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生活心理操控术: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39750700000002

第2章 获得健康的心理策略(1)

曾经有人用“10000000000”来比喻人的一生,其中“1”代表健康,各个“0”代表生命中的事业、金钱、地位、权利、快乐、家庭、爱情、房子……纷繁冗杂的“0”充斥了人们的生活,“1”却常常被忽略,然而一旦失去“1”,所有的“0”都将归零,一切的浮华喧嚣终将归于沉寂。是的,健康是人生一切成就和价值的前提,是我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1.用心理减肥操快乐瘦

肥胖和体重超标不仅有损形象,还容易让人陷入自卑之中,进而产生某种心理障碍。同时,也会提高心脏病、糖尿病以及某些癌症的患病率。

为了美丽和健康,一场经久不衰的减肥风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人们抵御美食的诱惑,不惧运动的疲惫,求助于手术、针灸、药物等,想尽办法瘦下来。然而,结果常常让人欢喜让人忧。很多减肥方法都只是一时奏效,过不了多久,减掉的体重又会反弹回来。为什么减肥效果总是如同流星一样短暂呢?

《美国心理学家》最新研究结论表明,节食减肥可以在短时间内暂时起效,但不可能长期有效。而节食之所以最终对减肥无效,是因为人们难以长期抵御美食的诱惑,而且长期节食确实会令人感到厌倦。

事实上,无论是节食、运动,还是手术、针灸,都同样难以达到长期减肥的效果,除非你从这些减肥方式中找到快乐,不再觉得减肥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个体无法从一件事情中获得快乐时,那么这件事情对于个体的潜意识来说就是不值得的;而当一个人做一件自认为不值得的事情的时候,是很难将它做好的。因此,利用一些心理策略来从减肥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是非常必要的。

心理学家们用行为科学分析了肥胖者的饮食习惯和运动类型,推出了一套心理减肥操来帮助大家培养正确的减肥行为:

第一节:厌恶训练

你可以将自己体态臃肿的照片,或者因自己大腹便便而被人嘲笑的漫画贴在冰箱上、餐桌旁,这样每当自己面临美味佳肴的诱惑时,一看到这些照片和漫画就会受到厌恶的刺激,从而有效抑制食欲。

第二节:自我奖励训练

每当自己做到了一件对减肥有益的事情,或者有效抵御了食物或懒惰诱惑的时候,就给自己一个奖励。这样能为自己制造减肥的快乐,坚定减肥的信念和决心。

第三节:成就感训练

将每天的减肥成果具体化,体重每减轻一斤就往空袋子里装上一斤水果或其他东西,并时常关注那个袋子,它的重量就是减下来的赘肉的重量。

第四节:群体合作训练

对于肥胖者来说,应尽量避免孤军奋战。一般来说,在没有旁人在场的情况下,个人的自控能力相对较低,很容易放纵自己的食欲,而当和家人或朋友一起进食时,则能够提高自控能力,并且获得有效的监督。

此外,还可以为自己找个减肥的同伴,大家一起实行减肥计划的时候,能够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取长补短、共渡难关,有效避免因一时效果不明显而绝望放弃的情况出现,有利于肥胖者长久地坚持下去。

第五节:想象训练

想象自己肥胖后,身体会出现多种疾病,每天要拖着臃肿、沉重的身体去医院的情景,与拥有健康身体、健康生活的情景相对比;想想自己胖得穿不上漂亮的衣服,还要被人嘲笑,而如果减肥成功的话,却可以摆脱这些,自我形象就会大大提升,甚至可以让回头率节节攀升。

第六节:快乐转移训练

因为“吃”能够满足人的口腹之欲,能够给人带来快乐和满足,所以人们才总是在吃,进而引发了肥胖。那么如果我们能够用另外一种快乐来替换吃的快乐,那么减肥也会相对容易很多。比如在想吃东西的时候出门娱乐、打球、看电影等,让其他活动来激发体内的“快乐激素”,不吃东西时仍旧开心。

第七节:心理借力训练

借助别人的减肥效果来激励自己,为自己制订切实可行的减肥目标,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减肥积极性,获得减肥动力。

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心理技巧,就能够为减肥提供强而有力的心理支持,让自己快乐地瘦下来。

2.心理美容按摩让你越来越靓

生活中,你是否常常被成人痘、斑点、肤色晦暗、皱纹早生等种种皮肤问题所困扰?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心理状态了。要知道,成人痘、斑点等这些与肌肤纠缠不清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情绪紧张、压力失控等心理因素引起的。不过,如果能够及时地做一下心理按摩,这些恼人的肌肤问题便能够得到控制。

那么,主要有哪些肌肤问题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呢,我们又应该如何调适心理呢?

