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生活心理操控术: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39750700000010

第10章 把人看穿的心理策略(2)

针对虚张声势者的心理特点,以下两个心理策略能让你识破他的虚实。

(1)设定最后行动时限。时限前不采取任何行动,只静观其变,让对方自露马脚。

面对自己的切身利益,虚张声势的人是非常在乎的,这正是他们的目的所在,因此很少有人能气定神闲的虚张声势。即使能,也不可能一直保持。换言之,你比他更有心理优势,他的心里很“虚”,充满了焦虑、担忧、急切,这时,他的心理定力是不如你的,他所设定的认输底线肯定比你的要高,因此,要在沉默中对峙的话,先行动起来的一定会是他。

反之,如果他并非虚张声势,那么由始至终,他都会表现得很从容、淡定,而不会有比平常激烈的反应出现。

(2)打草惊蛇,谋定而后动。

虚张声势者真正想要的是你的妥协,而不是事情真有那样的结果。如果事情有向那方面发展的迹象时,他就很难再维持冷静、从容的表象。

一家律师事务所,有一位合作伙伴对管理者扬言:“如果你不把这个案子给我,我就辞职!”那么他是认真的,还是在说大话吓唬人呢?

为了判定这一点,管理者先要求他给自己一些时间考虑。然后,第二天就打电话给另一位能力足以和他匹敌的律师,聊了很长时间。并且故意让他知道自己通电话的对象,而避开他讲电话,使他对电话内容充满了猜测。

如果他所谓的辞职是在虚张声势,即使不接办那个案子也要在律师事务所做下去才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那么看到管理者极有可能开始着手找人替代他的行为,他就很难再保持静默了。为了不落个“接案不成反被炒鱿鱼”的下场,他会更加迫切地想要他的威胁对管理者产生效用。因此,他多半会找到管理者,更加笃定地表达自己的决心,比如他会说:“如果你两天之内仍然不能答复我,我想第三天就不会再来上班了。”而如果他“不达目的就辞职”的立场是认真的,那么他的表现则会比较平静,因为他要传达的信息已经传达给你,他只是在等你的最后答案。

这样,管理者就知道他所说的是否是认真的了。如果他只是在威胁人而管理者又想留住他,只需要给他一个台阶下就可以了;如果他是认真的而管理者并不想失去他,那么就只能做出一定的妥协了。

总结一下这个技巧的具体做法:①给对方一个事情向他最不愿意的方向发展的假象。②通过他的反应判定其虚实。③决定自己妥协与否。

虚张声势的人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你再利用心理策略从外界向他施压,通常就能让他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露出破绽,顺利地了解到他心里的真实想法。

5.“类似剧情”法,让别人无从隐瞒

你是否已经厌倦了被人隐瞒,自己总是最后一个知道真相的人的感觉?你是否想找到一种让他人再也无法在你面前隐瞒真相的方法?有一种叫做“类似剧情”的方法,能够让你在几分钟之内发现他是不是对你有所隐瞒。

在一套合租公寓内,小张发现自己的东西总是莫名其妙地不见,怀疑是另外两个合租者中的一个偷的,那么小张应该怎样锁定嫌疑目标呢?

显然,如果小张直截了当地询问合租者:“嗨,经常私自借用我东西的人是你吗?”这不仅会让对方产生极强的防卫心理,使取得事情真相的难度加大;而且很有可能引发一场争吵、甚至打斗。无疑,“类似剧情”法才是小张最好的选择。

小张找了个机会,大家一起吃饭,边吃饭边放影片,当然影片的内容是有关小偷的。放到小偷偷东西的情节时,小张像话家常一样说:“现在的小偷还真不少,我在公车上都掉过好几回东西了,不知道有什么办法能让小偷偷不到东西!”

这时,如果清白者可能会提些建议,并分享一些自己的类似经历。然而,如果是偷东西的人,往往会表现得非常不自然,并急于与“小偷”撇清关系,或者狠狠地诅咒小偷,并说自己要是小偷的话就一头撞死;或者试图尽快转移话题……而你很容易就能够从自然与不自然的反应中,锁定嫌疑目标,以作进一步地观察。

这就是“类似剧情”法,其作用方式和“墨迹测验”有些类似。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克认为人们对墨迹图形所做的解释,是其潜意识的态度和想法的一种投射表现。同样的,有过与“类似剧情”类似经历的人和没有的人,对类似剧情所做出的潜意识的反应自然是不同的。利用这种方法,你就能够有效地判定他是否对你有所隐瞒。

只需要就你认为对方有所隐瞒的事情编造一个类似剧情,接着提个暗示性的问题,然后细心留意他的反应,就可以判定他对你是否有隐瞒了。

比如,一个女人怀疑丈夫与其女秘书之间有暧昧关系,妻子想要知道丈夫是否对自己隐瞒了这件事。于是,妻子不动声色,使一切看起来都那么自然,很随便。晚饭后,妻子在洗碗,丈夫在客厅看新闻,两个人像平常一样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话。接着,妻子对丈夫说:“对了,亲爱的,我们老板,知道吧?我觉得他好像在和他的女秘书搞婚外恋。”然后,妻子唯一要做的就是观察丈夫的反应是否自然和正常就可以了。

如果丈夫的举止没有异常,妻子也可以停止这种折磨人的猜忌了;如果丈夫的反应一反常态,那么妻子就值得深入观察一下丈夫了。

试想,如果不是采用“类似剧情”法,又会是怎样的状况呢?憋在心里胡乱猜疑,自己一个人忍受煎熬,还是与丈夫正面交锋?让他产生警觉、做好善后处理,或者证实是自己冤枉了他,弄得满心愧疚、戴上一顶“妒妇”的帽子?而无论怎样,彼此的关系遭到破坏是肯定的。相反运用“类似剧情”的技巧,在对方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就能够既解决了自己内心的疑虑,也不会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一个人如果对你有所隐瞒,是不可能在“类似剧情”面前变现得毫无破绽的,潜意识会使他露出最直接的破绽。所以,无论何时,只要你想知道某人是不是做了什么事,你都可以将“类似剧情”法用上一用,保准能让你获得真相!

