,向女儿传达谢意。为人父母者,都不妨尝试着将谢意蕴含在眼神中,及时地传达给孩子,你的眼神,孩子能够读懂!
爱屋及乌,对孩子喜欢的活动表现出你的兴趣
主动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不但有利于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还可以开拓和发散孩子的思维能力。很多父母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还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里就有一位:
一个朋友约夏霞喝咖啡,期间他们聊到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夏霞问:“你家宝贝女儿从幼儿园回到家里之后,通常都会做些什么?”
朋友说:“通常都是自己在家里玩,昨天她自己在家里玩橡皮泥,玩得可开心了。”
夏霞问:“你有没有参与进去,和孩子一起玩?”
朋友说:“孩子一个人玩得挺好的,我觉得不需要大人去参与,留个空间给她自己玩更好。小孩照着书本捏的小乌龟、小鸭子、小蛇很生动,非常有趣。”
夏霞觉得朋友说得有道理,不过,她还是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她说:“如果是我,我会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和孩子一起捏泥人;如果玩过家家的游戏,我也会参与其中。”
让小孩一个人玩固然好,但在这其中,就会缺少一种共享的乐趣。父母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的精神,还可以开拓他的思维,发散他的思维,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除此之外,跟孩子一起玩还可以让大人获得一种彻底的放松。
孩子虽然没有太多的社会经历,但他们却拥有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孩子的世界更丰富、更奇妙、更有趣。有这么多的好处,为什么不参与进去一起玩呢?!
不要以为小孩的世界简单无趣,其实这种简单正是我们大人原始追求的快乐。现在的独生子女也并不孤单,只要大人能带着一颗童心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孩子一样可以找到共玩的快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和除家庭之外的社会活动。著名教育家斯宾塞就常常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比如:音乐会、运动比赛、乐团等。即使孩子告诉他不希望他去时,他也还是要去,因为他知道,其实孩子是希望他去的。
通过参与孩子的活动,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腾出一段特定时间与孩子一起从事他喜欢做的事情,是无比重要的。如果你希望孩子学会持之以恒的品质,掌握其他与工作相关的技能,你就要用你自己的兴趣、可依赖性及独特的指导,为孩子树立榜样,只有这样才是明智的。
通过参与孩子的活动,给孩子做出榜样并予以鼓励,不仅可以教会孩子某种本领与合作精神,而且家长表现出的完成各种各样任务的能力,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一些新技能。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积极地参与到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中。
一般情况下,年龄越小的孩子,家长需要参与的活动、花的时间就越多。尽管我们很想让孩子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但最后的选择还在孩子自己。如果可能的话,家长要尽可能地参与,大力支持,努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1.尽可能地参与孩子的学校活动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作为父母,就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学校活动。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以下两个情景:
情景一:
施嘉刚上二年级不久,妈妈就接到了儿子班主任的电话。
电话那头,年轻的女老师十分客气地问:“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们班上要出一个舞蹈节目。您是著名的舞蹈老师,您能不能抽点时间,帮忙指导一下。”
“指导?”施嘉的妈妈问。
“是。”班主任回答,“我们很需要您的帮忙。”
“好!没问题。”施嘉妈妈满口答应了。
情景二:
一天,陈峰对女儿说:“前段时间,你不是一直希望爸爸去你们学校吗?现在,爸爸有时间了,你们班上有什么事需要爸爸做个帮手的?”
女儿回答说:“爸,现在没有什么事需要您帮忙了,您千万别去我的学校,这样我会比较感谢您。”
听了女儿的话,陈峰感到很失落。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不愿意参与子女学校的活动。每当孩子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他们总会以抽不出时间为由,拒绝孩子。殊不知,孩子们是非常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能够参与到自己的学校活动中的。
如果父母对子女的作业、成绩、校内活动等经常会做出回应,老师就会认为你重视孩子的教育,之后,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关注你的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反之,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活动从来都不过问,老师就会觉得做父母的漠不关心,在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们很可能会将你的孩子不小心“遗忘”掉。
2.要做孩子的“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靠自己去努力。父母既不能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地去当“裁判”。父母应该给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做好孩子的“拉拉队”。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面前做孩子的战友。
儿子放学回家,一直闷闷不乐,临睡前才将足球抱进了自己的屋子。
妈妈问原因。儿子不吭声。一连两天,情绪都不见好转。
第三天晚上,妈妈问儿子:“是不是球技没有长进,所以不高兴?”