1.成人痘

医学专家指出,人活得太紧张会使中枢神经和荷尔蒙对皮脂腺的影响失控,造成皮脂分泌不畅、毛囊壁增厚,这时成人痘就容易冒出来。如果我们不能够从紧张中走出来,成人痘就会长个不停。

一般来说,对付成人痘我们可以采用这样一些简单易行的心理按摩招式:①深呼吸:深深地吸气能够使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进而使身体放松,而深深地呼气就如同在把紧张一点点排出体外;②芳香疗法:气味对人们心理有显著的影响,薰衣草和柑橘的味道能够安抚紧张的心灵;③面膜的妙用:面膜不只能在生理上改善皮肤状况,而且能够缓解紧张的情绪;④忽视痘痘:切记,成人痘是紧张的后果,当成人痘出现的时候,你越是紧张、越想赶走它,它就越是顽固地“站”在你脸上,因此,要忽视它,无视它的存在,它可能反倒会放过你。

2.斑点

脸上星星点点的斑点都是心理焦虑惹的祸。心理学家指出,心理上的焦虑会使人体产生一种动情激素,而这种激素会加速肌肤中的黑色素生成,是脸上斑点产生的罪魁祸首。

“焦虑”比较喜欢鼻翼和眼睛周围,总是让斑点长在这些地方,虽然属于表皮性的黑色素增生,范围也不广,但非常容易反复。而我们对付它常用的心理按摩招式有三种:①24小时信息拒绝:给自己一整天的空白时间,在这24小时里,不看任何文字、不开手机、不想工作、不管家务,就专给情绪放假,去街上散步、去海边吹风、去游泳等都可以,让自己从繁杂的生活中抽身出来,这样能够有效缓解焦虑;②宠物疗法:宠物能够在我们焦虑的时候“哄哄”我们,给我们一定的心理安慰,使焦虑情绪得到很好的舒缓。③芳香疗法:葡萄柚和茉莉香味是缓解焦虑情绪的上选,葡萄柚的香味可以净化繁杂思绪、提神醒脑,而茉莉香味具有安神、宁心、静气的效果,是对抗焦虑的最佳良伴。

3.肌肤敏感

你是否脸上时常会泛红或者有小红点出现?虽然不是很痒却足够让人坐立难安,而且自己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本来好好的肌肤变得这么敏感。其实,与其到处求索原因,不如好好自检一下心理状态,看看是不是自己心理比较敏感。对人或事太敏感会加重心理负担,进而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得肌肤也敏感起来。

如果在日常的肌肤护理中,我们加入针对肌肤敏感的心理按摩,就能够防止肌肤过敏。具体做法是:①头部轻按:轻柔地按压头部穴位,能够适当地分散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免受那些“自以为是”的烦恼的折磨;②音乐疗法:美妙的音乐能够安抚我们的心灵,在宁静中,敏感给心灵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有所减弱;③营造水环境:不仅是肌肤需要“水环境”,心理也同样需要,干燥的环境会使心理更加浮躁,其敏感程度加剧,因此,借助空气加湿器、植物等来营造“水环境”,能有效地减轻心理敏感度。

4.肤色晦暗

《红楼梦》中的林妹妹总是给人天仙一般的感觉,然而,就科学分析而言,林妹妹却一定美不到哪里去,因为她时常忧郁,也就是医学上说的抑郁。而心理学和医学研究表明:抑郁会导致人毛发枯燥,面色萎黄,严重影响容颜的靓丽。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心理根源,以下几个建议值得我们参考:①色彩营养:色彩心理学家希泽巴说过,“色彩之于大脑,就像维生素之于身体一样重要”,色彩是心理的营养剂,而红色能够有效抵御抑郁,让人放松心情;②调动快乐神经:看一部幽默的影片或者读一本让人开怀大笑的笑话集,总之,想办法让自己高兴起来,心情好了,皮肤才会靓丽;③进食香蕉:香蕉含有能够缓解紧张情绪的镁,含有可以提高信心、振奋精神的生物硷,含有色胺素和维生素B6,这些都有利于调节情绪,从而能够迅速地让心情High起来。