6.找到“珠玑诤言”后面的真相

生活中,碍于情势、面子等,人们往往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说很好,可能心里却认为不值一提;他说还可以,说不定心里已经打了100分;他说不满意,其实并非真的不满意,而是想获得其他好处……那么,这些“珠玑诤言”所蕴含的真意到底是什么?只有明白了对方心里真实的想法,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出最明智的回应。

有的人问,人家既然不明说就是不想和你说掏心话了,那么你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的确,面对这种情况,无论你怎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问他:“你确定吗?”、“真的是这样吗?”对方都不可能会改变先前的话,都只会将“假话”坚持得更加肯定。想要知道对方的心里话,不用点技巧怎么行呢?

人类的心理大都会遵循这两个规律:①一致性,即人类有“想法连贯一致”的需求。②期望,即在没有心理防御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依照他人的期望行事。因此,如果你怀疑对方的“珠玑诤言”与其内心想法的一致性,不妨将这两个规律技巧性地用上一用。

首先,即使你觉得他说的不是真心话,也不要直截了当地说他在骗人,与他争辩;也不要反复地向他确认,以奢望他改变初衷、说出真心话。这些不仅不能让对方跟你说掏心话,而且还会坚定对方不说真心话的决心。

心理学家认为,正确的做法是赞同他,与他保持一致的观点。这样才能有效地打消对方的心理防御,为接下来的“暗渡陈仓”做好准备。我们“暗渡陈仓”的两个具体做法是:①故意把话说一半,利用对方说话连贯性的需求,让他不自觉地说出心里的想法,比如你可以说:“我也觉得很不错,不过这里似乎换一种会更好,还有……”②用希望把对方的话套出来,比如你可以说:“能获得你的认可真是太好了!不过我心里隐隐觉得似乎应该还存在改进的空间,却说不太明白。你是这方面的高手,不如你再帮忙看看吧!”这样一来,他就能自如地提出批评了,因为他觉得你在希望他这么做。

举一个例子:你与同事讨论你的新营销构想,他说自己觉得你的Idea很棒,但你不确定他是否真的这样认为,又或者认为他有更好的主意,只不过自己藏起来、舍不得告诉你,怕你抢了他的风头。那么,你可以说:“你喜欢,那真是太好了!不过我现在担心的是经理们能否‘爱’上这个构想,不如你再给我点儿意见吧,以你丰富的经验再加上我的完美理论,双剑合璧的话应该就万无一失了。到时候,我们这个二人组肯定会‘走红’哦!”相信,你会得到很好的建议。

有了这些技巧,你还会觉得别人那“珠玑诤言”后面的真相还有那么扑朔迷离、难以看清吗?先认可对方的观点,即使你知道那未必是真实的,与对方站到同一战线上,以打消对方的心理防御和心理疑虑,然后再技巧性地提问、阐述,让对方防不胜防地道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将“珠玑诤言”后面的真相全盘托出。

7.听其言而知其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日本首相换届,谁会出任新一届日本首相成为世界各大媒体争相探知的秘密。尽管很多媒体都竭力追逐采访那些知情的大臣,但由于大臣们严守机密,因此各家媒体都一无所获。

这时候,有位精于人的心理研究的记者明白:想直接从大臣们的嘴里问出答案是不可能的,然而语言是人的内心的一个重要体现。假如问题提得巧妙,一定能触动对方的心理,使对方会不自觉地露出某种迹象,通过对这种迹象的分析有可能探得秘密。那么,这个巧妙的问题应该是什么呢?就在自己冥思苦想的时候,他发现三个候选人在体貌方面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是秃子,一个是满头白发,还有一个是半秃顶。于是,他向那些知情的大臣们提出了自己精心设计的采访问题:此次日本首相是否将由秃子出任?

记者观察大臣们被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大都会下意识地思考,然后再笑着回避问题;而不像以往被问及首相人选时那样立刻做出合适的回应。那么大臣们到底在思考什么呢?显然,是秃子、不是秃子是再确定不过的,自然不用思考;而如果首相人选是半秃子的话,那么就会去思考半秃顶是否属于秃子的问题。

就这样,这位记者通过观察获得了对方在思考的信息,进而通过分析揭晓了大臣们心中严守的秘密,得到了自己需要的独家新闻。而事实也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的确是由半秃顶的东条英机出任了首相。

由此可见,要想看穿人心,察言是必须掌握的一个技巧。

人们常说“言未出而意已生”,也就是说,人说话的时候,其语气、语调、语速、音量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说话人的心理密码,关键是看你是否能够读懂,会解读这些密码,就能知道对方心中所想。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解读人语言中所蕴含的心理密码的技巧:

(1)一开始说话就清喉咙的人多半感到紧张或不安。

(2)在说话时,不断清喉咙且声调有变化,表明说话人心存某种焦虑。

(3)有意清喉咙引起他人注意则是一种警告,是内心不满的一种表现。