儿子仍不作声。
妈妈继续追问:“你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能讲给妈妈听吗?”
儿子回答说:“讲给你听有什么用,反正我现在不想上体育课了。”
妈妈听了这些话,很是吃惊,忙说:“发生了什么事?”
儿子突然提高了嗓门说:“妈妈你知道吗,我今天踢了一个臭球,同学们都奚落我,都认为我是差生、笨蛋。”
听了儿子的话,妈妈说:“儿子,每个人做事情都会有失误的时候,一个球没有踢好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在妈妈眼中,你就是最棒的孩子。爸爸也是这样认为的。他很为你感到自豪。他说他像你这么大年纪的时候,根本就不会踢球。只要你勤加练习,球技就会提高的。同学们的嘲笑也没什么,用你的进步去让他们不再嘲笑你就是了。记住吧,儿子,无论什么时候,爸爸和妈妈都是你最忠实的球迷,我们时刻为你加油助威!”
那天晚上,母子俩谈到11点,最后儿子说:“妈妈,现在我心情好多了,我会改掉粗枝大叶的毛病,明天上课好好听,把这两天的损失补回来,将自己的球技提上去!”
故事中的妈妈显然是儿子拉拉队成员之一。当儿子因为遭遇挫折而情绪低落时,她没有告诉孩子要怎么做或者不要怎么做,而是对孩子说她永远支持孩子,孩子在她的心目中是最棒的,并且还搬出孩子的父亲来证实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地位。这种对孩子的鼓励显然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以至于孩子自己意识到该怎么去做。
由此可见,做孩子的拉拉队,支持孩子,当孩子胜利时为孩子欢呼庆贺,当孩子失利时也不离不弃地支持鼓励孩子,父母的这种支持和鼓励必然会给孩子信心和希望,同时由于父母的参与,孩子也不会感到孤独。
3.教孩子正确处理运动和学习的关系
有些家长害怕孩子会因为参加体育运动而耽误学习,尽量把孩子的时间替孩子安排得满满的。一旦发现孩子在课外参加体育活动,就会很生气,并马上把这归结为孩子贪玩。他们经常会这样询问孩子:“老实说,今天放学后你去哪里了?”“知道你这次考试为什么这么差吗?不知道的话,我就告诉你。因为复习的时间都被你用来踢球了。”“每天运动有什么用,关键是学习要好,否则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把孩子参加课外活动说成是影响学习成绩的根本原因,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体育运动除了能够帮助孩子强身健体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愉悦孩子的身心。一个身心愉悦的孩子往往学习起来更见效率。也就是说,合理的体育运动非但不会影响孩子学习,反而会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帮助。所以,不要一味制止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父母要做的是教孩子认清体育运动和学习的轻重主次,以学习为主,以运动为辅,使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当然,父母也不能一味强求孩子去多参加体育活动,把选择交给孩子。你可以去做说服工作,但是却不可以代替孩子做出任何决定。让孩子选择他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在时间安排得合理的情况下,支持孩子的这种行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父母要尽可能地参与,积极参与是对孩子行为最有力的支持。
通过唠家常与孩子实现心灵的交流
孩子的苦恼:
静静是个高一的学生,她和父母从来都不聊天。平时,回到家后,都是先写作业,然后看电视,最后睡觉。父母问她最多的问题是关于她的学习情况,她特烦这个。她喜欢打篮球,希望能和父母聊聊体育,可是他们不懂,也不感兴趣。
家长的苦恼:
萧女士和孩子聊天的时候,总感觉像“缺斤少两”似的。她看到儿子和同学打电话时眉飞色舞的,心里挺别扭。她自问:儿子和同学怎么就有那么多话说?和我说话的时候,怎么就有上句没下句呢?