5.皱纹爬上脸

通过大量的生理和心理学实验,专家们发现,人如果常常处于嫉妒之中,就会老得很快。因为嫉妒会刺激到人的下丘脑边缘系统及邻近部位的“痛苦”情绪中枢,从而使人体出现内分泌系统紊乱、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消化腺活动下降、外周血管收缩等不良的身体反应,进而使肌肤松弛、皱纹早生。尤其是,眼角和脖子的肤层比较薄,胶原蛋白和弹力纤维的结构不是很稳定、比较容易发生变化。

针对这种情况,相应的心理按摩招式是:①用“酸葡萄心理”找回心理平衡:告诉自己,别人得到的又不是最好的,没什么好嫉妒的;②水的绝对功效:当别人的“出色”让我们觉得难以忍受的时候,去洗手间用冷水拍拍脸,立刻就会神清气爽起来,也会帮助我们理性地看待他人的成就;③快乐美肤:美容专家指出,快乐的情绪能够促进大脑中快乐因子——恩多芬的增多,而恩多芬能够激活表皮和真皮细胞,有效抵抗衰老。

总的说来,容貌的美丑与心理状态休戚相关。一个人越是善良、乐观、豁达,他的脸就会越漂亮。想要拥有健康美丽的外表,就请先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3.创造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

心理学家们已经明确指出,像天气、声音等环境因素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影响。一般而言,高温、高湿、阴雨以及一些异常天气时间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而低温环境有利于形成较佳的心理状态,15~18℃是最佳的温度,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

阳光明媚的天气总能够给人带来好心情。心理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阳光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比如,如果让自闭症患者在光线较充足的地方生活,其自闭行为就会减少很多,并且还会有积极参与互动的行为;而长期生活在阴暗的角落,则会使人变得孤僻、忧郁,且伴随着头痛、反胃等身体不适反应。

此外,人口密度也是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个体之间如果距离太近,感到拥挤,在心理上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因为,拥挤破坏了一个主体对领域和空间的需要,从而扰乱了正常的行为。由于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活动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可以不受别人的干扰,不受别人的监督,不用提防别人,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的状态当然很放松。而周围的人如果过多,就会使我们无法实现这样的需求,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不适的感觉。

在人口高密度区,人们为了保持心灵上的这种空间和自由,只能用冷漠来排斥他人,使他人和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调查显示,城市居民比较孤僻和沉默寡言,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次数与方式,要比郊区居民少得多。有的人不愿意向陌生人微笑或说话,在别人危难时,也不太愿意伸出援手。甚至在发生命案时,路人或邻居也不会在一定距离之外或自己的家里向警察报案。

专家们通过调查研究已经证实,人口密度越高,人类患心理障碍和身体疾病的比率也越高。

另外,心理学观点还认为,噪音也是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所谓噪音是指使人感到不愉快的、超过85~95分贝的不规则声音。但在现实中,这个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欢快的锣鼓声、口号声、大喊大叫、鞭炮声,尽管有时也超过85分贝,甚至有的也无规律,但不会引起参与者与欣赏者的心理烦躁。这是因为参与者和欣赏者当时有一种心理宣泄的需要,从而喜欢或能够接受这种声音。

反过来,即使低于85分贝的声音,如果不成规律,比如鸡鸣狗叫,对某些人来说,也形成了噪音。有人爱养蝈蝈,其阵发性的叫声对某些人来说是噪音,对另一些人却像催眠曲。

噪音会导致身体疾病,同时也会影响人的情绪波动。它可以引起人们的烦躁不安、心情变坏、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影响休息和造成睡眠障碍等现象,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噪音定律。噪音有时会形成对别人的强烈的情绪干扰,甚至使人方寸大乱。许多作家之所以喜欢到远离城市的地方,到一个偏僻的山村去写作,就是为了躲避城里密集的噪音。

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环境是人们获得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在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烈的今天,良好的环境甚至已经被提上了人们的消费日程。比如,德国设计师Rimkus计划在上海推出“上海寂静驿站(Shanghai ArtStation of Silence)”(简称SASOS),人们可以通过投币来享用SASOS所提供的“绝缘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唯一能够听到的就是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能够看到柔和的黄光,嗅到令人放松的森林气息。若在SASOS里安静地待上5~10分钟,疲惫的心灵就能够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