从初二开始,儿子和她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就越来越少了。萧女士平时工作挺忙的,儿子一到家就写作业。其实她很想和孩子谈谈心,但每次坐下来总不知说些什么好。孩子大了,她想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很想和孩子亲近,可是,却感到没有什么合适的话题可以聊。
幸福的家长:
我儿子上初二了,长得比我还高。我平时工作忙,和儿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不多。一家人,每天都要费尽脑汁找一个话题和儿子聊天,太累了。更多的时候,我一到家,就用手摸摸儿子的头,虽然没说什么,可我和儿子已经进行沟通了。
现在,在孩子与家长之间,经常会出现沟通危机,如果说家长工作忙、时间紧,都是托词,再怎么忙,都不会忙到进了家门和孩子聊天的时间都没有了。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父母不注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缺乏和孩子沟通的技巧。
家庭教育不是“正规教育”,而是一种生活教育、实践教育,家长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家长与孩子沟通时,要淡化学校教育的色彩。
可是,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学校化现象却非常普遍。孩子在学校的任务就是学习,可回到家里,家长还要追着孩子学习不放,孩子当然会很反感。
孩子与家长之间之所以会出现沟通危机,主要还是家长造成的,为什么孩子关心的事,家长就不关心呢?为什么孩子懂的事情,家长就不懂呢?和孩子聊天,要从孩子想什么、关心什么入手。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还要讲究技巧,和孩子平等沟通。如果家长总是板着面孔,孩子不是不愿谈,就是说假话。
对父母来说,使孩子拥有快乐性格的最佳方法就是:使家庭充满快乐和温馨。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具有快乐的性格,成年后就能够幸福地生活。经常和孩子谈心,正是孩子获得快乐的一种方式。
1.在日常聊天中教给孩子关心他人
孩子需要认同自己是家庭和社会有价值的成员,父母应该尽量给孩子提供接触社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机会。
那么,如何在日常聊天中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这种秉性呢?
陈红为了培养儿子良好的品格,她特意每天都要抽空同儿子聊聊天。在和儿子沟通的时候,她不是让儿子把家里的旧玩具收集起来,送给需要的小朋友,就是让儿子帮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日子久了,有些事情不用陈红特意去指使,儿子就会自己想着去做了。比如有些读过的书他会主动跟妈妈商量送给邻居家的小妹妹,陈红要去厨房做饭时,儿子也主动请缨说可以帮妈妈洗菜。
可以说,陈红对孩子的教育是很成功的。她通过日常生活中与儿子相处沟通,逐渐培养起孩子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这不仅能够让孩子从小就能够交好多朋友,也有利于孩子长大步入社会后树立好人缘。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儿童在很小的年纪就能享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所以,为了让孩子体会到更多的快乐,请父母们从现在就开始教给孩子帮助人、关心人吧!这不需要你花钱把孩子送到某个特定的培训班,也不需要你花钱聘请专门的家庭教师,只需要做父母的从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地灌输即可。
所以,关心你的孩子吧,无论你工作多么忙,都请拿出一部分时间来与孩子聊天,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关爱,同时也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关心长辈,懂得分享。
2.通过具体的表扬,鼓励孩子的美好行为
在和孩子拉家常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具体的表扬,鼓励孩子的美好行为。父母应特别强调孩子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表扬得越具体,孩子就越清楚哪些是好的行为。
一天,小强在和妈妈出去逛街的时候,看到有个小女孩不小心摔倒了。小强急忙跑过去,将她扶了起来。回到家里之后,妈妈和小强聊天的时候,说起了这件事。
妈妈对小强说:“儿子,你今天把那个摔倒的小妹妹扶起来,真是妈妈的好儿子。”
晚上,小强将自己画好的几幅画,拿给妈妈看,妈妈看了之后,说:“我特别喜欢你画的这些树!”
小强听了妈妈的表扬,开心极了。
具体的表扬会让孩子产生更大的满足感。当然,在对孩子进行表扬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表扬过度。从小要让孩子认识到,真正的表扬来自于他们战胜了挑战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